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答案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试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试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答:错。

因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被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作为剥削阶级的民族资产阶级已经被消灭,资产阶级分子已经被改造或者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答:答:对;这是马克思对社会发展规律客观性的科学论断。

他说:“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其含义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类似于自然界的性质,同样具有不依人的意识、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这是因为:第一: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是整个物质世界的高级的运动形式的存形式。

它是自然界长期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特殊的高度复杂的物质技能体系,它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它必然同自然界一样有其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二: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最终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决定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必然方向和趋势。

只要我们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就可以发现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形态。

第三:社会形态的发展也同自然界一样,不是杂乱无章、纯粹偶然事件的堆积,而是有其依次更替的基本秩序。

这就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更替递进的自然历史过程,或五大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自然历史过程。

违背了社会规律,必然导致实践活动的挫折和失败。

第四:社会发展是由许多相互冲突的单个人的意志构成的“总的合力”作用的客观结果,不依个人的主观动机、意志和目的为转移。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一、填空题1.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解决了通过()、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2.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会导致代表或拥护不同生产关系、政治法律制度的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阶级斗争甚至(),进而促使一定社会形态的变迁、更替。

在同一社会形态的发展中,社会基本矛盾通常是通过()的方式来解决的。

3. 实现人的()而()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4.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主要有三种形式:()、()、()。

5. 到共产主义社会,人们不仅具有多方面的才能,而且具有高度的觉悟和髙尚的道德品质,乐意为社会公共事业作出()已经成为()。

6. 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广大()的()。

7.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生产上,是( )的有组织性和()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8. 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发展的()指南。

9. 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十分漫长而且充满()()的历史过程。

10. 第二国际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二、单选题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2.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

A.按劳分配B.共同富裕C.公有制D.发展生产力3. 以下不属于生产力基本要素的是()。

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科学技术4.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5.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公共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卷4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公共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卷4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公共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全国基本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在()A.1949年B.1950年C.1955年D.1956年2.下列属于辩证主义时空观的有()A、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B、时间、空间还是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C、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D、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E、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3.在一对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主要方面D.矛盾的特殊性4.在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过程中必须放在首位的是()A、政治建设B、组织建设C、思想建设D、作风建设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A.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B.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决定的C.这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仍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所决定的D.它要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E.它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6.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所遵循的原则有()A、自愿互利B、公私兼顾C、典型示范D、城乡交流E、国家帮助7.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A、宪法B、《邓小平文选》C、党章D、《决定》8.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B.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D.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动摇9.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的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10.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A.它的政治民主化程度比资本主义更高,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B.它的经济计划性比资本主义更强,更能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C.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的更快更高,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D.它的社会精神文明水平更高,并且能够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D2.参考答案:ABCDE3.参考答案:C4.参考答案:C5.参考答案:BC6.参考答案:ABCDE7.参考答案:C8.参考答案:D9.参考答案:D10.参考答案:C。

免费在线作业答案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答案

免费在线作业答案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有的时期采取联合政策,有的时期采取斗争政策。

答:错误。

不是有的时期联合,有的时期斗争,而是同时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因为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所以应该联合它,又因为这个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所以应该对它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进行斗争。

只联合不斗争,或只斗争不联合,都是错误的。

2、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答:正确。

(1)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了认识论,认为主体是具有社会性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客体是进入人的实践活动领域并和主体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主体和客体之间不仅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更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主体在反映客体过程中具有目的性,选择性。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还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科学地说明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因此,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3、邓小平理论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为什么改革,怎样改革?答:错。

邓小平理论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的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规划,“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的确定,等等,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始终,并辐射到邓小平理论的方方面面。

如果说邓小平理论是一部宏伟交响乐,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则构成了这一宏伟交响乐的主题。

一句话,邓小平的全部理论活动都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展开的,并围绕着这一首要的基本的问题建构了一个科学体系。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答:①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就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作业考核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作业考核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作业考核满分:40分一、辨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可能有两个:一是资本主义前途,二是社会主义前途。

