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报告110kv输变电工程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市110kV XX输变电工程
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报告
2011年10月
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特性表
工程技术评估现场检查照片(略)
目录
前言 (1)
1工程概况和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问题 (3)
1.1工程概况 (3)
1.2项目区自然和水土流失情况 (6)
1.3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问题 (7)
1.4评估工作概述 (7)
2水土保持方案和设计情况 (14)
2.1方案报批和工程设计过程 (14)
2.2水土保持设计情况 (14)
3水土保持设施建设情况评估 (16)
3.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16)
3.2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评估 (18)
3.3水土保持设施完成情况评估 (19)
4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价 (21)
4.1质量管理体系 (21)
4.2工程措施质量评价 (23)
4.3植物措施质量评价 (25)
5水土保持监测评价 (27)
5.1监测过程 (27)
5.2监测结果 (27)
5.3监测评价 (28)
6水土保持投资及资金管理评价 (29)
6.1水土保持方案批复的投资 (29)
6.2水土保持工程实际完成投资 (29)
6.3投资控制和财务管理 (29)
7水土保持效果评价 (31)
7.1治理达标情况 (31)
7.2公众满意情况 (33)
7.3水土保持效益总体评价 (34)
8水土保持设施管理维护评价 (36)
8.1工程建设管理 (36)
8.2工程质量管理 (37)
8.3工程后续管理维护 (37)
9综合结论 (38)
10遗留问题及建议 (39)
前言
某市110kV XX输变电工程由某电网公司某市供电局负责建设。
工程包括变电站和输电线路两部分,变电站位于某市工业园。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①变电站:本工程新建110kV XX变电站1座。
②输电线路:建设长度为4km;
本工程总投资7495万元,土建投资925.43万元。
工程于2009年5月21日开工建设,2010年10月31日竣工,总工期18个月。
根据水利部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某电网公司某市供电局于2009年2月委托某设计院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2009年4月,某省水利厅以《关于某市110kV XX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予以批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中有关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验收和投产使用的规定,以及水利部第16号令《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的规定,在进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前,必须进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以便为工程竣工验收提供技术依据。
2010年8月,某电网公司某市供电局委托某院承担某市110kV XX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工作。
接受委托任务后,评估单位成立了评估组,评估组分为综合评价组、工程组、植物组和财务经济组等4个工作小组,评估组于2010年8月对工程现场进行了首次全面普查,重点对水土保持设施外观质量及其防治效果进行了详查,根据调查结果,并对照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和国家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对工程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向建设单位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和有关设计文件,评估组在2010年8月和2011年10月先后多次进入工程现场查勘、检验。
评估组查阅了工程施工设计文件及有关技术档案资料,与建设单位、质量监督单位、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等进行了走访、座谈,详细了解了工程建设及完成情况,并深入现场询问、调查、考察、查看、抽样调查关键工程和关键部位,察看工程质量、检查工程缺陷,并与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和竣工验收报告相对照,认真核实各项措施的工程质量和数量,对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现状、水土保持设施的质量和数量以及防治效果进行评估,于2011年10月汇总编制完成了《某市110kV XX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报告》。
本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根据站址区、塔基区及塔基施工临时占地等各防治区扰动特点,采取了排水、土地整治、绿化和临时防护等措施,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
经评估认定,本工程建设期实际防治责任范围面积为1.01hm2,与方案阶段减少1.61 hm2,基本完成了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各项防治任务,实际完成水土保持工程投资74.4万元,建成的水土保持设施工程质量总体合格,可以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竣工验收。
在本工程水土保持设施技术评估工作期间,我院评估组得到了某电网公司某市供电局及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质量检验监督、档案管理等单位和人员的大力支持,籍此深表感谢!
