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医大师系列之15-班秀文
班秀文治疗乳腺增生经验_彭红华
DOI: 10. 13288 / j. 11-2166 / r. 2014. 02. 004
班秀文治疗乳腺增生经验
·103·
当代名医
article. BAN considered that the main pathogenesis of breast hyperplasia was liver depression qi stagnation,spleen deficiency damp encumbrance and Chong-Ren deficiency and the TCM therapy was coursing the liver and rectifying qi
方,加夏枯草 15 g、猫爪草 10 g、鸡血藤 20 g、凌
肝之效,一诊及二诊药证相应而取效。三诊时,患
霄花 10 g 以加强软坚化瘀之功,每日 1 剂,连服 6
者乳房胀痛大为好转,乳房硬块未小,自当加强软
剂。10 月 26 日四诊: 22 日已有经行,周期 已 调
坚散结、 疏 肝 活 血 之 功, 守 原 方 加 夏 枯 草、 猫 爪
* 通讯方式: zydphh@ 163. com,( 0771) 3936092
达,则气血流通,营养四肢百骸; 如七情过极,郁 怒伤肝,则气血逆乱,乳头属肝,故气郁血滞而成 肿块。 1. 2 脾虚湿阻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而为多气多血之经, 脾能健运,胃能腐熟,则食物水谷可化为精微而营 养全身; 如思虑过度,或劳役无度,或暴恣饮食, 以致损伤脾胃,导致脾胃气虚,则腐熟运化失常, 水谷停滞而为痰湿,痰湿日久而胶结。乳房为阳明 之经所属,痰湿胶结于上则乳房肿块疼痛,表现为 乳癖,在下则带下绵绵为带下病。 1. 3 冲任亏损
国医大师班秀文用这个方子治疗子宫肌瘤
国医大师班秀文用这个方子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肌瘤者有两个纠结,一是惧怕手术;二是着急试图吃药很快就消除。
手术是因为被告诫“小先不用管,大了就切除”,这种治疗无能的说法是令人沮丧的;试图吃中药以免除手术之苦的又不切实际的想十副八副消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肌瘤就是“冰”出来),打破坚冰是要时间的。
所以,这两条,第一条到最后无可奈何,第二条则不现实。
如果肌瘤长不大,无需多管,只要注意观察就可以。
如果子宫肌瘤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只要动个手术摘除就可以了。
言外之意,子宫肌瘤除了手术摘除之外,就只能观察行事了,似乎没有什么缓解、遏制的好办法。
这是医生对子宫肌瘤患者的答复。
国医大师、中医妇科泰山北斗班秀文大师的一则医案中,治疗子宫肌瘤的方子是:当归10克,白术10克,泽泻10克,川贝母10克,海藻10克,香附10克,赤芍10克,土茯苓20克,生牡蛎30克(先煎),玄参15克,川芎6克。
将这些药物水煎内服,每日一剂。
据记载,患者经过加减后连服三个月,子宫肌瘤消失。
如果想借鉴应用,要请中医师辨证指导,随症加减。
对于子宫肌瘤,中医用四个字概括其成因“寒凝血瘀”。
其理论根据,就是《素问·调经论》:“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
也就是说,引起血瘀而成瘤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寒。
因此在治疗的时候,就得采用温化之法。
但是,血瘀日久,难免生淤热,所以患者要出现寒热夹杂的现象,比如经血中有块、色泽暗红、夹杂血丝、乳房胀痛、腰部胀痛等。
所以,一味用温热之药肯定不行,还需要在温热药中加一点寒凉疏解的药物来调摄。
上方里包含了一张千古名方,即《金匮要略》里的当归芍药散,其组成为当归、白术、泽泻、赤芍、土茯苓、川芎。
这几味药合在一起能干什么?养血、健脾、调肝。
其中的当归和川芎,乃是活血养血的要药。
那赤芍,功在活血除淤。
还有白术、泽泻、土茯苓,则是健脾利湿的要药。
《金匮要略》:“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班秀文教授治疗带下病经验总结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 名 医专家经验 ·
班 秀 文教 授 治 疗 带 下病 经 验 总 结
班 胜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 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摘要:总结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 治疗带下病的经验 ,班老治疗带下痛强调治湿为主 ,以肾为本 ,勿忘祛瘀 。 关键词 :带下病 ;班秀文 ;名医经验 中 图分类 号 :R249 文献 标 志码 :A 文章编 号 :1007—2349(2018)03—0001—03
