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性土鉴定试验步骤(幻灯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散性 试验水头 (mm) 高分散性土 50 分散性土 50 过渡型土 180 非分散性土 1020 试验持续时间 (min) 10 10 10 ≥5 最终孔径dz 出水混浊情况 (mm) dz≥3.0 很混浊 2.0≤dz<3.0 很混浊 1.5≤dz<2.0 混浊 dz≤1.5 微混浊
针孔冲刷试验示意图如下:
⑷促使粘土分散性管涌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决定于水库蓄 水所含不溶解盐类的总量。该总量越低,土坝土料的分散 性管涌可能性越大,这是产生离子的“解吸附作用”之故。 ⑸定义“可交换钠离子百分比”ESP为 ESP=Na/CEC(100) 式中 Na—可交换钠离子数量,以100克干土内毫克当量计; CEC—可交换的离子总量。 当土料ESP=7~10,库水相对说比较纯洁,土属中等分散性; 当土料ESP≥15,即有严重管涌的可能性。 ⑹具有较高ESP值的土坝,当发生集中渗流时,有两种可能 的后果:①如渗水流速极慢,由于流道四周土的膨胀,流 道会逐渐被封闭;②如渗水初速较快,分散土粒被陆续带 走,流道的扩大比土膨胀所引起的封闭为快,于是最后导 致管涌失事。
⑷若试样未发生任何变化,流量未随时间增大,测压管无变化, 无细粒移动和水色变浑等迹象,即可进行下一级水头的试 验。以后各级水头,大致按0.3、0.5、1.0、1.5、2.0、3.0、 4.0、…的坡降逐次升高。每升高一次水头,均应按⑶的规 定进行读数。 ⑸在本级水头下,如发现细粒通过接触面跑入滤层,或发现滤 层中的测压管水头差不断增大时,则本级水头和以后步骤 中的每一级水头试验持续时间需延长到3~4h。 ⑹当渗入滤层中细粒停止移动,位于滤层中的测压管水头差不 再继续增大时。应继续升高水位,进行下一级水头的试验, 不宜中断。 ⑺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结束试验: ①当升高水头后,流量不断变大,被保护土中的渗流坡降减小。 ②滤层中的渗透坡降等于被保护土中的渗透坡降。
土粒比重Gs
试样不均匀系数Cu
反滤层层数
反滤层厚度(cm)
反滤层中值粒径 D50mm
反滤层不均匀系数 Cu=D60/D10
曲率系数Cc
试样中值粒径d50(mm)
骨架粒径(mm) 填料含量Pz(%)
渗 流 速 度 υ= Q/A 渗 透 系 数 k= υ/i 渗 透 系 数 k20 沉 降 量 δ 集 砂 量 s
第六节 反滤料试验
目的和适用范围:反滤料试验的目的是用以确定在渗透水流作 用下,被保护土的反滤层土样的合理级配。适用于无粘性土。 仪器设备: ⑴垂直渗透变形仪:包括仪器筒、顶盖、底座、透水板及支 架。仪器筒身内径为20cm和30cm两种;仪器高度分别为直 径的3倍和2倍。顶盖中心为一活塞套。透水板分上透水板和 下透水板,上透水板兼起传递荷载作用。透水板孔径分别为 3、5、7mm(在下渗透板之下,也可设置斜透水板,坡度为 (1:1)~(1:1.5),用以排除水中含气,斜透水板上端 设有排气孔)。下图为垂直渗透变形仪示意图。
ηT/ η20
cm/ s
cmΒιβλιοθήκη cm%℃℃
二、 回弹模量试验。
目的和适用范围: ⑴本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对试样进行规定压力下的加载和卸载,测定土的回 弹变形量,以确定土的回弹模量值。 ⑵本试验采用杠杆压力仪法和强度仪法。杠杆压力仪法用于含水率较大、 硬度较小的试样。 ⑶本试验适用于不同含水率和不同干密度的细粒土。 杠杆仪法: 仪器设备 ⑴杠杆压力仪:最大压力1500N,杠杆压力仪如图所示。 ⑵击实筒:内径152mm,高166mm的金属圆筒。但在与夯击底板的立柱 联接的缺口板上多一个内径5mm、深5mm的螺丝孔,用来安装千分表 支架。 护筒:高50mm;筒内垫块:直径151mm,高50mm。夯击底板与击实仪 同。
安装好所有仪器设备部件,施加50mm水头; 在常水头作用下,蒸馏水流过土样1mm直径的细孔,观测 5~10分钟之间出来的水是否带有颜色; 对于分散性土,5~10分钟之间出来的水带有颜色,且细孔 很快被冲蚀扩大;对于非分散性土,即使在380mm水头 作用下,出水还是洁净的,而且没有冲蚀现象。 针孔试验评价土的分散性标准
