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微生物遗传答案
第九章遗传学习题答案
![第九章遗传学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4c7e9269dc5022aaea00dd.png)
第九章突变和重组机理一、名词解释1.碱基替换:一个碱基对被另一个碱基对代替。
又分2种:转换和颠换。
2.染色单体转变:减数分裂的4个产物中,有一个产物发生基因转变。
3.显性致死:只有一个致死基因就引起致死效应的,杂合态即有致死效应。
4.Muller-5品系的果蝇:X染色体上有显性棒眼基因B和隐性杏色眼基因Wa,还有一些倒位,可以抑制 Muller-5的X染色体与野生型X染色体的重组。
5、基因突变(点突变):指一个基因变成了它的等位基因。
6、自发突变:由外界环境条件自然作用或生物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发生的突变。
7、诱发突变:在特设的诱变因素(物理、化学、生物等)诱发下发生的突变。
8、显性致死:杂合态即有致死效应。
9、隐性致死:纯合态时才有致死效应,常见条件致死突变:在某些条件下是成活的,而在另一些条件下是致死的突变。
11、突变率:指生物体(微生物指每一个细胞)在每一世代中,每一基因组或每一细胞发生突变的概率。
12、易变基因:比一般基因容易突变的基因。
13、诱变剂:凡能增加突变率的物质都叫诱变剂。
14、转换:DNA分子中的嘌呤被嘌呤或嘧啶被嘧啶替换。
15、颠换:DNA分子中的嘌呤被嘧啶或嘧啶被嘌呤替换。
16、DNA修饰物:通过化学变化改造DNA分子结构的物质。
其作用与DNA复制无关。
17、染色单体转变:减数分裂的4个产物中,有一个产物发生基因转变。
18、半染色单体转变:减数分裂的4个产物中,有1个或2个产物的一半出现基因转变。
影响DNA 的一条链,分离一定发生在减数分裂后的有丝分裂中,所以叫做减数后分离。
二、选择填空1、紫外线照射主要引起( B )。
A DNA分子的断裂B 胸腺嘧啶二聚体C 尿嘧啶二聚体D DNA分子交连2、辐射剂量增加一倍,突变频率(D )。
A 不变 B增加2倍 C 增加3倍 D 增加1倍3、吖啶类分子扁平、能插入DNA相邻碱基对间,使碱基分开,从而使DNA分子双链歪斜,导致交换时出现(A )。
第九章 微生物生态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 微生物生态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04b0b90975f46527d3e1e2.png)
第九章微生物生态学习题一、名词解释1.硝化作用2.菌根3.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4.反硝化作用5.硫化作用6.氨化作用7.共生8.微生物生态学9.根际微生物:10.根圈效应:11.根土比:12.氨化作用:13.微生态制剂(microecologics):14.正常菌群(normal microflora):15.条件致病菌(oppotunist pathogen):16.拮抗(antagonism):17.寄生(parasitism):18.富营养化9eutrophication):19.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20.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21.TOD:22.DO:23.产甲烷细菌(methanogens)二、填空题1、从,,,生境中可以分离到嗜热微生物;从,和生境中可分离到嗜盐微生物。
2、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3种基本过程:、、。
3、微生物种群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包括:,,,、、和。
4、嗜热细菌耐高温的使DNA体外扩增技术得到突破,为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
5、嗜生物推动的氮循环实际上是氮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其循环过程包括,,和。
6、按耐热能力的不同,嗜热微生物可被分成5个不同类型:,,,和。
7、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反应包括,,和。
8、评价有机化合物生物降解性的基本试验方法是和。
9、污水处理按程度可分为,和。
10、汞的微生物转化主要包括3个方面,和。
三、选择题(4个答案选1)1、总大肠菌群中不包括()。
A、克雷伯氏菌B、肠杆菌C、埃希氏菌D、芽孢杆菌2、下列有机物中最难被微生物降解的是()。
A、纤维素B、木质素C、半纤维素D、淀粉3、同化硝酸盐还原的酶可被下列哪种化合物抑制?()A、氨B、氧C、N2D、N2O4、异化硝酸盐还原的酶可被下列哪种化合物抑制?()A、氨B、氧C、N2 C、N2O5、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过程最类似于下面哪种微生物培养方式?()A、恒浊连续培养B、恒化连续培养C、恒浊分批培养D、恒化分批培养6、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微生物是()。
微生物学习题与答案9
![微生物学习题与答案9](https://img.taocdn.com/s3/m/0669a45ced630b1c59eeb5f1.png)
第九章传染与免疫习题一、名词解释1.免疫2.病原微生物3.疾病(disease)4.传染(infection)5.侵袭力6.外毒素7.内毒素8.类毒素9.抗毒素10.非特异免疫11.特异性免疫12.炎症13.抗原14.抗体15.免疫原性16.免疫反应性17.完全抗原18.不完全抗原二、填空题1.病原体一般感染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病原菌或病原体的侵袭力由_ __、_____和___三方面组成。
3.病原菌主要通过____、____、____等的作用在宿主内繁殖与扩散。
4.病毒感染的特点为____和____,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其后果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5.真菌的致病方式有___、____、___和_____。
6.阻挡微生物入侵的有效生理屏障有____、_____和_______。
7.生理上的屏障结构有____和______。
8.正常休液和组织中抵抗病原体的成份有___、____和_____等。
9.补体存在于正常的_____和____中,其化学成份为____,它被_____激活后具补充抗体的作用,其生物学功能有____、__、___、_____和____。
10.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个阶段。
11.干扰素都有____、、、和等功能。
12.炎症主要症状表现为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13.特异性免疫具有的特点为______、_____和______。
14.免疫系统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
15.免疫细胞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它们均来自骨髓多功能造血的__ _。
