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青春志,共圆中国梦”培训活动计划及总结与“关于公共财政的问题”讲座总结汇编.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筑青春志,共圆中国梦”培训活动计划及总结与“关于公共财政的问题”讲座总结汇编
“共筑青春志,共圆中国梦”培训活动计划及总结培训活动策划
为推进我校“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积极促进学生素质拓展和创新能力培养工作深入开展,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我系特意组织举办先锋擂台大赛之----“共筑青春志,共圆中国梦”培训活动,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够让各班级的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校为学生素质拓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而开展的公共能力活动。

本次培训的主要目的是让各班级的学生了解有关国家时政动向,关心国家民生,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

一、活动宗旨
提高大学生对国家时政动向的了解,对国家民生的关心,对国家经济政治格局发展的。

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提高对国家各项发展的重视度,加大学生课外知识量。

二、活动对象
13级全体同学
三、培训流程
1.针对公共能力培训老师通过ppt讲解,让学生明白通过参加公共能力活动可以提高处理能力、价值判断能力、身心调试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

2.把本学期有关公共能力的活动活动排列出来。

3.为更好的贯彻我校“一个中心,两个突破”的改革发展思路“三位一体”人才培育模式,我系也开展了富有我系特色的活动。

并对我系所开展的活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4.对公共能力的活动内容、流程以及比赛规则进行详细的讲解。

四、活动地点
综合楼b栋611
五、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认真落实
校园文化艺术节是我校本学期的重要活动,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我校“一个中心,两个突破”的发展战略,有效推进“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实施的重要举措。

各班及相关组织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学校的各项活动安排。

2.组织有序、注重实效
要做到组织活动有保证、落实活动有保证、参与活动有保证。

要注意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让学生真正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提升和拓展能力素质。

3.突出主题、多出精品
在活动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学生能力素质提升和拓展为目标实施活动,在活动的组织中要注意结合系(部)特色,突出重点和主题,力求精益求精,多出精品。

4.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要认真做好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各项活动的宣传工作,及时将各项活动的进程和结果在校内外进行宣传报道,吸引广大同学积极关注和参与活动,在校园内营造出高雅的文化艺术氛围。

六、活动预期困难及解决措施
由于培训时间不长,所以还是会有部分人员对某些环节会有不了解,这个需要我们同学们去更深一步的了解,可以通过电话等方式会后联系。

培训活动总结
为推进我校“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积极促进学生素质拓展和创新能力培养工作深入开展,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在院团委的指导下,我系特意举办了这次政法先锋擂台大赛之——“共筑青春志,共圆中国梦”培训活动。

在我部门各成员的努力和13级同学们的积极配合下,此次培训取得了圆满成功。

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给同学们介绍了本学期政法先锋擂台大赛之----“共筑青春志,共圆中国梦”培训相关活动的内容、流程以及比赛规则。

本次培训的主要目的是让各班级的学生了解有关公共能力所包含的相关活动以及参与各项活动的比赛流程,提升同学们公共能力,以便在未来更好的展开各种素质拓展的工作。

同时,也要让同学们明白通过参加公共能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还可以真正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提升和拓展自身能力和素质。

相信通过本次培训,13级的同学们更进一步了解有关公共能力所包含的相关活动以及参与各项活动的比赛流程,积极参加相关活动,真正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提升和拓展能力素质。

同时,也加深了同学们对公共能力的印象,进一步理解同学们的信息处理能力、价值判断能力、身心调试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端正了同学们的态度,为以后的工作扫清了道路。

虽然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是成功的,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部分同学热情度不高,积极性不够。

2.由于部分同学学习时间紧促,未能赶到会议现场,而请的同学代替,而这些同学对此次培训还十分的不了解,所以对培训的内容仍还有许多疑问。

而由于时间较少,所以也未能一一解答,所以还是会让此次会议的内容和精神未能完全转达下去。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我部门的各成员留下了qq、手机号码等方式向那些未能到达的同学进行额外的会议转达。

“关于公共财政的问题”讲座总结
财政在西方的译文是“public finance”,实际上暗含着公共财政的意思(个人觉得可能是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建立的时间比较久远而得名,于是就印证了张教授的观点)。

在中国,财政和公共财政的定义始终没有一个权威而又清晰的定论,对我这样的小兵来说更是迷糊多多。

上周,有幸能在厅里听到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博士生导师张馨教授做的以“关于公共财政的问题”为主题的讲座,受益多多。