升提之药 ,如党参 、黄 芪、白术 、淮 山、扁 豆 、陈皮 、茯 疗带下病 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带下病的治瘀过程 中,
苓 、苍术 、薏仁 、吴茱萸 、砂仁、佛手、半夏 、藿香 、莲子 、 必须注重 因湿致瘀 ,久病人络这一客观事实。因其久
麦芽 、蔻仁 、神曲、炙甘草等 。
病 ,体质多虚 ,再者妇人之身 ,当重其柔弱之本。故带
或阴道灼热 ,头晕耳呜 ,失眠心悸 ,腰背酸困,舌红少 属脾 肾阳虚 ,水湿不化,拟 以温 肾健脾 ,运化水湿治
苔 ,脉细数者 ,常用 知柏地黄汤合芍药甘草汤 以壮水 之。方药 :熟附片 9 g(先煎),党参 12 g,茯苓 12 g,白
2018年第39卷第 3期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女科经绝》引缪仲淳所言“白带多是脾虚 ,肝气郁则 连翘 、泽泻等化浊清热泄肾泄肝之品,实为采用“实则
脾 受伤 ,脾 伤则湿 土之气 下 陷 ,是脾 精不 守 ,不 能输 为 泻其子”之法 ,使湿浊祛而肾气复。
荣血 ,而下 白滑之 物 。”其治 疗 ,班 老 多 选 用燥 湿 健 脾 2.3 祛 湿 之时 ,勿忘化瘀 化瘀药 的合理 应 用 ,是治
【班秀文:妇科方】
【班秀文:妇科方】班秀文,男,1919年出生于广西隆安县,6岁随家迁至平果,广西中医学院教授,全国名老中医,广西首批硕士研究生导师,妇科专家。
班秀文教授1940年毕业于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本科),从医60余年,治学严谨,医德高尚,学验俱丰,擅长治疗内科、妇科、儿科疑难杂病,对中医经典著作和历代名家学术思想颇有研究。
用药常从脾胃入手,主张辨证审慎,用药精专。
对中医妇科造诣尤深,崇尚肝肾之说,喜用花类之品。
治疗月经病,重点在肾,兼顾肝脾,注重活血通络以恢复肾之藏泻功能,治疗崩漏,塞流之中有澄源,澄源之中重复旧,故能达到药到病除、事半功倍的效果;治疗带下分五色,重点调脾,兼治肝肾,治湿为主,兼以治血,血水两治,效果卓越;治疗不孕症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调治肝肾,使开阖藏泻有度,精子卵子如期相遇,故能精足而子嗣。
1.桃红四物汤加减【处方】熟地、川芎、白芍、当归、桃仁、红花。
【功效】养血调经。
2.芩连四物汤加减【处方】川芎、当归、白芍药、生地、黄芩、黄连【功效】清热凉血【主治】月经超前,量多,色红,质稠,舌红苔黄,脉数者,是外感热邪或过食燥热之品,以致血热炽盛而引起的病变,3.当归芍药散【处方】当归、茯苓、白芍、白术、泽泻、苍术、川芎【主治】慢性宫颈炎4.温肾固带汤【处方】制附子12克(先煎),茯苓15克,白术12克,益智仁10克,党参15克,白芍10克,乌药9克,山药15克,桑螵蛸5克。
煎服。
【功效】温肾健脾,固涩止带。
【主治】带下(白带增多症),属脾肾阳虚者5.清热解表汤【处方】绵茵陈20克,桂枝5克,土茯苓20克,白术9克,泽泻、猪苓各12克,防风、独活各5克。
煎服。
【功效】清热利尿,解表除湿【主治】湿热带下兼外感者6.闭经验方【处方】吴茱萸、赤芍各60克,三棱、莪术、红花、苏木、桃仁各30克,续断60克,益母草30克,党参、香附各45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次服12克,用熟地30克,麦冬15克,煎汤送服,每日2次【功效】行气散瘀,活血通经。
纪念国医大师班秀文—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纪念国医大师班秀文—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导读:为了纪念国医节,我们特别推出国医节特刊,从3月1日至国医节结束,一起缅怀那些矢志岐黄,心系苍生的大医们,让中医之魂薪火相传。
【班秀文简介】班秀文(1920~2014),壮族,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30位首批“国医大师”之一。
班老理论渊博,经验丰富,技术全面,不仅内、妇、儿、针灸均有所擅长,对妇科造诣尤深。
他继承了《内经》中妇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
七个铜板上大学班秀文,字壮,壮族,1920年1月出生于广西隆安县雁江乡长安村那料屯一个农民家庭。
祖父是当地颇有名望的骨伤科医生,曾用中药治愈不少跌打损伤、虫蛇咬伤的村民,深受当地群众的爱戴。
班秀文6岁就常跟祖父上山采药,在祖父的熏陶下,他幼小的心灵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7岁那年,家庭突遭厄难——祖父和父亲患了急性热病,在1个月内相继去世。
从此家道贫寒,生活维艰,举家迁往广西平果县,他也沦为放牛娃,靠母亲卖水维持生计。
苦难的童年铸就了班秀文坚强的个性,他铭记祖父“勤学刻苦,学医济世”的遗训,一边放牛,一边自学。
