体育美学与欣赏资料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页/共41页
2 创造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第20页/共41页
• 人的本质力量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各 种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在实践中得到充分表现 和发挥,成为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人,作为自由创造的主 体,不仅努力改造客观世界,更注重改造主观世界。人,不 但通过生产劳动来改造自己,而且也通过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包括体育运动这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来改造、发展自己的体能 和智力,生存力和生命力,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本质,以 适应改造客观世界的需要。因此,从实质上讲,体育运动和 物质生产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一样,也是人的本质力量 的一种锻炼、支出和表现。所不同的是:体育运动借助的是 人的身体——体质的增强、身心协调发展、运动成绩的提 高……。所谓体质的增强绝不仅仅是发达的肌肉和健全的身 体器官。同时它也包括意志力、想象力等各种精神力量和智 慧力量,正是这种种要素构成了人的本质力量。
1 国内外研究状况
•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上 一些社会经济文化发达、 体育事业发展较快及竞技 水平较高的国家,对从理 论上研究体育活动中的美 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并获 得不少成果。
第8页/共41页
• 最早是苏联,20世纪30年代就有文章讨论,从60 年代起出版了《体育美学》、《运动美学》、 《竞技与审美活动》、《运动表演的美学》、 《运动和人的身体美》、《艺术与运动》等大批 专著。
• 如门在《体育》一书中,对体育活动中的“自我表现” 和“创造力”进行了分析,说明体育是一种追求美的 运动,探讨了体育的美学因素和方式。他从运动知觉 的感受上去探讨美的体验,试图为体育的内容和形式 勾绘出人类美好情感的逻辑画图,具有一定特色。
第11页/共41页
• 中国对体育美的研究,起步至少比国外晚了20年。迟 至1980年,在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上,才正式发表了第 一篇论文。然而,经过20年的发展,这方面的研究从 无到有,突飞猛进。自1987年起已有专著出版、举办 了几次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发展了上百篇论文,还 编写了几种教材和讲义,在全国十几所条件较好的体 育学院和师范院校体育系里开课,教育部正式也把体 育美学列为体育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程。
第22页/共41页
• 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在欣赏体育比赛或表演时能为之动 情。因为在体育比赛或表演中,运动员通过人体运动和各种形 式及其组合,感性地显现了人的本质力量,显示了人的智慧、 坚毅、技巧、创造力、生命力,因而,人们“从他所创造的世 界中直观自身”从而引起喜悦,获得精神上的满足,美的享受, 情感的升华和理性的启迪。比如登山运动,每当运动员登上一 个新的高度,就标志着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显示了人的力量和智慧。使欣赏者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和感 染。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不同的审美特征,有的表现出崇高之美, 有的表现出优柔之美。尽管表征不同,但是,它们都是人的本 质力量在自身的形象体现,都是自由创造的积极成果,因而都 是美的。
第15页/共41页
• 第二类,信息技术等新方法。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作为一种高度抽象的一 般形式框架,适用性相当强。但在如何引进,如何运 用,如何量化评价其结果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需 要完成。
• 第三类,自然科学实验法。
这类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重复实验和进行定量分析, 为定性研究提供数据,因此它在研究社会审美心理、 审美经验等方面特别具有吸引力。但是,用这类方法 进行审美意识的研究,有赖心理学科的进展。
体育美
第19页/共41页
一、体育美的本质