⑶承载板:直径50mm,高80mm。 ⑷千分表:2只,量程2.0mm。分度值0.001mm。 ⑸秒表:分度值0.1s。
加压球座 加载架
杠杆压力仪示意图
试样筒与承压板
承压板
试样筒
操作步骤 ⑴按重型击实法制备试样,得出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 ⑵按最优含水率制备试样,以规定击数在击实筒内制备试样。 ⑶将装有试样的击实筒底面放在杠杆压力仪的底盘上,将承载板放 在试样的中心位置,并与杠杆压力仪的加压球座对正。将千分表 固定在立柱上,并将千分表的测头安装在承载板的表架上。 ⑷在杠杆压力仪的加载架上施加砝码,用预定的最大压力p进行预压。 对含水率大于塑限的土,p=50~100kPa;对含水率小于塑限的 土,p=100~200kPa。预压应进行1~2次,每次预压1min卸载。 预压后调整承载板位置,并将千分表调到零位。 ⑸将预定的最大压力分为4~6级进行加载,每级加载时间为1min, 记录千分表读数,同时卸载,当卸载1min时,记录千分表读数, 再施加下一级荷载。如此逐级进行加载和卸载,并记录千分表读 数,直至最后一级荷载。为使试验曲线的开始部分比较准确,可 将第1、第2级荷载再分别分成2小级进行加载和卸载。试验中最 大压力也可略大于预定的最大压力。 ⑹土的回弹模量测定应进行3次平行试验,每次试验结果与回弹模量 的均值之差应不超过5%。
粘土矿物的特性
粘土矿物类型 高岭石 伊利石 蒙脱石 场强 固定层 平均比表面积(m2/g) 10 100 800 扩散层 阳离子交换量 3 25 100 塑性指数 20 50-65 100-650 压缩指数 0.2 0.6-1 1-6
距离 双电层模型
⑶研究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的水盐动态规律及其与分散性 的关系; ⑷分散性土的判定应以野外调查为主,结合室内试验综合判 定,并应符合以下四种鉴定试验的有关规定; ⑸分散性土工程地质评价,应根据分散性土的矿物成份和化 学成份、环境水的化学成份等评价分散性土的分散性及其 对工程的影响,提出防治与处理措施的建议。 分散性土鉴定步骤: 分散性土目前有四种鉴定的方法: ⑴针孔冲刷试验、⑵双比重计分散度试验、⑶孔隙水可溶盐 试验、⑷碎块试验。 ⑴针孔冲刷试验: 将土样制成1.5in厚,放置在针孔试验设备中固定好,在土 样中间部位刺一个直径为1mm的细孔;
式中 i—渗透坡降; ∆H—测压管水头差,cm; L—与水头差ΔH相应的渗径长度,cm。 ④渗透流速: υ=Q/A (6-5)
Q—渗流量,cm3/s; A—试样面积,cm2; cm υ—渗透流速,cm/s cm/s。 cm/s ⑤渗透系数: kT= υ/i (6-6) ⑵绘制被保护土的lgi~lgυ曲线和υ~t曲线。 ⑶绘制被保护土和滤层在试验前后的颗粒级配曲线,用以确定从被保护 土层中带出的土粒量及滤层内淤填量。 式中
③被保护土为粘质土,渗透坡降大于50~100时;被保护土 为无粘性土,渗透坡降大于10时,被保护土仍未破坏。 ⑻试验结束后,应缓慢降低水箱水位。以防止上层细粒在停 水过程中掉入下层,或通过透水板掉入下漏斗。 ⑼仪器中水放完后,分层取样,进行颗粒分析。在分层取样 时,记录下列现象:滤层淤填厚度、接触带变化情况、被 保护土中细粒流失粒径、流失部位、深度等。 计算和制图 ⑴计算公式及有关指标。 ①干密度: ρd=md/(πγ2h) (6-1) ②孔隙率: n=[1-ρd/(ρwGS)] *100 (6-2)
击实土样
针孔
水头
常水头作用下蒸馏水流入
针孔冲刷试验示意图
⑵孔隙水可溶盐试验: 土与蒸馏水拌和到接近液限的稠度,再用真空法将孔隙水汲出。测 定孔隙水中四种金属阳离子(钙、镁、钠和钾)总量,称为TDS, 以每立升中毫克当量计(meq/l)。可交换钠离子百分数 PS=Na+/TDS×100% ,判定指标PS>60%为分散性土。