16.体液免疫分子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而______和_____分别是非特异免疫和特异免疫的主要体液成份。
17.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包括____、_____和______三个阶段。
(完整版)病原微生物第9章球菌习题与答案
![(完整版)病原微生物第9章球菌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1736679e314332396893f2.png)
第9章球菌一、选择题【A型题】1.SPA存在于:A.所有的葡萄球菌表面B.化脓性球菌表面C.90%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D.表皮葡萄球菌表面E.产肠毒素的葡萄球菌表面2.鉴定葡萄球菌致病性的重要指标是:A.产生溶素B.产生血浆凝固酶C.产生色素D.具有SPAE.发酵葡萄糖3.关于SPA,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的蛋白质抗原B.为所有的葡萄球菌都具有的一种结构C.能与人类IgG的Fc段结合D.具有抗吞噬作用E.与协同凝集相关4.葡萄球菌引起化脓性炎症,其脓汁黏稠、局限,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A.溶素B.杀白细胞素C.血浆凝固酶D.透明质酸酶E.链激酶5.葡萄球菌溶素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主要是:A.aB.βC.γD.δE.ε6.葡萄球菌肠毒素的主要作用是:A.直接损伤肠黏膜细胞,导致腹泻B.直接损伤胃黏膜细胞,导致呕吐C.直接毒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昏迷D.通过刺激呕吐中枢而导致呕吐E.直接毒害肠黏膜血管,导致出血性肠炎7.引起亚急性心内膜炎常见的细菌是: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肺炎链球菌E.脑膜炎奈瑟菌8.各型链球菌中,致病力最强的是: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C.丙型链球菌D.B群链球菌E.D群链球菌9.测定SLO抗体,可协助诊断:A.风湿热B.肠热症C.类风湿性关节炎D.猩红热E.红斑性狼疮10.链球菌分类的依据是:A.形态特征B.菌落特征C.生化反应D.溶血性E.致病性11.脑脊液离心后取沉淀物涂片染色,镜检发现中性粒细胞内外有革兰阴性双球菌,该病人可诊断为:A.结核性脑膜炎B.流行性乙型脑炎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D.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E.脱髓鞘脑脊髓膜炎12.脑膜炎奈瑟菌主要的致病物质是:A.外毒素B.内毒素C.自溶酶D.溶素E.杀白细胞素13.肺炎链球菌致病与否主要依赖于:A.内毒素B.外毒素C.侵袭性酶类D.荚膜E.芽胞14.奈瑟菌属包括:A.脑膜炎球菌B.肺炎球菌C.白假丝酵母菌D.新生隐球菌E.腐生葡萄球菌15.淋病奈瑟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A.内毒素B.外毒素C.侵袭性酶D.菌毛E.荚膜16.关于流脑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主要致病因素为内毒素B.95%以上由B群脑膜炎球菌引起C.人类为唯一的传染源D.主要通过飞沫传播E.暴发型以儿童为主17.关于脑膜炎奈瑟菌的抵抗力,下列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A.对干燥敏感B.对热极敏感c.耐低温D.置室温3小时即可自溶E.75%乙醇可使之死亡18.分离淋病奈瑟菌时,下列哪一种方法不能采用?A.标本应保温保湿B.标本应立即送检C.在厌氧环境中培养D.在5%~lO%二氧化碳中培养E.标本应接种于预温的巧克力色血琼脂平板上19.关于假单胞菌属的特性,下列哪项是从错误的?A.革兰阴性、直或微弯的杆菌B.无芽胞C.有荚膜D.有鞭毛E.专性厌氧20.关于绿脓杆菌的特性,下列哪项正确?A.呈多形态性B.无荚膜C.无鞭毛及菌毛D.产生绿色脂溶性色素E.致病物质主要为内毒素【X型题】1.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化脓性感染的特点是:A.病灶易局限B.病灶易扩散C.可引起局部及全身化脓性炎症D.可通过多途径侵入机体E.脓汁黏稠2.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A.败血症、脓毒血症B.化脓性脑脊髓膜炎C.食物中毒D.假膜性肠炎E.猩红热3.淋病奈瑟菌可引起:A.阴道炎B.化脓性结膜炎C.宫颈炎D.尿道炎E.慢性前列腺炎4.下列哪些病原体可引起不育症?A.淋病奈瑟菌B.人型支原体C.衣原体D.溶脲脲原体E.草绿色链球菌5.脑膜炎奈瑟菌的致病物质有:A.荚膜B.菌毛C.内毒素D.外毒素E.自溶酶6.肺炎链球菌形成荚膜后:A.具有抗吞噬作用B.具有促进吞噬功能C.获得致病性D.失去致病力E.保护细菌7.肺炎链球菌是:A.人体正常菌群B.大叶性肺炎的病原体C.间质性肺炎的病原体D.不育症的病原体之一E.能形成荚膜的细菌8.链球菌可引起:A.风湿热B.猩红热C.类风湿关节炎D.急性肾小球肾炎E.产褥热9.葡萄球菌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其分类的根据是:A.菌落颜色B.生化反应C.革兰染色镜下特点D.血浆凝固酶有无E.噬菌体分型10.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是:A.菌落可呈金黄色B.产生血浆凝固酶C.发酵葡萄糖D.发酵甘露醇E.产毒素致病11.关于绿脓杆菌的叙述,下列哪些时正确定?A.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一种常见到条件致病菌B.在4℃不生长,但在42℃中可生长C.抵抗力较其他革兰阴性菌强,对多种化学消毒剂与抗生素有耐受力D.主要致病物质为内毒素E.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二、填空题1.90%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存在一种能与IgG的Fc段结合的抗原,称。
《医学微生物学》第9章球菌练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9章球菌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5a54d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4.png)
《医学微生物学》第9章球菌练习题及答案【知识要点】1.掌握:(1)葡萄球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分类、葡萄球菌的致病性。
(2)链球菌的分类及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ASO试验。
(3)肺炎链球菌的生物学特性。
(4)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的生物学特性;淋病奈瑟菌的致病性;淋病奈瑟菌的防治原则。
(5)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
