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再喂养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述 评
重视再喂养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510080) 石汉平1
孙冠青
[摘 要] 再喂养综合征是营养治疗的常见并发症。
该文根据饥饿和营养治疗期间机
体的代谢特点,对再喂养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防治方法及预后进行了介绍,为临床诊治该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再喂养综合征 肠内营养 低磷血症 低钾血症 低镁血症
1
医学博士,美国Johns Hopkins 大学博士后;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际外科学会会员,国际创伤与外科重症监护学会会员,国际代谢与营养学会会员,美国休克学会会员,美国伤口愈合学会会员,广东省创伤学会胸腹伤学组组长,广州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广州肿瘤营养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医学参考2营养学频道》主编
1 引 言
再喂养综合征(refeeding syndr ome,RFS )是机体经过长期饥饿或营养不良,重新摄入营养物质后出现以低磷血症为特征的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最早于1940年由Burger 等定义,他们报道了二战时期战俘和集中营幸存者,有部分人在摄入高糖饮食之后迅速出现水肿、呼吸困难和致死性心力衰竭;20世纪70年代发现部分接受全肠外营养(t otal parenteral nutriti on,TP N )的患者出现类似的症状;随后观察到慢性营养不良病例,如糖尿病高渗状态、神经性厌食、酗酒、营养不良老年患者,在营养治疗的早期阶段也可出现类
似的临床表现[1]。
2 流行病学
住院成年患者的RFS 发生率为018%,恶性肿瘤患者为2415%,接受TP N 治疗患者为42%。
观察发现当患者合并以下情况时,营养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RFS 。
这些危险因素都与营养代谢异常有关,包括:①营养物质摄入减少,如长期低热量饮食或禁食、绝食、神经性厌食、异嗜症、偏食等;②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如酗酒、吸收不良综合征、吞咽障碍、炎性肠病,以及十二指肠手术后等;③营养物质代谢障碍,如病态肥胖、难治性糖尿病;④营养物质消耗增多,如恶性肿瘤(特别是化学治疗阶段)、腹部手术、艾滋病、肺结核等引起的体重下降(1个月内下降超过5%,或3个月内下降超过715%,或6个月内下降超过10%);⑤其
它,如长期呕吐、腹泻、胃肠减压、利尿药治疗、肺部疾病如肺炎等。
上述危险因素当中,以长期饥饿患者的RFS 发生率最高,当其饥饿状态超过7~10d,就有可能发生RFS 。
Flesher 等
[2]
调查了51
例住院9个月以上并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其治疗期间低磷血症或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的发生率在高危人群为93%,普通人群则为74%,可见识别RFS 的高危人群具有实际意义。
3 发病机制
RFS 的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改变,总的来说与
胰岛素分泌、电解质细胞内转移和合成代谢增强有关。
饥饿时期,胰岛素分泌下降伴随胰岛素抵抗,分解代谢多于合成代谢,导致机体磷、钾、镁和维生素等微量元素的消耗,然而此时血清磷、钾、镁水平可正常
[2]。
重新开始营养治疗,特别是补充
大量含糖制剂后,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恢复正
常,胰岛素作用于机体各组织,导致钾、磷、镁转移入细胞内,形成低磷血症、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糖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的增强还大量消耗维生素B 1
[3]。
RFS 的的这种代谢特征,通常在营养治疗3
~4d 内发生。
4 临床表现
RFS 的电解质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
症状通常在再喂养开始1周内出现,而神经症状通常在这些变化之后出现。
主要症状与体征列举如下:①循环系统,包括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低血压、休克;②呼吸系统,包括呼吸肌无力、呼吸困难、呼吸衰竭;③神经系统,包括麻痹、瘫痪、手足搐搦、肌肉震颤、肌无力、谵妄、幻觉、韦尼克脑病;④消化系统,包括腹泻、便秘、肝功能异常;⑤血液系统,包括脓毒症(继发于白细胞功能障碍)、出血倾向、溶血性贫血;⑥代谢系
统,包括代谢性酸中毒;⑦泌尿系统,包括急性肾
小管坏死(继发于横纹肌溶解);⑧运动系统,包括肌肉疼痛、肌无力、横纹肌溶解症。
笔者搜集近年RFS病例报道,上述症状按发生总例数排列依次为:肌无力(19例)、腹泻(16例)、感觉异常(11例)、心动过速(6例)、轻度的呼吸困难(3例)、肝功能异常(2例)、肢体麻痹(2例)、谵妄(2例)、横纹肌溶解(2例)、肌肉疼痛(1例)、便秘(1例)、四肢瘫痪(1例)、辅助通气时间延长(1例)、心跳骤停(1例)[1,4212]。
5 诊 断
诊断RFS的关键在于鉴别出前述的RFS高危人群,且其营养不良应持续1周以上。
