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诊疗常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结核
【病史采集】
1. 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脓尿程度,发病时间长短,是否呈进行性加重;
2. 腰痛及肾区肿物;
4. 有否身体其它部位结核病史;
3. 治疗经过及反应。
【体格检查】
1.慢性膀胱刺激症状,经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者;
2.尿液呈酸性,有脓细胞,而普通培养无细菌生长者;
3.附睾、精囊、精索或前列腺发现硬结,阴囊有慢性窦道者。
【辅助检查】
1. 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白细胞;
2. 24小时尿找抗酸杆菌,阳性率60%~70%,尿结核菌培养;
3. 肾功能测定:包括血清尿素氮检查、酚红试验等;
4. 特殊检查:行泌尿系B超、KUB、IVP检查,双肾CT检查,膀胱镜检查,必要时行核素肾扫描。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有逐渐加重的尿频、尿急、尿痛,或伴有血尿、脓尿的表现。
尿检查对肾桔核诊断有决定意义。
尿沉渣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率50%~70%,结核菌培养阳性率90%。
应与慢性肾盂肾炎、肾或膀胱肿瘤、泌尿系统结石作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
非手术治疗
1. 指征:
(1)临床前期肾结核;
(2)单侧或双侧肾结核属小病灶者;
(3)身体其它部位有活动性结核暂不宜手术者;
(4)双侧或独肾结核属晚期不宜手术者;
(5)患者同时患有其它严重疾病暂不宜手术者;
(6)配合手术治疗,在手术前后应用。
2. 药物:
(1)利福平< 45kg者、450mg/d、> 45kg者、600mg/d;
(2)异烟肼,300mg/d;
(3)吡嗪酰胺< 50kg者1.5g/d > 50kg者2.0g/d;
(4)乙胺丁醇15mg/kg.d;
(5)环丝氨酸250ng/d,tid。
3. 联合用药与短期化疗:利福平+ 异烟肼+ 吡嗪酰胺2个月,利福平+ 异烟肼4个月,总疗程6个月,服用上药时,应将全日剂量于饭前前半小时一次服完。
手术治疗
1. 肾切除术的指征:
(1)一侧肾功能由于结核病变而严重破坏或完全丧失,而对侧功能良好,或能负担患肾功能者;
(2)肾结核伴有肾输尿管梗阻、继发感染者;
(3)肾结核合并大出血;
(4)肾结核合并难于控制的高血压;
(5)钙化后无功能肾结核;
(6)结核菌耐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
2. 肾部分切除术的指征:
(1)早期渗出型肾结核,局限在肾的一部分,虽经长期治疗无进展者;
(2)肾结核的纤维化狭窄发生于肾盏或漏斗部,药物难于控制者;
(3)肾脏任何部位的区域性病变,都可作肾部分切除,但要求所余部分的肾脏,要超过一肾之1/3~1/2以上。
3. 肾病灶清除术的指征:适合于个别范围不大的闭合性肾结核空洞而长期不愈者。
附睾结核
【病史采集】
1. 发病年龄多见于青壮年,20~40岁居多。
多有泌尿系统及其它系统结核病史;
2. 主要表现为附睾肿大形成坚硬的肿块,多数不痛,或仅有轻微痛。
【体格检查】
附睾尾部有不规则的局限性结节、质硬,有明显的触痛,可与阴囊皮肤粘连。
可有寒性脓肿,长期不愈的阴囊部窦道,可能并发睾丸鞘膜积液。
可扪及输精管串珠样肿物。
【辅助检查】
1. 尿常规检查,可有红细胞、白细胞;
2. 精液涂片寻找抗酸杆菌,精液结核杆菌培养;
3. 输精管及精囊造影;
4. 上尿路X线检查,CT或膀胱镜检查明确有否结核灶存在。
【诊断与鉴别诊断】
多见于中、青年,有泌尿系及其它系统结核,有阴囊坠胀疼痛不适,附睾尾部有不规则的结节、质硬。
输精管及精囊造影有特殊表现,精液培养结核菌阳性可明确诊断。