2.熟悉:(1)葡萄球菌的分布、微生物学检查法、免疫性;葡萄球菌感染的防治原则;(2)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性。
(3)链球菌的免疫性。
3.了解:(1)球菌的分类。
(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致病性。
(3)肺炎链球菌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则。
(4)其他链球菌的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
(5)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的免疫性。
(6)铜绿假单胞菌的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原则。
【课程内容】第一节葡萄球菌属一、金黄色葡萄球菌(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三)免疫性(四)微生物学检查法(五)防治原则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三)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则第二节链球菌属一、链球菌分类(一)根据溶血现象分类(二)根据抗原结构的分类(三)根据对氧的需要分类二、A群链球菌(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三)免疫性(四)微生物学检查法(五)防治原则三、肺炎链球菌(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三)免疫性(四)微生物学检查法(五)防治原则四、其他链球菌(一)B群链球菌(二)D群链球菌(三)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第三节肠球菌一、生物学性状(一)分类(二)形态与染色二、致病性(一)致病物质(二)肠球菌的耐药性(三)所致疾病三、防治原则第四节奈瑟菌属一、脑膜炎奈瑟菌(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三)免疫性(四)微生物学检查法(五)防治原则二、淋病奈瑟菌(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三)免疫性(四)微生物学检查法(五)防治原则三、其他医学相关奈瑟菌【应试习题】一、名词解释1.ASO test2.SPA3.SLO4.血浆凝固酶5.M蛋白二、填空题1.鉴别致病性葡萄球菌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
东华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各章思考题
![东华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各章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8711c6146edb6f1aff001f2f.png)
各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 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我们的朋友?2. 为什么微生物能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明星”?3. 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4.微生物有哪些特点?第二章病毒1、解释下列名词:病毒粒子、前噬菌体、溶源性。
病毒粒子:成熟的病毒感染单位,病毒复制的最后阶段,在宿主脂肪体细胞、血细胞和上皮细胞的核内复制,形成多边形和多角形的包含体,裸露或被囊膜包裹前噬菌体:整合在宿主基因组上的温和噬菌体的核酸溶源性:温和噬菌体DNA具有整合入宿主菌染色质DNA中的特性,成为与宿主菌共生的原噬菌体,能随宿主菌的染色质同步复制而传给子代,这种特性称为溶源性。
2、什么是病毒?病毒有哪些不同于其他微生物之处?(作业1)3、简述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及其结构。
4、试用图示说明下列名词之间的关系:病毒粒子、核芯、衣壳、被膜。
(作业2)5、病毒有哪几种对称类型?每种对称类型病毒的形态是什么?试各举一例。
6、试以T系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的增殖过程。
7、病毒是一种致病因子,也是一种具有遗传成分特点的因子,病毒的这种特性有什么生物学意义?(作业3)第三章原核微生物1、试根据细菌细胞结构的特点,分析并举例说明为什么它们能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2、细菌、粘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在繁殖方式上各有什么特点?3、根据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和化学组成,解释为什么革兰氏染色后G+呈紫色,G-呈红色?4、比较细菌和放线细群体培养特征的异同。
5、以产甲烷菌为例,总古细菌的特点及其与细菌的不同之处。
第四章真核微生物1、微生物由于个体微小一般都是以其群体形式进行研究或利用,这必然就要涉及到对微生物的培养。
能否找到一种培养基,使所有的微生物都能良好地生长?为什么?2、试结合微生物学实验课的内容,谈谈在选择、配制和使用培养基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内容。
你们在实验中是如何做的?有何体会?3、试比较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几种方式的基本特点。
第九章普通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
![第九章普通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fa7cf44743323968001c9204.png)
免疫:指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维护自身生理平衡和稳定的一种功能。
传统的免疫:人(或动物)机体对微生物的抵抗力和对同种微生物的再感染的特异性的防御力。
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体或动物体发生传染病的微生物。
疾病: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传染:指外源或内源性病原体突破其宿主的免疫防线(机械防御,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后在宿主的特定部位定植、生长繁殖或产生酶和毒素,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的过程。
外源性感染:指由来自宿主体外的病原菌所引起的感染。
传染源主要包括传染病患者、恢复期病人、健康带菌者、以及病畜、带菌动物、媒介昆虫等。
内源性感染:指少数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寄生于人体内,不引起疾病。