答:错。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只有一个,是社会主义前途。

2、“一国两制”的内容就是一个国家并列存的在两种制度。

答:1.一国两制,指的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其基本内容是:(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

(3)实行“一国两制”。

在统一的中国境内,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

(4)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5)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的方针,在一个中国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2.可见,“一国两制”的内容并不是一个国家并列存的在两种制度。

题目的观点混淆了两种制度的主次区别,所以是错误的。

二、分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试述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现实启示。

答: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简要地说,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这两个革命的性质不同,而又紧密衔接。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发生过错误的倾向。

回顾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过程,总结历史教训和历史经验,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现实启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革命,都已经成为过去。

今天,我们回顾中国革命的历史过程,回顾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过程,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现实启示。

第一、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2017年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及答案

2017年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及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 分一、辩析题(每题10 分,共30 分)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答:错。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被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作为剥削阶级的民族资产阶级已经被消灭,资产阶级分子已经被改造或者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答:正确。

所谓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主要指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具体表现在:(1)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是物质过程,即,劳动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依赖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类社会生活本质上是物质生活过程;(3)人类社会发展同自然界一样,有其内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答:正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结合点,就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绝不能停留在对马克思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不能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是扭曲的认识上,不能停留在哪些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上。

邓小平在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中一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做出了两大历史贡献。

一是科学的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是成功的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二、简答题(每题10 分,共30 分)1.为什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答:( 1)革命的性质主要是由革命的任务决定的。

2017年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

2017年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答:(1)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完成了土地改革之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矛盾。

(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由于消灭了资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已经解决。

(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的矛盾。

2.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答:正确。

所谓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主要是指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具体表现在:1)人类社会产生的过程是物质过程,即劳动在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依赖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类社会生活本质上是物质生活过程。

3)人类社会发展同自然界一样,有其内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结合点,就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决不能停留在对马克思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不能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上,不能停留在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上。

邓小平在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中一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作出了两大历史性贡献。

一是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是成功地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为什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答:(1)革命的性质主要是由革命的任务决定的。

东师2018年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高起专》期末考核(满分)

东师2018年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高起专》期末考核(满分)

------------------------------------------------------------------------------------------------------------------------------ 期末作业考核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满分100分
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2、人类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

3、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3、“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涵义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三、分析题(第1题10分,第2、3题每题15分,共40分)
1、试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的含义及坚持这个原则的重要性。

2、论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统一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3、如何正确认识邓小平所说的“两个没有完全搞清楚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答案(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答案(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答案(4)期末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答:民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的同盟军。

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阶段。

一方面,他们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因而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另一方面,他们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一定的联系,因而反帝反封建不彻底,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他们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在另一时期有离开革命的危险。

另外,由于中国的大资产阶级(或称官僚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是分属于不同的帝国主义的,因此,当革命主要是反对某一帝国主义的时候,属于别的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则有可能参加反对这一帝国主义的斗争,从而成为革命的暂时同盟者。

2、人类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

答:是人类活动的两大目标。

真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价值是客观事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

真理和价值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即凡是真理必有价值,凡有价值的东西应不与真理相悖。

但真理与价值又是有区别的,它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真理强调的是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的一致,价值则强调客观攀物满足人的需要的特点,而人的需要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满足人的不合理需要的这类事物所体现的价值,与真理常常是相悖的。