⑺ESP值与其他常规土工试验所得指标之间无一定的关 系。但是经验表明,管涌失事的土料一般属中等塑性 (液限wL=30~50%),少数也有属高塑性者。 ⑻具有高ESP值,而且分散性极强的土,所含粘土一般 均属蒙脱土,某些伊利土也有高度分散性,一般来讲, 高岭土ESP值不高,管涌失事极少。 分散性土调查与评判: ⑴搜集分散性土分布区水文、气象、气候资料,调查土 壤类型,盐碱土分布情况,植物生长情况,土壤水和 潜水状况,自然冲蚀和工程受损破坏情况以及防治分 散性土灾害的工程措施与效果; ⑵查明分散性土形成的地质背景和特征,粘土矿物成份, 化学成份、结构、构造、含盐类型、水盐动态及其与 分散性土形成的关系;
⑶双比重计法: 该法也称SCS(即美国土壤保持局)法,其主要步骤是对土 样进行两次比重计试验。第一次使用化学分散剂与机械振 动,得曲线1;第二次不使用化学分散剂及机械振动,得 曲线2。两曲线的分歧即代表土的自然界的分散性。“分 散百分比”的定义是这两曲线在颗粒大小为0.005mm处的 百分数之比,分散性土通常大于50%。 ⑷碎块试验: 将1/4~3/8in的一块土,放在盛蒸馏水约150ml的烧杯中,观 察5~10分钟,视粘土粒转入胶体悬液的情况,分成下列 四种等级: 等级1——没有反应,土块在杯底塌散; 等级2——微有反应,土块表面附近水有混浊; 等级3——中等反应,容易辨别悬液中的胶体; 等级4——强烈反应,杯底有一薄层胶体沉淀,整杯水混浊。
式中 md—试样干质量,g; r—试样半径,cm; h—试样高度,cm; ρd—干密度,g/cm3; ρw—水的密度,g/cm3; n—孔隙率,%; Gs—土粒比重。 土粒比重Gs应为粗细颗粒混合比重,即: Gs=1/(P1/Gs1+P2/Gs2) (6-3)
式中 Gs1、Gs2—分别为粒径大于和小于5mm的土粒比重; P1、P2—分别为粒径大于和小于5mm土的含量,%。 ③渗透坡降: i=ΔH/L (6-4)
荷载P(Pa)
接触面下移距离 (mm)
反 滤 层 淤 填 量Z
试样孔隙率n(%)
测 压 管 距 离 L 渗 透 坡 降 渗 流 量 Q= mw/ t
试 验 次 数
渗 水 量
时 间 t
温度 校正 系数
水 温 t
室 温 t
试验 现象 描述
min
cm
cm
cm
i= Δh /L
cm3
s
cm3 /s
cm/ s
cm/ s
计算及制图 ⑴按下列公式计算每级荷载下试样的回弹模量: E=πpD*(1-µ2)/4l 式中 E—回弹模量,kPa; p—承载板上的压力,kPa; D—承载板直径,cm(5.0cm); l—相应于压力的回弹变形(加载读数减卸载读数),cm; µ—土的泊松比,一般取0.35。 ⑵以压力p为横坐标,回弹变形l为纵坐标,绘制p~l曲线。 ⑶每个试样的回弹模量取p~曲线上任一压力与其对应的按下 列公式: E=πpD*(1-µ2)/4l 计算 ⑷对于较软的土,如果p~l曲线不通过原点,允许用初始直 线段与纵坐标轴的交点当作原点,修正各级荷载下的回弹 变形和回弹模量。
渗透变形及反滤层试验记录表
工程编号 土样编号 土样采集点 土样类别 试验组次 渗流方向
记 录 时 间 h 测 压 管 编 号 测 压 管 读 数 测 压 管 水 位 差 Δh

6.0.1
试样质量(mg) 试样面积A(cm2)
试验前试样高度h (cm) 试验后试样高度h’ (cm) 试样干密度ρd (g/cm3)
透水板
筒身
垂直渗透变形仪示意图
⑵供水设备:供水箱、提升架、橡皮管。供水箱设置溢流堰, 能保持常水头。 ⑶加荷设备:活塞杠、加荷框架、加荷杠杆和百分表支架。 ⑷量测设备:测压管、量筒、秒表、温度计、百分表和测压装 置。 ⑸其他设备:击锤(或振动器)、台秤、天平及标准筛等。 试验步骤: ⑴进行渗透由上向下试验时,下游溢水箱水面应高于或位于被 保护土和滤层的接触面。 ⑵试验开始时,以相应于0.1~0.2的渗透坡降的水头作为第一 级水头进行试验,以后每隔1h加一级水头。 ⑶每抬高一级水头后,隔30min读数1次。每级水头应测读两 次。流量也应进行2次测量,取其平均值。
第五节 分散性土鉴定试验步骤和计算
定义:分散性土系指土颗粒能在水中散凝呈悬浮状态,被 雨水或渗流冲蚀带走而引起土体破坏的土。 分散性土性状: ⑴自然界某些粘土,可称为“分散性土”,具有被水冲蚀的 现象,甚至比细砂或粉土还严重。 ⑵这些粘土的分散性质,主要由于土颗粒之间的排斥力超过 了相吸力(范德华力)。故一旦接触水,土体的表面土粒 逐渐依次脱落,成为悬液。如属流动水,分散土粒即被带 走。 ⑶这些粘土的主要特点,在于孔隙水中钠离子数量较多。钠 促使土粒周围双电层水膜增加厚度,因此土粒间相吸力减 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