当机体免疫力减低时,或者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如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体内正常菌群失调,由此而造成的感染称之为内源性感染。
侵袭力:指细菌病原菌突破宿主防御技能,以在其中进行生长繁殖和实现蔓延扩散的能力。
决定侵袭力的三个方面:1、吸附和侵入能力;2、繁殖与扩散能力;3、抵抗宿主防御能力。
外毒素:是某些革兰氏阳性病原菌和少数革兰氏阴性病原菌在生长繁殖期间不断合成并分泌到周围环境中的代谢产物,其化学本质通常是蛋白质,可选择作用于各自特定的组织器官,其具有抗原性强、毒性作用强和对某些理化因子敏感的特点。
如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肉毒毒素。
内毒素:是大多数革兰氏阴性细菌在生长繁殖期间不断合成但仅存在于胞内的,当细胞自溶或人工裂解后才释放的代谢产物,主要成分是脂多糖,没有器官特异性,抗原性弱,毒性低和热稳定,引起的症状基本相同,表现为发热、糖代谢紊乱、脏器出血,严重时出现中毒性休克。
类毒素:对外毒素进行脱毒处理后可获得失去毒性但仍保留其抗原性的生物制品。
抗毒素:若用类毒素注射机体后,使机体产生的对应外毒素具有免疫性的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或先天性免疫,这种免疫机能可防卫任何外界异物对机体的侵入而不需要特殊的刺激或诱导,即对多种病原微生物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没有特殊选择性。
《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章球菌复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章球菌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6a177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ca.png)
《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章球菌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可与IgG Fc段结合的细菌表面蛋白是:A.M蛋白B.Vi抗原C. 葡萄球菌表面蛋白AD.炭疽杆菌荚膜多糖抗原E.大肠杆菌K抗原2.能产生SPA的细菌是:A.葡萄球菌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C.白喉杆菌D.百日咳杆菌E.肉毒梭菌3.金黄色葡菌产生的毒素是:A.θ毒素B.杀白细胞素C.紫癜形成因子D.致死因子E.红疹毒素4.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微生物是A.回归热螺旋体B.衣原体C.产气荚膜梭菌D.肺炎球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5.可增强链球菌扩散能力的致病物质是:A.DNA 酶B.红疹毒C.M蛋白D.多糖抗原E.透明质酸酶6.根据抗原结构分类,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分19个族,对人致病的90%属于A.A族B.B族C.C族D.D族E.E族7.治疗链球菌引起的感染,应首选:A.红霉素B.链霉素C.青霉素D.克林霉E.灭滴灵8.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可引起:A.败血症B.菌血症C.毒血症D.浓毒血症E.viremia9.风湿热的辅助诊断应采用:A.细菌培养B.OT试验C.串珠试验D.ASO试验E.W idal试验10.肺炎球菌可产生:A.DNA酶B.a-溶血素C.M蛋白D.水肿因子E.θ毒素11.菊糖发酵试验可用来鉴别:A.伤寒杆菌与副伤寒杆菌B.布氏杆菌与霍乱弧菌C.炭疽杆菌与枯草杆菌D.百日咳杆菌与流感杆菌E.肺炎球菌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12.培养脑膜炎球菌应在培养基中加入:A.10%小牛血B.5%新鲜血球C.80℃加热后的血球D.胆盐E.煌绿13.关于脑膜炎球菌的感染,错误的是:A.主要经飞沫传染B.引起菌血C.6个月内婴儿易感染D.主要是内毒素致病E.感染可用磺胺类药物治疗14.属于奈瑟菌的细菌是:A.产黑色素杆菌B.双歧杆菌C.军团菌D.淋球菌E.绿脓杆菌15.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淋球菌感染主要由呼吸道传播B.淋球菌为 G+ 球菌C.人是淋球菌唯一宿主D.淋球菌可产生自溶酶E.有毒株无菌毛二、多项选择题1.致病性葡萄球菌的特征:A.营养要求丰富B.产生金黄色色素C.菌落周围有明显的溶血环D凝固酶试验阳性 E.革兰氏染色阳性2.其致病因素与荚膜有关的病原菌有:A.葡萄球菌B.链球菌C.肺炎球菌D.脑膜炎球菌E.淋球菌3.链球菌的致病物质:A.产生溶血毒素B.产生肠毒素C.产生透明质酶D.产生红斑素E.杀白细胞素4.链球菌的侵袭力包括:A.蛋白质B.透明质酸酶C.链激酶D.链道酶E.血浆凝固酶5.脑膜炎球菌的生物学特性:A.革兰氏染色为阳性B.普通培养基上易生长C.初次分离培养需一定量CO2D.典型的菌体呈肾形或豆形E.新分离的菌株有荚膜和菌毛三、名词解释1.SPA2.血浆凝固酶3.M蛋白4.SK-SD5.SLO6.TSST-1四、问答题1.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
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师)基础知识-第九章 微生物和免疫基础
![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师)基础知识-第九章 微生物和免疫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6e3e2d9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07.png)
第九章微生物和免疫基础1、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细胞的是E.T淋巴细胞2、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B.病毒3、有完整细胞器的微生物是D.白色念珠菌4、下列细菌中,属于条件致病菌的是D.铜绿假单胞菌5、菌群失调症的原因是D.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6、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性,错误的是E.产生的杀白细胞素可引起食物中毒7、关于病菌致病因素的观点,错误的是E.与病菌侵入的数量并无密切关系8、最易形成潜伏感染的病毒是E.水痘-带状疱疹病毒9、免疫的现代概念是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10、以下关于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对于一般的细菌都可以使用低温灭菌法11、可通过抗原非特异性方式杀伤病毒感染细胞的免疫细胞是E.NK细胞12、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E.细菌素13、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C.