应与非特殊性附睾炎、淋菌性附睾炎作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
1. 抗结核药物治疗:如泌尿系统同时存在结核,则应按泌尿系结核治疗原则处理,如单纯附睾结核则用药时间可稍短,一般仍以手术治疗为主;
2. 手术治疗:附睾结核宜行附睾切除术,术中彻底清除附睾及其病变组织,输精管应高位切断。
急性肾盂肾炎
【病史采集】
1. 腰痛,同时可有突发脓毒性征候和胃肠道症状;
2. 膀胱刺激征如尿频、尿急、尿痛;
3. 畏寒、高热、头胀、头痛、恶心、呕吐等。
【体格检查】
1. 患侧肾区肌肉强直;
2. 肋脊角有明显叩痛。
【化验及影像学】
1. 血中白细胞总数和分叶核粒细胞升高,血沉较快,尿液有少量蛋白,若干红细胞,大量脓细胞,偶有颗粒管型,尿沉渣可找到致病菌,细菌培养阳性。
2. X线检查:肾外形不清,I.V.P肾盏显影延缓和肾盂显影减弱,有时可见输尿管上段和肾
盂轻度扩张。
3. CT扫描,患侧肾外形肿大。
4. B超显示肾皮质髓质界限不清,并有比正常回声偏低区域。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主要根据病史和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1. 应与急性膀胱炎鉴别;无发热、全身状态良好,疼痛在下腹部而不在腰部。
2. 应与肾皮质化脓性感染或肾周围炎鉴别:虽都有全身症状和肾区肿胀或疼痛,但无膀胱刺激征,尿中不含脓细胞。
3. 应与肾周围脓肿鉴别:患侧髋关节屈曲;
4. 应与胰腺炎鉴别:血清淀粉酶升高,尿中不含脓细胞;
5. 应与肺底部肺炎鉴别:胸部透视明确诊断;
6. 应与急性阑尾炎、胆囊炎相鉴别。
【治疗原则】
1. 全身支持疗法:补充液体,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足够营养,卧床休息,加强护理;
2. 应用抗菌药物:根据尿培养结果给敏感药物,抗生素应用至体温正常,全身症状消失,细菌培养阴性后2周方可停药;
3. 对伴有肾功能不良者,应使用对肾脏毒性轻的抗生素。
慢性肾盂肾炎
【病史采集】
1. 有反复急性尿路感染病史;
2. 常有肾区轻微不适感,或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症状;
3. 可伴有局部肾区疼痛,畏寒、发热,双肾侵犯可表现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面肿、眼部水肿、恶心呕吐和贫血等尿毒症症状。
【体格检查】
1. 肾区叩压痛或不适;
2. 高血压、贫血(尿毒症时)。
【实验室检查】
尿液细菌培养,尿液菌落计数每毫升尿液超过105细菌可肯定为感染。
【诊断与鉴别诊断】
需作全面彻底检查,以明确(1)致病菌;(2)单侧或双侧感染;(3)原发病灶;(4)肾实质损害范围及肾功能减损程度;(5)有无尿路梗阻。
鉴别诊断区别上、下尿路感染非常重要,处理和预后不同。
上下尿路的定位方法:
1. 输尿管导尿法(Stamney试验)收集尿液标本作培养,表明感染是一侧或双侧肾。
2. 膀胱冲洗试验(Fairley试验)。
3. 抗体包裹细菌试验(ACBT)。
4. β一微球蛋白排泄:β一微球蛋白是一种小分子量蛋白质(分子量11800),肾盂肾炎患者尿β一微球蛋白排泄增加,而下尿路感染则无。
5. 尿乳酸脱氢酶(LDH)测定。
6. 尿酶测定:尿中r一谷氨酰转肽酶(r一GT)和亮氨酸基肽酶(LAP)以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含量丰富,下尿路上皮细胞含量很低。
慢性肾盂肾炎与泌尿系结核,临床症状有相似之处。
慢性肾盂肾炎与黄色肉芽肿肾盂肾炎的
区别。
【治疗原则】
慢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应采用综合措施。
1. 全身支持疗法: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和纠正贫血。
2. 加强抗菌药物治疗:彻底地控制菌尿和反复发作,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尿液细菌培养 + 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最有效和毒性小的抗生素。
