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知识培训 (1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 1、捏积与刮痧结合应用可用于刮痧之后。两法并用可增加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缓解患者的
紧张。 2、整脊与刮痧结合应用,可分为先整脊后刮痧和先刮痧后整脊两种。这两种方法均可增加治疗效
果。 3、摩腹可应用于刮痧之前。通过摩腹可缓解局部肌肉的紧张、减少疼痛,同时,可增强治疗效果。
如:便秘。通过摩腹可促进胃肠蠕动,再通过刮痧治疗、调理,效果便可加倍。 4、艾灸一般应用于刮痧之后。刮痧后可对相应的主要穴位进行灸疗。两法结合治疗效果更佳。如:
边刮法 旋转刮法
按揉法 双刮法
2、选择舒适的体位,暴露并清洁刮痧的 皮肤,涂介质;亦可隔衣或纱布刮痧, 起保健作用;
3、刮板与皮肤保持45度左右,利用腕力 和臂力,用力均匀适中,由轻渐重,顺 一个方向进行刮拭,刮痧部位应尽量拉 长,刮完一个部位再刮另一处。
4、刮拭方向:颈、背、腹、上肢、下肢部从上 向下刮拭,面部、胸部从内向外刮拭。
平补平泻法:介于二者之间。
(一)、询问病情 —确定是否属于刮痧适应证,有无禁忌情况; —确定刮拭的部位(经络与腧穴); —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的长幼、形体的胖瘦、
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变部位的表里深 浅和所取经络腧穴所在的具体部位,选用补刮、 泻刮或平补平泻手法。
(二)、用物准备 1、刮痧板(水牛角刮痧板:操作中不会产生
3、妇科疾患 ( 1) 乳腺增生 ( 2) 原发性痛经 4、儿科疾患 ( 1) 小儿支气管肺炎 ( 2) 小儿遗尿 ( 3) 小儿脑瘫
5、其他 ( 1) 中暑 ( 2) 带状疱疹 ( 3) 痤疮 ( 4) 黄褐斑、蝴蝶斑 ( 5) 慢性疲劳综合征 ( 6) 肥胖 内外妇儿等科近400 种病症
寒、湿病症。腰腿疼、痛经。 5、火疗与刮痧并用一般用于刮痧之后。刮痧后再在相应部位进行火疗。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更加
显著。 6、热敷适用于刮痧之后,可在治疗部位进行热敷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痧的消退。 7、放血与刮痧相配合,一般用于刮痧之后。刮痧后可在痧出的较多、颜色较重的部位进行放血。
两法结合可使效果增倍、缩短治疗时间。
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人客于络脉,络脉满 则注入经脉,经脉满则入合于脏腑也。” 3、生物全息理论:全息诊疗方法
一,是指痧症:夏秋两季, 因感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 邪气或疫疠之秽浊出现的一些病症。如按证候属性可分 为热痧、寒痧、阴痧、阳痧等, 按发病原因可分为暑痧、 瘟痧、绞肠痧等。
二指麻疹, 也即麻疹的别称。 三指痧象, 现代中医学所说的“痧”, 就是指所谓痧
5、刮痧顺序:按头部、颈部、背部(胸椎部、 腰椎部、骶椎部)、胸部、腹部、上肢(内侧、 外侧)、下肢(内侧、外侧)的顺序进行刮拭。
6、以出痧或能耐受为度,每个部位(经络腧穴) 刮痧时间适合3-5分钟,每次刮痧20-25分钟, 如用补法时间可稍延长。
7、刮背部时,应在脊柱两侧沿肋间隙呈弧线 对称地刮,每次刮8—10条,每条长6—15厘米
象。痧象是经刮拭治疗后, 在相应部位皮肤上所出现的 充血性改变, 如红色粟粒状、片状潮红,紫红色或暗红 色的血斑、血泡等。
痧象是通过刮拭人体以后, 在皮肤上出 现的皮下充血和出血改变。其颜色形态 为红色栗粒状、丘疹样、大片状潮红高 起、紫红色或红色血斑、血包或血管浮 起成串的。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食疗与刮痧的结合 在人体进行刮痧之后可配合
相应的食疗,治疗效果可增 加。 如:应用刮痧治疗感冒后, 可饮热汤、米汤,刮痧后人 体会丧失少量水分,饮热汤 可以补充水分、营养成分, 同时,可使身体变暖。这样, 可缩短治疗时间。
药疗与刮痧的结合 药疗与刮痧并用。(这里的药疗指
中药、西药、中药外治。)可使治 疗效果加倍。 (1)用于刮痧之后 中药服用:刮痧后可服用相应的中 药。建议:尽量不用或少用中药。 中药外敷:刮痧后可将中药敷于相 对应的部位。 (2)用于刮痧之前 西药服用:先服用西药再使用刮痧 治疗,可是身体康复的更快。
4、妇女月经期,下腹部慎刮;妊娠期,下腹部禁刮。
5、皮肤破溃的局部禁刮
6、传染性疾病及皮肤疾病专板专用
7、刮痧后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痧斑3-6天会 逐渐消失。
用干净手纸或毛巾将刮拭部位介质拭干,轻轻揉按 片刻;
刮痧出痧后最好让客人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 盐水),休息15-20分钟即可离开。
8、疗程:一般3-6天一次,5-7次一个疗程。