在亲戚朋友的接济和帮助下,他12岁才进入学校读书,结束了牧童生涯。
1937年秋,他以全县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考上广西省立南宁医药研究所(本科)。
可是,从家乡到南宁数百里的路途、上学后的生活来源等等,是那样遥不可及……让班秀文想不到的是,慈祥的母亲靠卖水赚的7个铜板实现了他的愿望。
班秀文就是靠着母亲那7个铜板,走烂了5双草鞋,从家乡走到了南宁,步入了杏林。
南宁医药研究所是一所公费学校,大学3年寒窗,他勤奋学习,寒暑不辍。
他把许多中医经典著作通读精读,口诵心记、由浅及深,从博返约、日积月累。
他还随时随地虚心向老师、同学请教,深得学校教师刘惠宁、刘六桥的喜爱。
老师常带他到自己的诊所见习,传授医案,使他奠定了坚实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基础。
虚心好学勤为首班秀文常言:“医者,病家性命所系。
国医大师班秀文:老年病调理方
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
“国医大师”班秀文他对老年病、妇科病很有研究,他自己的养生主张是:不服保健品,不迷信“补药”,宁用食补,注重饮食。
(▲ 班秀文教授与学生讲课。
)老年病:欲治疗,先食疗。
老年病不同于一般疾病,有时候用药并不能马上起效,所以有“老药罐”一说。
班秀文教授针对这种情况,亲自撰写过《班秀文临床经验辑要》来解释:老年人的疾病多是虚证或本虚标实,只有通过补养,修复正气,使免疫力加强,才能祛邪康复。
可见:药吃得多病不能治老年病;想要治病,还需通过正确的方法补养自己。
为此,班秀文教授特别研究、总结了7种通用的补养法,专门针对7种老年病。
大家看一看。
用正确的方法治疗老年病:修正气,补营养,祛病邪。
7大老年病驱邪康复法1.高血压:水鱼薏苡仁粥。
班秀文教授指出,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头晕头痛、目眩耳鸣、夜难入寐等症。
“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建议:这类人每周吃两三次水鱼薏苡仁粥(水鱼就是甲鱼)。
2.冠心病:泥鳅、黄鳝。
冠心病是由于气虚血淤、痰湿阻络、胸阳不振所导致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最大的感受就是胸闷、气短。
“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建议:泥鳅、黄鳝配大蒜或葱白佐餐;平常可以多吃黄鳝、塘角鱼。
冠心病患者,尤其在胸憋隐痛时候可食。
3.糖尿病:白茅根、鲜荷叶、鲜葛根。
糖尿病多是由于长期过食肥甘厚味、膏粱美肴、恣情纵欲、肝肾亏虚,导致阴虚火旺,耗伤肺肾津液而发生的病变。
“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建议:口渴发热的糖尿病患者用鲜白茅根、鲜荷叶、鲜葛根煎水当茶,随渴随饮。
4.风湿骨痛:蛇肉。
风湿骨痛是风、寒、湿三气杂至乘虚侵入人体,国医大师班秀文治疗风湿骨痛也有很好的食疗加减方。
“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建议:常用蛇肉配米酒、生姜作饮食疗法,偏寒加重生姜;偏风加紫苏叶;偏湿加赤小豆;如已化热,则配加冬瓜和丝瓜。
5.便秘:地瓜+猪血。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衰退,大便经常秘结不通,或有便意而排出困难,这主要是由气血两虚所致,“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建议:用地瓜代饭当餐,连吃3~5天。
国医大师班秀文当归芍药散妇科经验
国医大师班秀文当归芍药散妇科经验当归芍药散是《金匮要略》妇科篇的重要方剂,其适应证有“妇人怀娠,腹中痛”(《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和“妇人腹中诸疾痛”(《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两处均以“腹痛”为着眼点。
而导致腹痛的因素,虽然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痰饮虫积为患等不同,在病位上有在上在下、在脏在腑之分,在病性上有寒热虚实之别,但是,其总的机制不外乎气血失调,经脉不利或不通,以致筋脉失养而已。
故治痛之法,在审因论治的基础上,不离乎疏通经络、宣导气血之法,从而达到“通则不痛”、“养则能柔”的目的。
本方所治之痛,出在妇人妊娠和妇人杂病篇中,妇人以血为本,以气为用,妇女之所以腹痛,自然和气血的失调有关。
从本方药物组成看来,方中重用芍药和营养阴、敛肝止痛,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肝舒筋,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渗湿和中,泽泻甘而微寒,渗湿不伤阴。