1工程概况和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问题
1.1工程概况
1.1.1地理位置
本工程110kV XX站位于某市工业园西北部,站址离行政中心约13km。
工业园地处经济开发区西部,与AA区接壤,紧邻BB区,边界线长约28km,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十分便利。
项目地理位置见图1-1。
1.1.2工程规模及组成
某市110kV XX输变电工程包括变电站和输电线路两部分。
变电站:本工程新建110kV XX变电站1座,站区征地面积0.87hm2,站区范围内主要建(构)筑物有综合楼、主变基础、事故油池、消防泵房、消防水池、道路和围墙等,其余部分为绿化或者硬化区域。
工程主变规模:本期2×63MV A、终期3×63MV A。
110kV ST站扩建1个110kV出线间隔(扩建间隔在ST站预留间隔内进行架线,不考虑占地和土方)。
输电线路:①从110kV ZP T接WP N36塔-ST线N44塔至XX站段导线选择LGJ-400/35,双回塔架设单边导线,建设长度为1.8km;②XX站至ST站110kV 送电线路,本回新建段导线选择LGJ-400/35,线路亦为双回塔架单边导线,建设长度2.2km,其中N1-N3塔利用原有旧塔单边挂线。
某市110kV XX输变电工程总投资为7495万元,土建投资925.43万元。
表1-1变电站建设规模及工程基本情况表
1.1.3工程占地
本项目站址区已统一征收为开发区工业用地,占用土地0.87hm2;输电线路塔基及施工场地占地0.05hm2,牵张场占地0.04 hm2。
工程占地中:永久用地0.88hm2,临时用地0.08hm2。
具体见表1-2。
表1-2工程占地情况单位:hm2
1.1.4土石方平衡
本工程土方开挖总量9235m3,其中站址区场地平整开挖土方8715m3,输电线路开挖520m3;填方总量130m3;产生余方9105m3,其中塔基区余方390m3,采取就地摊平的方式处理,站址区余方8715m3,全部清运至工业园南部需填土区,并由西区街道办统一规划堆填,相应水土流失责任由开发区西区街道办负责。
土石方平衡见表1-3。
表1-3土石方平衡表单位:m3
1.1.5拆迁安置情况
本项目无拆迁安置。
1.2项目区自然和水土流失情况
1.2.1地形地貌
略
1.2.2土壤植被
略
1.2.3气象水文
(1)气象
略
(2)水文
略
1.2.4水土流失及所在地水土保持分区情况
根据某省土壤侵蚀区划结果显示,项目区为花岗岩山地丘陵侵蚀区,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自然水土流失较轻微,属于某省水土流失的重点监督区范围,
土壤容许流失量为500t/km2.a。
本项目地处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前期土地开发利用,临时废弃土方就地摊平,未及时平整,导致地表裸露,形成水土流失面。
本项目区站址场地及输电线路都已基本整平,现状地表长有荒草。
通过现场调查,并结合《某省土壤侵蚀现状图(1:100000)》和我国《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调查结果表明:站址区和输电线路区域,水土流失平均厚度1.38mm/a,土壤侵蚀模数接近2000t/(km2·a),属于轻度侵蚀,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取2000t/km2·a。
1.3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问题
a)开挖扰动土地情况
变电站和塔基开挖土方的临时堆放等扰动,扰动地表面积约1.01hm2。
b)水土流失面积预测
施工期造成水土流失面积为 1.01hm2,站址区为0.92 hm2(其中建设区为0.87hm2,直接影响区为0.05 hm2),输电线路区为0.09hm2。
c)弃土弃渣占地及处理情况
(1)站区部分:开挖土石方约8715m2,外运至某工业园南部需填土区堆填。
(2)线路部分:开挖土石方主要来自基础开挖,数量少,施工后期在塔基永久占地范围内摊平,不另设弃渣场。
1.4评估工作概述
1.4.1评估依据
1.4.1.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修订)(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6)《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5年1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国务院第120号令);
(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国务院253号令);
(9)《某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3年9月16日,某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7年9月22日,某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修改);
(10)《某省采石取土管理规定》(1998年11月27日,某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1.4.1.2部委规章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6号,2002年10月16日发布,2005年7月8日修订);
(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1994]513号,1994年11月22日);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5号令,1995年5月30日发布,2005年7月8日修订);
(4)《水土保持设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12号令,2000年1月31日);
(5)《电力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暂行规定》(水利部、国家电力公司,水保[1998]423号,1998年9月29日);
(6)《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暂行办法》(水利部水建管[2003]79号,2003年3月3日);
(7)《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水利部令第28号,2006年12月18日)。
(8)《水利部关于修改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水利部令第24号);
(9)《水利部关于修改或者废止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水利部令第25号,2005年);
(10)《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9号,2004年)。
1.4.1.3规范性文件
(1)《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发〔1993〕5号);
(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文);
(3)《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4)《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
(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和国家环保局水保〔1994〕513号文);
(6)《关于规范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工作的意见》(办水保[2005]121号);
(7)《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写格式和内容的补充规定》(水利部保监〔2001〕15号);
(8)《关于加强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后续工作的通知》(水利部,办函〔2002〕154号);
(9)《水利部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保〔2003〕89号);
(10)《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水利部、水保〔2004〕332号文);
(11)《关于印发“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158号);
(12)《关于印发<电力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水保〔1998〕423号);
(13)《某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和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府〔1995〕95号);
(14)《关于发布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通告的通知》(某省水利厅,水农〔2000〕23号);
