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交通空间设计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设计•理论2019年3月第16卷总第314期
超高层建筑交通空间设计解析
牛饪坤
(上海华瀛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0002)
摘要:超髙层建筑通常体型巨大、功能复杂、承载人数众多,包含着城市生活的工作、居住、消费等各个方面。

超高层交通系统中,核心筒的设置占有重要地位,其造价占整个工程造价的10%,对整个平面的布置、结构的设计更是有重要的影响,而且一旦施工完成,其在运营后可调节性很小。

因此,交通系统平面布局、分区及数量计算对超高层建筑设计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超高层设计;核心筒;交通空间;电梯系统
[中图分类号1TU984.113[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Traffic Space Design for Super Ifigh—Rise Buildings
Niu Yukun
(Shanghai Huasheng Building Technology Co.,Ltd.,Shanghai200002,China)
Abstract:Super high-rises are usually large in size,complex in function,and have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It covers all aspects of work, residence,and consumption in urban life.The setting of the super high-rise transportation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etting of the whole core tube,and its construction cost accounts for10%of the entire project cost.It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layout of the entire plane and the design of the structure.And once the construction is completed,the adjustability after operation is almost small. Therefore,the layout,zoning and quantity calculation of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have a key role in the design of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Key words:super high-rise design;core tube;traffic space;elevator system
1超高层的定义及研究意义
根据《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定义,超过100m的建筑需要设置避难层。

超高层建筑是社会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特别是在近期,超高层建筑迅速出现在各大城市中央商务区,对解决城市人口剧增和用地紧张之间的矛盾、树立现代化城市形象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新技术、新造型、新材料、新理论也随着超高层建筑在市中心的不断涌现而推进。

超高层建筑对城市规划、天际线及风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竖向交通与各业态关系
目前,超高层的建筑业态功能主要包括:商业、办公、公寓、酒店、会所及观光等。

基于其特有的垂直分布特性,各功能之间的联系主要靠核心筒竖向交通达成,上述功能在竖向如何分布对核心筒设计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例如,办公功能是超高层建筑的主要业态之一,由于其使用人数多,所需服务电梯数量相对较多,故一般位于超高层建筑的底部。

酒店与公寓的使用人员密度相比办公较少,并有景观要求,一般位于超高层的中上段,相对于办公而言,所需电梯数量也有所减少,故核心筒的面积也会随之减少,并同时提高了建筑平面的得房率,所以核心筒中竖向交通设计与业态分布密不可分。

根据不同的业态组合方式,交通系统的选择也会呈现出差异性。

2.1办公与酒店组合
此种组合一般办公业态设置在下,酒店业态布置在±0办公部分采取分区直达及穿梭转换,分区多少及电梯作者简介:牛锤坤(1982-),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配置取决于办公的楼层及高度。

酒店部分若层数不高,大堂设于入口处,可采取直达方式,当酒店层与入口层相距较大,常采用穿梭梯转换的形式。

2.2办公、酒店、公寓组合
此种组合方式业态类型较多,交通量大,交通组织复杂。

一般业态布置形式为办公一酒店一公寓或办公一公寓一酒店两种形式。

三种功能客流在入口层分流,酒店与公寓部分人流通过穿梭梯被运送到各自空中的大堂,再通过转换区间的直达电梯到达目的楼层。

超高层建筑由于在一栋塔楼内部融合了多种使用功能空间,故其内部流线主要表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和独立性三种属性。

应根据不同业态的行为、流量特征及标准层面积设置分区及电梯数量。

3竖向交通核心系统及设置形式
超高层多为塔式,为使结构受力合理,故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一般采取中置式布置。

核心筒的外墙至建筑外墙通常为10~15m o平面的进深与面宽基本一致,此种平面形式适应性较强,可以分隔为小空间,亦可采用开放式大空间。

但此种核心筒布局也有一定的弊端,因核心筒中置,核心筒内部无法采光。

平面进深小则平面效率低,进深太大则不利于空间自然采光,也将减小整个平面的效率,在建筑底部也较难形成大尺度开放空间闪。

在核心筒设置中,电梯的组织方式与计算当量直接影响着超高层的运行效率,同时也会影响核心筒的大小,从而对得房率产生影响。

超高层建筑的电梯组织按其运行方式可分为区间电梯、直达电梯、穿梭电梯及特殊功能电梯。

根据不同业态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59
建筑设计•理论2019年3月第16卷总第314期组成,超高层建筑中酒店及公寓_般不需要分区,但服务 楼层若超过20层时可考虑分区,不宜多过2个分区。

办公 楼一般采取分区运行方式,根据经验及建筑高度和标准层 面积来确定,当建筑高度在100~150m 时,标准层面积一般 在1 500n?左右,一般采用分区配置模式,分为2~3个区比 较合理。