1、刮痧时应避风,注意保暖。 2、用力应均匀,力度适中,禁用暴力。 4、体质好或疼痛性疾病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刮试。
阳:病在表、腑、属实证、热证; 阴:病在里、脏、属虚证、寒证。 表:病在经脉、皮肉-浅刮 里:病在脏腑、筋骨-深刮 寒证、虚证:补法或平补平泻法 热证、实证:泻法
补法:作用浅、速度慢的轻刺激, 对皮肤细胞、肌肉有兴奋作用;
泻法:作用深、速度快的重刺激, 对皮肤细胞、肌肉有抑制作用;
第四次
第五次 刮痧后,潜伏病源自动呈现。病在哪里,是轻是重,通过痧的颜色、形
态及所在部位,一目了然。同时,根据痧象消失时间的快慢可判断疾病 的转归。
祛除邪气 疏通经络 行气活血 排毒解毒 增强机体免疫力 调整脏腑经络功能 消除疲劳、减肥、养颜养容
1、内科疾患 ( 1) 呼吸系统疾病:风寒、风热和暑湿感冒 ( 2) 内分泌系统疾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 3) 消化系统疾病:胃脘痛、慢性乙肝、肝硬化腹水、急性胃痉
7、刮痧间隔时间一般为3—6天,或以痧痕消退为准, 5—7次为一疗程。
8、刮痧出痧后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小时内忌洗凉水澡,禁食生冷油腻。 9、使用过的刮具,应清洁消毒后再使用。
腹 胀
高血压
便秘
拔罐与刮痧的结合
刮痧的作用力量有向内和移动的 特点,而拔罐则向外并相对固定, 两者配合,对颈肩痛、腰背痛以 及失眠、痤疮、疲劳等病症有显 著的效果。一般先刮痧,然后在 刮痧的部位留罐或进行走 罐,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排毒。
挛 ( 4) 泌尿系统疾病:肾绞痛、慢性前列腺炎 ( 5) 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性关节、强直性脊柱炎 ( 6) 精神疾病:顽固性失眠、神经衰弱 ( 7) 神经系统疾病:中风后呃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风后遗

2、外科疾患 ( 1) 腰椎间盘突出症 ( 2) 落枕 ( 3) 急性腰扭伤 ( 4) 肩周炎 ( 5) 颈椎病 ( 6) 肩背肌筋膜 ( 7) 肱骨外上髁炎 ( 8) 骨质增生 ( 9) 软组织损伤
可先应用针刺,以此来测试授 术者的经络是否通畅。然后, 再给予刮痧治疗。 (2)针刺可应用于刮痧之后。 即:经过数次刮拭后,出痧减 少或消失但疾病仍没有痊愈, 此时,可再配合针刺。 以上两种方法均可增加治疗效 果。
经络环皮肤挑治法与刮痧的结合 经穴皮部挑刺法在消除病变、改善皮肤与内脏 的代谢
过程中,短时间可使皮肤变白、变细、光滑、红润,充满 活力。方法仅是在相关穴部位的表皮上接力挑刺,即可产 生快速、高效的结果,与刮痧二者相结合对许多慢性病、 疑难病具有意想不到的功效!从而,普遍地提高皮肤病及 各科疾病的疗效。并在治疗同时收到美容美体效果。
按摩与刮痧的结合 按摩后刮痧主要是在特定部
位先使用按摩手法,缓解病 痛,同时也消除患者或顾客 对刮痧的顾虑,然后再使用 刮痧疗法以增强按摩的效果; 刮痧后按摩主要是针对刮痧 后的痧象,采用按摩的手法, 促进血液循环和痧斑吸收, 提高刮痧的保健效果
针刺与刮痧的结合 (1)授术者可以接受针刺时,
静电和毒副作用。水牛角药性味辛咸寒可清热 解毒、凉血化淤、止痛定惊作用。 ) 2、介质:润滑剂(刮痧油、植物油或清水) 3、其它:纱布、弯盘等。
1、刮痧:使用刮痧器具沾上介质,刮一定部位, 使皮肤局部充血发红,甚至呈现暗紫点。
2、撮痧法:用手指抓、扯、揪、夹、挤、拍等。
3、挑痧、放痧:施术者用某种方法使皮肤充血 呈紫红斑点时,在斑点上用针挑痧点出血。
病情轻、病灶浅、但体质较差的,宜用补法。 5、若有晕刮者,应停止刮痧,让其平卧,休息片
刻。若不缓解可指按百会、内关、涌泉等腧穴。 一旦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等,按 休克处理。
6、每次治疗时刮拭时间不可过长,严格掌握每次刮痧 只治疗一种病症的原则。不可连续大面积出痧治疗, 以保护正气。
1、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过敏性 紫癜症等,不宜用泻刮手法,宜用补刮或平刮法。如出血倾 向严重者应暂不用此法。
2、新发生的骨折患部不宜刮痧,须待骨折愈合后方可在患 部补刮。外科手术疤痕处亦应在两个月以后方可局部刮痧。 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疤痕局部处慎刮。
3、原因不明的肿块及恶性肿瘤部位禁刮,可在肿瘤部位周 围进行补刮。
刮痧疗法是中医特色的非药物外治技术, 是中医临床 ( 针灸、按摩、刮痧、拔罐) 四大特色技能之一, 是医 保和公费医疗确认的诊疗项目, 是社区中医临床适宜推 广技术项目、乡村医生中医技能要求掌握的项目。
1、藏象学说:“有诸于内,必形之于外”。 2、经络学说:《灵枢·本脏篇》道“视其
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 3、皮部理论:《素问·皮部论》:“邪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