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右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
回答1-3题。

1.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2.与地球相邻的两颗行星①、②分别是
A.金星和火星B.水星和金星 C.火星和金星 D.海王星和冥王星
3.此时
A.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 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 D.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4. 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地方是
A.南极和北极B.南、北极圈C.南、北回归线D.赤道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5--6题。

5.当“嫦娥二号”发射时,太阳直射点
A. 位于①-②之间,并向②点移动
B. 位于②-③之间,并向③点移动
C. 位于③-④之间,并向④点移动
D. 位于④-⑤之间,并向⑤点移动
6.当“嫦娥二号”发射升空时,正确的说法是
A.直射点位置在北半球 B.英国伦敦的区时是11:05
C.我国昼夜长短相差较小,但夜长于昼 D.美国各地昼长于夜
读地理素描图,回答7-8题
7.因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属于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右图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关系图”,读图
完成9-10题。

9.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A.① B.②③ D.④
10.表示大气补偿地面损失热量的箭头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11年12月10日,天文爱好者翘首以盼的月全食上演(右下图)。

本次月全食半影月食始于北京时间19时33分,初亏是在20时45分,食既是在22时06分,天空出现一轮红月亮。

生光时刻为22时57分,复圆是在次日0时17分,半影食终为次日1时30分。

完成11-13题。

11.月球上没有生命物质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与太阳距离太远
B.宇宙环境不安全
C.没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D.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12.食既时,伦敦(中时区)的时间是()
A.12月11日14时06分 B.12月11日6时06分
C.12月10日14时06分 D.11月11日6时06分
13.该日,江苏省()
A. 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B. 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C. 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D. 昼短夜长,且昼渐短
下表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长,据此回答14-15题。

甲地乙地丙地丁地
白昼时长5小时30分9小时09分11小时25分13小时56分
14.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5.四地中纬度最高和最低分别是( )
A.丙地和甲地 B.乙地和丙地 C.甲地和丙地 D.甲地和丁地
老师上课用地球仪和灯泡(演示太阳)模拟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自然现象。

读下完成16-17题。

16.地球仪放置在桌面上,地轴XY与桌面的夹角是( ) A.30º B.23º26′ C.66º34′ D.60º
17.通过演示可以看出,下列自然现象由地球绕日公转产生的是( ) A.昼夜的更替 B.四季的更替 C.水平运动物体偏向 D.地方时的差异据《信息时报》报道,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广州出现“头上有烈日,脚下无人影”的有趣景象。

据此联系所学知识回答18—20题。

18.广州出现这种有趣景象的原因是()
A.阴雨天 B.太阳直射 C.观察角度不同 D.太阳斜射
19.此日北京的昼长为()
A.一年中最短 B.12小时 C.一年中最长 D.无法判断
20.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A.南回归线以南 B.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C.南北回归线之间 D.赤道
下图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通常能找到化石的岩层是( )
A .花岗岩
B .石灰岩
C .大理岩
D .玄武岩 22.关于A 处地质构造及其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 .其顶部缺失因外力作用所形成
B .其顶部缺失因内力作用所形成
C .属于背斜构造,在此钻探,可能会找到丰富的水资源
D .属于向斜构造,在此钻探,可能会找到丰富的油气资源
23.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位于同一纬度,其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4.右图为某地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中,关于a 、b 两地大气状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气压a 地低于b 地
B .气温a 地低于b 地
C .a 地空气受热下降
D .b 地空气冷却下降 读下图,回答25—26题。

25. 图中的圆圈表示地球的赤道,圆心表示极点,圆圈外的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当从甲地向极点方向发射导时,导弹
前进的方向最有可能是 ( )
A. ①方向
B. ②方向
C. ③方向
D. 以上三个都不是 26. 根据上题原理,长江入海口的南岸 ( )
A. 以泥沙沉积为主
B. 适合修建海滨浴场
C. 适合建设港口
D. 将与江心沙岛相连
27.下面四幅图表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
28.下图为“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风向正确的是()
29.岩石圈是指()
A.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
B.软流层以下的固体物质
C.地壳和地幔
D.地幔以上的地球固体外壳
30.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
A.恒星日
B.太阳日
C.24时56分4秒
D.23时56分4秒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纸上相应的方框内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地球上同一经度的各地自转线速度相同。

32.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所形成的。

33.白天气温较夜晚高的原因是太阳辐射为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34.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

35.晨昏圈在春秋分日与经线圈重合。

36.位于晨线上的各地都在日出。

37.某地(30°E,20°N)的属热带地区,但无太阳直射现象。

38.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风化、侵蚀、固结成岩等。

39.由于地球公转,地球表面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会发生一定的偏转
40.地球自转的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第II卷(综合题共30分)
三、综合题(本大题3小题,共30分。


41. 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1)此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是,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的昼夜情况是。

(2)此时太阳直射在(填纬线),该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移动。

(3)甲点在赤道,乙点在40°N,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是点,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是,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 (4)此时甲点在________(晨或昏)线上,甲点的昼长是小时,
日出时间点,日落时间点。

(5)此时淮安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42.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9分)
(1)图①中,甲地空气(上升或下沉)
,其地面气压(高于或低于)乙地。

其地面温度___________(高于或低于)乙地。

甲,乙昼夜温差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图①中a、b线段上分别补画箭头,完成甲—乙和甲—丙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3)若图①表示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则表示城市的是___________,
(4)图②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白天或夜间)。

(5)热力环流是由地面不均形成的。

43.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图中字母代表的三大类岩石:c是________岩,d是________岩。

(2)把图中数字与其对应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固结成岩
②上升冷却凝固
③重熔再生
④变质作用
(3)从褶皱的弯曲形态判断,图中甲地是________(填“背斜”或“向斜”);从地表的形态判断,该地的地貌是________。

(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宜选择在图中________(填甲或丙)
41、(1)夏至、极昼
(2)北回归线南
(3)乙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半球(4)晨 12 6 18
(5)昼长夜短
42(1)上升低于高于乙
(2)略
(3)甲(4)夜间(5)冷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