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走近残疾人 全国通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走近残疾人
一、教材分析
本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是针对四年级下册的内容进行设计,主要内容是融合“语文”和“德育”两个课程,通过走近残疾人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弱势群体,增强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和自信心,同时也帮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和需求,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包容心。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残疾人的生活和需求;
2.增强同情心、责任感和自信心;
3.培养爱心和包容心;
4.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交际能力。

三、教学过程
3.1 活动1:小组讨论
活动内容:学生分成小组,交流自己对残疾人的认识和感受,并探讨如何向残疾人传递温暖。

活动目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了解学生对残疾人的认知和态度。

步骤安排:
•第一步:学生视听资料、图片,并讨论何为残疾人,认识残疾人;
•第二步:分组讨论,每个小组至少提出1个可行的提案,并进行讨论;
•第三步: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建议,并进行全班评议;
•第四步:整合提案,进行评选。

3.2 活动2:创意设计
活动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款针对残疾人群体的产品或服务,可以是APP、手工制品、宣传海报等。

活动目标:通过创意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交际能力。

步骤安排:
•第一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头脑风暴,想出各种面向残疾人的需求,习惯,以及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第二步:将想法分类整理,筛选可行性高的构思,以及细化设计方案,包括功能,目标受众,以及赠品或服务等;
•第三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创意设计,除了制作产品或服务外,宣传材料(如宣传海报)也要一并准备;
•第四步:美术老师指导学生美化宣传材料和设计产品或服务的LOGO和ICON;
•第五步: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设计的内容和道理,汇报自己所负责的部分。

3.3 活动3:模拟体验
活动内容:学生假设自己是残疾人,模拟不同残疾人的生活情景,体验伤残难题和日常生活问题。

活动目标: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残疾人的需要和生活想法。

步骤安排:
•第一步:学生分为不同的模拟组,包括失明,失聪,肢体残疾等;
•第二步:学生模拟体验不同残疾的场景:
–失明模拟组:配戴眼罩,借助其他感官体验模拟环境;
–失聪模拟组:戴上耳塞,通过手语,笔写等方式进行交流;
–肢体残疾模拟组:使用拐杖,轮椅,通过移动配件来模拟肢体残疾。

•第三步:让模拟组互相交流并分享自己的体验心得和感受。

3.4 活动4:观摩体验
活动内容:学生到当地的残疾人协会,以小组为单位,实地体验残疾人的日常生活。

活动目标:通过观摩体验,学生可以了解残疾人的实际生活和他们创造的幸福。

步骤安排:
•第一步:安排时间,线下移动教室参观残疾人协会,让学生更加了解残疾人协会的工作性质、服务范围等;
•第二步: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以记录下来的方式,了解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和他们的需求;
•第三步:学生将体验和观摩的内容进行整理,通过作品展示的形式进行汇报。

四、教学评估
本次教育教学活动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同时也可以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学校内评估,评估方式包含3个方面:
1.反映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教学体验;
2.分别从评价对象、拓展性和创新性、可推广程度、课前准备、课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结果八个方面进行评估;
3.评价方式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小组讨论或老师教育教学反思等方式。

五、教学场地和教学资源
教学场地:学校教室、教育教学实验室、学校附近的残疾人协会、教育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残疾人故事视频以及残疾人的相关书籍、杂志等。

六、教学总结
本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以人为本,引导学生关怀弱势群体,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自信心和包容心。

本设计所涉及的活动均是实际、多样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有深入了解残疾人需求、人性的过程。

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双重收益,既帮助到残疾人,又提升了自己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感。

总之,本次活动主要是以体验和实践为主,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在成长中获得目标的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