耐热,使用高压蒸气灭菌法仍不能将其破坏14、关于内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一项是B.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15、内毒素的毒性成分是B.脂多糖16、下列微生物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是A.真菌17、主要发生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的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由什么引起D.金黄色葡萄球菌18、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C.真菌19、脊髓灰质炎患者的传染性排泄物主要是A.粪20、构成细菌毒力的是C.侵袭力和毒素21、关于补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E.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一组球蛋白22、关于细菌致病性的说法正确的是C.不同的致病菌其致病能力不同23、年轻男性,咽部火烧样疼痛,T39℃,咽部红肿,无假膜,颈部多个淋巴结肿大,肝大,肋下2cm,脾可触到边缘,无输血史。
WBC170×109 /L,L75%,其中20%为异型淋巴细胞。
该患者最可能感染的病毒是C.EB病毒24、年轻女性,恶心、呕吐3天。
1天前上腹部开始疼痛,食物的气味可诱发恶心,尿色变深。
该患者是一名服务员,吸烟、嗜酒,在近3个月内有3个性伙伴,无输血或静脉滥用药物史。
微生物课后答案
![微生物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fb363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3.png)
第七章1什么是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试比较细菌,酵母菌,丝状真菌个体生长的异同?微生物细胞的组分和结构有规律,按照比例地增加的过程称为生长。
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经过细胞结构的复制和重建引起个体数目的增多的生物学过程称为繁殖。
相同点:细胞的体积的增大,原生质量增加,细胞结构的组建,核和细胞的分裂。
不同点:细菌横隔壁向心生长,最终在中心会合,形成两个子细胞。
酵母菌出芽生殖,形成两个不均等的细胞。
丝状真菌的生长方式是顶端生长。
2何为同步生长?用哪些方法可获得同步生长的微生物?培养物中的群体细胞都处于同一生长阶段,并同时分裂的生长方式称为同步生长。
可以用选择法1离心分离法,2过滤分离法,3膜洗脱法。
二,诱导法1控制温度,2控制培养基成分。
3什么是生长曲线?指出细菌生长曲线各时期的形态和生理特点及其实际应用。
培养间细菌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称为细菌的生长曲线。
1延迟期特点a生长速率为0,b细胞体积增大,c原生质嗜碱性提高,d诱导酶活性加强,e对不良条件敏感。
2对数期特点a生长速率最大,b细胞平衡增长,各成分均匀,c酶系活跃,代谢旺盛。
应用:噬菌体的最适寄主,发酵生产的种子材料3稳定期a生长速率为0.b细胞产量最高,c产生有害代谢产物,d物化条件不适合。
应用积累代谢产物。
4衰亡期a生长速率为负值,b衰退型细胞增多,c自溶现象,d产芽孢菌大量形成芽孢此生代谢产物增多。
4测定微生物群体生长的方法有哪些?是比较他们的优缺点。
一,细胞数目的测定方法a直接计数法:优点:快速,简便。
缺点:具有一点的局限性,只适用于单细胞或丝状微生物所产生的孢子。
b平板菌落计数法:优点: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含菌极少的样品。
缺点:操作复杂。
C薄膜过滤计数法:优点:可以测定空气中的微生物。
缺点:测定量大。
D比浊法:优点;快速,简便。
缺点:灵敏度差。
二,细胞物质总量的测定方法A,称重法:优点: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
缺点:精确度低。
B,含氮量测定法:优点:精确度高。
第九章 微生物引起的物质转化试题及答案
![第九章 微生物引起的物质转化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c09f280b4e767f5acfcec9.png)
第九章微生物引起的物质转化试题一、选择题91439.91439.柠檬酸发酵是:A.好气发酵。
B.厌气发酵。
C.兼厌气发酵。
答:()。
91440.91440.酒精发酵是:A.好气发酵。
B.厌气发酵。
C.兼厌气发酵。
答:()。
91441.91441.乳酸发酵是:A.好气发酵。
B.厌气发酵。
C.兼厌气发酵。
答:()。
91442.91442.丁酸发酵是:A.好气发酵。
B.厌气发酵。
C.兼厌气发酵。
答:()。
91443.91443.硝化细菌是:A.化能无机营养菌。
B.化能有机营养菌。
C.光能营养菌。
答:()。
91444.91444.水稻田施用化学N肥的有效利用率为:A.1/4。
B.1/3。
C.1/2。
答:()。
91445.91445.反硝化细菌一般都是:A.微好气的。
B.兼厌气的。
C.厌气的。
答:()。
91446.91446.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有:A.好气微生物。
B.厌气微生物。
C.兼厌气微生物。
D.A.B.C.都有。
答:()。
91447.91447.土壤中纤维素的分解菌大多是:A.好热菌。
B.中温菌。
C.嗜冷菌。
答:()。
91448.91448.硝化细菌的能量来自:A.底物水平磷酸化。
B.电子传递磷酸化。
C.光合磷酸化。
答:()。
91449.91449.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能被还原为:A.NO2-B.NH3C.N2D.A,B,C答:()。
91450.91450.脱N作用是指反硝化细菌进行厌气呼吸时,以______作为最终电子受体。
A.NO3-B.SO42-C.NH3答:()。
91451.91451.水稻田施用有机肥过多造成水稻烂秧是由于:A.反硝化作用引起的。
B.反硫化作用引起的。
C.过量水溶性锰中毒。
答:()。
91452.91452.在下列三种微生物中,能造成管道腐蚀的微生物是:A.硫杆菌。
B.硝化杆菌。
C.脱硫弧菌。
答:()。
91453.91453.硫化细菌生长所需的能量来自:A.H2S的氧化。
微生物学习题答案-HSC-MLH资料
![微生物学习题答案-HSC-MLH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68f0ab0e87101f69f319587.png)