3. 彻底控制和清除体内感染病灶。
4. 外科治疗:及时纠正引起感染的原发病变,如尿路梗阻、结石、畸形和膀胱输尿管返流等。
肾周围炎及肾周围脓肿
【病史采集】
1. 腰部痛:性质、过程、时间;
2. 有无尿路感染;
3. 肾周围脓肿形成时寒战、发热等症状;
4. 上腹痛,患侧腰部痛等。
5. 如继发于泌尿系感染,可能有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病史。
【体格检查】
1. 患侧肾区叩痛;
2. 腰部肌肉紧张和皮肤水肿,触及包块;
3. 患侧下肢屈伸及躯干向健侧弯曲时,均可引起剧痛。
【实验室检查】
贫血、白细胞总数和分叶核粒细胞升高,因系血运扩散,尿中无白细胞或菌尿。
如继发肾本身感染,则尿中可找到脓细胞和细菌,血培养可发现细胞生长。
【诊断与鉴别诊断】
1. 根据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外,可行X线KUB + I.V.P,B超或CT,穿刺诊断等。
2. 应与胸膜炎、膈下脓肿、腹膜炎和腰椎结核引起腰大肌脓肿等相鉴别。
【治疗原则】
1. 早期肾周围脓肿未形成前,及时应用合适抗生素和局部理疗,炎症可以吸收。
2. 脓肿形成应切开引流。
3. B超指引下置管引流,配合有效抗菌药物。
4. 肾周围脓肿若继发于尿路结石而引起脓肾,或继发于感染的肾积水,该侧肾功能严重损害,应考虑做肾切除术切开引流术和肾切除术,是同时进行,还是分两期进行,应根据病情决定。
肾结石
【病史采集】
1. 疼痛:是肾结石的主要症状,一般是腰部和上腹部隐痛和钝痛。
当结石嵌顿肾盂、尿管连接部时产生绞痛,并向下腹部放射,同时伴有恶心、呕吐。
发作时间持续几分钟至几小时不等。
2. 血尿:常在疼痛或活动后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后者多见。
约20%患者在疼痛发作时可无血尿,也有病人偶因无痛性血尿就诊。
3. 脓尿:合并感染时可见脓尿,急性发作时可有发冷、发热、腰痛、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
4. 排石史:急性绞痛发作后尿液中可能有结石或尿砂排出。
5. 尿闭:双肾结石引起两侧尿路梗阻的尿闭,或一侧结石梗阻而对侧发生反射性尿闭。
6. 肾结石引起两侧肾功能损害,可出现尿毒症的一系列症状。
【体格检查】
1. 发病时脊肋角有触痛或肾区叩击痛。
2. 结石梗阻引起严重肾积水时,可在腰部或上腹部扪及包块。
【辅助检查】
1. 尿液检查:
(1)常规可见红细胞,特别在绞痛后出现,合并感染时有白细胞、脓细胞及轻度蛋白尿。
(2)尿液pH值、盐类晶体检查及24小时尿钙、磷、尿酸、草酸、胱氨酸等测定有助于发现结石的病因。
(3)尿培养:在合并感染时则细菌培养阳性,多为革兰阴性菌。
2.血液检查:
(1)测定血钙、血磷:血钙 > 2.7mmol/L(11mg/dl)或血磷 < 0.8mmoL/L(2.5mg/dl)时,应考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可能。
尿酸结石时血尿酸 >440μmoL/L。
(2)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的比值,血钙可分为两部分,即游离钙和结合蛋白钙。
正常人的比例是每1克血钙有0.5毫克结合蛋白钙,但当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游离钙离子增加,因此血清白蛋白往往升高。
(3)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在肾结石致使总肾功能下降时均升高。
3.B超检查:可明确结石的存在和了解肾积水情况,尤其对于阴性结石有帮助。
4.X线检查:
(1)尿路平片90%以上的结石可以显影,为诊断肾结石的重要手段。
(2)静脉尿路造影:可明确结石的位置和双肾功能。
(3)逆行尿路造影:不作为常规检查,仅适用于静脉尿路造影诊断仍不明确,X线阴性结石、碘过敏者、IVU不显影者采用。
5.核医学检查:可判断结石对肾功能及尿流的影响。