(15)《关于加强省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评审管理工作的通知》
(水保〔2007〕96号);
(16)《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管理暂行办法》(水利部水保〔2003〕202号);
(17)《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发改价格【2007】670号文);
(18) 水利部总【2003】67号《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土保持工程估算定额》;
(19) 水利部司局函保监[2005]22号《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
(20)《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要点>的通知》(水保监[2008]8号);
(21)《关于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工作的通知》(水保[2007]184号);
(22)《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综[2008]78号)。
(23)《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保[2003]89号)。
(24)《某省人民政府授权发布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某省水利厅,2002年9月11日);
(25)《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水保[2009]187号)。
(26)《关于做好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工作的通知》(某省交通厅、水利厅,交基[2004]699号)。
1.4.1.4技术规范及标准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
(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
(3)《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4)《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
(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
(6)《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L336-2006);
(7)《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8)《水利水电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定》(DL/T5088-1999);
(9)《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1999);
(10)《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9-93);
(11)《防洪标准》(GB/50201-94);
(12)《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
(1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GB/T22490-2008)
(14)《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
(1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规程》(JTJ71-1998);
(16)《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SL19-2008)。
1.4.1.5技术文件及资料
(1)《某市110kV XX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某市110kV XX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某设计院,2009-4);
(3)《110kV XX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4)《110千伏XX输变电工程监理工作总结》。
1.4.2评估内容、方法及步骤
1.4.
2.1评估内容
本次对某市110kV XX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评估工作的重点内容包括:
(1)是否满足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及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2)建设的水土保持设施的数量和投资是否达到水土保持方案或初步设计文件规定的内容;
(3)各项措施是否配置合理,是否按规定实施,水土保持设施的质量情况;
(4)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控制的效果评价;
(5)水土保持设施运行情况和效果,包括各类工程措施经汛期暴雨试运行的
考验;
(6)水土保持设施后续管护责任的落实情况;
(7)通过现场检查,明确验收前需要解决的遗留问题,提出验收评估的结论和建议。
1.4.
2.2评估方法及步骤
(1)现场查勘。
针对工程特点,评估组采取了全面检查的方法。
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按照涵盖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的原则,对重点工程进行侧重检查。
①工程措施采用了实地测量和典型调查法。
检查的重点为工程的外观形状、轮廓尺寸、石料质量、表面平整度、浆砌石勾缝情况、现场景观恢复以及缺陷等。
在现场查勘中,对重点工程部位采用皮尺(或钢卷尺)测量、GPS定位和记录。
②植物措施采用抽样检查、现场量测核实的方法。
在实际查勘中,采用GPS定点,并进行面积量测核实,同时,重点核查林草的生长势、密度、保存率、覆盖率等。
(2)资料查阅。
评估组重点查阅了某市110kV XX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包括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竣工图、竣工验收意见等方面的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合同、设计变更、监理通知、林草苗木栽移植情况、成活率和保存率检查资料以及质量评定资料、施工单位竣工报告、工程监理报告、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等。
(3)满意度调查。
为了切实反映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评估组结合现场查勘,认真征求了工程周围干部群众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和看法。
满意度调查的重点主要是针对项目弃土弃渣管理、土地恢复、植被恢复以及对当地经济、环境影响等几方面。
评估组通过询问、调查,共计形成满意度调查问卷16份。
(4)综合汇总。
根据现场查勘和资料查阅情况,评估组代表评估单位会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单位的有关管理和技术人员,针对本工程水土保持设施实施完成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讨论。
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了本工程水土保持工作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就存在的问题评估组提出了完善意见。
(5)编写技术评估报告。
评估组经过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建设单位落实评估过程中提出的完善意见进行核实后,编制完成了《某市110kV XX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报告》。
1.4.3评估技术线路
为了做好某市110kV XX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工作,某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成立了由水土保持、水工、植物、财务经济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评估组,通过现场查勘、资料查阅和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对该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做出合理的技术评估,并形成技术评估报告。
2水土保持方案和设计情况
2.1方案报批和工程设计过程