只有通过正确反映对象并能动地改造对象以满足人的需要,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甚至是最高价值,才能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与价值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3、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答: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练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练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⒈ D ⒉ B ⒊ A ⒋ B ⒌ C 6、A 7. B 8. C 9. B 10. B11.A 12.C 13.B 14.A 15.A 16. B 17.A 18.B 19.B 20.C21-25 略26.C 27.A 28.B 29.B 30.B31 B 32 C 3⒊ C 34 B 35 C 36. B 37. D 38. B 39. B 40. D41.A 42.B 43.B 44.A 45.A 46.B 47.C 48.C 49.D 50.C51. C 52.A 53.B 54.B 55.A 56.B 57、B 58.A 59B 60.D61.C 62.D 63.B 64.B 65.C 66 B 67. C 68. B 69.D 70. C71.B 72、A 73.B 74.A 75.A二.不定项选择⒈ A B ⒉ A B C ⒊C D 4.ABD 5. ABC 6. ABC7. A BDE 8. ABD 9. BC 10 A B C D 11 A B C D E 12 D E13-15略 16.B CE 17.ABC 18. ABD 19 ABC 20 ABCDE 21 ABCD22 ABCD 23 ABCD 24. BDE 25. ABD 26. ABCE 27.ABCD 28 CDE 29 ABC30 DE 31. ACD 32. ABCD 33. ABCD 34.AB D 35. CD 36. ACD37 ABC 38 BCE 39 ABDE 40. ACD 41. ABC 42. ACD43.ABD 44. ABCD 45. BCD三.辩析题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能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能够并且只能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即通过改革来解决。

东师2024年春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答案

东师2024年春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答:该观点是正确的。

(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排挤和压迫,因此,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的一面。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不同程度地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具有妥协性的一面。

(3)这种两面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特性,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2、人类相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

答:该观点是错误的。

此命题没有看到实践在人类相识中的最终确定作用。

人类相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所以,实践是人类相识的最终目。

3、坚持基本路途不动摇的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答:该观点是正确的。

坚持党的基本路途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无论在什么状况下都不能动摇这个中心。

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必需听从和服务于而不能离开这个中心,更不能干扰和冲击这个中心。

坚持党的基本路途不动摇,必需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两个基本点相互贯穿、相互依存,二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阅历是什么?答: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阅历是:第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在改造过程中实行赎买政策,进行和平改造。

其次,创建了托付加工、安排订货、统购包销、托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逐步过渡形式,最终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第三,对资方人员实行团结、教化、改造的政策,“量才运用,适当照看”,把企业改造与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宏大革命,它使哲学在内容、对象和作用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成为全新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东师2017年春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

东师2017年春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满分100分
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2.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为什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2.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什么是“三权分立”?为什么说它不适合我国国情?
三、分析题(第1题10分,第2、3题每题15分,共40分)
1.毛泽东怎样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有何现实意义?(10分)2.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关系。

(15分)
3.如何认识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5分)。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及答案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及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及答案1. 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A. 运动的观点B. 矛盾的观点C. 联系的观点D. 变化的观点E. 发展的观点【答案】C, E【解析】2. 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分别是A. 否定是联系的环节B. 否定是发展的环节C. 否定与肯定绝对对立D. 否定是由外力椎动的E. 否定中不包含肯定【答案】A, B【解析】3.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不需要由科学的长期发展来证明。

A. 错误B. 正确【答案】A【解析】4. 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A. 错误B. 正确【答案】B【解析】5. 静止是A. 是运动的对立面B.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C. 静止就是绝对不动D. 不存在静止【答案】B【解析】6. 对人民内部的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应民主和专政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

A. 错误B. 正确【答案】A【解析】7.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思想之所以是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根据,是因为这个思想指明了A. 统一战线的重要性B. 统一战线的广泛性C. 统一战线的长期性D. 统一战线的复杂性E. 统一战线的目标性【答案】A, B, C【解析】8. 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观点是A. 辩证否定的观点B. 扬弃的观点C. 肯定一切的观点D. 承认否定之中有肯定的观点E. 否定一切的观点【答案】A, B, D【解析】9. 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A. 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B. 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C. 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 实行“斗争——团结——提高”的方针【答案】A【解析】10.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A. 民主集中制B. 理论联系实际C. 密切联系群众D. 批评和自我批评E.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答案】B, C, D【解析】11. 认识事物的量的意义在于A. 它是认识事物的开始和认识事物质的前提B. 它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C. 它对事物做出数量分析,使人们做到胸中有数D. 它是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E. 它能把同质的事物区分开来【答案】A, B, C, E【解析】12.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有A.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B.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C. 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E.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答案】A, B, C, D【解析】13. 产生香港问题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拓展香港界址专条》D. 《马关条约》E. 《友好通商条约》【答案】A, B, C【解析】14. 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A. 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精神B. 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与意识C. 把世界的本原归于上帝创造的D. 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答案】D【解析】15. 相对静止是是理解运动、度量运动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含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答:错误。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的矛盾。

