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大冶市华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学校高一年级4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
....的一组是
A.惫.懒(bèi) 敕.造(chì)搭讪.(shàn) 监.生(jiàn)
B.纨袴.(kù) 两靥.(yàn) 桌帏.(wéi) 吞噬.(shì)
C.吮.吸(shǔn) 榫.头(shǔn)朱拓.(tà) 蹙.缩(cù)
D.正.月(zhēnɡ)驯.熟(xùn)炮.烙(pào) 踌.躇(chó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的一组是
A.寒喧悚然忖度陈抟老祖
B.慰藉隽永萦绕间不容发
C.歆享穹隆蒙胧沸反盈天
D.窟窿赋与缥缈叹为观止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组是
走进荆州园,一座青铜虎座鸟架鼓雕塑首先映入眼帘:两只昂首卷尾、四肢屈伏、背向而踞的卧虎为底座,虎背上各立一只长腿昂首的鸣凤。

虎座鸟架鼓的右边则是蜿蜒而壮观的荆州古城墙,拾阶而上,仿若回到了的战国时代。

这壮美的景观,是祖先的遗产,我们应倍加珍爱。

A.引吭高歌烽烟四起留传B.高歌一曲硝烟弥漫流传
C.高歌一曲烽烟四起留传D.引吭高歌硝烟弥漫流传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A.由于连日暴风雨,使荷兰海岸出现大批流离失所的海豹孤儿。

它们如果继续暴露在外,几乎难逃死亡的命运。

幸好当地的志愿者们建立起了海豹孤儿院。

B.过去氢化植物油被广泛用作植脂末的原料,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氢化植物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无益,只会增多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C.活性炭组成成分主要是木炭、各种果壳和优质煤等配置而成,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原料进行破碎、过筛、催化剂活化、漂洗、烘干和筛选等工序加工制造而成。

D.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提出要求,各地要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校车优先通行权利,加强校车监管,保障校车安全。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它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

B.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祝福》选自小说集《呐喊》。

C.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D.“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惜春的判词
二、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翻看报纸上的畅销书排行榜,莫言作品有数部上榜,且占据了榜首位置,这给人一种错觉,文学在中国又重新金贵起来,甚至会产生这样良好的愿望——如果像莫言这样的作家的作品,能一直在畅销榜上该有多好。

读书可以折射一个国家的人的精神状态,一个举国热爱文学的国度,该是多么令人向往。

但很快有泼冷水的人来了,发出了这样的提问,那些抢购莫言图书的人在莫言获奖之前知道他是谁吗?其实这样的质疑价值不大,读者有权用自己的方式在合适的时间消费莫言,就像消费者被一则电视广告打动而去购买某产品一样,诺奖这个大广告铺天盖地,对莫言知之甚少或干脆不知莫言为何人的读者,去买几本莫言的书来读一下,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买莫言的书,谈论莫言的获奖,这都是在正常的范围内消费莫言,此前哪一位作家获得诺奖,不是被这样追捧?之所以强调要在正常范围内理性地消费莫言,是因为另外一种夸张的、过度的、带有魔幻色彩的消费行为正在围绕着莫言展开,甚至有不可控之势,比如在北京城内有十多处豪宅的陈光标要赠送莫言房子;莫言家乡有人设想政府应投资6.7亿元打造旅游带,宁可赔钱也要种万亩高粱;在劝说莫言父亲修缮旧居时,竟然说出这样的话:“儿子已经不是你的儿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了。

”此外还有人说,莫言的作品要收进教科书,莫言今年必上春晚……魔幻现实主义走出了莫言的笔端,目前正在他身上一点点发生,“吃定莫言”的前景让不少人兴奋不已。

回望莫言获奖至今的舆论氛围,谈论金钱要远远多于谈论文学,从帮他分析奖金怎么花,到帮他计算未来版税能收入多少,从网络书店高价出售莫言手稿、天命书,再到抢注莫言域名,出售“莫言同款衬衫西服”……拜金主义气息混合着被强行提炼出来的国家主义自豪感,共同构成了一个怪异景象:莫言获奖的文学意义和文化意义被剥离出去,只剩下一场以金钱为核心的集体狂欢。