微生物学练习题答案(错误之处请改正)目录绪论 (1)第一章原核生物 (2)第二章真核微生物 (6)第三章病毒 (7)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 (9)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 (10)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 (12)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14)第八章微生物生态 (18)第九章微生物与环境 (21)第十章微生物与食品 (23)第十一章感染和免疫 (24)第十二章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26)绪论一、填空题1.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2.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3.拟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4.微生物的共同点有:个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5.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病毒界6.三域学说、古生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7.安东.列文虎克8.葡萄酒变酸9.琼脂10.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二、名词解释1.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体的总和,包括所有形体微小的单细胞、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或者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如病毒、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等。
2.六界系统1969年魏塔克提出五界学说即生物分五界为: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
后有学者加上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界,即构成六界系统。
3.三域学说Woese根据16SrRNA和18SrRNA核苷酸顺序的同源性,把生物分为三个域:①古生菌域(Arehae ) ,包括产甲烷细菌、极端嗜盐菌和嗜热嗜酸菌;②细菌域( bacteria),包括蓝细菌和各种除古生菌以外的其他原核生物;③真核生物域(Eukara),包括原生生物、真菌、动物和植物等。
三、问答题1.简述巴斯德和科赫在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中的重要贡献。
巴斯德的贡献:(1)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2)免疫学——预防接种(3)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4)其它贡献发明巴斯德消毒法解决法国家蚕软化病、葡萄酒变质等。
科赫的贡献:(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b)配制培养基c)流动蒸汽灭菌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a)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c)提出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2.简述科赫法则的要点。
第九章 微生物生态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 微生物生态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fc52bf4693daef5ef73da7.png)
第九章微生物生态学习题一、名词解释1.硝化作用2.菌根3.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4.反硝化作用5.硫化作用6.氨化作用7.共生8.微生物生态学9.根际微生物:10.根圈效应:11.根土比:12.氨化作用:13.微生态制剂(microecologics):14.正常菌群(normal microflora):15.条件致病菌(oppotunist pathogen):16.拮抗(antagonism):17.寄生(parasitism):18.富营养化9eutrophication):19.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20.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21.TOD:22.DO:23.产甲烷细菌(methanogens)二、填空题1、从,,,生境中可以分离到嗜热微生物;从,和生境中可分离到嗜盐微生物。
2、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3种基本过程:、、。
3、微生物种群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包括:,,,、、和。
4、嗜热细菌耐高温的使DNA体外扩增技术得到突破,为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
5、嗜生物推动的氮循环实际上是氮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其循环过程包括,,和。
6、按耐热能力的不同,嗜热微生物可被分成5个不同类型:,,,和。
7、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反应包括,,和。
8、评价有机化合物生物降解性的基本试验方法是和。
9、污水处理按程度可分为,和。
10、汞的微生物转化主要包括3个方面,和。
三、选择题(4个答案选1)1、总大肠菌群中不包括()。
A、克雷伯氏菌B、肠杆菌C、埃希氏菌D、芽孢杆菌2、下列有机物中最难被微生物降解的是()。
A、纤维素B、木质素C、半纤维素D、淀粉3、同化硝酸盐还原的酶可被下列哪种化合物抑制?()A、氨B、氧C、N2D、N2O4、异化硝酸盐还原的酶可被下列哪种化合物抑制?()A、氨B、氧C、N2 C、N2O5、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过程最类似于下面哪种微生物培养方式?()A、恒浊连续培养B、恒化连续培养C、恒浊分批培养D、恒化分批培养6、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微生物是()。
微生物的遗传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的遗传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3c407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a.png)
微生物的遗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微生物遗传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细菌B. 真菌C. 病毒D. 所有微生物答案:D2. 微生物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不包括()。
A. 无性繁殖B. 有性繁殖C. 基因重组D. 基因突变答案:D3. 以下哪种微生物遗传变异是可遗传的()。
A. 表型变异B. 环境引起的变异C. 基因突变D. 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C4. 微生物的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
