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北部超级稻五优308强化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中北部超级稻五优308强化栽培技术
陆秀明;黄庆;刘怀珍;张彬;李惠芬;邹积祥
【摘要】通过几年来的试验和推广示范,总结出五优308的强化栽培技术,以指导广东中北部和北部地区的水稻生产.
【期刊名称】《耕作与栽培》
【年(卷),期】2014(000)003
【总页数】2页(P54-55)
【关键词】超级稻;五优308;强化栽培技术
【作者】陆秀明;黄庆;刘怀珍;张彬;李惠芬;邹积祥
【作者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正文语种】中文
五优308是用五丰A与广恢308组配育成的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
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1级。
于2006和2008年分别通过广东省和国家品
种审定,2010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主推超级稻品种,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2010-2013年被列为广东省主导品种,2013年入选农业部主导品种。
该品种株型适中,分蘖力较强,茎秆矮壮,叶片厚直,抗倒力较强,有效穗多,穗大粒密,后期熟色好。
该组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后仅仅两年,累计推广面积就已达13.3万hm2,目前正处于迅速上升阶段,可以预见,未来几年,该组合将超越天优998,成为广东省推广面积最大的超级稻。
为了更好发挥其品种特性和增产潜能,经过深入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五优308的强化栽培技术,为指导生产实践提供科学参考。
1 适宜地区
五优308主要适宜于广东省中北部、北部稻作区。
2 产量目标
2.1 目标产量
水稻平均单产达到550kg/667m2以上,比当地习惯栽培增产8%~10%以上。
2.2 产量结构目标
单产600kg/667m2的产量结构为有效穗19万~20万/667 m2,每穗粒数175~185粒,结实率80%,千粒重21.5g左右。
3 育秧
3.1 播期确定
早稻:按当地日平均温度≥12℃的稳定期为播种期,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播种,播种后应采用尼龙薄膜覆盖,以防冷害。
晚稻:在7月上旬末播种较适宜。
3.2 秧田准备
秧田要施足有机肥,全层施并沤田15d以上培肥地力。
一般秧田施过磷酸钙20~25kg/667m2作基肥;地力较低的秧田应适量增施有机肥作基肥,或可施复合肥15~20kg/667m2作基肥。
3.3 精量播种
采用大田常规育中大苗秧,常规稻本田用种量1.5~2.0 kg/667m2,秧田播种量10~12kg/667m2。
杂交稻本田用种量1~1.2kg/667m2,秧田播种量7~
8kg/667m2。
采用塑料软盘育秧,一般常规稻(千粒重25g左右)的用种量为2kg/667m2,杂交稻为1.2kg/667m2左右。
667m2需502穴规格秧盘38~40个或561穴规格秧盘34~36个。
播种前晒种2h左右,用强氯精450~500倍药液浸种4~6h进行种子消毒,之后水洗干净再浸种8~10h,浸种过程换水2~3次,种子起水后进行催芽。
3.4 秧田管理
大田常规育秧,播种后一般应埋芽。
播种后晒秧板1~2 d后至出叶才回水,实行前期湿育、后期水育。
2叶1心施断奶肥,一般可施腐熟人粪尿混少量磷钾肥,或施尿素3~4 kg/667m2混少量磷钾肥,或施复合肥10~12kg/667m2。
四叶一心施促蘖肥,可施尿素4~5kg/667m2混3~4kg/667m2氯化钾,或施复合肥10~15kg/667m2。
塑料软盘育秧一般采取浆播湿育的方法。
秧田施足基肥,耙烂耙平。
播种后秧田灌沟水,保持秧畦湿润。
适时追肥,在播后7~8d灌水,秧田施复合肥5kg/
667m2。
抛秧前两天排水,促使畦面干爽,易于起秧和抛秧。
做好秧田病虫草管理。
4 移栽
4.1 秧龄
早稻:大田育秧移植以叶龄5~6片叶为宜,塑盘秧在4.0~4.5片叶时抛植。
晚稻:大田育秧移植叶龄4~5片叶,塑盘秧3~4片叶时抛植。
4.2 密度与规格
中等地力稻田,早稻一般移栽1.7万~1.8万科(穴)/667m2,晚稻移栽1.8
万~2.0万科(穴)/667m2。
高地力稻田移栽科数可少些,低地力稻田移栽科数可多些。
拔大秧每亩插植苗数,每科插一本苗,带2个分蘖以下的秧苗,每科插2本苗。
要求保证插植规格苗数,浅插匀插。
采取抛秧移植的,为保证秧苗分布均匀,每块田可以分两次抛,即先把本块田应抛秧苗的60%~70%全面抛1次,然后再
用余下的抛到稀疏的地方,补均匀。
抛秧后,田中间留工作行,把工作行里的秧苗补到稀疏的地方。
5 施肥
5.1 确定施氮总量
5.1.1 确定目标产量和地力产量
目标产量是指当季要达到的稻谷产量。