莫言的文学成就也不再是他个人努力的成果,而成为许多人消除文化自卑、宣扬政绩的工具。

莫言获奖,一种较为理想的长远影响是,刺激更多中国优秀的作家摆脱“写什么,怎么写”的困境,为处在边缘地带的作家带去一些光亮和希望。

让社会重新发现文学的力量,让文学成为一种精神和一种生活方式。

改变现在的出版环境,降低商业文学的市场占有比例,让更具品质的严肃文学作品获得生存尊严。

而想要实现这个理想的效果,必须要有强大的消费动力来推动,不消费莫言怎么成?
消费莫言无非前面说过的两种方式,但就眼下的氛围看,指望以莫言一己之力来改变文学的尴尬存在,只是良好的愿望,癫狂的商业力量会裹挟更多人把莫言往魔症的漩涡里推。

还好,莫言是清醒的,他保持了一个“旁观者”的平静,甚至还用戏谑的手法间接地批判着外界对他的消费,比如他辟谣说自己想在北京买房,只不过是个玩笑,对家乡要种万亩高粱的说法,他称不必当真。

莫言在用自己的方式给“莫言热”降温,可现实却是,不把莫言的剩余价值榨空,某些人是绝对不会停手的。

再过一些天,莫言的名字从图书畅销榜上消失,6.7亿的投资因像一个笑话而被取消,人们在书店不再像买菜一样成筐地买莫言的书,那时,或许我们再谈谈莫言,谈谈文学。

(摘编自韩浩月《消费莫言的两种方式》) 6.下列对于“消费莫言”的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
A.莫言获奖后,人们争相抢购他的图书,不断谈论他获奖的是是非非,畅销书排行榜上也有数部上榜且高居榜首,这里面有些情况属于在正常范围内理性消费莫言。

B.莫言获奖的文学意义和文化意义被剥离出去,只剩下一场以金钱为核心的集体狂欢,这正是非理性过度消费莫言的实质所在。

C.就眼下的氛围看,只能指望莫言亲自站出来改变文学的尴尬存在,否则,癫狂的商业力量会裹挟更多人把莫言往魔症的漩涡里推。

D.随着时间的流逝,莫言的名字会从图书畅销榜上消失,6.7亿的投资因像一个笑话会被取消,种种情况表明,到那时莫言真正就会消费殆尽。

7.下列对“莫言获奖”的意义的理解和分析,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莫言的获奖可以使中国的文学重新“金贵”起来,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去,形成一个热爱文学的国度。

B.莫言的文学成就不再单纯是他个人努力的成果,而是成为更多人消除文化自卑的工具,这极大地满足了中国人的自豪感。

C.刺激更多中国优秀的作家摆脱“写什么,怎么写”的困境,为处在边缘地带的作家带去一些光亮和希望;让社会重新发现文学的力量,让文学成为一种精神和一种生活方式。

D.莫言的获奖为更多的商业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人们可以从网络书店高价出售莫言手稿、天命书,再到抢注莫言域名,出售“莫言同款衬衫西服”等,从而得到更多利润。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在劝说莫言父亲修缮旧居时,有人竟然说出这样的话:“儿子已经不是你的儿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了。

”这种无视别人尊严的说法令作者感到愤慨。

B.回望莫言获奖至今的舆论氛围,人们几乎都在谈论金钱,从帮他分析奖金怎么花,到帮他计算未来版税能收入多少,这种莫名兴奋的心理其实就是国家自豪感掩盖下的拜金主义。

C.莫言的获奖可以改变现在的出版环境,降低商业文学的市场占有比例,让更具品质的严肃文学作品获得生存尊严。

D.在巨大的荣誉面前,莫言是一个清醒主义者,保持了一个“旁观者”的平静,甚至还用戏谑的手法间接地批判着外界对他的消费。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3题。