6.CT检查:对X线平片不显影的阴性结石可以明确,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方法。
【诊断】
肾结石的诊断一般不难,通过上述症状、体检、必要的辅助检查,多数病例可以确诊。
但不能满足于肾结石诊断,同时应了解结石大小、数目、形态、部位、有无梗阻或感染、肾功能情况以及潜在病因。
【鉴别诊断】
1.胆石症、胆囊炎、溃疡病、胰腺炎、急性阑尾炎等所引起的疼痛,可与肾结石的疼痛相混淆,但尿中常无红细胞。
2.肾结核:可表现血尿及肾内钙化灶,但有明显的进行性尿路刺激征。
X线平片上钙化灶多分布在肾窦质内,为斑片状,密度不均匀。
3.肾肿瘤:本病可表现为腹痛及血尿。
X线平片可有肿瘤区钙化,有时易与结石混淆,尿路造影、B超及CT检查可发现占位性肿块。
4.腹腔内淋巴结钙化,胆道结石等在X线平片均可显示阴影,但侧位平片它们位于椎体前方,而肾结石位于椎体前缘之后。
5.女性患者有时需与卵巢囊肿扭转及宫外孕鉴别,一般经过短时间的观察,必要时行妊娠尿试验及穿刺检查盆腔有无出血,即能确诊。
【治疗原则】
1.排石疗法:适用于直径<0.5cm的肾结石,采用多饮水、中草药、利尿剂、解痉剂、体位引流,促进结石排出。
2.化学溶石:适用于较小的尿酸石,低嘌呤饮食、碱化尿液,高尿酸血症者内服别嘌呤。
3.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
1.适应症:1.一般用于面积小于2cm的肾盂结石最适合碎石治疗;
2.肾盂结石易击碎,肾下盏结石若肾盂-肾大盏<70度者不易排石;
3.较疏松的草酸钙石、磷酸镁铵石、尿酸石交易击碎,致密的一水草酸钙石、
胱氨酸石难击碎;结石与肾盂粘连难以击碎和排出。
2.禁忌症:1.全身出血性疾病;
2.妊娠妇女;
3.感染疾病活动期;
4.结石以下尿路梗阻;
5.老年体弱,全身情况差或有严重内科疾病者;
6.带心脏起搏器者;
3.注意事项:1.合并慢性尿路感染需使用抗生素3-4日,在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保护下进
行碎石。
2.严格参照各型碎石机规定的工作电压范围,冲击次数液电冲击波少于2500- 3000次,点此冲击波少于6000次。
疗程间隔7-14日,一般不宜超过3个疗程。
3.必要时插入双J管。
4.经皮肾镜取石
1.适用于较大的肾结石、铸形肾结石、肾盏内多发性结石、憩室内结石,手术或ESWL后残
余结石、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合并结石。
腔内碎石采用激光、弹道或液电碎石器,需
放置肾造瘘管或双J管。
2.经皮肾镜取石术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联合治疗大的鹿角形结石。
5.输尿管镜取石术
1.输尿管硬镜技术与ESWL联合适用于肾盂结石;
2.软性输尿管镜与可曲性腔内碎石器可联合治疗肾盏结石。
6.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适用于简单的肾外型肾盂结石(经腹膜后腔入路)。
7.开放手术
1.适应症:1.复杂性肾结石占据整个肾盂,伸展至多个肾盏或全铸形结石;
2.ESWL或腔内治疗失败。
3.解剖畸形需同时施行成形手术。
4.因解剖关系不宜作ESWL或腔内操作,如过度肥胖、严重肢体痉挛、不能采取
所需治疗体位、异位肾、肾旋转不良、肾移植术后。
5.兼有其他疾病需缩短疗程,避免并发症,需1次取石成功者。
2.术式选择:尽可能保存肾实质,按具体情况选择,肾盂切开加弹道碎石,肾实质切开取
石;结石位于高度扩张的肾盏或肾极,做肾盏或肾极切除;肾切除术只适用
与肾功能严重损害的肾结石,合并难治感染,而对侧肾功能良好者。
3.感染性肾结石手术前后使用抗感染药物,尽量取净结石,根除感染,以防复发。
【注意事项】
1.施行手术或各种治疗前应向患者说明各种可选疗法的优缺点,按具体情况列举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残余结石、碎石阻塞、尿路狭窄、尿瘘、肾功能受损。
需要携带肾造瘘管或双J管,必要时再次施行手术取石、整形甚至肾切除。
