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百强校】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
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一周(360°)的时间为24小时,叫一个恒星日
B.南北纬60°处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二分之一
C.地球上的物体作垂直运动时,方向会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D.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没有地球自转就没有昼夜更替
2.北京和上海相比()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上海大于北京D.线速度相同,角速度不同
下图甲、乙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一分点和一至点。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北移动
B.此时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
C.此时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90°
D.此时黄赤交角变为0°
4.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过的纬度数约( )
A.等于23.5°B.小于23.5°
C.大于23.5°D.等于46.5°
5.下图是某河流剖面图,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

据此判断该河流位于()
A.回归线上
B.赤道上
C.北半球
D.南半球
6.下表是我国某地连续三个月21日的日出和日落时刻(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下题。

从a月21日到c月21日期间( )
A.该地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短B.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C.该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b月D.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先向北移再向南移
7.如图为某日一摄影爱好者于北京时间8:00在我国某地拍摄的日出景观图(图中树木为胡杨林,该日正午时分拍摄的胡杨林树影较胡杨林的实际高度矮)。

该摄影者拍摄此景观时所处的方位是( )
A.东北方B.西南方C.西北方D.东南方
读“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8.我国每年国庆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图中()
A.①B.②C.③D.④
9.图中地球公转速度()
A.①到②先加快后变慢B.②到③逐渐加快
C.③到④先变慢后变快D.④到①逐渐变快
10.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20时(北京时间)在北京举行开幕式,与此同时英国伦敦(中时区)的区时是()
A.7时B.9时C.12时D.2l时
11.宁波(30°N)夏至日的太阳高度为()
A.53.5°B.60°C.83.5°D.66.5°
2021年6月27日,印度尼西亚龙目岛的林贾尼火山爆发,火山灰柱高达2千米,导致半空布满火山灰。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

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13.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

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左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右图是同一地点阴天和晴天的昼夜温度变化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B.③表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C.a表示阴天的昼夜温度变化D.b天气与a天气相比,白天②更强15.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对图1影响明显的是( )
A.①减少B.②不变C.③减弱D.④增强
下图地区全年炎热干旱,昼夜温差大。

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6.该地区全年炎热,原因是右图中的( )
A.①强②弱B.①强③弱C.③强④强D.②强④弱17.能示意该地区昼夜温差情况的是( )
A.B.C.D.
18.当地人们喜欢身着白色宽松的长袍、裹头巾,这种着装更便于( )
A.散热、防风沙B.驱寒保暖
C.接受“日光浴”D.穿着和运动
每年冬天,茶农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

如左图);②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

如右图)。

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左图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 )
A.防太阳暴晒B.防病虫害
C.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D.防洪、防涝
20.右图中的熏烟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 )
A.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B.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强
C.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
D.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烟尘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21.拉萨郊区农民在冬季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反射作用,提高夜间的温度B.阻止太阳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D.削弱地面辐射,减少作物水分蒸腾22.浙江省新安江水库建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一个狭窄河流上出现了一个面积为394 km2的“湖泊”。

若在该水库旁建一个度假村,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 )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四地气压最高的是( )
A.A B.B C.C D.D
24.关于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①C地可能多为阴雨天气
②D地可能多为阴雨天气
③C地气温高于D地
④C地气温低于D地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下图为我国东北部及周边地区2021年8月6日20时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

完成下列各题。

25.据图推断P地点近地面的风向为()
A.偏西风B.东北风C.偏东风D.东南风26.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比丙地风速小B.乙地为下沉气流
C.丙地吹偏南风D.丁地吹偏南风
27.下图中等值线为北半球的等压线,且a>b>c,关于甲、乙两地的风向和风力,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处盛行偏北风
②乙处盛行偏北风
③甲处盛行偏南风
④甲处风力大于乙处
⑤甲处风力小于乙处
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③⑤
读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阴影部分为气压带,箭头为风向。

完成下列各题。

28.图中甲地所处的气压带名称是()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29.图中乙地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30.此时图示半球所处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31.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32.北半球一飞机向西飞,飞行员左侧是高气压,右侧是低气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飞机逆风飞行B.飞机顺风飞行
C.风从南侧吹来D.风从北侧出来
33.如图为四个地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四个地区位置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③①②D.④①③②下图为地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4.P地对应的气压带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B.赤道低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35.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
A.干冷的中纬西风B.暖湿的中纬西风C.干冷的极地东风D.冷湿的极地东风
二、综合题
36.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辨图中地震波类型并比较两者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的差异:E波是_______波,其特点是_________;F波是_______波,其特点是________。