张春,字泰宇,同州人。

天启二年,辽东西尽失,廷议急边才,擢山东佥事,永平、燕建二路兵备道。

关外难民云集,春运筹有方,事理而民不病。

累转副吏、参政,仍故官。

七年,哈刺慎部长汪烧饼者,拥众窥桃林口,春督守将擒三人。

烧饼叩关愿受罚,春等责数之,誓不敢叛。

崇祯元年,兵部尚书王在晋惑浮言,劾春嗜杀。

春具揭辩,关内民亦为讼冤。

在晋复劾其通阉克饷,遂削籍,下法司治。

明年,法司言春被劾无实,乃释之。

三年正月,永平失守,起春永平兵备参议。

春言:“臣身已许此城,不敢少规避。

但必求济封疆,此臣区区之忠,所以报圣明而尽臣职也。

”因言兵事不可预泄,乞赐陛见,面陈
方略,帝许之。

既入对,帝数称善,进春参政。

已而偕诸将收复永平诸城,论功加太仆少卿,仍莅兵备事,候巡抚缺推用,以无援于朝也。

永平当兵燹之余,闾阎困敝,春尽心抚恤,人益怀之。

四年八月,大清兵围大凌河新城,命春监总兵吴襄、宋伟军驰救。

九月二十四日渡小凌河。

越三日次长山,距城十五里,大清兵以二万骑来逆战。

春营被冲,诸军遂败,襄先败,春复收溃众立营。

时风起,春命纵火,风顺,火甚炽,天忽雨反风,士卒焚死甚众。

少顷雨霁,两军复鏖战,伟力不支亦走。

春及参将张洪谟、杨华征,游击薛大湖等三十三人俱被执。

诸人见太宗文皇帝皆行臣礼,春独植立不跪。

曰:“忠臣不事二君,礼也。

我若贪生,亦安用我!”令剃发,不从。

居古庙,服故衣冠,迄不失臣节而死。

(节选自《明史·张春传》)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理而民不病.病:困苦B.春等责数.之数:屡次
C.闾阎
..困敝闾阎:街巷D.大清兵以二万骑来逆.战逆:迎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张春守职尽忠的一组是
①关外难民云集,春运筹有方②臣身已许此城,不敢少规避
③既人对,帝数称善④仍莅兵备事,候巡抚缺推用
⑤闾阎困敝,春尽心抚恤⑥襄先败,春复收溃众立营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⑤⑥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春才能出众,常常临危受命。

永平失守,他被起用为兵备参议,曾向皇帝面陈方略;大凌河之战,他奉命监军奔驰救援,竭忠尽智。

B.张春体恤百姓,深受爱戴。

关外难民云集,他治理筹划,兵火之后永平街巷破败,他尽心安抚百姓,所以被弹劾时,百姓都为他诉冤。

C.张春报效国家,不计荣辱。

担任兵备道,他政绩很好但无大的升迁,曾被诬下狱又获释起用,无论境遇如何,都对国事尽心尽力。

D.张春忠于国家,守志不屈。

大凌河之战中,军营被冲,诸军溃败,张春率领剩余兵众立营再战;被俘后不下跪不剃发,最终守节而死。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9分)
(1)但必求济封疆,此臣区区之忠,所以报圣明而尽臣职也。

(3分)
(2)少顷雨霁,两军复鏖战,伟力不支亦走。

(3分)
(3)居古庙,服故衣冠,迄不失臣节而死。

(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六处)(3分)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8分)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蒋兴祖女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①雄州:今河北雄县。

②蒋兴祖女:宜兴(属江苏)人。

父蒋兴祖,靖康时阳武令,金人入侵时死于国难。

其女被金兵掳去,北行途中作词题于雄州驿。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辘辘车声如水去”是怎样表达感情的?(4分)
(2)本词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在抒情方式上侧重点不同,请以“月照孤村三两家”和“万结愁肠无昼夜”为例作简要分析。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
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共5分)
(1)地崩山摧壮士死,。

(《蜀道难》)
(2),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3)大弦嘈嘈如急雨,。

(《琵琶行》)
(4),蓝田日暖玉生烟。

(《锦瑟》)
(5)寄蜉蝣于天地,。

(《赤壁赋》)
(6),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
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4个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一竿冷
简祯
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
②常想,山比水更深奥吗?抑或水比山更辽阔?
③是一个参访山的古人,在踏破芒鞋之后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成了古往今来,登临山水者的箴言。

④山之仁,在于容纳参天古木,亦褓抱了任何一株愿意驻足的小草。

既允许夜半狼嚎,空穴虎啸,又愿意开放枝叶,招待流浪的蝉嘶、迷路的啼鸟。

山愿意合抱,让雨水注成湖泊,也愿意裂身,让瀑布发声。

山裸露在天空之下,任凭雷劈雨打;也忍住干旱季节不知从何而来的火燎。

山仍然沉默,像一位仁者在希望与幻灭共生的人世上闭目养神。

⑤水的流动多么像智慧之路。

水从来不眷恋过往,流动是它唯一的宿命。

水或回旋于礁石间,思索如何绕身而过,轻轻地扬弃了河道上的顽石,既不争辩,也毋庸和解,只派一匹青苔教导它们水的涵义。

至于漂落在水面的柳絮花片,水愿意负载它们,做它们的足,却在流程里教会它们,凡是离乡背井,追寻更宽阔天地者,必须永远是个孤独者,水不曾允许它们在河面上发芽,遂在中途,慷慨地收留它们腐朽的体肤。