当这些患者在营养治疗期间发生前述列举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症状时,就应行血生化检查,血磷水平低于015mmol/L即可作出诊断并开始补磷等治疗,当血肌酸磷酸激酶活性超过正常上限的115倍,可以诊断横纹肌溶解症[13]。
此外还应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心电图检查以评估病情和协助诊断。
除RFS外,很多疾病也会合并低磷、低钾、低镁血症和维生素B
1
缺乏,如未控制的糖尿病、碱中毒、脓毒症、酗酒、手术、腹泻、呕吐、肝硬化、高钙血症、范科尼综合征,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岛素、β受体阻断药、利尿药等,其中很多疾病是RFS的高危因素,可与RFS同时存在,应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及营养状况进行鉴别诊断。
6 防 治
611 预防措施
根据欧洲临床营养杂志2007年发表的指南及其他文献报道,营养治疗时期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减少RFS发生率[14]。
治疗前对于有发生RFS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甄别,在其营养治疗前应检查电解质水平,纠正电解质紊乱,必要时可延迟营养治疗12~24h;经验
性补充磷、钾、镁、维生素B
1
、复合维生素B;检查心电图。
设计营养治疗方案时应适当升高热量供应中脂肪的比例,因为脂质代谢不会直接引起高胰岛素血症,不需消耗磷。
治疗第1~3日为液体复苏期,应预防低血糖、低热量、脱水,评估补液量的耐受情况,预防性补
充维生素B
1
等物质。
热量供给由42kJ/(kg・d) (1kcal=4118kJ)逐渐增加至63kJ/(kg・d),每24~48h总量增加836kJ;50~60%来自碳水化合物,30%~40%来自脂肪,15%~20%来自蛋白质(氨基酸)。
补磷015~018mmol/(kg・d),钾1~3mmol/(kg・d),镁013~014mmol/ (kg・d)。
如果患者血电解质水平不高,营养治疗前就应该开始补充;治疗开始后4~6h测血电解质水平,以后每日测1次,如有必要,根据电解质水平结合患者体表面积增加补充量。
补液时应量出为入,避免增加体重,一般为20~30mL/(kg・d)。
补钠应少于1mmol/(kg・d),如果发生水
肿,则严格限制。
营养治疗开始前至少30m in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维生素B
1
200~300mg。
治疗时
每日经口或经静脉补充维生素B
1
200~300mg。
复合维生素制剂每日补充2倍参考剂量。
每日监测体重、血压、脉率,心、肺功能(包括肺部听诊、呼吸频率、心率、心律)、水肿程度,以及血钾、磷、镁、钠、钙、葡萄糖、尿素、血清肌酐、维生
素B
1
水平。
患者饥饿时如出现心率加快,即使其未达心动过速的诊断范围,也应视为容量过多的前驱症状,病情严重者须进行心电监护。
第4~6日为代谢异常恢复期,在此期间须保证水、电解质、微量元素平衡,热量供给为63~84kJ/(kg・d)。
三大营养素的比例同前述。
补磷、钾、镁量同前。
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同前。
补液仍应量出为入,一般为25~30mL/(kg・d)。
检测项目同治疗第1~3日。
第7~10日为代谢异常恢复期,热量供给为84~125kJ/(kg・d)。
三大营养素比例同前。
补磷、钾、镁和微量元素量同前,治疗第7日开始补铁。
补液仍维持平衡,一般为30mL/(kg・d)左右,营养治疗期间肠内营养增加时,补液量应相应减少。
每日进行1次体格检查(包括肺部啰音、呼吸频率、心率、心律、水肿程度),每周测体重2次。
612 治疗方案
RFS多发于营养治疗第4~6日。
如果营养治疗期间出现RFS电解质紊乱,可以按照Amanzadeh 等及欧洲指南提供的方案治疗,热量、液体量、复
合维生素、维生素B
1
补充量同治疗第4~6日[13,14]。
严重低磷血症(血磷低于013mmol/L)或出现合并症时,每日应静脉追加补磷0125~0150mg/kg,2~6h内滴完。
中度低磷血症(血磷013~015mmol/L)且需要辅助呼吸患者,每日静脉追加补磷0125~0150mg/kg,2~6h内滴完;中度低磷血症但无合并症患者,每日追加口服磷1g。
轻度低磷血症(血磷015~018mmol/L)患
者,
每日追加口服磷1g 。
血镁低于015mmol/L
者,予静脉滴注硫酸镁6g,持续12h 以上。
血钾低于315mmol/L 者,予静脉滴注氯化钾115~310g,持续4h 以上。
因成人血磷的正常范围较窄(018~114mmol/L ),补磷时应监测不良反应,包括低钙血症、抽搐、低血压、高磷血症、高钾血症(使用磷酸钾时)、高钠血症(使用磷酸钠时)、转移性钙化、腹泻(口服时发生较多),其中低钙血症报道较多。
据Amanzadeh 报道,予血磷在013mmol/L 以下患者静脉补磷酸盐1mg/(kg ・12h )或50mg/h,予血磷在015~016mmol/L 的患者静脉补磷酸盐150mg/d 或50mg/12h 是安全而且有效的。
欧洲指南制定剂量的范围较大,为静脉补磷酸盐100~167mg/12h,磷酸盐制剂水平低于2mg/L 。
补钾期间应检测心电图,补镁期间应注意
膝腱反射
[13]。
7 预 后
虽然RFS 是潜在的致命疾病,但通过补磷、补充维生素B 1等方法预防和治疗的效果较好。
Ka 2gansky 、Cr ook 等
[15,16]
发现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如发
生低磷血症,住院时间将延长,住院期间病死率增加3倍,长期生存率也将下降。
然而,低磷血症并非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纠正RFS 低磷血症能否降低病死率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1]