综合全方,既能养血柔肝,健脾益气,又有渗湿升阳、调理气血之功。
所以本方不仅能治肝虚气滞、脾虚湿困所致肝脾失调而引起的妊娠腹痛,而且对月经、带下、胎孕、产后等的病变,如果运用得宜,都有很好的疗效。
1.月经不调月经不调的病变虽然有寒热虚实的不同,但经者血也,月经之所以不调,均与五脏(尤其是肝、脾、肾)功能亏损、气血不和有密切的关系。
本方能调养肝血,健脾益气,故凡血虚气滞、脾虚湿郁而经带并病者,用之甚宜。
病例韦某,女,29岁,工人。
1985年2月20日就诊。
14岁月经初潮,一向错后10~15天,经色淡而间夹紫块,量一般,经将行则胸胁、乳房胀痛,心烦易躁,腰脊坠胀。
平时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肢体倦怠,胃纳不振,大小便一般。
脉象虚细,舌苔白,舌质淡嫩。
根据脉症,乃属血虚气滞、肝失疏泄、脾虚湿困、运化失常而引起的月经错后,以补血养肝、健脾渗湿为主,佐以调气之法。
处方:当归15g,川芎10g,白芍10g,茯苓10g,炒白术10g,泽泻5g,巴戟天10g,益母草15g,鸡血藤20g,玫瑰花5g,素馨花5g,甘草5g。
国医大师班秀文:小经方,恢复上肢阳气,让关节不冷、不疼、不僵
国医大师班秀文:小经方,恢复上肢阳气,让关节不冷、不疼、不僵(本文仅供学习、参考。
文中所说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方剂学》、《中药学》、《中医病因病机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我时刻认为,在中医先贤面前,如我这般的后学,可能永远都是小学生。
因此,我对大家们的治疗经验,一直着意研究、领会。
一旦遇到经典的验案、验方,我就收藏起来。
现在,我给你说的,就是首届国医大师,广西名医班秀文先生的用药经验。
班老生于1920年,卒于2014年。
有一次,班师遇到一个患者。
她姓陈,女性,农民。
什么毛病呢?可能是干农活积劳成疾吧,最近十年来,双侧上肢反复发生疼痛。
肩膀、胳膊肘,或者手腕,总之是上肢的关节反复发生疼痛。
尤其是遇到寒冷低温刺激,疼痛更剧烈。
患者觉得这就是风湿,农村人干农活,谁还没有个风湿病啥的?所以,没在意。
但是最近这一周以来,疼痛逐渐加剧。
患者肩、肘、手指关节开始有肿胀出现。
有一次,她用冷水淘米。
结果刚一碰水,手指关节就传来剧痛,疼得她把淘米锅都扔掉了。
当天晚上,辗转反侧,疼得彻夜难民。
她求治于班师。
刻诊,见患者脉象沉弦而细,舌苔薄白,而且舌尖有瘀点、舌质颜色偏暗红。
班师寻思片刻,写了一张配伍。
方见——桂枝5克,炮附子(先煎)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黄芪20克,党参15克,川芎6克,生姜6克,炙甘草6克。
水煎服。
结果,患者只用了一剂,肩部的疼痛就大大缓解,当晚能够睡觉。
再用7剂,所有疼痛几乎消失,关节伸缩自如。
这个医案,原本记载于班师的临床经验辑要中。
我看到以后,深有感触。
我觉得,它对于我们普通人,借鉴意义很大。
首先说,这个患者的问题,在于寒凝血淤。
寒凝,是前因,血瘀,是后果。
怎么知道寒凝?你看,她的症状遇寒加重,发病之前有十年的肢体不适感,可见这寒邪已经很深了。
苔薄白,脉沉弦,说明寒邪在里,因寒而致痛。
夜间阳气虚弱,寒邪偏盛,所以患者到了晚上疼得尤为难受。
班秀文教授论治经带并病学术思想探析
月经病和带下病最为常见 , 历代 的医家 多将其分而论治 , 将 两 带。脾 为后天 , 主摄气 统血而主司带 脉。素体脾虚 , 或饮食 所伤 ,
者 一 起 进 行 探 讨 的 则 较 少 。班 老 对 此 有 独 到 见解 , 较 早 提 出 了 治 或 劳倦 过 度 , 或忧思气结 , 损伤脾气 , 运化无力 , 统摄无权 , 可致血 疗经带并病 思路 , 积 累 r丰 富 的 实践 经 验 , 疗 效 肯 定 。本 文 对 其 虚 和 血液 妄行 并 见 , 脾虚失运 , 湿 邪 内生 , 往 往 出现 月经 来 潮 前 后 经验及学术思想进行浅要总结 , 以期 有 益 于 临 床 。 1 经 带并 病 之 概 念
病。
肾水不足可见肝阴失养 , 肝又主疏泄 , 为冲任二脉之所系 , 若素性
经 和 带 下 同属 阴液 , 虽然有性 质 、 部位、 功能、 颜 色 方 面 等 的 忧郁 , 七情 内伤损及肝木 , 肝失疏泄 , 肝郁 则诸脏皆郁 , 气津不行 ,
不 同, 但两者均为水 谷精 微所化 , 为维持 女子生理 活动 的重要物 血行不畅 , 则诸病丛生 , 可并发经带之疾 ; 若肝郁化火 , 升泻太过 , 质 。生理上 的同源性为经带并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 依据 , 其 巾脏 胞 宫 血 络 妄 行 , 发生女子月经过多 、 提 前 而 至甚 或 崩 漏 , 而 肝 火 横 腑、 奇经八 脉 、 胞宫为产生月经和带下的主要环节 , 其 中任何一个 逆 辱 脾 , 夹脾湿流注下焦发为带下 。
不定 , 月经后期 、 经期延长 、 月经量少 、 闭经及带下绵绵等证 ; 若脾 阳虚衰 , 湿聚成痰 , 壅于下焦胞宫 , 也 可出现月 经过少 、 闭经 、 带下