要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确定合理的目标产量,避免定得太高,目标产量要根据品种、气候条件及管理水平确定。
在实践中,具体有3种方法:
5.1.1.1 根据产量潜力确定,一般可设定为当地取得最高产量的80%~90%。
例如,五优308当地最高产量是650 kg/667m2,则目标产量可设定为520~585kg/667m2。
5.1.1.2 在前3年平均产量的基础上增加10%左右。
例如,五优308前3年的平
均产量为500kg/667m2,则目标产量可以定为550kg/667m2。
5.1.1.3 在前3年平均产量的基础上增加25~50kg/667 m2。
例如,五优308
前3年平均产量为475kg/667m2,则其目标产量可设定为500~525kg/
667m2。
5.2 确定施肥量
在地力产量(即不施肥栽培产量)的基础上,按每增产100kg/667m2稻谷需施纯氮5(±0.5)kg/667m2计算本田期施肥量。
5.2.1 氮肥运筹
采取前期定量,中后期根据叶色变化、禾苗生势、天气状况诊断施氮。
各个时期施氮量占全期总氮量的比例为:前期(包括基肥和回青肥、分蘖肥)为60%~75%,中期占20%~30%,后期为0%~10%,前期肥按计划施,生育中期如果雨水多
叶色浓绿不退则不施肥,早稻一般齐穗期不施肥。
5.2.2 磷钾配比
本田施肥以氮、磷、钾配施为原则,N、P2O5、K2O比例1∶0.3~0.4∶0.8~1
配施。
磷肥70%作基肥,30%留作中后期施用或全部作基肥施用;钾肥比例为:
前期(包括基肥、分蘖肥)施钾量占全期施钾总量的50%,中后期占50%。
5.3 各时期施肥量
早稻:以目标产量为600kg/667m2,无氮区栽培单产为350kg/667m2,当地为高等太阳能地区,轻壤土,设计施氮总量,全生育期施氮总量约为12kg/
667m2。
晚稻:以目标产量为650kg/667m2,无氮区栽培单产为380kg/
667m2,当地为中等太阳能地区,沙壤土,设计施氮总量,全生育期施氮总量约
为14kg/667m2。
具体施肥量见下表(供参考)。
表1 超级稻施肥时间和施肥量Table1 Fertilitation time and fertiliter dose for super rice注:标“*”兑水60kg喷施。
肥料用途施肥时间肥料种类肥料用量(kg/667m2)早稻晚稻基肥移栽前1~2d土杂肥 500 800尿素 5~6 4~5过磷酸钙 30~3530~35氯化钾 4~5 4~5回青肥早稻移栽后4~5d晚稻移栽后2~3d 尿素 4~5 5~6尿素* 0.5 0.50.15 0.15始蘖肥早稻移栽后10~12d 尿
素 5~6 6~7晚稻移栽后7~8d 氯化钾 4~5 4~5促花肥幼穗分化1~2期尿素4~5 5~6氯化钾 7~8 6~7保花肥幼穗发育4~5期尿素 3~4氯化钾 3~4粒肥齐穗期开始每隔7d根外追肥1次磷酸二氢钾*
6 水分管理
前期:以泥皮水抛秧或浅水插秧,薄水促分蘖。
中期:当苗数达到够苗的80%时,
开始采取多露轻晒的方式露晒田,幼穗分化初期回浅水,施肥后保持湿润。
后期:抽穗扬花灌回浅水,以后保持湿润,收获前5~7d灌跑马水,切忌过早断水,以
防止后期高温逼熟、禾苗早衰和谷粒充实不饱而影响产量。
7 病虫草化学防治
7.1 送嫁药
移栽前3~5d,667m2秧苗用40%福戈12~16g对水50~60kg,均匀喷雾防
秧田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象甲,同时起壮苗作用。
7.2 大田化学除草
水稻移栽前2d,667m2用12%恶草酮乳油200ml直接均匀撒施于稻田或结合第1次追肥667m2用丁苄60~80g或稻无草35g拌尿素撒施。
7.3 分蘖末期-孕穗期
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达防治指标,667 m2用40%福戈8~
10g加20%纹霉清60~100ml兑水50kg均匀喷雾。
7.4 孕穗-破口期
重点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纹枯病,预防稻曲病和稻瘟病,667m2用40%毒死蜱100ml加90%杀虫单70g加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
5g加14%络氨铜水剂250ml加40%稻瘟灵100g兑水50kg均匀喷雾。
稻曲病
预防需在破口前10~15d进行,重发年份7d后667m2再用14%络氨铜水剂
250ml补治1次。
7.5 抽穗期-灌浆初期
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及稻瘟病等穗期病害,视病虫情报,
667m2用40%毒死蜱乳油100ml加90%杀虫单70g加25%噻虫嗪4~5g加20%纹霉清60~100ml兑水50kg均匀喷雾。
7.6 灌浆中后期
重点查治迁飞性的稻飞虱,667m2可选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5g加40%毒死蜱120ml兑水60kg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