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作文玉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域文化作文玉林
篇《我爱玉林的味道》
玉林啊,那可是个有着独特魅力的地方。
说到玉林就不得不提那儿的美食,玉林的美食就像一把勾魂的小钩子,把人的胃袋抓得死死的。
我第一次去玉林的时候,刚下火车,肚子就咕咕叫起来。
顺着街道走,一股浓浓的香味就钻进鼻子里。
那味道啊,就像有一只只小手在拽我,让我不由自主地朝着香味的源头走去。
走着走着,就看到一家小小的牛腩粉店,店面不大,却坐满了人,不少人还站在旁边等着位置呢。
我挤进去好不容易找了个位置坐下,眼睛就直勾勾地盯着厨房看。
只见老板熟练地拿起一把米粉,往热水里一烫,那米粉就听话地软了下来。
再捞到碗里,加上炖煮得软烂入味,色泽诱人的牛腩块。
那牛腩的纹理间都渗透着浓郁的香味,颤巍巍地看着就很勾人食欲。
然后再浇上一勺精心熬制的汤底,那汤底肯定是花了很多心思和时间的,有着醇厚的肉香,上面还飘着星星点点的葱花和香菜。
我迫不及待地吃了一大口,米粉爽滑劲道,牛腩鲜嫩多汁,那味道在口腔里炸开,仿佛味蕾在开一场热闹的派对。
周围的人也吃得特别香,有个大叔还边吃边和老板说“你这味道啊,可是正宗的玉林味儿,我天天都想来吃一碗。
”
玉林的美食可不仅仅只有牛腩粉。
还有那白糯的肉蛋,吃起来弹牙爽嫩;生料粉也是一绝,新鲜的食材配上鲜美的汤底,每一口都充满了活力的味道。
玉林的美食承载着玉林人的生活态度,这也是玉林独一无二的地域文化的一部分,简单直接却又充满了人情味儿。
篇二《玉林的热闹圩日》
玉林要是有个什么特别有趣的事儿,圩日肯定得算上。
这个圩日可像一场乡村盛大的派对。
有一次我跟着朋友去赶圩。
还没到圩场呢,老远就听到嘈杂的声音,就像那种好多种乐器一起演奏,只不过奏出的是一种人间烟火的乐章。
一到圩场入口,哇,密密麻麻的人脑袋,比一碗熬得浓稠的白粥里的米粒还多呢。
顺着小道走进去,两旁小摊的东西琳琅满目。
有新鲜得还带着泥巴的萝卜,那萝卜缨子绿得晃眼。
老农民坐在旁边,不咋吆喝,但透着一股实在劲儿,让人就想在他这买。
再看那些你挤我我挤你的鸡笼鸭笼,鸡鸭在里面扑腾着翅膀,时不时叫上一嗓子,就像是抗议被关着,又像是在给自己打广告说“我可新鲜呢”。
卖衣服的摊位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衣服,款式也多得很。
有个大妈在那挑衣服,拿着一件花衣服在身上比来比去,还一直问摊主“你这衣服穿上会不会太红啦,我得去喝喜酒穿的,不能太乍眼咯。
”摊主呢,也很有耐心,说“阿姐,你穿上这个就刚刚好,喜庆又大方。
”
还有个大叔挑着一担自家酿的米酒,旁边放着几个小杯子。
不少人围着他,那个酒香啊,在空气里穿梭。
有人拿个小杯子尝上一小口,眯着眼砸吧砸嘴,大叔就笑眯着眼说“我这酒可是陈了好几年的,够劲儿。
”这圩日里的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故事,这就是玉林最接地气的文化,充满生活的繁杂与欢乐。
篇三《玉林的老房子》
玉林的老房子啊,就像是一个个穿着旧衣服的老爷爷老太太,静静地站在那儿,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
我记得有一回在玉林的一条小巷子里闲逛。
那小巷子窄得呀,感觉两个胖一点的人得侧着身子才能走过。
两旁的老房子墙体有些地方都斑驳了,像是岁月用它那调皮的小爪子挠花的脸。
这些房子大多都是那种瓦房,瓦片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像是一群手拉手的小朋友。
其中有一座老房子特别吸引我。
那老房子的木门很破旧,上面的铜锁
泛着暗暗的光,像是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轻轻地推了推门,门轴“吱呀”一声,就像是一个沉睡了很久的老人发出的一声叹息。
进去之后,是一个不大的小院,院子里有一棵老樟树,樟树的根把地面都拱起了一点,树干长得特别粗。
在树下有一张石头桌子,桌子周围几个石凳子。
我仿佛看到了过去这家的主人在这儿喝茶聊天的画面。
房子的窗户是那种老式的木窗棂,小方格组成各种形状。
屋内光线有点暗,散发出一种陈旧的气息。
墙上还挂着一些发黄的照片,虽然看不太清照片上的内容,但感觉每一张照片都带着一段往昔的回忆。
走出这座老房子,我回头看,它就静静地矗立在那儿,这种老房子见证了玉林的变迁,承载着玉林人家的故事,是玉林地域文化中很有内涵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