MAR I N E LLA M A 1Refeeding syndr ome and hypophos 2phate m ia[J ]1J I ntensive Care Med,2005,20(3):15521591[2]
F LESHER M E,ARCHER K A,LES L I E B D,et al 1A ssessing the metabolic and clinical consequences of early enteral feeding in the malnourished patient [J ]1JPE 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2005,29(2):10821171[3]
B I R M I N GHAM
C L,P UD
D I COMB
E D,HLY NSKY J 1Hypomagnese m ia during refeeding in anorexia nervosa [J ]1EatW eight D is ord,2004,9(3):23622371[4]
F AN C G,RE N J A,WAN
G X B,et al 1Refeeding syndr ome in patients with gastr ointestinal fistula [J ]1Nutriti on,2004,20(4):34623501
[5]
MAR I N E LLA M A 1Refeeding syndr ome:i m p licati ons for the inpatient rehabilitati on unit[J ]1Am J PhysMed Rehabil,2004,83(1):652681[6]
F OTHER I N GHAM J,JACKS ON K,KERSH R,et al 1Refeeding syndr ome:life 2threatening,underdiagnosed,but treatable[J ]1QJ M ,2005,98(4):31823191[7]
L I N K K,LEE J J,CHE N H C 1Severe refeeding hy 2pophos phate m ia in a CAP D patient:a case report[J ]1Ren Fail,2006,28(6):51525171[8]
CH I A RE NZ A L,P I G NAT ARO A,LANZ A V 1Refeed 2ing syndr ome in early p regnancy[J ]1M inerva Anestesi 2ol,2005,71(12):80328081[9]
F UN
G A T,R I M MER J 1Hypophos phataem ia secondary t o oral refeeding syndr ome in a patient with l ong 2ter m al 2cohol m isuse[J ]1Med J Aust,2005,183(6):32423261
[10]
AZ UMAG AWA K,K AMBARA Y,K AWAMURA N,et al 1Anorexia nervosa and refeeding syndr ome 1a case re 2port[J ]1Scientific World Journal,2007,7:40024031
[11]
S A I T O T,T OJO K,M I Y ASH I T A Y,et al 1Acute liver da mage and subsequent hypophos phatem ia in malnour 2ished patients:case reports and revie w of literature[J ]1I nt J Eat D is ord,2008,41(2):18821921
[12]MAR I N E LLA M A 1Refeeding syndr ome in cancer pa 2
tients[J ]1I nt J Clin Pract,2008,62(3):46024651
[13]
A MANZ ADEH J,RE I L LY R F J R 1Hy pophos phate m ia:an evidence 2based app r oach t o its clinical consequences and manage ment[J ]1Nat Clin Pract Nephr ol,2006,2(3):13621481
[14]
ST ANG A Z,BRUNNER A,LE UE NBERGER M ,et al 1Nutriti on in clinical p ractice 2the refeeding syndr ome:il 2lustrative cases and guidelines f or p reventi on and treat 2ment[J ]1Eur J Clin Nutr,2008,62(6):68726941[15]
K AG ANSKY N,LE VY S,K ORE N 2MORAG N,et al 1Hypophos phatae m ia in old patients is ass ociated with the refeeding syndr ome and reduced survival [J ]1J I ntern M ed,2005,257(5):46124681[16]
CROOK M A,P ANTE L I J V 1The refeeding syndr ome and hypophos phatae m ia in the elderly [J ]1J I ntern Med,2005,257(5):39723981
(收稿日期:2009-08-10)
(编辑:林燕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