A. DNA复制过程中B. 细胞分裂过程中C. 有丝分裂过程中D. 减数分裂过程中答案:A5. 微生物的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
A. 二分裂过程中B. 有性生殖过程中C. 无性生殖过程中D. 细胞融合过程中答案:B6. 微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是()。
A. 质粒B. 染色体C. 线粒体D. 核糖体答案:A7. 以下哪种技术不属于微生物遗传工程范畴()。
A. 基因克隆B. 基因编辑C. 基因治疗D. 细胞培养答案:D8. 微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主要发生在()。
A. 转录水平B. 翻译水平C. 翻译后修饰D. 所有以上答案:D9. 微生物的基因组是指()。
A. 一个细胞内所有基因的总和B. 一个细胞内所有DNA分子的总和C. 一个细胞内所有RNA分子的总和D. 一个细胞内所有蛋白质分子的总和答案:B10. 微生物的基因组测序技术不包括()。
A. Sanger测序B. 454测序C. Illumina测序D. PCR扩增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微生物遗传学是研究微生物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科学。
答案:遗传、变异2. 微生物的基因突变可以是__________的,也可以是__________的。
答案:自发、诱发3. 微生物的基因重组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方式实现。
答案:有性生殖、转化、转导4. 微生物的质粒是一种__________的DNA分子,可以在细胞内独立于染色体复制和传递。
2021年自考《微生物遗传学》第九章考点
![2021年自考《微生物遗传学》第九章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5dfda24bdd88d0d233d46af3.png)
2021年自考《微生物遗传学》第九章考点第九章第一节菌种的衰退与复壮的概念1、退化(衰退):菌种在培养或保藏过程中,由于自发突变的存在,出现某些原有优良生产形状的劣化,遗传标识表记标帜的丢失等现象,称为菌种的衰退。
原因:1、基因突变,主要原因,根本原因,基因突变引起的生产能力的下降,其中包罗细胞内控制产量的基因突变或质粒脱落造成的。
2、分离现象。
3、连续移代(传代):是加速退化发生的直接原因。
菌种退化的表示:1、菌落、细胞形态发生变化,2、生长速度减慢,产孢子越来越少。
3、抵抗力下降,抗不良环境能力下降。
4、代谢产物生产能力下降,对宿主寄生能力下降。
2、菌种的复壮:狭隘的复壮是指菌种已发生衰退的情况下,通过纯种分离和生产性能测定等方法,从衰退的群体中找出未衰退的个体,以恢复原有菌体。
二、菌种复壮的办法:1、纯种分离(平板划线法、涂布法、倾注法、单细胞挑取法),2、淘汰法(淘汰已衰退的个体),3、通过宿主体内生长进行复壮,4、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
三、防止菌种衰退的方法:采用减少传代,经常纯化,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用单细胞移植传代和科学的保藏等办法,不单可以使菌种保持优良的生产能力,并且还能是已退化的菌种得到恢复提高。
第二节菌种保藏目的:1、存活、不丢失、不污染,2、防止优良性状丧失,3、随时为生产,科技提供优良品种。
方法:1、低温保藏法(斜面保藏方法):菌种管置于4度冰箱保藏,按时传代。
原理:低温下,微生物代谢强度明显下降。
2、液体白腊油低温保藏法:橡皮塞取代棉塞,加白腊油。
3、干燥保藏法(沙土保藏法、滤纸保藏法……)。
4、真空冷冻干燥法:适用于各种微生物,便于大量保藏,菌种生长时间长。
5、液氮超低温保藏法:讲菌种置于庇护剂中,预冷冻之后庇护在液氮超低温冰箱中,使用于各种微生物的的较抱负的保藏方法。
第九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九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https://img.taocdn.com/s3/m/b82a7df755270722182ef715.png)
❖①加S菌DNA
长出S菌
活R菌
❖②加S菌DNA及DNA酶以 外的酶
❖③加S菌的DNA和DNA酶 ❖④加S菌的RNA
只有R菌
❖⑤加S菌的蛋白质
❖⑥加S菌的荚膜多糖
只有S型细菌的DNA才能将S. Pneumoniae的R型转
化为S型。且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也越高。说
明S型菌株转移给R型菌株的,是遗传因子。
(二)噬菌体感染实验
A. D. Hershey和M. Chase, 1952年
(1)含32P-DNA的一组:放射性85%在沉淀中 (2)含35S-蛋白质的一组:放射性75%在上清液中 所以,进入细胞的是噬菌体的核酸而不是蛋白质。
(三)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
❖为了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H. FraenkelConrat(1956)用含RNA的烟草花叶病毒 (TMV)进行了著名的植物病毒重建实验。
插入突变 产生染色体畸变(复制性转座子) 基因的移动和重排
第四节 基因突变及修复
一、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简称突变,是 变异的一种,指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分子 结构或数量突然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突 变率常在10-8~10-9范围内。
成分是蛋白质。
❖ DNA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证明:1944年以后,利
用微生物为实验对象进行的三个著名实验(肺炎球菌的转化 试验、噬菌体感染试验、病毒的拆开与重建试验)
一、三个经典实验
❖ (一)经典转化实验(transformation):F.Griffith, ❖研究对象: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肺炎双球菌) ❖ S型菌株:有致病性,菌落表面光滑,有荚膜 ❖ R型菌株:无致病性,菌落表面粗糙,无荚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微生物遗传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点突变:DNA链上的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发生改变,称为点突变。
2、感受态:受体菌最易接受到外源DNA片段并实现转化的生理状态。
3、基因工程:又称重组DNA技术,它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在体外将供体生物控制某种遗传性状的一段生物大分子-----DNA切割后,同载体连接,然后导入受体生物细胞中进行复制、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