• 体育美是美的范畴之一,所以理解体育美的本质必须首先把握美 的本质。19世纪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从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的关 系入手,提出了“对象是人的显示出来的本质”的命题。马克思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诠释并发展了费尔巴哈的 观点,将人的本质力量纳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加以考察,提 出了“劳动创造了美”,劳动产品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的著名论断。由此,美与其它创造物一样,其本质就是人的本质 力量的对象化。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社会实践中的感性显 现,它反映的是人与整个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体育美作为美学 领域的一个独特范畴,其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在体育运动实践 这个特定领域中的感性显现。它反映的是人与体育运动的审美关 系。由于体育美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体运动为主要表现手段,因
第16页/共41页
• 当前还需要根据体育运动的特点探索更好借助
美学,赋予当代体育活动以审美的境界,提高到审 美的层面,使它未来的发展具有审美的理想。 • 在体育美学发展的初级阶段,首先需要了解体育领 域里的审美对象。
第17页/共41页
第18页/共41页
• 其次,从主观方面研究体育活动中以美感为核心 的审美意识。
• 再次,是研究如何利用审美意识进行再创造,即 把审美意识反作用于体育实践的问题。
第14页/共41页
对象确定以后,方法的问题便提出来了。体育美 学大致用了三类方法:
• 第一类,美学研究法。 一般美学研究中,多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
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经验描述的方法,比较分 析的方法等,都属于这一类。中国美学界提倡用这 种方法,称之为传统的哲学研究方法或定性分析法。 对于体育,偏重于人类学的美学,可以获得更有价 值的成果。
第24页/共41页
二、体育美的特征
• “所谓体育美的基本特征就是指那些足以显露体育美本质现象(审美属性、审美对象) 的共同的、稳定的特性。”体育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感性显现, 它决定了体育美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
第25页/共41页
1 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 体育美具有感性特征,就是说,体育美是形象的情感的,欣赏者凭 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充满情感的形象。在体育美育活动中,体育 美是通过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因此体育美的形象性、可感性 就特别具体而又生动。运动员通过自身的动作,把体育之美连同他 的情感直接呈现出来。罗丹在《艺术论》中这样表述:“实际上, 没有一条人体的肌肉不表达内心的变化。一切肌肉都在表示快乐和 悲哀、兴奋和失望、静穆和狂怒……”。但在体育美的感性特征背 后却深蕴着深刻的理性内涵。人的智慧、公正、坚忍不拔等各种美 美德都通过体育美体现了出来。真正打动人的体育美正是内蕴着人 的这种理性精神的美。正是基于此,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上,坦 桑尼亚选手艾哈瓦里在马拉松比赛中受伤,当他缠着绷带、拖着流 血的伤腿一瘸一拐地最后一个人跨过终点线时,数万人的会场,全场 肃穆,全场观众起立,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艾哈瓦里无疑是最美
第21页/共41页
• 因此,理解体育美的本质,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和其它 美一样,体育美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它既不是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感情的外射。二是,人的本 质力量对象化是体育美的最深刻根源。人的本质力量包括肉 体和精神两个方面,即人的感觉力、思维力、意志力、想象 力、创造力以及体能、技能、理想、智慧、情感、兴趣等等。 它们通过体育运动实践在“产品”(健美的人体、各项运动 成绩……)中体现出来;得到“复现”和“确证”,从而引 起运动者和欣赏者欢欣愉悦的情感。显然,没有人的本质力 量对象化,就谈不上体育美。三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并 不都表现为体育美。人的本质力量只有通过体育运动实践, 以感性的(生动可感的)形式显现出来(如一场精彩的足球 比赛、一套优美的艺术体操动作、一种高超的技术或战术 等),并能得到运动者和欣赏者的观照,引起情感上的愉悦, 才表现为体育美。
• 它是体育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美学的一个分支,也它 既是现代体育科学的组成部分,也是把美学应用于社 会实际的又一崭新领域。
• 对体育实践来说,体育美学是崭新的理论;对美学理 论而言,体育美学是一门应用科学。
• 体育美学运用美学理论来研究体育现象,把美学视为 揭示体育审美奥秘的钥匙,认为美学是判断、评估、 解释和说明体育领域中美学问题的依托。
第2页/共41页
什么是体育美学?