班老体会到月经病 叮诱发 带下病 , 带下病 亦可诱发 月经病 , 诸疾 。虽脾为 主运水湿 , 但 脾之运化功能如何有赖 于肾的温 煦作 或两者 同时发病 , 常见月经病 和带下病 同时存 在 , 称 之为经带 并 用 , 脾 肾阳虚之证临床上 并不鲜见 。肝 藏血 , 肾藏精 , 肝 肾同源 ,
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治疗带下病常用药对浅析
【薪 火 传 承 】
光 明 中 医 2018年 4月 第 33卷 第 8期 CJGMCM April 2018.Vol 33.8
国 医大 师 班 秀 文 教 授 治 疗 带 下 病 常 用 药 对 浅 析 木
班 胜
摘要 :班秀文教授是我 国首届“国 医大师”之 一,是著名 中医妇 科专家 ,从 医 70余载 ,具有深 厚的 中医理论 和丰 富的临床 经验 , 临证用 药尤 为精 专。对带下病的治疗 ,班秀 文教授 有独特的见解 ,他 认为带 下病 的发 生 与湿邪关 系尤为 密切 ,应祛湿 为先 ,并佐 以 疏肝泻火、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法治疗,临床上应用药对组合灵活加减治疗本病,其用药精当,疗效确切。
经行 产 后 ,胞 脉 空 虚 ,或 因手 术 创 伤 ,湿 毒之 邪 乘
基 金 项 目 :广 西 中 医学 院第 一 附 属 青 年科 研 基 金 (No.GZYQJ20I1013) 作 者 单 位 :广 西 中 医 学 南 宁 530023)
虚而 人 ,损 伤任 带 二 脉 而为 带 下 。 可 出现 带 下 黄 绿 如脓 ,或赤 白相兼 ,臭秽 难 闻 ,小 腹疼 痛 ,腰 骶酸 痛 等症 状 。班 秀文教 授 常用 土茯苓 配 连翘治 疗湿 毒蕴 盛 的带 下病 。土 茯苓 性 味 甘 、淡 ,性 平 ,归 肝 、胃经 。 有 解 毒 , 除湿 ,利 关 节 ,健 脾 胃,强 筋 骨 的 功 效 。 《滇 南 本 草 》 谓 :“治 五淋 白浊 ,兼 治 杨 梅疮 毒 、丹 毒 。”连翘 味 苦 ,性 微 寒 ,归 肺 、心 、胆 经 ,具 有 清 热 解 毒 ,消 痈 散 结 的 功 效 , 为 “疮家 圣药 ”。班 秀文 教 授认 为 ,土茯 苓 为 甘 淡平 之 品 ,清热 祛湿 解毒 之性 最 佳 ,配寒 药 能 清 ,配温 药 则 能 养 ,配补 药则 能扶 正 ,配 攻 利 药 则 能解 毒 祛 邪 ,是健 脾 利湿 ,解 毒 除秽而 不伤 正之 良药 。连 翘性 寒 清热解 毒 , 昧 苦能 化湿 ,善清 冲 任 血 分 之瘀 热 ,且解 毒 不 伤 正 ,利 湿 不损 阴 。两者 相配 ,可清 热 而解 下焦 湿毒 ,又有 清热 通 络 之 功 。 3 当 归 配 白 芍
国医大师班秀文治疗女性阴痿经验探析
中图分 类 号 : R 4 5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d o i : l 0 . 1 l 8 4 2 / w s t . 2 0 1 5 . 0 8 . 0 1 4
痿 ”问 题 的 关 注 度 有 了很 大 提 升 。
2 国 医大 师班 秀 文 治疗 女 性 阴痿 经 验
阴痿是 中医对女性性 冷淡 的命名 , 其他还 有称 为阴冷 、 阴寒 , 后也有称 为性 感异常等 。在 《 黄帝 内 经》 中就 有描 述 “ 阴痿 ”的篇章 ” 】 , 例如《 素问 ・ 阴 阳应象 大论篇 》 中有 “ 年六 十 , 阴痿 , 气大衰 , 九窍不 利” 的描述 ; 《 灵枢 ・ 经筋 》 有日: “ 经筋之病 , 寒则反
世界 科学 技术一 中医药 现代 化★中医研究
国 医大 师 班 秀文பைடு நூலகம்治疗女 性 阴痿 经验探 析 六
彭红 华 , 员晓云 , 戴 铭 , 刘 玉筠 , 张淑 贤
( 广西 中医药大学基础 医学院 南宁 5 3 0 0 0 1 )
摘 要: 国医大师班 秀文教授 学验俱丰 , 善 治妇科 疾病 , 对 经、 带、 胎、 产及妇科杂病的诊 治均有独到见 解。女性 阴痿隶属妇科 杂病 , 《 黄 帝内经 》 中便有相 关记 载 , 但 由于各种原 因, 中医对女性 阴痿的研 究远 不
女 阴痿 所 产生 原 因分 为 禀赋不 足 , 阳虚宫 寒 ; 七 情 所伤, 肝失 生发 ; 脾 胃虚 弱 , 气 血不足 ; 痰湿郁滞 , 气
机不 畅 四 个 方 面 。
班秀文先生运用中医药治疗输卵管阻塞导致不孕经验
班秀文先生运用中医药治疗输卵管阻塞导致不孕经验导读:今天学习班秀文先生运用中医药治疗输卵管阻塞导致的不孕的经验。
输卵管阻塞导致不孕,临床颇为常见,其证候虚实相兼,寒热错杂,治疗不易。
从临床上观察,其病因主要有肝气郁结、血瘀、痰湿闭阻、气血亏虚、胞脉失养等。
虚则不充,瘀则阻滞,均可导致输卵管不通。
治疗上宜审证求因,辨证、辨病相结合,以达通行。
01疏肝养血,解郁导滞输卵管位于下焦少腹,属胞脉范畴,足厥阴肝经所过。
肝藏血,主生发,体阴而用阳,妇人经、孕、产、乳以血用事,血常不足,肝阴易亏,若情志怫郁,肝失条达,疏泄失职,则气机不利,胞脉瘀阻,或经产术后耗血伤阴,肝血亏损则生发无能,胞脉失养。
治宜遵《内经》“疏其血气,令其调达”之旨,疏肝养血,导滞通脉。