(2)图中分界面A是__________,其平均深度是_______千米;界面B是__________。

(3)图中,自B向下地震波波速出现的变化是:____________,这种变化说明_________。

(4)下列关于C层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多项选择)
①岩浆发源地
②物质状态为固态
③是一个连续的圈层
④温度高于D层
⑤在地球内部圈层中,体积最大
⑥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37.读“相同纬度的拉萨和宁波海拔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同等天气条件下,两地中太阳辐射较强的是_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___。

(2)两地中白天气温较低的是_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地中夜晚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8.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 ,回答问题。

(1)高空C比D的气压____ (高、低) ,地面A比B的气压____ (高、低)。

(2)A比B的温度____ (高、低)。

(3)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呈____ (顺、逆)时针方向流动。

(4)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则此时应该是____ (白天、夜晚),此时A地与B地间吹____风,C地与D地间吹____风。

参考答案
1.B
【详解】
地球自转一周(360°)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叫一个恒星日,A错误。

南北纬60°处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二分之一,B正确。

地球上的物体作水平运动时,方向会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C错误。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没有地球自转只有公转也有昼夜更替,D错误。

2.C
【解析】
【详解】
地球上除极点外,自转角速度处处相同,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北京和上海相比,北京纬度高于上海,则二者的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上海高于北京,据此分析选C。

【点睛】
除极点外,自转角速度处处相同,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B
4.A
【分析】
3.由图示知地球公转到乙位置时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夜,为北半球的冬至,根据地球绕日公转方向知甲位置时,北半球为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

4.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至南回归线,移动过的纬度数为23°26′。

5.C
【详解】
地球在自转过程中产生了地转偏向力,其偏转规则是:“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处不偏转”。

从剖面图看出:河流右岸受到冲刷,而左岸发生沉积,因此该河流位于北半球,赤道上没有偏转,回归线上无法判断南北半球。

故本题选C。

6.D
【详解】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解题关键是确定月份。

根据表格可知该地昼长夜短,为夏半
年;a 月至b 月昼变长,b 月至c 月昼变短;a、 b、c 三月连续,因此a、b、c 三月分别
为5、6、7 月。

期间该地昼长夜短且昼先变长后变短;由于期间经历夏至日,且该地的最大
昼长大于14小时,该地应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本时间段期间正午太阳高度应先变大后变小;北半球陆地最高均温一般出现在7 月,海上则在8月;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5、6、7 三月期间直射点先北移后南移。

因此本题选D。

【点睛】
冬至日,全球各地从北向南昼长越来越长。

自转线速度分布规律为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除极点外,地球上各地的角速度处处相等。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夜现象,7.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所述“该日正午时分拍摄的胡杨林树影较胡杨林实际高度矮”可知,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应为夏季,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时太阳位于东北方向,所以拍摄者位于西南方,选B。

【点睛】
日影与太阳方位方向相反。

夏半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8. C
9. B
10. C
11. C
【解析】
8.国庆是10.1,所以,我国每年国庆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图中③点,选C。

9.地球公转速度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

所以,图中地球公转速度①到②
先变慢后变快,②到③逐渐加快,③到④先加快后变慢,④到①逐渐变慢。

据此选B。

10.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当北京时间为8日20时,英国伦敦(中时区/零时区)的区时是20时-8=12点,选C。

11.宁波(30°N)夏至日的太阳高度为90°-宁波与直射点的纬度差=90°-(30°-23.5°)
=83.5°,选C。

【点睛】
时差计算:
计算两地的经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2)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则:经度差=两地经度相加2.把经度差转化为两地的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小时;或经度差X4分钟每度(1小时=15度,1度=4分钟) 3.计算地方时:根据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如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90°-纬度差(直射点的纬度与当地纬度的差值)。

12.C
13.B
【分析】
12.A、岩石圈包括地壳全部及上地幔顶部,A错误。

B、岩石圈包括地壳全部及上地幔顶部,不全是由岩石构成的,B错误。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C正确。

D、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D错误。

故选C。

13.A、岩浆活动也会影响地球各圈层,火山喷发也会改造大气圈和岩石圈等地球外部圈层,A错误。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正确。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及岩石圈的上部,C错误。

D、大气圈是由干气体和悬浮物等组成的复杂系统,D错。

故选B。

14.B
15.C
【分析】
14.图中①表示被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故A错误。

