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冰雪 遍地英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天冰雪遍地英雄
暴雪、冻雨、严寒、冰冻……在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的时候,一场极端罕见天气引发的严重自然灾害,袭击大半个中国。

华东地区处于江淮流域,成为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断水、停电、交通堵塞,公交、铁路停止运行,成千上万的旅客滞留在车站;正在高速公路上行走的各种车辆被迫停在半路……长时间的极端天气,给受灾地区的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辽阔的华东大地,打响了一场抗灾救灾的攻坚战,隆冬的江南,传唱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的真情之歌……
江苏。

从南京25日下大雪开始,江苏省军区就
紧急组织16000余名现役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
积极投身所在地区扫雪除冰、保桥护路的战斗。

南京温度降到了零下6度,裹着厚厚的衣服仍然觉得冷,参加除雪的官兵们的头上、衣服上落满了积雪,俨然成了雪人。

他们穿的鞋子几乎全部湿透,裤腿上结出了冰碴,但仍旧奋战不息。

军区报社一位记者在拍照片时,一位南京市民走上前来,对他说:“你们一定要好好宣传宣传,我们的子弟兵真的是最可爱的人。

有什么险难灾情出现,解放军总是冲在最前面,我们这支军队真是太伟大了!”
上海。

罕见的雪灾,给这个国际大都市的交道带来了沉重的压力,道路结冰,积雪成堆,深则没膝,道路严重堵车,并有中断交通的可能。

截至1月29日,上海警备区先后出动现役官兵及民兵预备役人员6000多名,保障和抢修车辆300余台次,清扫路面积雪数百公里。

安徽。

皖西的大雪普遍达到了50厘米以上,局部地区达70厚米,南部山区的霍山、金寨等县公路交通几乎全部中断,部分乡镇停电、停水。

三峡电力东送的大通道――500千伏直流宜华线位于金寨、霍山两县山区的4座铁塔被大雪压倒,威胁华东电网的安全。

六安军分区紧急组织6200多名民兵预备役人员全力以赴投入抗雪救灾。

江西。

从25日开始出现大范围冻雨天气,多条高速公路、国道和一些机场被迫关闭。

1月27日上午,位于京九铁路大动脉的九江电厂一段直流输电线路不堪冰雪的重负,造成线路严重受损及220千伏45号铁塔倒塌。

截至1月30日,江西省军区全力组织34000多名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奋战在救灾抢险第一线。

浙江。

1月27日,某师火速派出200余名工兵,
携带20余顶帐篷,向火车站开进。

站前广场上陆续矗立起20余顶迷彩帐篷,官兵们还给帐篷里接通了照明灯,铺上厚厚的草垫。

上万名旅客高高兴兴地在里面休息、避寒。

福建。

自1月27日起,福建省军区组织数千名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帮助驻地清理道路、桥梁、车站,抢修供电线路,力保交通通畅,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华东大地处处是战场,到处都有军徽闪烁,到处都有军旗飘扬。

一颗颗滚烫的心在灾区跳动。

高速公路上,部队派出的大型工程机械轰鸣不停,破冰除雪;官兵们挥舞着锹、镐,有的手上磨出了血泡,有的脸上生了冻疮,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冒着严寒日夜奋战在抗灾一线;在车站码头,严寒中的旅客住上了解放军为他们搭建的帐篷,饥渴的旅客吃上了子弟
兵为他们送来的热菜热饭;部队派出一支支医疗队伍为滞留在车站的旅客送医送药,他们传递着党和军队对人民群众的无限深情。

寒冬腊月,长江南北,涌动着“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热潮,传颂着一曲曲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新歌。

相似的场面太多太多,动人的故事随处可见,我们只能从中抽出几个剪影,这也是全区官兵抗灾救灾的共同写照。

暴雪肆虐之初,驻浙某集团军专门成立抗雪救灾指挥组,完善了应急预案,确保一声令下,立即出动。

集团军抗雪救灾的战场从南京、镇江、无锡、苏州到杭州、湖州、嘉兴、滁州,纵贯长江南北,横跨苏浙皖3省8市,连绵数千公里。

将军与士兵共同奋战,扫雪声、加油声、口号声响成一片,雪花纷纷扬扬地落在他们身上,分不清哪是将军哪是士兵。

1月28日16时许,江阴市食品市场3000平方米屋顶被积雪压塌,1200名群众受困,情况十分危急。

大雪封路,炮兵某团政委张庆文率值班分队400余名官兵迅速出动,徒步奔袭,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经6个多小时的全力营救,抢运食品200多吨,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28日7时许,长三角交通动脉润扬大桥全线告急,300多辆车和近千名群众被困桥面,进退两难。

某防空旅紧急出动1500多名官兵,分成四组:有的全力清扫积雪;有的疏导车辆,安全转移群众;有的就近搭设炊事车,为被困群众熬制姜汤驱寒;医疗小分队及时巡查巡诊。

到29日凌晨1时,所有受困车辆被疏散,受困群众被安全转移。

长江二桥贯通大江南北,这条连接沪宁、京沪、宁洛等8条高速公路的交通枢纽在连续两天的暴雪中
终于达到了承受极限,长达21公里的积雪厚达40余厘米,于27日深夜面临全线关闭。

