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应用的效果及ADL评分影响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应用的效果及ADL评分影响评价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
对ADL评分的影响。

方法:以掷硬币法将88例脑梗塞患者分成44例/组,对照
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

对比各项评分。

结果:护理
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更低,ADL、SF-36评分更高(P<0.05)。

结论:心理
干预联同健康教育能够较好的改善脑梗塞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
活质量。

【关键词】:脑梗塞;心理干预;健康教育;ADL评分
脑梗塞是因脑供血障碍导致的脑部缺氧缺血,甚至是软化坏死,致残率和致
死率都非常高,病后可出现言语不清、认知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甚至是昏迷不醒
等不良表现[1],患者多存在烦躁、焦虑抑郁、害怕等情绪,配合度不高,需加强
心理干预,并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从多方面多角度来改善患者的身心条件。

本文
旨在分析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ADL评分的影响,共纳入88个病例,详情见下。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共纳入88例脑梗塞患者(收治时间跨度:2018/04月-2019/04月)。

纳入
标准:①第一次发病;②意识恢复,认知功能尚可;③病史清晰,个人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伴发恶性肿瘤等其他重症疾病;②合并老年痴呆、抑郁症等精神或
心理类疾病;③缺少家人陪护的患者。

采取“掷硬币法”将88例患者分为每组44例,共两组。

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40~69(53.26±5.18)岁;梗塞位置:基底节区26例,丘脑18例。

观察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42~68(53.35±5.29)岁;梗塞位置:基底节区25例,丘脑19例。

组间资料对比,P>0.05,基线资料均衡。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

常规监测瞳孔、血压等体征,遵医嘱用药,加强安全
防护。

[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

(1)心理干预。

主动的和患者沟通,了解其对此次患病的看法以及治疗期望值,站在患者角度思
考问题,对比较负面的情绪首先表示理解,其次了解原因,之后针对性疏导。


择恰当的时间在病房里播放轻音乐,以舒缓患者情绪,邀请即将出院的康复情况
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教,分享积极的抗病经验;(2)健康教育。

①疾病知识。


过宣传手册、音频、视频等多种途径,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有关知识,对其中
比较专业的知识点做针对性解释,尽量提高患者的认知度,采取问答法来查漏补缺,日常工作中对患者表达出的疑惑第一时间做出回应;②体位知识。

向患者示
范正确体位,每两小时更换一次,患肢下方垫上软枕,建议患者积极进行翻身练习,家属可经常性的帮患者按摩身体,保持身体洁净;③饮食知识。

嘱咐患者及
家属选择纤维素、热量比较高同时容易消化的食物,可多吃粗粮多喝水,必须戒
烟酒,辛辣、冰冷、刺激的食物不吃;④生活知识。

非睡眠状态下减少卧床时间,选择舒适柔软的衣物,一些简单的生活项目,比如洗脸刷牙等,尽量自己完成;
⑤睡眠知识。

白天睡眠时间尽量减少,睡前0.5h可热水泡脚或喝适量温牛奶,
可通过点香薰、听音乐等方法来促进睡眠。

1.3观察指标
(1)不良情绪评估。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2]来评价
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总分值介于0~100分之间,以低分为优势。

(2)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ADL量表》[3]、《SF-36量表》[4]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分值介于0~100分,以高分为优势。

1.4统计学
统计学软件选用SPSS25.0,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行t检验,以
“±S”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n、%)]”表示,P<0.05,则表示结果有差异。

2结果
2.1不良情绪评分
表1示,护理前两组不良情绪评分差异小,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更低,P<0.05。

表1不良情绪评分(x±s,分)
组名
例数
(n)
焦虑抑郁
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
对照组44
60.26±2
.34
55.58±2.1
6
62.46±3
.35
58.25±2.1
7
观察组44
60.14±2
.26
51.16±2.0
1
62.38±3
.16
54.48±2.0
5
t-0.2459.9370.1158.377 P-0.8070.0000.9090.000
2.2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
表2示,护理前评分组间差异小,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更高,P<0.05。

表2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评分(x±s,分)
组名
例数
(n)
ADL SF-36
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
对照组44
45.63±5
.10
59.36±3.3
7
52.28±4
.10
63.29±3.3
3
观察组44
45.58±5
.21
68.59±2.2
5
52.34±4
.15
72.56±3.3
9
t-0.04515.1090.06812.940 P-0.9640.0000.9460.000 3讨论
脑梗塞是危害性极大的一种脑血管疾病,由于发病突然,再加上发病后身体
功能的各方面障碍问题,导致患者情绪低沉,抑郁寡欢,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质
量同步降低,种种不良表现都不利于身体的康复,所以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还
要重视护理干预。

心理干预是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之间的有效沟通,通过了解患者的心理问
题,施以针对性心理疏导,纠正错误认知,能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念,从多角度加
强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更加清楚明白,自觉遵守健康行为,主动完成
日常生活事宜,锻炼了生活自理能力,长期以往,身体各项功能可逐步恢复。

研究表1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更低,表2中观察组护理后ADL和SF-36评分更高,充分表明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协同互补的良好效应。

总之,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护理中应用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宋清. 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对脑梗塞患者的效果[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6):1135-1137,1141.
[2] 杨颖. 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及有效性分析[J]. 系统医学,2019,4(20):155-157.
[3] 王锐. 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糖尿病天地,2021,18(10):212.
[4] 朱金金. 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应用的效果分析[J]. 当代临床医刊,2021,34(2):55,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