③表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故B正确。

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阴天昼夜温差小,用b表示。

晴天昼夜温差大,用a表示,故C错误。

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地面温度高,②更强,故D错误。

15.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气对地面的保温做用减弱,大气逆辐射减弱,③表示大气逆辐射,C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掌握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6.A
17.D
18.A
【分析】
16.该地全年炎热干旱,说明晴天多,降水少。

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强,地面升温快。

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大气逆辐射④弱,地面降温快。

A对。

③是地面辐射、②是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B、C、D错。

17.当地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晴天昼夜温差大主要原因是白天天气晴朗大气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晚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选择D,其余选项可排除。

18.宽松的长袍利于散热,白色反射太阳辐射强吸收太阳辐射小,热带沙漠气候风沙比较大,长袍和头巾有利于遮挡风沙,选择A。

19.C
20.D
【分析】
19.根据材料(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图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C对。

冬季不需要防太阳暴晒,A错。

不能防病虫害,也不能防洪、防涝,
B、D错。

故选C。

20.熏烟可以增加植被覆盖区域上空大气中二氧化碳、悬浮颗粒物的浓度,从而提高对地面辐射的吸收量,增加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D正确。

熏烤对大气温度增加的影响有限,A错误。

烟熏不会增加水汽含量,也无法增强太阳辐射,B错误。

茶树受冻主要是因为气温低,熏烟对地面增温幅度有限,无法起到防冻功能,C错误。

故选D。

21.C
【解析】
【详解】
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冬季夜间温度很低,没有防护的蔬菜很可能被冻死。

拉萨郊区农民在冬季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主要是因为黑色尼龙网可以通过增强大气逆辐射来提高夜间温度,从而提高拉萨农作物存活率,选C。

【点睛】
大气的两大作用:①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所减弱。

②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的热量起到了补偿的功能,减少了大气的热量损失,起到了保温作用。

22.B
【详解】
本题考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由于陆地和水域的热容量的差异,故白天,度假村的气温较水库高,故度假村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而水库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故近地面的风由水库吹向度假村,故③正确;而晚上,度假村的气温较水库低,故度假村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库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故近地面的风从度假村吹向水库,故④正确。

所以选B。

23.D
24.C
【分析】
该题组考查热力环流的运用。

23.据图可知,相同海拔下,A处等压线向高空凸出,说明A处的气压高于B处,B错;由于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相反,所以D的气压高于C处,C错;近地面气压始终高于高空,A错,D对;故该处气压由高到低排序为D>C>A>B,正确答案为D。

24.相同海拔下,气压高的气温相对较低,由上题分析可知,C处气压低,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①对,③对;D处气压高,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②错,④错;因此正确项目为①③,答案选C。

【点睛】
热力环流示意:
一般规律:热低压,冷高压;热上升,冷下沉上升雨,下沉晴。

25.A
26.D
【分析】
25.将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连成线就是等压线,因此等压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高面的交线。

所以等压线分布图是表示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据此可以绘出P点的受力情况推知P点近地面的风向为偏西风,选A。

26.图示时刻,甲地比丙地等压线密集,风速较大;乙地为低压中心,为上升气流;丙地吹偏北风;丁地吹偏南风,选D。

【点睛】
将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连成线就是等压线,因此等压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高面的交线。

所以等压线分布图是表示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

“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

1.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
(1)作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2)根据半球确定偏转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3)根据高度确定受力情况:
①高空(一般认为1500米以上)——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受两个力影响,无摩擦力);
②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风受三个力影响,且摩擦力越大,斜交夹角越大)。

2.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力大小
原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反之风越小。

①同一图中:等压线密集处→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②不同图中:水平气压梯度=两点间气压差÷(两点图上距离÷比例尺)。

结论:风力大小与气压差成正比;风力大小与比例尺成正比。

27.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近地面的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风向斜穿等压线。

可画出甲、乙两处的风向,甲乙都为偏北风;甲图的比例尺较小,故表示的实际距离较大,故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异应较乙图小,即风力较乙图小。

考点:本题考查等压线与风。

点评:本题学生只要准确读图,抓住气压高低的分布、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比例尺等基本信息分析即可,属于主干知识的考查。

28.B
29.D
30.B
【分析】
该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

28.图中甲地位于30°附近,根据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可知为副热带高压带。

所以选B。

29.结合上题可知图中①②两地所在位置为副热带高压带,则60°到70°之间为副极地低压带,乙为西风带,盛行偏西风,即图中箭头指向偏东方向,说明此图为北半球,则乙地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所以选D。

30.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相对偏北,说明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半球为
夏季。

所以选B。

31.C
【详解】
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C正确;A选项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表示北半球夏半年,A错;B选项表示南半球,风带为盛行西风带,风向应为西北风,B错;D选项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并没有发生明显移动,赤道低压带被赤道平分,D错。