2.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答:正确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答:错误。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为什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答:(1)革命的性质主要是由革命的任务决定的。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不反对一般的资本主义。

(3)这个革命的目的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的社会制度,而不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因此,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2.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答: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正是事物的内部矛盾运动,决定自然、社会各种事物的存在,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肯定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并不否认外部矛盾(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它认为,内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内部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性、基本趋势和方向。

外因可以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

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具体要通过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作用表现出来。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处于矛盾统一体中,提供事物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高起专)》期末考试复习集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高起专)》期末考试复习集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高起专)》期末考试复习集单选题:题目:静止是A.是运动的对立面B.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C.静止就是绝对不动D.不存在静止参考选项:B题目: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A.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B.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C.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实行“斗争——团结——提高”的方针参考选项:A题目: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A.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精神B.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与意识C.把世界的本原归于上帝创造的D.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参考选项:D题目: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从根本上说是A.对客观世界的改造B.对客观世界的反映C.对人类自身的改造D.正确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参考选项:B题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是A.大力发展商品经济B.实现工业化C.实现经济的现代化D.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参考选项:D题目:中国古代佛教理论家惠能认为"不是幡动,不是风动,仁者心动"这是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观点D.辩证法观点参考选项:B题目:“我们现在虽说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这说明A.我国实际上还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B.我国搞的社会主义事实上是在补资本主义的课C.我国的生产力不发达,还没有摆脱贫困,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D.我国还严重地存在着封建残余、小生产习惯势力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参考选项:C题目: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A.既保留又继承B.彻底抛弃C.既克服又保留D.矛盾的调和参考选项:C题目:股份合作制是A.一种新的所有制B.所有制实现形式C.公有制实现形式D.私有制实现形式参考选项:C题目: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A.民主集中制B.保障个人自由C.权力平等D.少数服从多数参考选项:A题目:《论十大关系》指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A.如何实现工业化的问题B.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问题C.工业化的资金如何获得的问题D.工业化的技术如何获得的问题参考选项:B题目:事物的质是指A.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C.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D.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参考选项:C题目:世界统一问题,从根本上说来,就是要回答A.物质是不是多样性统一B.物质和意识是不是统一的C.意识是不是独立的D.意识是不是能反映物质参考选项:B题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B.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C.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D.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参考选项:C题目: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的绝对性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矛盾性参考选项:B题目: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哲学B.国家政权C.政党D.政治法律思想参考选项:B题目: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是:A.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B.参议会制度C.人民代表会议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参考选项:B题目:由猿进化到人的根本标志是A.工具的生产和使用B.文字的产生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出现参考选项:A题目:“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参考选项:C题目:实事求是的哲学理论基础是A.世界统一性理论B.世界物质统一性理论C.世界多元性理论D.实用主义参考选项:B题目: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快捷的全球信息,但互联网本身还不完善,网上充斥着大量的垃圾信息和一些病毒数据,给人们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一些邪教组织、贩毒集团、黑社会势力也在利用这一新的传煤手段进行新的犯罪活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答案