舟桥某旅参谋长陈建军带领近千名官兵先遣开路。

雪下“疯”了,寒风夹杂着雪花砸在脸上生疼。

眼前的情景让官兵们忧心如焚:由于冰雪挡道,通行缓慢,路上被堵车辆早已经排成了长龙,有的驾驶员出现了咳嗽和发烧症状。

不能再等了!官兵们在旅长张正军的带领下,迅速冲进了齐膝深的厚雪中,挖、铲、推、扫、拖、撬等十八股“武艺”全部用上。

经过5个小时的奋战,终于在次日清晨7时打通了一条宽约8米的“雪沟”。

雪仍旧下个不停,纷纷扬扬的雪花又很快覆盖了南京各座大桥,舟桥某旅的官兵继续和兄弟部队一起在各个战场上奋战着……在雪灾的日子里,无论冰雪如何肆虐,南京三座长江大桥始终保持着通行不断线,子弟兵创造的奇迹,赢得了地方领导和人民群众的交
口称赞。

2月2日上午,风雪交加,能见度只有5至8米。

在福银高速闽赣交界处的沙塘溢隧道口覆满冰层的高架桥上,驻闽某部官兵们打响了破冰清障的攻坚战。

“党员突击队跟我上!”摩步营陈晰营长、林国泉教导员率先挥镐砸向坚硬的冰层,铲、推、掘、挖、扫……十八般“武艺”全部派上用场,连与连之间,党员与骨干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赛活动,冰层一段段地被敲开一条条口子,冰块一堆堆地被官兵们迅速铲除。

经过7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至下午3时10分,沙塘溢隧道口两座长达2000多米的高架桥面冰层被清除干净。

在抗灾一线的官兵中,有的处在灾区,不顾家庭受灾,情系灾区人民;有的正在休假,接到命令提前归队,义无反顾地投入战斗;有的官兵已经连续数日奋战在抗灾一线,不顾疲惫伤痛,始终坚守岗位……
奋战在南京长江大桥的舟桥某旅八连战士于成龙,在部队出发前,突然意外地接到了舅舅从老家河南省上蔡县打来的电话,由于天冷地滑,他的父亲摔成重伤,命在旦夕,正在医院抢救,想让他回家见最后一面。

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可惊破夜空的紧急集合号如同催征的战鼓。

于成龙强忍泪水给舅舅回了话:“这个时候,部队更需要我。

”他整理好救灾的装备器材,一头钻进暴风雪中,直奔抗雪救灾现场。

就在于成龙与冰雪搏斗时,他的父亲不幸去世。

“临汾旅”四级士官徐长有,从1月29日至2月5日,驾驶推土机连续作业,为南京长江二桥、双桥门立交桥等交通要道清理路面冰雪66公里,被战友们
称为“开路先锋”。

他本来已经买好了回家探亲的车票,这是他当兵15年第二次回家过春节,部队接到抗灾
命令后,他毅然放弃了探亲。

他在长江二桥奋战3天
4夜,只吃了三餐热饭,由于车辆拥堵,热食难以前送,他就靠啃面包充饥。

驾驶室内冷如冰窟,实在顶不住,他就跳下推土机对着排气管吹吹热气,身子热了点接着再干。

领导关心地问他累不累,他说:“只要二桥畅通,旅客能顺利回家过年,多苦多累都值得。


驻皖摩步某旅炮兵团导弹连士官孙明军怀孕6个月的妻子就要来部队了,原本10个小时的路程,由于大雪封堵,在路上整整走了3天。

部队接到紧急开往南京长江三桥执行破冰除雪任务的命令。

部队就要出发了,他的妻子赶到了营区,看着憔悴不堪、极度虚弱的妻子,孙明军十分担心,还是把抢险救灾的消息告诉了妻子,和妻子只见了5分钟,就迅速登上了执行抗雪救灾的汽车……
驻皖摩步某旅工化营道筑连卫生员张鹏奔走在长江三桥抗灾现场,时而给被滞留司机师傅测量体温,
时而给患病旅客发放止咳、抗感冒类药品,时而还从附近找来开水倒给过往人们取暖……而他来队的妻子和不到两岁的儿子此时正双双躺在部队医院的病床上输液。

营连领导让张鹏回去照顾妻儿,但他却说:“先给群众看病最要紧。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是人民子弟兵抗雪救灾的共同写照,灾难面前,无论领导、党员干部,还是普通一兵,都捧出了一颗颗赤诚炽热的心。

而这一切,又都源自于对人民群众无私且伟大的爱。

这种爱已经植根于每名官兵的内心深处,渗透在军队成长的血脉之中。

这是一种浓烈的爱民之情,这是一种永远的鱼水之情,这是一种无悔的奉献之情,也是取得这次抗灾救灾全面胜利的伟大动力。

漫天冰雪,遍地都是英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