因此随意记下廖廖几笔,算是对讲座内容的消化和复习。

张教授知识渊博、思路严谨、表达清晰,他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内容(ppt有四部分,最后改革部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展开):
一、为什么出现公共财政问题?
XX年3月xx总理率新一届政府出席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们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使公共财政更好地进行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好地改善民生和改善生态环境。

”提到了所谓的公共财政,其实我很就纳闷公共财政和财政到底有什么区别,因为在英文中都是public finance?以前的财政不是公共财政吗?张教授没有就这个问题首先给出答案,而是首先按时间顺序介绍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1958年、1973年、1978年和1994年四次大幅度改革,其中1973年和1978年是打破计划的两次改革,1994年初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应地,我国财政体制为了适应经济体制的变革在1994年进行了大幅度调整,表现为⑴税制改革⑵实行分税制。

尽管和发达国家的财政体制相比,还存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基本方向还是在沿着西方财政体制的方向。

财政的整个
改革目标就是要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在中国,关于公共财政的提法在学术界产生过激烈争论。

直到1998年12月,国家才正式提出了“初步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公共财政才真正赋予了新的含义。

那时中国的市场经济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已经逐步建立,可以说:“公共财政是随着整个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出现的。

”温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提到:“在未来五年,我要下决心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让人民的钱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

”可以看出,公共财政的问题已经得到了最高领导层的高度重视,问题到了如何落实的问题上来。

二、什么是“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的定义是什么?张教授提出了公共财政的三个主要内容: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活动;公共财政是社会公众或人民群众的财政;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制度。

公共财政是财政的一部分,和市场相适应的财政制度就是公共财政,是一种政府的分配活动,用于提供公共服务。

从第二个方面指出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管家”和“主人”的关系。

因为税收是掏纳税人的腰包;政府及其官员是纳税人养活的;政府必须并且只能为纳税人服务;政府不能浪费纳税人的钱。

政府进行的收支是属于“管家”的活动,其权利和义务是相适应的。

第三个方面,当今我国的财政体制并非是被市场经济中拉着走的,而是主动地去适应市场经济的产生、发展等一系列进程。

此外,由于财政处于国家运行机制中的重要地位,当今的改革应该放在财政上来,通过对财政的改革进一步引导政治体制的改革。

张教授还特别解释了为什么公共财政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而产生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资源配置是计划的,资源本身并没有任何的选择权;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主体是国营经济,
归根结底就是国家企业,表现为国家自己收,自己支。

形象来说,国家的财政收入就是从左边口袋拿到右边口袋。

而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是私人独立的,私人的财产具有不可侵犯性质。

财政收入表现为纳税人的钱,是国家向纳税人掏腰包,因此,只有市场经济的建立才能导致公共财政的产生。

在这个部分,非常清晰地说明了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的不同之处:有市场经济才有公共财政,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公共财政;没有公共财政就没有市场经济,有公共财政才能有真正的市场经济。

三、如何构建公共财政制度?
xx说:“其实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

如果你读它,会从中看到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结构和公平正义。

”勿庸质疑,1215年英国〈大宪章〉的签署,在财政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诸侯也以法律形式剥夺英国王室的部分税权。

随后数百年的较量中england parliament逐步控制了全部的财政决定权,仅把执行权留给国王,在政治上也在1295年逐步转化为现代议会的形式,财政方面体现在政府预算制度的形成。

这是历史上首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由社会公众约束帝王的权力,通过把执行权留给国王、控制国家支出、控制英国国王的私人支出、控制公帐、控制举债等系列的措施最终形成了史上首部政府预算制度。

张教授归纳出来了政府预算制度的四个基本性质:一是计划性,政府必须编制年度收支计划,经议会批准了才能执行,从计划性来看,它是约束政府行为的法律规范。

同时也是一个谁决定谁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体现为市场对政府的决定和控制。

二是归一性,所有的政府收支,除某些特殊的例外,都必须纳入预算。

坦率地说,据此标准要在我国要实现公共财政的目标还有
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不仅仅体现在财政的范畴,还体现于国家经济体制的问题。

三是公开性,所有的政府收支,除某些特殊的例外,都必须向社会公众公布,受到议会、社会公众和舆论的监督,其中知情权的透明度是最典型的体现。

四是法治性,议会通过的预算具有法律效力,任何违背就是违法,都要受到法律追究和制裁。

张教授在最后探讨了政府预算制度的历史作用;整个社会根本转型的关键性条件;如何更好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总的来说,这个讲座还是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很新鲜的公共财政知识内容,今天有机会把它写出来,主要是为了总结,在今后的学习中还需花大工夫、大力气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财政专业素养,更加游刃有余地把工作做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