症见输卵管通而欠畅或伞端堵塞,经前乳房、胸胁胀痛,经行前后不定,经量多少不一,色暗夹块,脉弦细者,可选用柴胡、香附、素馨花、合欢花、佛手花等辛平香淡之品,与当归、芍药、鸡血藤、丹参等血药配伍,以解郁行气,养血疏肝。
还可在此基础上,加郁金、青皮、刘寄奴、王不留行、苏木、路路通等入肝经化瘀通脉。
诸药合用,化瘀不伤正,行血不损阴,疏中有养,补中寓行,从而使肝气条达,胞脉通畅。
02祛瘀通络,软坚消积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输卵管阻塞除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致气滞、湿阻、热郁、寒凝外,更有因频繁人工流产、腹部手术致虚致瘀,最终导致瘀血闭阻,胞脉不通者。
虚、瘀为其病理特点,治宜养血活血,软坚消瘀,攻而通之,但选方用药应避免峻猛破血之品,以免伤伐生机,欲速而不达。
症见输卵管完全阻塞,或附件炎性包块,平素少腹、小腹或胀或痛,或经行疼痛,面部暗斑,舌边瘀点,脉沉涩者,可用养血通脉汤(鸡血藤、丹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香附、穿破石、皂角刺、路路通),养血化瘀,软坚消积,宣导通络。
临证还可根据患者体质之壮实羸弱,病邪之新起久潜,症状之虚实主次变通化裁而治之。
是方辛开温运,苦降通行,可促进增生性病变、疤痕组织的软化吸收,松解粘连,收效较佳。
班秀文——《妇科奇难病论治》摘录之“月经疹”篇
班秀文——《妇科奇难病论治》摘录之“月经疹”篇国医大师班秀文——《妇科奇难病论治》摘录之“月经疹”篇月经疹在月经将要来潮,或经行之中,皮肤忽然起丘疹,其形状大小不一,或如粟米,或点大成片。
色红或紫,突出皮肤之上。
触之碍手而瘙痒难忍者,称之经行痒疹。
【病因病机】疹子的发生有多重原因,有药物中毒,食物或植物花粉过敏,有感染秽浊恶气,有外感火毒热邪等因素;也有七情过极而化火生风,迫血妄行,渗溢于皮肤外而形成。
总的来说,临床所见,主要是火热之毒郁闭于营分,从血络透出肌肤而形成的病症。
妇女在行经期间,之所以出现全身起疹,瘙痒难堪,多由于肝郁化火生风,郁闭与营血之间,经将行时,相火内动,火热之邪血络透出肌肤所致。
由于风火为患,风为阳邪而善变,固疹子忽然起骤落;经行之后,火热之邪有去路(随经血流出),固火热之邪随经行而逐渐减轻,最后消退。
【论治用药】本病治疗之法,总以凉血解毒为主,常用银翘汤(金银花、连翘、竹叶、麦门冬、生地黄、生甘草),或者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治之。
但妇女以治学为主,且病发在经行之时,见红必治血,在辛凉解毒的基础上,要适当的加入当归、赤芍、紫草、丹皮桃仁等凉血之品;治痒不忘风,要加入秦艽、防风等辛润祛风之品,则疗效显著。
由于疹子忽起忽落,肌肤又热又痒,除药物内服凉血解毒外,还要选用:曲池、合谷、三阴交、心俞、肝俞穴等穴位行针刺疗法,常常收到立竿见影的功效。
盖曲池、合谷俱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曲池是走而不守的要血,合谷是能升散的穴位,二穴位配用,能清热散风,解毒止痒;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汇合的枢纽,是治疗血症不可少的穴位;心俞、肝俞为脏腑气血转注之处,配三阴交同用,则能宣发,能通行,可清荡血中热毒,散风止痒而退疹。
本病治疗,贵在未病先治,不仅在经行发作之时治疗,而且在下一次经行之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治疗,一般连续3个月,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未病先治以针刺为佳。
国医大师班秀文理血治带法探讨
养女子带下,起到濡养阴户、阴道作用,并能防止外 率 增 高【2]。班 老 指 出 ,带 下 久病 夹瘀 证更 有 “经带 并
邪 内犯 。 血 分 受 邪 致 病 ,如 血 热 、血 寒 、血 瘀 、血 虚 病 ”表 现 l3】,因胞 宫脉 络 湿瘀 阻 滞 ,亦表 现 为月经 期 、
等证 ,均会 影 响带 下 的 生成 及 正 常 输 布 。若 邪 气 内 量 、色 、质 改 变 ,如 《金 匮要 略 ·妇 人 杂 病 脉证 并 治
冷 则 多 白 ,热 则 多赤 ,故名 带下 。”若 血行 不 畅 ,瘀 血 色 紫 暗 ,夹血 块 ,经前 顽 固性 头 痛 、乳 房 胀痛 等 诸 疾
内生 ,胞 宫 脉络 不 和 ,则 水 津 不 能正 常 上 布施 化 ,反 并作 。带 下久病 ,湿邪 可加 重脉 络原 久 病 ,应 兼 顾 行 气 活 血 ,佐
半 产 ,少 腹瘀 血 不去 ,则津 液不 布 ,新 血 不 生 。”气 血 以调和肝脾,临证常用当归芍药散。该方出自《金匮
衰少 ,则 带下 化源 不足 ,不 能护卫 阴户 ,如 《古今 图书 要 略 ·妇 人 妊 娠 病 脉 证 并 治 第 二 十》,组成 为 当归 、
蓦i蠹i 薯蓦善 饕 薯誊蓦撼善 蠢誊誓 j