4、接合:遗传物质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从一个细胞转入到另一细胞而表达的过程称为接合。
5、F'菌株:当Hfr菌株内的F因子不正常切割而脱离其染色体时,可形成游离的但携带一小段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含有这种F因子的菌株称为F'菌株。
6、诱变育种:使用各种物理或化学因子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突变率,从中挑选出少数符合育种目的的突变株。
7、营养缺陷型:由于基因突变引起菌株在一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和碱基)的合成能力上出现缺陷,而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相应的物质才能正常生长的突变型。
8、准性生殖:是一种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比它更为原始的一种生殖方式,它可使同一生物的两个不同来源的体细胞经融合后,不通过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的基因重组。
准性生殖常见于半知菌中。
9、重组DNA技术:是指对遗传信息的分子操作和施工,即把分离到的或合成的基因经过改造,插入载体中,导入宿主细胞内,使其扩增和表达,从而获得大量基因产物或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
10、基因重组:或称遗传重组,两个独立基因组内的遗传基因,通过一定的途径转移到一起,形成新的稳定基因组的过程。
11、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一个基因内部遗传结构或DNA序列的任何改变,而导致的遗传变化就称基因突变。
12、移码突变:指诱变剂会使DNA分子中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的增添或缺失,从而使该部位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发生转录和转译错误的一类突变。
13、转导:通过完全缺陷或部分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DNA小片段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从而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14、转化:受体菌直接吸收了来自供体菌的DNA片段,通过交换与整合,从而获得部分新的遗传性状的现象。
7&M4`4~ _
15、普遍性转导:噬菌体可以转导供体菌染色体的任何部分到受体细胞中的转导过程。
16、局限性转导: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并与后者的基因组整合;、重组,形成转导子的现象。
17、接合:供体菌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直接接触,把F质粒或其携带的不同长度的核基因组片段传递给后者,使后者获得若干新遗传性状的现象。
18、转染:指用提纯的病毒核酸去感染其宿主细胞或其原生质体,可增殖出一群正常病毒后代的现象。
二、填空题
1、颠换
2、转化
3、F+,F+
4、转化,转导,接合,原生质体融合
5、菌丝联结,异核体的形成,杂合二倍体的形成(或核配),体细胞交换和单倍体化
6、艾弗里(O.T.Avery)
7、基因载体
8、基因突变与环境条件没有直接对应的关系
9、活的光滑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转化
10、发生了交换
11、阻遏蛋白
1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T2噬菌体感染实验,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变量实验,涂布实验,影印实验
13、CCC型,OC型,L型;F质粒,抗性质粒,产细菌素的质粒,毒性质粒,代谢质粒,降解质粒,隐秘质粒
14、提取所有胞内DNA后电镜观察,超速离心,琼脂糖凝胶电泳
15、缺失,添加,易位,倒位;营养缺陷型,抗药性突变型,条件致死突变型,形态突变型
16、非对应性,稀有性,规律性,独立性,可诱变性,遗传性,可逆性
17、嘧啶二聚体,红光或暗处,光复活
18、接合,转导,转化
19、调节基因,结构基因,操纵基因,启动基因
20、干燥,避光,缺氧,缺乏营养物质,低温
三、选择题
1、D
2、D
3、B
4、C
5、A
6、A
7、B
8、B
9、D 10、B
四、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五、问答题:
1、什么叫转导?试比较普遍性转导与局限性转导的异同。
转导是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细胞中的DNA片段转移到受体细胞中,使受体发生遗传变异的过程。
相同点:均以噬菌体为媒介,导致遗传物质的转移。
不同点:
2、什么是基因重组,在原核微生物中哪些方式可引起基因重组。
把两个不同性状个体内的遗传基因转移到一起,经遗传分子的重新组合后,形成新的遗传型个体的方式,称为基因重组。
在原核生物中,可通过转化、转导、接合的方式进行基因重组。
3、举例说明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列举三个经典实验之一即为正确。
例如Griffith转化实验(要加以说明)
4、简述真菌的准性生殖过程,并说明其意义。
菌丝连结→形成异核体→核融合形成杂合二倍体→体细胞交换和单倍体化。
意义:半知菌中基因重组的主要方式,为一些没有有性过程但有重要生产价值的半知菌的育种工作提供了重要手段。
5、某人将一细菌培养物用紫外线照射后立即涂在加有链霉素(Str)的培养基上,放在有光条件下培养,从中选择Str抗性菌株,结果没有选出Str抗性菌株,其失败原因何在?
1)紫外线诱变后见光培养,造成光修复,使得突变率大大下降,以至选不出Str抗性菌株。
2)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能根本没有产生抗Str的突变。
6、给你下列菌株:菌株A.F+,基因型A+B+C+,菌株B.F-,基因型A-B-C-,
问题:(1)指出A与B接合后导致重组的可能基因型。
(2)当F+成为Hfr菌株后,两株菌接合后导致重组的可能基因型。
1)A与B接合后,供体细胞基因型仍为A+B+C+,仍是F+。
受体细胞转变为F+,基因型仍为A-B-C-。
2)当F+变成为Hfr时,A与B接合后,受体细胞的可能基因型种类较多,如A+B-C-,A-B+C-,A-B-C+等等。
7、试从基因表达的水平解释大肠杆菌以葡萄糖和乳糖作为混合碳源生长时所表现出的二次生长现象(即分解代谢物阻遏现象)
葡萄糖的存在可降低cAMP的浓度,影响RNA聚合酶与乳糖操纵子中启动子的结合(因为cAMP是
RNA聚合酶与启动子有效结合所必须的),使转录无法进行,乳糖操纵子中的结构基因得不到表达,从而产生了分解代谢物阻遏诱导酶(涉及乳糖利用的三个酶)合成的现象。
产生第一次生长现象。
当
葡萄糖被利用完后,cAMP浓度上升,cAMP-CAP复合物得以与乳糖操纵子中的启动子结合,RNA聚合酶才能与启动子的特定区域结合并准备执行转录功能,这时由于存在乳糖,使阻遏蛋白失活,转录得以进行,结构基因得到表达,合成利用乳糖的三个酶,即β-半乳糖苷酶,渗透酶,半乳糖苷转乙酰基酶。
细胞开始利用乳糖,产生第二次生长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