、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40 分。

)得分:40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 人类知识旳总汇B.有关世界观旳学说C.有关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旳科学D.有关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特殊规律旳科学对旳答案:C 满分:4 分得分:42. 1956年8月毛泽东还在同音乐工作者旳谈话中,阐明了看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应坚持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旳方针B.“向科学进军”C.“古为今用、洋为中用”D.科学技术是第毕生产力对旳答案:C 满分:4分得分:43. 第一次对实事求是旳含义作了科学旳解释是在A. 《反对本本主义》B. 《新民主主义论》C. 《〈共产党人〉发刊词》D. 《改造我们旳学习》对旳答案:D 满分:4 分得分:4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国务院C. 最高人民法院D.检察院对旳答案:A满分:4分得分:4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 对资源配备起基础性作用B.能保证经济总量平衡C. 可实现经济构造旳平衡D. 保障社会公平对旳答案:A 满分:4分得分:46. 觉得万物是由“四大”(地、水、火、风)构成旳学说属于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 朴素唯物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对旳答案:B满分:4 分得分:47.意识旳反作用或能动性,从主线上说是A. 对客观世界旳改造B. 对客观世界旳反映C. 对人类自身旳改造D. 对旳发挥意识旳主观能动性对旳答案:B 满分:4分得分:48. 事物联系旳多样性规定我们A.用联系旳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旳孤立观点看问题B.从客观事物固有旳联系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联系C.对不同旳联系进行具体分析,避免简朴化D. 一切活动必须建立在尊重客观条件、具体分析条件旳基础之上,切忌不顾客观条件、盲目蛮干对旳答案:C 满分:4 分得分:49. 邓小平觉得,中国解决所有问题旳核心是A. 稳定旳国内政治环境B. 四项基本原则C. 和平安定旳国际环境D.自己旳发展对旳答案:D 满分:4 分得分:410.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及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完毕后来,国内重要矛盾是:A. 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旳矛盾B. 工人阶级和官僚资本之间旳矛盾C.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旳矛盾D. 官僚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旳矛盾对旳答案:C 满分:4 分得分:41. 概念、判断、推理是A. 反映论旳三种形式B.理性结识旳三种形式C. 感性结识旳三种形式D. 人类意识旳三种形式对旳答案:B 满分:4 分得分:42. 毛泽东在正式提出了摸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旳任务是在A. 《论十大关系》B. 《有关对旳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旳问题》C. 《有关领导措施旳若干问题》D.《有关建国以来党旳若干历史问题旳决策》对旳答案:A 满分:4 分得分:43. 社会发展旳主线动力是A. 人口因素B. 地理环境C. 社会基本矛盾D. 科学技术对旳答案:C满分:4 分得分:44. 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并向全党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旳伟大任务是在A. 三届三中全会B. 四届四中全会C. 五届五中全会D.六届六中全会对旳答案:D 满分:4 分得分:4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规定A.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为补充B.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C. 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为补充D. 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对旳答案:B 满分:4 分得分:46. 世界统一问题,从主线上说来,就是要回答A. 物质是不是多样性统一B. 物质和意识是不是统一旳C. 意识是不是独立旳D. 意识是不是能反映物质对旳答案:B 满分:4 分得分:4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东师2014年春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

东师2014年春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

2014年春季期末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一、辩析题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答:正确,民族资产阶级这种经济的和政治的地位规定了他们在中国革命中的两面性即既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同敌人相妥协的一面。

2、人类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

答:错误,本次命题没有看到实践在人类认识中的最终决定作用。

人类的最终目的是改造世界,所以,实践是人类认识的最终目的。

3、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答:对。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二、简答题1、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答: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第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在改造过程中实行赎买政策,进行和平改造。

第二,创造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逐步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第三,对资方人员实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量才使用,适当照顾”,把企业改造与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它使哲学在内容、对象和作用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成为全新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科学性、实践性和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

它第一次使哲学获得了真正科学的性质。

它的科学性就在于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在科学水平比较高的阶段。

它在科学地总结和概括各门具体科学成果的基础上,揭示出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使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贯穿于整个体系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满分100分
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答:该观点是正确的。

(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排挤和压迫,因此,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的一面。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不同程度地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具有妥协性的一面。

(3)这种两面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特性,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2、人类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

答:该观点是错误的。

此命题没有看到实践在人类认识中的最终决定作用。

人类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所以,实践是人类认识的最终目。

3、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答:该观点是正确的。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动摇这个中心。