• 随着社会实践发展和现象的范围扩大,人们的审美方 式也在发生变化,一些与人们各种实践活动具体相关 的社会美学也产生出来。今天,美学不但在原理、美 学史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若干分支也大量涌 现出来。小说美学、诗歌美学、戏剧美学、音乐美学、 绘画美学、舞蹈美学、建筑美学、雕塑美学、电影美 学等具体艺术部门的美学开始独立发展;劳动美学、 技术美学、服装美学、体育美学等与人们各种实践活 动有关的社会美学也开始产生。
第4页/共41页
• 体育活动中有着丰富多彩 的美,许多运动项目与艺 术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竞技场已成为人们进行审 美活动的重要场所,并为 艺术创造活动提供了一块 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沃土, 体育已经成为美学研究的 新领域。
第5页/共41页
• 体育美学,是探讨人在体育领域内如何进行审美活动 的一门新兴学科。
• 学术刊物上也不时发表探讨体育美学问题的文章, 许多体育院校开设了美学课。并且直接影响了前 东欧各国的体育理论界。
• 在前民主德国、波兰、匈牙利等国,也发表了一 些研究体育美的论著。
第9页/共41页
• 出版专著最多的国家是日本。 • 使用《体育美学》书名各自出版了自己的专著的就
有池上金治、松田义之、小林信次等多人,有的从 生理学的角度探讨人体的形式美,有的从解剖学的 角度探讨身体美,还有的结合教育学理论来研究体 育美。有关的著作还有《健康美学》、《舞蹈美》、 《运动美学》等。
第3页/共41页
•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要求高度文明的精神 生活,提高体育活动的审美情趣,体育中不断渗入艺 术因素,一些古老的传统项目也日臻美化。
• 为了满足人们对体育活动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现已 新创了许多极富审美价值的运动项目,诸如艺术体操、 团体操、健美操、技巧、蹦床、冰上舞蹈、芭蕾滑雪、 冲浪、帆板、滑水、花样游泳和健美比赛等等,为体 育活动增添了更加迷人的魅力。
第10页/共41页
• 欧美等国,也出版了研究体育美的论文集,一些体育 理论专著也把美学作为有机组成部分。
• 欧美国家的研究虽然系统性稍逊,但领域更为广阔, 学说和流派更为繁多,发表了诸如《艺术和运动》、 《动之美》、《竞技与美的概念》、《美学与运动》、 《应用于艺术和体育活动的美学》、《运动与美感》 等许多有价值的论文。
本次课讲授提纲
• 1 什么是体育美学?
(1)国内外研究状况 (2)研究对象和方法
• 2 体育美
(1)体育美的本质 (2)体育美的特征 (3)体育美的形态
第1页/共41页
• 体育,是当代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其中包括着丰富的审美因素。美学能帮助人们认识体育的魅力, 更好地理解、判断和洞察其实质,使之日臻完善。从审美关系上去认识体育,是从至高境界把握体育的方 式,是构建体育理想的必经之路。
第12页/共41页
• 1992年和1993年,中 国的《体育美学》被韩 国两家出版社翻译出版, 标志着中国的体育美学 已基本自成体系。10年 来,华南师大一直招收 把体育美学作为研究方 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
第13页/共41页
2 研究对象和方 法
体育美学的研究对象,包含下面三个相互联系的方 面:
• 首先,从客观方面研究体育活动中实际存在的美, 正确认识审美对象。
第23页/共41页
• 体育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它所表现的不仅仅是一种运动, 而是一种广泛意义上体现着人类对美的追求,一种在实 质上体现着人类进步的文化。人们对体育的热爱和欣 赏并不只是单纯的对力量、技巧的崇拜和对运动规则 的玩味。毋宁说对体育的赞赏更多的是一种对善和美 的积极肯定。体育运动显现着善和美,体育很典型地体 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
第6页/共41页
• 体育美学不仅要帮助人们认识体育中的美,还要积极指导与体育有关的审美活 动。我们开展体育美的研究,也是为了在体育运动中对人进行审美教育,使人 的身心日臻优美完善,造就完满发展的一代新人;同时,促进动作技术趋向优 美化和规范化,提高竞技运动的质量,追求人类美好的理想。
第7页/共41页
2 创造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第20页/共41页