就连天光云影,也无法沉淀水的四肢,智者不宜耽溺,不宜收藏过多的身外之物。

水草不断招摇,鱼群愿意繁殖以丰富水的仓廪,但水哉水哉,流动是唯一的命运,纯粹的命运。

⑥水比山深谙随机应变的道理,烈雨只会丰沛它的力量,至于火,从来没有一场火在水面上进行,水只是它自己,千江与万川同一道宿命,朝着真理的海洋奔赴,为了呼应更辽阔的海洋的召唤,为了寻求更深沉的智慧。

⑦雨岸桃李,是挥泪的宫女,那河腹的游鱼,只是一群企图牵住水袖的童子,水回答它们,这一别就是永远了。

⑧山与水的对话,回响在天地之间,山以洪钟型的绿意召唤,水回应以短笛。

像两位久未谋面却又不曾相忘的故友,一路循声对答。

⑨“为何你总是赶路,难道万顷田地不值得你献身?一塘鱼肥不值得你孕育?你口口声声要与海洋会合,如是千江万川汇聚为海,这世上的生灵,且不拥有更宽广的土地,锄出他们的家园,种植他们的米粟?”山问。

⑩“我岂能成全短暂的荣华?如果千山万江耽溺于小小的宅舍,在草树鱼粮之中,慢慢耗尽血脉,谁来成全沧海,谁显示给生灵,这繁花茂林的土地上有一片无法征服的海洋,像手中繁华之钥,无法开启永生的琉璃门。

我多么希望微笑永远停留在子民脸上,但我更愿意海洋启示它们关于不可捉摸,无法猜测的生之奥秘。

唯有幻灭能洗尽它们脸上的油脂,教它们做一个谦卑的人,做一个缄默的人!”水答。

⑾“那么,我是你的反面了。

生之短暂,是你我都知道的,我担忧狂啸的浪头席卷一切,把短暂生辰里仅有的欢乐吞没,是故,我愿意永远固守在此,至少,这世上有一座高山,是狂涛追赶不到的,他们可以携带妻儿到我的怀抱里躲避,我预先准备柴薪与蔬果,让他们取火生烟。

所有受苦的人看到烟,可以前来分食,如果你执意以死亡惊吓他们,我亦执意张起绿阴,让他们在此成家、繁衍,以生命连接生命,以人造人,永远抵御你的偷袭!”
⑿“你岂能抵挡无垠之海?如果再有一群愚公,愿意子子孙孙荷锄移山,拿你来填平海洋,就算你镇住了海,而你原来的位置也变成了海。

这世上,有多少繁荣的山,便有多少幻灭之海,有多少生之贪爱,便有多少死之恐惧。

你我岂是为敌的,我们一动一静,一实一虚,无非为了等待一个真正认识我们的人。

他站在你的巅峰吟诵水的歌谣,他坐在我的河畔,默读山的倒影。

他能自你的多情中谛听我,从我的无情里注释你啊!”
⒀山仍然盘坐,为了褓抱;水仍然奔赴,为了幻灭。

仁者以身为泥,种植希望;智者只是冷冷地观照。

当死亡袭击生灵,肉身还给山,而眸底下的人泪属于水。

⒁山水的对话在冰封的寒冬里沉默了。

却有一名披蓑戴笠老人,走入山林,劈枝削叶,抖落一树雪花。

他削成钓竿,以竿为杖,踏着银白的雪径直来到江畔。

江面浮着薄冰,仿佛一江冻结的语言。

⒂钓叟朝无垠的江面,抛出不丝之竿,在冥冥的冰雪地,在生与死都无话可说的时刻,他只为了问安,用山的管弦承载水的歌喉。

【注】此处引用的是柳宗元的《江雪》,此诗大约作于诗人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16.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项得0分)
A、题目“一竿冷”暗寓柳宗元独钓寒江的孤寂清寒的氛围,山水无言,寒江独钓,柳宗元在山水的领悟方面独有心得。

