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卷-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青岛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A项有新物质铁锈(氧化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C
3.【答案】D
【解析】A项瓶塞没有倒放。

B项不能在量筒内溶解物质。

C项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4.【答案】A
5.【答案】A
【解析】B项花生油不能溶于水。

C项面粉也不能溶于水,搅拌后形成的是悬浊液。

D项冰块是固态的水,属于同一种物质。

6.【答案】B
7.【答案】D
【解析】A项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项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

C项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项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

8.【答案】A
【解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A项铜由铜原子构成。

B项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C项水由水分子构成。

D项氯化钾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9.【答案】B
【解析】A项可燃物燃烧需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且与氧气充分接触。

C项室内着火打开门窗会加速空气流动,使火势更旺。

D项水蒸发吸热,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不能降低。

10.【答案】C
【解析】A项生石灰能与水反应,所以可作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的化学性质。

B项铁粉能和空气中的水、氧气同时作用,故可作食品保鲜吸氧剂,是利用铁的化学性质。

C项铜有良好的导电性,故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物理性质。

D项小苏打(碳酸氢钠)能和胃酸(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小苏打的化学性质。

11.【答案】D
12.【答案】C
【解析】C 项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合金的硬度比其各成分金属大,故铜片上留下的痕迹比黄铜片上的深。

13.【答案】B
【解析】B 项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乳化作用。

14.【答案】B
【解析】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A 项不正确。

②的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这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故形成化合物时化合价为+1,B 项正确。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C 项不正确。

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没有单位或单位为1,D 项不正确。

15.【答案】D
【解析】D 项乙硫醇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6.【答案】D
【解析】由表格提供的信息可知,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得快,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得慢,故A 项正确。

,氯化钾与硝酸钾的溶解度曲1t ℃时线相交,故溶解度相等。

由表格数据可知,在20~40℃范围之间,则溶解度的取值范围为34.0~40.0 1t ℃g ,又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5.0 g ,故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的取值范围为34.0~35.0 g ,B 项正确。

丙2t ℃1t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C 项正确。

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明显,故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D 项不正确。

二、单双项选择题
17.【答案】D
【解析】A 项表示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B 项表示1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C 项表示2个镁原子。

18.【答案】AB
【解析】C 项①发现煤气泄漏,应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

D 项②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

19.【答案】A
【解析】B 项,碳酸钠的溶液呈碱性,但它是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C 项,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不一定都是置换反应,例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也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但属于化合反应。

D 项,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不属于酸。

20.【答案】AD
【解析】除杂的原则:①所选试剂不和非杂物质反应;②不带入新的杂质;③非杂物质只增不减。

B 项,
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带入新的杂质。

C 项,应加适量的硝酸钡溶液。

21.【答案】AC
【解析】B 项,②中稀盐酸和氯化钡都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刚加入硝酸银溶液就应该生成沉淀。

D 项,④中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粉末状的比块状的反应速率快。

22.【答案】D
【解析】(1)得无色澄清溶液,说明该粉末中没有氯化铜。

(2)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该粉末中一定有碳酸钠,一定没有硝酸钙。

(3)根据化学方程式:,生成28.7 g 氯化33KCl+AgNO AgCl KNO ↓+银沉淀恰好需氯化钾的质量为14.9 g ,而14.9 g 粉未中一定有碳酸钠,故粉末中一定还有一种含有氯离子的化合物,且生成28.7 g 氯化银所需该化合物的质量小于14.9 g ,则该粉末中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硝酸钾。

故D 正确。

三、非选择题
23.【答案】
(1)
2N (2)
3NaHCO (3)C
(4)
2Ca(OH)24.【答案】
(1) 1:2
2222H O 2H O ↑+↑通电(2)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
(3)量筒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4)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25.【答案】
(1)
2H O 224222323H +CO CH O+H O(3H +CO CH OH+H O)催化剂催化剂或(2)CD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323H +CO CH OH+H O 催化剂
(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A项不正确。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没有化合价的变化,而甲物质属于单质,故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B项不正确。

26.【答案】
(1)①酒精灯②锥形瓶
(2)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可以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
(3)F E
(4)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收集满
(5)
2
2222
MnO
2H O2H O+O
【解析】(3)要得到干燥的氧气,必须先通过F装置干燥气体,并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5)G中蜡烛燃烧更剧烈,说明进入的是氧气,故B装置中发生的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生成氧气的反应。

27.【答案】
【探究活动一】氧气浓度
【探究活动二】①溶剂种类②溶质种类
【探究活动三】①A>B>C ②C
28.【答案】
(1)④
(2)①②
(3)②⑤①
(4)④①②③⑤④①
【解析】(1)无水硫酸铜粉末遇到水会变为蓝色,故可用无水硫酸铜粉末来检验水的存在。

(2)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用澄清石灰水,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除去二氧化碳应该用氢氧化钠浓溶液,氢氧化钠浓溶液可将二氧化碳吸收完全。

(3)要检验有无一氧化碳,应先用氢氧化钠浓溶液除去二氧化碳,再将气体通过加热的氧化铜粉末,最后将生成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一氧化碳存在。

(4)要确定该气体的成分,首先将气体通过④观察是否变为蓝色以检验有无水的存在,再通过①观察是否变浑浊以检验有无二氧化碳气体存在,然后通过②除去二氧化碳,通过③进行干燥,再通过⑤,最后检验有无水和二氧化碳生成以确定该气体中是否含有氢气或一氧化碳。

29.【答案】
(1)无色气泡碳酸氢钠
(2)白色沉淀
(3)若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变质会生成碳酸钠,也会产生上述现象
(4)氢氧化钠 标签向着手心,用后及时盖紧瓶塞
【解析】【实验探究】(1)根据结论:该溶液的溶质是碳酸钠得出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有气泡产生还可能是碳酸氢钠。

(4)取小军第二次实验后的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的原溶质为氢氧化钠。

30.【答案】
(1)①
32Zn(NO )32Fe(NO )②
Ag Fe 、Zn (2)
Ag Fe 、(3)小于
【解析】将锌粉和铁粉加入硝酸银溶液中,首先锌粉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然后铁粉再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

(1)若将滤渣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铁,可能有锌。

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可能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

(2)若滤液是无色的,则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亚铁,一定有硝酸锌,一定没有硝酸银。

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铁,可能有锌。

(3)根据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小于原硝酸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1.【答案】
(1)、
+Na +H (2)10.6 g
(3)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x y z A 点时,加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100g 7.3%7.3g ⨯=
2322Na CO +2HCl 2NaCl+H O+CO ↑=106 73
117 44 7.3 g
x y z 106=737.3g
x 10.6g x =
117=737.3g y 11.7g y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