• 人的本质力量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各 种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在实践中得到充分表现 和发挥,成为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人,作为自由创造的主 体,不仅努力改造客观世界,更注重改造主观世界。人,不 但通过生产劳动来改造自己,而且也通过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包括体育运动这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来改造、发展自己的体能 和智力,生存力和生命力,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本质,以 适应改造客观世界的需要。因此,从实质上讲,体育运动和 物质生产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一样,也是人的本质力量 的一种锻炼、支出和表现。所不同的是:体育运动借助的是 人的身体——体质的增强、身心协调发展、运动成绩的提 高……。所谓体质的增强绝不仅仅是发达的肌肉和健全的身 体器官。同时它也包括意志力、想象力等各种精神力量和智 慧力量,正是这种种要素构成了人的本质力量。
1 国内外研究状况
•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上 一些社会经济文化发达、 体育事业发展较快及竞技 水平较高的国家,对从理 论上研究体育活动中的美 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并获 得不少成果。
第8页/共41页
• 最早是苏联,20世纪30年代就有文章讨论,从60 年代起出版了《体育美学》、《运动美学》、 《竞技与审美活动》、《运动表演的美学》、 《运动和人的身体美》、《艺术与运动》等大批 专著。
• 如门在《体育》一书中,对体育活动中的“自我表现” 和“创造力”进行了分析,说明体育是一种追求美的 运动,探讨了体育的美学因素和方式。他从运动知觉 的感受上去探讨美的体验,试图为体育的内容和形式 勾绘出人类美好情感的逻辑画图,具有一定特色。
第11页/共41页
• 中国对体育美的研究,起步至少比国外晚了20年。迟 至1980年,在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上,才正式发表了第 一篇论文。然而,经过20年的发展,这方面的研究从 无到有,突飞猛进。自1987年起已有专著出版、举办 了几次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发展了上百篇论文,还 编写了几种教材和讲义,在全国十几所条件较好的体 育学院和师范院校体育系里开课,教育部正式也把体 育美学列为体育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程。
第22页/共41页
• 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在欣赏体育比赛或表演时能为之动 情。因为在体育比赛或表演中,运动员通过人体运动和各种形 式及其组合,感性地显现了人的本质力量,显示了人的智慧、 坚毅、技巧、创造力、生命力,因而,人们“从他所创造的世 界中直观自身”从而引起喜悦,获得精神上的满足,美的享受, 情感的升华和理性的启迪。比如登山运动,每当运动员登上一 个新的高度,就标志着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显示了人的力量和智慧。使欣赏者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和感 染。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不同的审美特征,有的表现出崇高之美, 有的表现出优柔之美。尽管表征不同,但是,它们都是人的本 质力量在自身的形象体现,都是自由创造的积极成果,因而都 是美的。
第15页/共41页
• 第二类,信息技术等新方法。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作为一种高度抽象的一 般形式框架,适用性相当强。但在如何引进,如何运 用,如何量化评价其结果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需 要完成。
• 第三类,自然科学实验法。
这类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重复实验和进行定量分析, 为定性研究提供数据,因此它在研究社会审美心理、 审美经验等方面特别具有吸引力。但是,用这类方法 进行审美意识的研究,有赖心理学科的进展。
体育美
第19页/共41页
一、体育美的本质
• 体育美是美的范畴之一,所以理解体育美的本质必须首先把握美 的本质。19世纪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从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的关 系入手,提出了“对象是人的显示出来的本质”的命题。马克思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诠释并发展了费尔巴哈的 观点,将人的本质力量纳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加以考察,提 出了“劳动创造了美”,劳动产品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的著名论断。由此,美与其它创造物一样,其本质就是人的本质 力量的对象化。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社会实践中的感性显 现,它反映的是人与整个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体育美作为美学 领域的一个独特范畴,其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在体育运动实践 这个特定领域中的感性显现。它反映的是人与体育运动的审美关 系。由于体育美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体运动为主要表现手段,因