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而不能离开这个中心,更不能干扰和冲击这个中心。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两个基本点互相贯通、互相依存,二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第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在改造过程中实行赎买政策,进行和平改造。

第二,创造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逐步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第三,对资方人员实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量才使用,适当照顾”,把企业改造与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它使哲学在内容、对象和作用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成为全新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科学性、实践性和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

它第一次使哲学获得了真正科学的性质。

它的科学性就在于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因而在人类认识史上把哲学变成了一门严密而完备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的实践性。

它第一次把实践引入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理论都要付诸实践,指导实践,成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手中的思想武器,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3、“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涵义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
首先,“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运用对立统一规律。

其次,“一国两制”构想发展了列宁“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

再次,“一国两制”构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一国两制”作为一种国家结构形式,它既不同于“联邦”,也不同于“邦联”,而是容纳了复合制国家某些特点带有创新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第四,“一国两制”构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

第五,“一国两制”构想发展了和平共处原则,为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新思路。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状,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三、分析题(第1题10分,第2、3题每题15分,共40分)
1、试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的含义及坚持这个原则的重要性。

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就是在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提下,保持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其实质是坚持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战争中的领导权。

⑴坚持这个原则,是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决定的。

在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斗争是主要的,因此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但阶级斗争仍然存在,因此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⑵坚持这个原则,是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在统一战线中坚持党派和阶级的独立性,才有利于合作,否则就变成了混一,必然牺牲统一战线。

⑶坚持这个原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环节。

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只有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才能保存自己的力量,发展自己的力量,保证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使之成为人民的胜利。

⑷坚持这个原则,也是为了反对党内的右倾投降主义。

抗战开始后,党内出现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倾向。

为了反对这种错误倾向,必须强调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主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主要是国共两党的合作,如果一切经过和服从统一战线,就是一切经过和服从国民党。

如果一切经过和服从国民党,共产党就丧失了在抗日战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就会导致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失败。

中国共产党应该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党的领导权的实现,保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2、论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统一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事物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它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是一个由肯定到否定,又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事物发展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就呈现出一个周期,否定之否定阶段会重复肯定阶段的某些特征、特性,好像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表现出一定的回复性或重复性,也正是事物发展的这种周期性、回复性,使发展的道路是近似圆圈的螺旋,是有波浪起伏的曲线。

然而,这种回复性是在新的、更高阶段上的回复,是形式的重复,而内容却发展了。

所以发展的方向又是上升的、前进的。

因为,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每一次否定都既吸收了前一阶段的积极成分,又舍弃了过时的消极的东西,并产生了新内容,把事物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因而,发展的周期性不是简单循环,而是在更高水平上的新东西的形成。

事物的发展总是沿着螺旋曲线而上升,在波浪起伏中前进的。

总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具体道路又是迂回曲折的。

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上升性和回复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掌握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充满必胜信心。

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要向前发展,共产主义必然在全世界实现,这是确定不移的,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次,这一原理告诉我们,同任何事物一样,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是直线,而是曲线,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前进中的困难,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总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在顺利时不忘曲折,在出现曲折时更要看到光明。

3、如何正确认识邓小平所说的“两个没有完全搞清楚问题”?
答: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才能消灭贫穷、走向富强、消灭落后、走向现代化,而中国坚持的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当代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为此,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两个“搞清楚”,是邓小平理论中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

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时,多次讲到我们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早在1980年,邓小平就提到这个问题。

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向城市推进以后,邓小平更加鲜明地、频繁地、突出地提出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他说,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

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是建设社会主义。

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为了搞清楚这两个问题,邓小平总结了过去我们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没有“完全搞清楚”的问题:(1)在我们的社会主义观念中严重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的倾向。

没有搞清楚在新的时代、新的条件下,应该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我们曾经把苏联模式神圣化,照抄照搬苏联模式及其相应的社会主义观念。

我们没有完全搞清楚,如何认识和突破苏联模式,如何建设切合当代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