取得患者完全理解、自愿,将上述情况记录在手术申请书上,由患者签字认可。
2.术后使用抗菌药物至病情稳定。
3.出院前拍KUB或作B超检查,了解有无结石残留。
作尿培养及肾功能检查。
4.出院后定期返院复查。
5.双侧结石、复发性结石患者宜积极找寻病因,建议到有条件的医院做尿石危险因素分析,指定防治方案。
输尿管结石
【病史采集】
1.疼痛:多见为突发性绞痛,发生在患侧上腹部及肾区,沿输尿管向下放射到阴囊或阴唇和大腿内侧,同时伴有冷汗、恶心、呕吐与腹胀等症状。
2.血尿:常于绞痛发作时出现,镜下血尿多见。
3.尿频尿痛:多见于膀胱壁外缘和壁段结石。
4. 尿路梗阻和感染输尿管结石侧肾积水。
尿路梗阻后常诱发尿路急性或慢性炎症。
5.肾衰竭偶见于双侧输尿管结石,或孤立肾输尿管结石梗阻。
【体格检查】
1.肾区叩击痛;
2.肾区包块,输尿管梗阻引起肾积水时可触及肿大的肾脏;
3.无尿,偶见于双侧输尿管结石完全梗阻或孤立肾的输尿管完全梗阻。
4. 如结石反复发作,应仔细触摸颈部有无肿大的甲状旁腺。
【辅助检查】
1.尿常规:可见红细胞、有感染时可见白细胞和管型。
2.X线检查:包括泌尿系平片、静脉尿路造影或逆行尿路造影,以判断结石的准确部位和影响肾功能的程度。
3.B超检查:梗阻明显时发现肾盂积水,输尿管扩张,结石部位、大小等。
4.膀胱镜及输尿管镜检查:不仅可以发现,还可以使部分输尿管结石得以取出。
5.核医学检查:可测定肾功能情况,特别是对碘过敏病人。
6.CT检查:偶对X线平片不显影的结石可以确诊。
【诊断】
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肾结石相同,一侧绞痛发作和镜下血尿是重要的诊断依据。
如有继发感染则很快破坏肾功能,同时血液白细胞升高,静脉尿路造影对诊断帮助最大,能了解结石部位、肾功能及梗阻情况,并可了解对侧肾功能。
【鉴别诊断】
1.X线平片上显影的结石阴影有时需与腹腔淋巴结钙化、盆腔内静脉石、阑尾内粪石等相鉴别。
2.右侧输尿管结石的疼痛需与胆囊结石、急性阑尾炎、肠梗阻和其他急腹症相鉴别。
胆石症的疼痛、压痛和肌紧张部位、疼痛的放射,一般与输尿管结石不同,并无血尿。
急性阑尾炎在麦氏点有最大压痛、反跳痛,局部肌紧张,肾区无压痛和叩击痛,脉搏增快、体温上升,血液白细胞升高较显著。
输尿管结石症也可导致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呕吐等,类似急性肠梗阻,但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腹部的压痛点,特别是肾区有叩击痛和血尿,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如有疑问应作X线腹部平片和其他检查加以鉴别。
3.女性病人应与卵巢囊肿蒂扭转、黄体破裂、宫外孕等作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
1. 双侧输尿管结石,先处理梗阻严重侧,若条件允许,可同时取出双侧结石;
2. 一侧输尿管结石,对侧肾结石,先处理输尿管结石;
3. 双侧输尿管结石或孤立肾输尿管结石引起急性完全性梗阻性无尿时,诊断明确,全身情况允许,应及时施行手术。
若病情严重不能手术,可试行输尿管插管,若能通过结石可留置导管引流,否则可经皮肾盂造瘘,带病情好转后再行手术。
4. 拟定治疗方案前,需考虑各种治疗方法的并发症,如术中结石移动、输尿管损伤、感染、尿瘘、输尿管狭窄等。
非手术治疗:
1.排石疗法:大多数直径<0.5cm的输尿管结石常能自行排出。
直径<1.0cm的结石,无尿路梗阻或感染,嵌顿时间较短者,可试行中西医结合排石疗法,排石疗法以不超过4周为宜。
2.ESWL 一般宜用于结石直径>0.5cm,嵌顿时间超过2周,合并轻至中度肾输尿管积水者,行原位ESWL,或经膀胱镜用输尿管导管将结石推回肾盂内作ESWL。
育龄女性的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慎用ESWL。
要了解ESWL禁忌症,以减少其合并症的发生。
3.输尿管镜取石或碎石术:首选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可用经皮肾穿刺及输尿管镜顺行取石,可在输尿管镜直视下碎石或推回肾盂作ESWL。