第16页/共41页
• 当前还需要根据体育运动的特点探索更好借助
美学,赋予当代体育活动以审美的境界,提高到审 美的层面,使它未来的发展具有审美的理想。 • 在体育美学发展的初级阶段,首先需要了解体育领 域里的审美对象。
第17页/共41页
第18页/共41页
• 其次,从主观方面研究体育活动中以美感为核心 的审美意识。
• 再次,是研究如何利用审美意识进行再创造,即 把审美意识反作用于体育实践的问题。
第14页/共41页
对象确定以后,方法的问题便提出来了。体育美 学大致用了三类方法:
• 第一类,美学研究法。 一般美学研究中,多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
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经验描述的方法,比较分 析的方法等,都属于这一类。中国美学界提倡用这 种方法,称之为传统的哲学研究方法或定性分析法。 对于体育,偏重于人类学的美学,可以获得更有价 值的成果。
第24页/共41页
二、体育美的特征
• “所谓体育美的基本特征就是指那些足以显露体育美本质现象(审美属性、审美对象) 的共同的、稳定的特性。”体育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感性显现, 它决定了体育美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
第25页/共41页
1 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 体育美具有感性特征,就是说,体育美是形象的情感的,欣赏者凭 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充满情感的形象。在体育美育活动中,体育 美是通过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因此体育美的形象性、可感性 就特别具体而又生动。运动员通过自身的动作,把体育之美连同他 的情感直接呈现出来。罗丹在《艺术论》中这样表述:“实际上, 没有一条人体的肌肉不表达内心的变化。一切肌肉都在表示快乐和 悲哀、兴奋和失望、静穆和狂怒……”。但在体育美的感性特征背 后却深蕴着深刻的理性内涵。人的智慧、公正、坚忍不拔等各种美 美德都通过体育美体现了出来。真正打动人的体育美正是内蕴着人 的这种理性精神的美。正是基于此,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上,坦 桑尼亚选手艾哈瓦里在马拉松比赛中受伤,当他缠着绷带、拖着流 血的伤腿一瘸一拐地最后一个人跨过终点线时,数万人的会场,全场 肃穆,全场观众起立,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艾哈瓦里无疑是最美
第21页/共41页
• 因此,理解体育美的本质,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和其它 美一样,体育美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它既不是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感情的外射。二是,人的本 质力量对象化是体育美的最深刻根源。人的本质力量包括肉 体和精神两个方面,即人的感觉力、思维力、意志力、想象 力、创造力以及体能、技能、理想、智慧、情感、兴趣等等。 它们通过体育运动实践在“产品”(健美的人体、各项运动 成绩……)中体现出来;得到“复现”和“确证”,从而引 起运动者和欣赏者欢欣愉悦的情感。显然,没有人的本质力 量对象化,就谈不上体育美。三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并 不都表现为体育美。人的本质力量只有通过体育运动实践, 以感性的(生动可感的)形式显现出来(如一场精彩的足球 比赛、一套优美的艺术体操动作、一种高超的技术或战术 等),并能得到运动者和欣赏者的观照,引起情感上的愉悦, 才表现为体育美。
• 它是体育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美学的一个分支,也它 既是现代体育科学的组成部分,也是把美学应用于社 会实际的又一崭新领域。
• 对体育实践来说,体育美学是崭新的理论;对美学理 论而言,体育美学是一门应用科学。
• 体育美学运用美学理论来研究体育现象,把美学视为 揭示体育审美奥秘的钥匙,认为美学是判断、评估、 解释和说明体育领域中美学问题的依托。
第2页/共41页
什么是体育美学?