若 气 滞 血 瘀 之 象 明显 ,使 川 芎 用 量 重 于 当 归 ,调 气 母 草 化瘀 散 结 ,车 前 草 、土茯 苓清 热 燥 湿 ,鸡 血藤 温
而 血行 ,若 见 虚证 甚 ,则适 当增 加 当归用 量 ,使带 下 通 血 脉 ,忍 冬 藤疏 风 通 络 ,金 铃子 散 行 气 止痛 ,甘草
中 、带下 之 物 ,皆身 中之血 也 。”生 理 状 态下 ,人 体 之 激 ,阴道 黏 膜 局 部 毛细 血 管 管径 减小 、通 透 性增 加 ,
浅议国医大师班秀文与朱良春治崩漏之异同
天津……300193)多以“塞流、澄源、复旧”三法为度。
国医大师班秀文与朱良春临床疗效皆佳。
二老治疗崩漏之学术思想殊途同归,值1…病因病机之异同1.1…理论来源…崩漏病因病机繁杂多变。
《内经》首指“阴虚阳搏谓之崩”,泛指一切下血势急之妇科血崩证。
《严氏济生方》指出:“崩漏一疾,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
”隋代《诸病源候论》将崩漏主要病机归纳为冲任二脉虚损,不能制约经血。
李东垣在《兰氏秘藏》论崩主脾肾之虚,又认为“肾水阴虚,不能镇守胞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也”。
《景岳全书·妇人规》指出崩漏“先损脾胃,次及冲任”“穷必及肾”。
尤其认为与五脏阴虚阳搏有关,“五脏皆有阴虚,五脏皆有阳搏”“凡阳搏必属阴虚,络伤必致血溢”。
清代《妇科玉尺》将其病因概括为“六大端”即“一由火热、二由虚寒、三由劳伤、四由气陷、五由血瘀、六由虚弱”。
历代医家对崩漏的见解虽各有不同,但总体明确了崩漏属月经病的范畴,并逐步深化认识了崩漏的病因病机。
1.2…理论继承与发展…班老认为崩漏虽病因多端,但不出寒、热、虚、瘀范畴;就病机论,崩漏的根本在肾,因肾主蛰、藏精、系胞,藏真阴而寓元阳,且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俱通于肾,故治崩应从肾论治,四诊合参[2]。
朱老辨崩漏则首分气虚或阳虚、血虚或阴虚、血热或郁热、血瘀或兼夹之不同,并遵“崩中为气不摄血, 漏下乃血不归经”之说,认为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崩漏, 均是气血功能失调的反映,又都与肝脾肾有关[3]。
2…辨证论治之异同崩漏为妇科血证、急证。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明朝方约之首提治崩三法,即“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还其旧”,此为后世诸多医家所尊崇。
班老与朱老禀其学术思想,加以推陈出新。
即暴崩之时寓澄源于塞流防脱之中;血减之后寓复旧于求因治本之中;止血之后亦需固本善后,辨证求因,平调肝、脾、肾,以防复发。
同尊治崩三法,班老在辨证论治时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审证求因,综合调治;即中西合参,不苛求一法一方,或一味药物即达到止血或调经的目的。
国医大师班秀文养生经
务小 心 谨 慎 , 不躁 不 妄 , 安 然 自得 ; 食物 容 易使 人肥 胖 , 对 心 脑 血 管 经验 之 谈 。
锻 炼 身 体 以动 为 主 , 以静 为 辅 , 反 都 有 影 响 。多样 化 是 因为 精 细 的
惜气存精更养神, 少思寡欲勿劳心。
食 惟半 饱 无兼味 , 酒止 三分莫过 频。 每把 戏言多取 笑 , 常含 乐意莫 生嗔 。 炎凉 变诈都 休 问, 任 我逍遥 过 百春 。
气死 周 瑜 ”之例 。所 的 病 变 , 宜 吃 清 淡 而 富于 营 养 的 会导致 “ 久坐伤肉” 、“ 久 视 何 对 待外界刺激 , 是 调 摄 情 食 物 ,不 宜 吃 肥 甘 厚 味 。如 麻 疹
保 证 健 康 的 重要 问题 。“ 祸 兮 病 孩 , 宜 吃香 菜 、 稀 粥 或 藕粉 之类 , 适 当 的 体 育 锻 炼 是 增 强 体 感 ,
则 对 身体 有 益 。相 反 , 补 肺 痨 多因禀 赋 不足 , 邪 毒 乘虚 入 饮 食 宜 素 人 老 了要 吃 好 一 得 恰 当 ,
除 根据病情 对症治疗外, 些, 注 重改善 生活, 补充营 养。 我 而 不 当 , 人 参 燕 窝也 能 杀 人 。对于 侵 而 致 。
l 2 0 1 4 . 1 0
3 3
文 摘亘 室 兰 堕
, 、 ^ , ^ ^ j ^ 、 ‘ 一 , 0 < H ‘ 0 | - 一 A 蚺 蚺 ‘ ×, , ‘ ,
蚤 蒸
怿
饕镑
、
巽楚贤 I - 叮
明代名医龚廷贤活到9 2 岁 , 他写的 ( 摄养诗》 是根据多年从医治病 保 健 养生 的实 践 ,
昔日小牧童 今日大名医——记全国名老中医班秀文教授
昔日小牧童今日大名医——记全国名老中医班秀文教授李莉
【期刊名称】《健康生活》
【年(卷),期】2000(000)005
【摘要】1999年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广西中医学院二附院国医堂的门前,未到上班时间,早已站满了候诊的人群,她们耐心地等候着、期待着,其中有一对风尘仆仆的夫妇,怀抱着一个婴儿,不知是谁说了声:“班教授来了!”