治疗需要有经验的医生完成,因有发生输尿管穿孔等并发症的可能。
手术治疗:
适应症:1. 结石直径大于等于1cm,嵌顿时间较长,合并肾输尿管积水,肾功能减退;
2. 结石梗阻、尿路感染重、或合并输尿管病变者。
注意事项:1. 梗阻合并急性感染,或结石梗阻性无尿,尿毒症,不宜施行取石手术者,需先于结石近侧造瘘,2-3周后控制感染,肾功能恢复正常,才施行取石手术;
2. 术前作X线或超声诊断结石定位;
3. 结石部位管壁病变严重或狭窄,须留置输尿管支架引流管;
4. 取石术毕放置输尿管旁引流。
【疗效标准】
1.治愈:无残留结石,尿常规检查正常,无泌尿系感染,手术切口愈合。
2.好转:尚有残余结石或遗有泌尿系感染。
【出院标准】
无残留结石和泌尿系感染,手术切口愈合。
膀胱结石
【病史采集】
1.疼痛:排尿时疼痛,有时放射至睾丸、外阴,运动时加剧。
2.血尿:常为终末血尿,少见大量全血尿。
3.排尿中断;由于结石突然坠入膀胱颈部,而出现排尿时尿流突然中断。
4.尿频:由于结石刺激膀胱三角区,有明显的尿频。
如伴有感染,则尿频、尿急、终末尿痛等症状更加明显。
5.继发于前列腺增生者,可主要表现为前列腺增生的症状伴感染。
【体格检查】
1.较大的结石,男性经直肠和下腹部,女性经阴道和下腹部的双合诊可摸到结石。
2.金属尿道探条插入膀胱,有时可有触及结石的感觉。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膀胱区平片需包括前列腺,可见到结石之致密影。
膀胱结石的一部分是上尿路结石下降膀胱,故X线检查时应包括上尿路。
2.B超检查:尤其是透X线的阴性结石可明确诊断。
3.膀胱镜检查:可窥见结石的大小、数目和形状,并可检查膀胱有无其他病变。
4.尿常规:可见到红细胞和白细胞。
【诊断】
膀胱结石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体检、B超、X线检查,必要时作膀胱镜检查。
虽然不少病例可根据典型症状,如疼痛的特征、排尿时突然尿流中断和终末血尿,作出初步诊断,但这些症状绝非膀胱结石所独有。
【鉴别诊断】
1.膀胱异物:可引起排尿困难,有尿频、尿急、尿痛和血尿,有膀胱异物置入的病史,膀胱镜检查是主要的鉴别手段,膀胱区X线平片对不透光的异物,有鉴别诊断价值。
2.前列腺增生症:发生于老年人,排尿困难的病史长,逐渐加重,不似膀胱结石突然排尿中断,排尿时剧痛。
辅助检查可进一步确诊。
3.后尿道瓣膜:常见于小儿,有排尿困难,尿道造影可确诊,尿道镜检查在后尿道看到活瓣样隔膜,多位于前壁。
4.尿道结石:主要来源于上尿路,下行嵌顿于尿道。
有排尿困难、排尿疼痛、排尿中断和梗阻。
用金属探条可碰到结石。
X线平片可看到不透光阴影。
【治疗原则】
采用手术治疗同时治疗原发病;膀胱感染严重时,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1. 继发性者需同时处理原发病变,如解除下尿路梗阻。
2. 对于较大的结石(直径大于4cm)采用耻骨上经膀胱切开取石术。
3. 较小(直径小于2cm)质地较疏松的结石可采用经膀胱镜或碎石术(机械、液电、激光、超声波、气压弹道碎石等)及ESWL。
在不具上述设备的医疗单位,亦可予手术取石。
【疗效标准】
1.治愈:无残留结石,症状消失,尿常规检查正常,无泌尿系感染,切口愈合。
2.好转:无残留结石,症状好转,仍有泌尿系感染症状,切口未完全愈合。
【出院标准】
无残留结石,症状消失或好转,无泌尿系感染,切口愈合。
尿道结石
【病史采集】
1.既住有肾绞痛或排石史;
2.尿频、尿痛、排尿困难、尿流突然中断或尿潴留;
3.伴有尿道狭窄和感染者常有排尿困难、脓尿、尿道口血性或脓性分泌物。
【体格检查】
1. 沿尿道或直肠检查可触及结石;
2. 金属尿道探条有触及结石的碰击或摩擦感。
【辅助检查】
1. X线平片:在尿道相应部位可见结石影,注意是否有上尿路结石。
2. B超检查:可显示尿道结石部位强光团伴声影。
3. 尿道镜检查:可窥见结石。
4. 必要时尿道造影可显示尿道病变,如狭窄、憩室等。
【诊断】
绝大多数是在男性,尿道结石引起急性尿路梗阻时,临床表现较为典型,其诊断并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