故选C。

【点睛】
气压带、风带会发生季节性移动,总而而言,气压带、风带夏季偏北,冬季偏南(这里的季节表示北半球的季节)。

32.A
【详解】
题中的飞机在飞行,说明是在高空,摩擦力忽略不计。

高空的风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故北半球一飞机向西飞,飞行员左侧是高气压,右侧是低气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即风向平行于等压线、偏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为西风,飞机逆风飞行。

可画出图示。

故选A。

【点睛】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且与等压线垂直,从而形成风;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相斜交,高空的风是跟等压线平行;且跟风的方向一致是顺风,与风的方向相反是逆风。

33.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中各风带的风向及所处的纬度,可以判断①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②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③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④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故选C。

考点: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34.A
35.B
【分析】
34.据图,P地位于回归线至30°之间,位于副热带,盛行下沉气流,根据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特点与分布可知,P地对应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A正确,BCD错误。

据此选A。

3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Q地位于60°N副极地低气压带附近,受来自于较低纬的暖湿气流与来自极地的寒冷气流相遇,暖气团抬升,故其降水主要来自于暖湿的中纬西风带来的水汽,B正确,AD错误。

故选B。

36.(20分)
⑴横,速度较慢,且只能通过固体介质;纵,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介质。

⑵莫霍界面,17 ;古登堡界面。

⑶横波消失,纵波速度骤减该深度以下物质状态不是固态。

⑷①②③④⑥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示E是横波,F是纵波;横波,速度较慢,且只能通过固体介质;纵波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介质。

(2)A是莫霍界面,在地下平均17km处,横波和纵波变化不大;过了莫霍面,横波和纵波明显加速。

B是古登堡界面,在这一界面横波消失,纵波减速。

(3)B是古登堡界面,B界面以下,该深度以下物质状态不是固态,外地核可能是液态,横波消失,纵波速度骤减。

(4)C层是地幔层,上地幔顶部存在一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①正确;这一层横波可以通过,组成物质状态为固态,②正确;地幔是一个连续的圈层,③正确;地幔的主要组成矿物为硅酸盐,④正确;由地表到地心,地球内部的温度是越来越高,⑤错;地球是一球体,地球半径约6371千米,地幔厚度接近2900千米,且在地核外部,在地球内部圈层中,体积最大,⑥正确;石油、天然气资源是由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存在于地壳层,⑦错;地幔的主要组成矿物为硅酸盐类,地核是由铁、镍物质构成,⑧错。

考点: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

37.(8分)
(1)(3分)拉萨(1分) 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近地面空气得到地面辐射和太阳辐射都比较少,大气削弱作用弱(2分)
(2)(3分)宁波(1分) 宁波宁波海拔低,水汽和二氧化碳含量多,大气逆辐射强,近地面大气获得地面辐射多(2分)
(3)(2分)宁波(1分) 宁波大气逆辐射强(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第(1)题,同纬度地区在同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比较太阳辐射的强弱主要看两地的大气密度。

大气越稀薄,太阳辐射越强。

拉萨海拔高、云层薄、太阳辐射强。

第(2)题,同纬度地区在同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比较两地气温的高低,主要看近地面空气吸收的能量的多少。

拉萨空气稀薄,吸收的地面辐射和太阳辐射少,所以白天温度比宁波低。

第(3)题,同纬度地区在同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比较两地夜晚气温的高低主要看该地大气逆辐射的强弱。

宁波大气层厚,大气逆辐射作用比拉萨强。

所以宁波夜晚气温较高。

同纬度地区在同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比较太阳辐射的强弱主要看两地的大气密度。

大气越稀薄,太阳辐射越强。

比较两地气温的高低,主要看近地面空气吸收的能量的多少。

拉萨空气稀薄,吸收的地面辐射和太阳辐射少,所以白天温度比宁波低。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削弱作用及大气受热过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吸收、削弱作用及大气受热过程。

同纬度地区在同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比较太阳辐射的强弱主要看两地的大气密度。

大气越稀薄,太阳辐射越强。

比较两地气温的高低,主要看近地面空气吸收的能量的多少。

比较两地夜晚气温的高低,主要看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强弱。

38.高低高顺夜晚西北南
【详解】
(1)相对于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向上拱起,低压区等压面向下弯曲,因此图中高空C为高压,D为低压,故C比D的气压高。

近地面气压性质与高空相反,因此地面A比B的气压低。

(2)近地面气温高,气流垂直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温低,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