2009年初,建设单位委托某设计院编制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2009年4月2日,某省水利厅委托某设计研究院组织专家对方案送审稿进行了技术评审,形成了技术评审会评审意见,根据评审意见,项目组编写人员对报告书进行修改和完善,于2009年4月完成了《某市110kV XX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
同月,某省水利厅以水保【2009】106号《关于某市110kV XX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予以批复。
根据批复的《某市110kV XX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某电网公司某市供电局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将水土保持项目纳入主体工程设计与施工组织中,委托主体工程设计单位进行了施工图设计,某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对水土保持项目按标书要求进行了施工建设。
2.2水土保持设计情况
a)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根据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为2.62hm2,其中项目建设区2.36 hm2,直接影响区0.26 hm2。
b)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8-98),方案编制的总体目标为:结合项目建设特点,积极合理地配置各种水土保持措施,预防和治理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将开发建设活动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具体防治目标如下:
(1)扰动土地整治率98%;
(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5%;
(3)土壤流失控制比1.0;
(4)拦渣率95%;
(5)林草植被恢复率97%;
(6)林草覆盖率55%。
方案确定的新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工程量汇总见表2-1。
表2-1 水土保持措施新增工程量汇总表
3水土保持设施建设情况评估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范围应当与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及批复文件一致。
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工作的主要内容为:检查水土保持设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质量、投资使用和管理维护责任落实情况,评价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对存在问题提出处理意见等。
验收的水土保持设施包括水土保持方案中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和水土保持方案新增的水土保持设施。
3.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3.1.1水土保持方案确认的防治责任范围
根据《某市110kV XX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为2.62hm2,其中项目建设区2.36hm2,直接影响区0.26hm2。
项目建设区包括站址区和输电线路区;直接影响区是指项目建设区以外,由于开发建设活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直接危害的范围,本项目直接影响区主要是塔基施工影响区域。
详见表3-1。
表3-1方案确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统计表(单位:hm2)
3.1.2工程建设实际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1)建设期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由于工程建设规模的变化,主体工程占地面积、土石方开挖量等分布和占地面积均发生了相应变化,水土保持措施布设也作了相应的调整。
水保方案中塔基数量为52基,实际实施的塔基数为13基,经实地量测,实际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应为1.01hm2,项目建设区为0.96hm2,直接影响区面积为0.05hm2。
详见表3-2。
表3-2建设期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统计表(单位:hm2)
(2)运行期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根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防治实际情况,至竣工验收前,临时占地区域的水土流失已治理完成,并达到了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评估组认为,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运行期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即水土保持管理范围应为永久占地面积0.88hm2,包括塔基区和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区,详见表3-3。
总体而言,在运行期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比较小,水土保持设施完善,只要加强运行期工程措施维护管养和植物措施的抚育管理,水土流失可控制在项目区土壤容许流失量以内。
表3-3工程运行期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统计表(单位:hm2)
3.1.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变化对比分析
(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变化情况
通过对比发现,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应为1.01hm2,比批复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减少1.61hm2。
其中项目建设区积减少1.4hm2,直接影响区面积减少0.21hm2。
详见表3-4。
表3-4方案设计与建设期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对比表(单位:hm2)
(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变化原因分析
经分析,造成本工程建设期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减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某市政道路滞后,WP站至ZP站线路全线(包括电缆段)未开工,减少了塔基的数量,实际征地面积比方案减少了1.4hm2,直接影响区减少了0.21hm2。
通过查阅有关工程档案资料及建设单位工作总结,根据现场核实及上述分析,评估组认为建设单位工程建设期和与运行期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基本符合实际。
3.2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评估
某电网公司某市供电局在落实水土保持方案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以及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原则,根据主体工程已列和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方案,结合工程实际,合理布局水土保持措施,并委托有关勘测设计单位进行了施工图设计,采取以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为主,临时防护措施为辅的治理方式,对工程建设造成的人为新增水土流失进行有效的防护和控制,尽可能减少水土流失危害和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本项目各防治分区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布局如下:
(1)站址区(含进站道路)土石方开挖:开挖前要做好临时排水措施,开挖土石方要及时清运至指定填土区域,坡面形成后,要尽快实施防护措施,减少坡面裸露时间,尽量避开雨季施工;
(2)塔基及电缆敷设区:施工时先做好临时拦挡措施,基础施工完毕后,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