B、作者在文中充分阐明了山水所隐喻的人生态度方面的区别,并以此为线索贯穿全文始终,表达对两者不可兼得的喟叹。

C、本文托物言志,将深刻的思考和形象的描绘有机结合,融情理于一体,笔法活泼,形象鲜明,含蕴深刻。

D、本文结构上层层递进,开篇由柳诗引入,再以山水形象铺垫,接着进一步展开山水对话,最后以独钓画面卒章显志。

E、本文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准确生动,清新典雅,情感鲜明,富有韵味。

17.请根据第⑤⑩段,概括出水的主要特点。

(4分)
18.本文运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请结合本文第②段和山水对话的内容简析人称使用的效果。

(4分)。

19.文章题目“一竿冷”中的“冷”字有丰富的意蕴。

请依据本文,从被贬谪士人的山水观的角度,探究“冷”的情调中包含哪些意蕴。

(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2分,共3小题)
20、根据下面所提供的词语,组成一幅七字的对联。

注意上下联的顺序(4分)
治读衔泥蜂燕书学酿蜜诚似当如
21、仿照下面句子中的画线部分,另写两句话,要求话题保持一致,句式与示例相同。

(4分)
生命之鱼,游于良知之水,才能使短暂人生星空灿烂,无论穷达荣辱都能尽显人格的力量。

楚大夫沉吟泽畔,坚守对振兴国家的良知,九死不悔;⑴___________,__ , 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面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十八)》的两种中文翻译,你认为哪种翻译较好,请从翻译的角度陈述理由。

(4分)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William Shakespear )
1.我怎么能把你来比作夏天?
你不独比她可爱也比她温婉;
狂风把五月宠爱的嫩蕊作践,
夏天出赁的期限又未免太短。

(梁宗岱译)
2.美人当青春,婉丽自销魂。

焉知东风恶,良辰讵待人?(Green译)
六、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注定是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就算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一、1、A B项,“靥”读yè;C项,“榫”读sǔn;D项,“炮”读páo。

2,B A项,喧—暄;C项,蒙—朦;D项,与—予。

3.D(“引吭高歌”指放开喉咙高声歌唱,可指人或鸟类的放歌。

这里形容“鸣凤”准确。

“高歌一曲”指放歌一曲,多指人。

“硝烟弥漫”“烽烟四起”都指战火或战争,但是战国时代是冷兵器时代,用“烽烟四起”更妥。

“流传”多指事迹、作品等传下来或传播开。

“留传”是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的意思,侧重于时间上的传承。

文中指祖先传下来的“遗产”,用“留传”为妥。


4.D A项,主语残缺,去掉“由于”或“使”;B项,搭配不当,将“增多”改为“增加”;C项,“组成成分主要是木炭、各种果壳和优质煤等配置而成”句式杂糅,去掉“配置而成”。

5. B ( 应为选自《彷徨》。

)
二、6.B A项,“这里面有些情况”有误,上述情况均属于在正常范围内理性消费莫言;C项,“只能指望”与原文所表述非理性消费莫言不符;D项,“到那时莫言真正就会消费殆尽”是对“消费莫言”内涵的错误理解。

7.C A项,在原文第一段中作者说“这给人一种错觉”;B项,“不再单纯是……这极大地满足了中国人的自豪感”与原文表述不符;D项,对这种非理性地消费莫言的方式作者持否定态度。

8.A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这种无视别人尊严的说法令作者感到愤慨”与原文中要表达的观点不符,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要对夸张的、过度的、带有魔幻色彩的消费行为进行批判。

三、9.B(数:责备,列举罪状)
10.C(③说明张春的军事谋略很受赞赏,④是说张春的官职变迁情况)
11.B(关内百姓为他诉冤在“王在晋劾春嗜杀”之后)
12.(1)只是一定要做些对边疆有益的事情,这是我诚挚的忠心,是用来报效皇上并且尽自己的职分的。

(译出大意给2分;“济”“区区”“所以”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过一会儿雨停,两军再次激战,宋伟力量不支也败逃
(3)(张春)在古庙居住,穿戴着原来的衣帽,最终不丧失臣子的气节而死。

(译出大意给2分;“服”“故”“迄”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3.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
之人/德彝惭而退。

【译文】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

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

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封德彝满面羞愧地离开。

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春,字泰宇,同州人。

天启二年,辽东、辽西全部失守,廷臣集议急需卫边之才,把他提升为山东佥事,永平、燕建二路的兵备道。

关外难民云集,张春筹划有方略,事情理顺了百姓不困苦。

屡次转任副吏、参政,仍任原官。

天启七年,哈剌慎部长汪烧饼带领他的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