• 随着社会实践发展和现象的范围扩大,人们的审美方 式也在发生变化,一些与人们各种实践活动具体相关 的社会美学也产生出来。今天,美学不但在原理、美 学史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若干分支也大量涌 现出来。小说美学、诗歌美学、戏剧美学、音乐美学、 绘画美学、舞蹈美学、建筑美学、雕塑美学、电影美 学等具体艺术部门的美学开始独立发展;劳动美学、 技术美学、服装美学、体育美学等与人们各种实践活 动有关的社会美学也开始产生。
第4页/共41页
• 体育活动中有着丰富多彩 的美,许多运动项目与艺 术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竞技场已成为人们进行审 美活动的重要场所,并为 艺术创造活动提供了一块 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沃土, 体育已经成为美学研究的 新领域。
第5页/共41页
• 体育美学,是探讨人在体育领域内如何进行审美活动 的一门新兴学科。
• 学术刊物上也不时发表探讨体育美学问题的文章, 许多体育院校开设了美学课。并且直接影响了前 东欧各国的体育理论界。
• 在前民主德国、波兰、匈牙利等国,也发表了一 些研究体育美的论著。
第9页/共41页
• 出版专著最多的国家是日本。 • 使用《体育美学》书名各自出版了自己的专著的就
有池上金治、松田义之、小林信次等多人,有的从 生理学的角度探讨人体的形式美,有的从解剖学的 角度探讨身体美,还有的结合教育学理论来研究体 育美。有关的著作还有《健康美学》、《舞蹈美》、 《运动美学》等。
第3页/共41页
•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要求高度文明的精神 生活,提高体育活动的审美情趣,体育中不断渗入艺 术因素,一些古老的传统项目也日臻美化。
• 为了满足人们对体育活动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现已 新创了许多极富审美价值的运动项目,诸如艺术体操、 团体操、健美操、技巧、蹦床、冰上舞蹈、芭蕾滑雪、 冲浪、帆板、滑水、花样游泳和健美比赛等等,为体 育活动增添了更加迷人的魅力。
第10页/共41页
• 欧美等国,也出版了研究体育美的论文集,一些体育 理论专著也把美学作为有机组成部分。
• 欧美国家的研究虽然系统性稍逊,但领域更为广阔, 学说和流派更为繁多,发表了诸如《艺术和运动》、 《动之美》、《竞技与美的概念》、《美学与运动》、 《应用于艺术和体育活动的美学》、《运动与美感》 等许多有价值的论文。
本次课讲授提纲
• 1 什么是体育美学?
(1)国内外研究状况 (2)研究对象和方法
• 2 体育美
(1)体育美的本质 (2)体育美的特征 (3)体育美的形态
第1页/共41页
• 体育,是当代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其中包括着丰富的审美因素。美学能帮助人们认识体育的魅力, 更好地理解、判断和洞察其实质,使之日臻完善。从审美关系上去认识体育,是从至高境界把握体育的方 式,是构建体育理想的必经之路。
第12页/共41页
• 1992年和1993年,中 国的《体育美学》被韩 国两家出版社翻译出版, 标志着中国的体育美学 已基本自成体系。10年 来,华南师大一直招收 把体育美学作为研究方 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
第13页/共41页
2 研究对象和方 法
体育美学的研究对象,包含下面三个相互联系的方 面:
• 首先,从客观方面研究体育活动中实际存在的美, 正确认识审美对象。
第23页/共41页
• 体育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它所表现的不仅仅是一种运动, 而是一种广泛意义上体现着人类对美的追求,一种在实 质上体现着人类进步的文化。人们对体育的热爱和欣 赏并不只是单纯的对力量、技巧的崇拜和对运动规则 的玩味。毋宁说对体育的赞赏更多的是一种对善和美 的积极肯定。体育运动显现着善和美,体育很典型地体 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
第6页/共41页
• 体育美学不仅要帮助人们认识体育中的美,还要积极指导与体育有关的审美活 动。我们开展体育美的研究,也是为了在体育运动中对人进行审美教育,使人 的身心日臻优美完善,造就完满发展的一代新人;同时,促进动作技术趋向优 美化和规范化,提高竞技运动的质量,追求人类美好的理想。
第7页/共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