高度在150~300m 时,标准层面积一般在2000m 2左 右,可以采用分区模式或者转换模式,采用分区模式时一般 分3~5个区,采用转换模式时一般设置一个空中大厅叫高 度超过300m 时,其标准层面积一般在2 500m 2左右,用转 换模式更为合理,_般设置不低于两个的空中大厅,区内 服务电梯台数不应小于3台,也不宜大于8台。

在同样满足运行效率的前提下,台数越少,平均等候 时间越长,服务质量越低。

电梯分区设置亦可与避难层的 设置相结合。

电梯的设备空间可设于避难层内,减少对标 准层走道或其他辅助空间的占用。

4电梯厅交通形式分类电梯厅的交通组织方式决定了交通设计中核心筒的平 面交通形式,同时也影响着机电设备的布局。

平面电梯厅的 组织方式有“一”字式、“T ”字式、“十”字式、“井”字式、“Y ” 字式及组合式,一般字式、“十”字式得房率较高。

当电梯集中布置形成电梯群组时,能够提高电梯的使 用效率。

一般情况下单侧排列电梯为2~4组,多台双列不 宜多于8台,超过8台时应分成两组布置,但考虑到人眼 观察本层电梯停站到电梯所需要的时间极限,并列电梯一 般不超过四台阴。

5案例分析一重庆塔重庆塔项目位于民权路、民生路、青年路、中华路 围合而成的区域,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核心区域,隶属于 解放碑中央商务区。

本是一座集高端商业、甲级办公、单 元式办公和超五星级酒店功能为一体的超大型建筑综合 体,包括一栋超高层塔楼和高层商业附楼。

总建筑面积约270 065〃,其中超高层塔楼高约430m (见图])□ 5.1超高层中业态组成与竖向交通系统的关系超高层塔楼位于基地的东南角,参考前述理论考虑不 同功能的特点与竖向交通效率之间的关系,将使用频次及 人数更多的商业、办公及单元式办公放在底部,将景观要 求少、人流量相对较小的酒店功能放置在顶端。

在布置平 面时充分结合塔楼造型、核心筒尺寸及不同功能的进深需 求布置标准层平面。

商业区位于地下1层及地上2~6层。

在地下2层,将 已建成通道与轨道交通2号线车站连接。

办公区位于塔楼 低区(10~39层),标准层进深9.6~14m,层高4.5m,标准层
面积2 100-2 800m 2。

单元式办公区位于塔楼中区(40~62 层),层进深12~13m,层高4.2m,面积1 700~1 900n?o 酒 店区位于塔楼高区(65~88层),其中酒店客房区标准层进 深约9m,层高3.9m,标准层面积2 100-2 800n?o 客房标准
层划分为16~18个基本单元,每个单元面积50m 2左右。

5.2竖向交通组织及核心筒布置
功能分区组织人行交通,流线便捷、互不交叉。

在办 公功能部分分高低办公区、高低单元式办公区。

设置6部 办公低区客梯,6部办公高区客梯及两部办公货梯,满足 日常后勤需求,所有办公电梯均在首层停靠。

由于单元式
办公与入口距离较大,故设4部单元式办公穿梭客梯直达 40层单元式办公空中大堂,再由4部低区客梯和3部高区 客梯到达单元式办公其他楼层。

在首层平面设置4部酒店 穿梭客梯,由酒店首层大堂直达82层空中大堂,再由4部 区间客梯到达酒店的各个楼层。

酒店设两台服务货梯服务
附楼宴会楼层,另设3台货梯服务塔楼所有楼层。

塔楼共
设有两部单元式办公货梯兼消防梯,其中_台服务货梯停
靠全楼地下至地上所有楼层,作为直达全楼各楼层的消防 电梯。

本案核心筒采用“井”字式。

九宫格式的布局可以为 首层大堂提供很多电梯厅入口,且相互独立,解决了本案 业态功能多、高度高、低端标准层面积较大的问题。

布置
于九宫格内各区域的穿梭梯可满足各业态功能的垂直交
通需求。

6结语
超高层建筑投资巨大,设计和建设周期都很长。

运营
后改造灵活度小,竖向交通设计需要设计师通盘考虑各影
响因素后精准判断。

对垂直交通的调整始终贯穿着超高层
设计,也值得我们不断地挖掘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邓嘉建.超高层建筑客梯系统配置及侯悌系统研究[D].
东北大学,2017.
[2] 姜勇.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优化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
技大学,2015.
[3] 刘圣泽.当代高层办公建筑交通核布局设计研究[D].哈
尔滨工业大学,2017.
[4] 刘剑.现代电梯交通系统客流分析与优化控制方法研究
[D].东北大学,2014.
60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