【总页数】3页(P)
【作者】李莉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6.2
【相关文献】
1.勤勉昔日起,今日正辉煌——记全国著名肿瘤专家刘嘉湘教授 [J], 楼绍来
2.全国名老中医白求恩奖章获得者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任继学名医名论名术(续完) [J], 南征
3.冲刺当今医学巅峰的白衣天使——记全国十大跨世纪杰出人才特别奖获得者中华名医徐继康教授 [J],
4.让死神望而却步的杏林奇才——记全国十大跨世纪杰出人才、中华名医徐继康教授 [J], 实言
5.昔日“娃娃教授” 今日会计名家——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张龙平教授[J], 本刊记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妇科名医班秀文
妇科名医班秀文
李莉
【期刊名称】《中医文献杂志》
【年(卷),期】1994(000)001
【摘要】班秀文.字壮,壮旅,1920年元月出生于广西隆安县一个民间壮医之家.7岁时随家迁至平果县:1940年于广西省立南宁医药研究所本科毕业,现任广西中医学院教授,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一,二届理事,国家优秀教师.享受国家级特殊津贴的中医专家.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首批认定具有独到经验和学术专长的名老中医药专家及学术继承人导师之一。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李莉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二附院,广西,53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2.3
【相关文献】
1.昔日小牧童今日大名医——记全国名老中医班秀文教授 [J], 李莉
2.国医大师班秀文妇科治未病思想和经验浅析 [J], 蓝丽霞;黄政德
3.国医大师班秀文运用鸡血藤治疗妇科病拾遗 [J], 张文富;戴铭;张璐砾;刘秋霞;林才志;於丽丽;潘哲
4.班秀文运用花类药在妇科临床中的经验 [J], 李莉
5.班秀文运用六味地黄汤治妇科病的经验 [J], 卢慧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班秀文:清宫解毒饮-妇科疾病中的运用】
【班秀文:清宫解毒饮-妇科疾病中的运用】【道 | 术】清宫解毒饮在妇科疾病中的运用全国中医妇科流派联盟网 2022-07-14 08:09 发表于上海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关注承医道,悟医理,传医术;共享妇科流派人文医技精华关注全国中医妇科流派联盟清宫解毒饮为著名的中医妇科专家、全国首届国医大师、广西中医药大学班秀文教授的名方。
方药组成:土茯苓、鸡血藤、忍冬藤、薏苡仁、丹参、车前草、益母草、甘草。
班老业医五十余载,学验俱丰,笔者有幸跟师侍诊,耳闻目睹班老凡属湿、热、瘀引起的妇科疾患常用本方加减治疗,莫不应手而验,兹举例如下:痛经腾某,35岁,已婚,工人,初诊日期为1990年11月13日。
两少腹隐痛6年,加重一年余。
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两少腹隐痛,时而阵发性刺痛,近一年来两少腹疼痛加剧,尤以经前为甚,经量较少,色暗,2~3天即净。
刻诊正值月经前期,两少腹隐隐作痛,时而刺痛,疼痛拒按,以日晡为剧,乳胀腰酸,带下量少,间或阴痒,舌边尖红,苔薄黄。
脉细。
证属湿热下注,蕴郁不化,包络阻滞,血行不畅,治以清热化湿,祛瘀通络止痛法。
方用清宫解毒饮加减:鸡血藤20克、紫丹参15克、忍冬藤20克、车前草10克、马鞭草10克、石楠藤10克、鹰不扑10克、白鲜皮10克、生甘草6克,3剂,水煎服。
11月24日复诊诉:药后阴痒消失,前日经行,少腹疼痛大减,平素已不觉疼痛,唯按之微痛,经量增多,色暗红。
遂在原方基础上佐以调理肝脾、祛瘀除湿之剂,共服药二十余剂。
1991年元月经行,腹痛全无,经量正常。
【按】朱丹溪有“经将来,腹中阵痛,乍作乍止者,血热气实也”之说。
本案痛在少腹,以日晡为甚,伴乳胀,乳房、少腹均为肝经所过,日晡乃属阳明,可见其为肝郁乘土,脾失健运,湿热下注,瘀滞胞宫所致。
血受热灼,胞脉阻滞,故经来涩少;湿热瘀阻肝经,气机不畅,故少腹疼痛,日晡更甚。
方用清宫解毒饮加味,意在除湿热,消瘀滞。
为热者清之,瘀者化之之法,胞络通畅,“通则不痛”,不仅痛经可止,且经量也恢复正常。
班秀文医案(四)
班秀文医案(四)六、清热利湿、解毒化癌法治愈带下一例陆某,女,29岁。
初诊∶1990年10月3日。
主诉及病史∶带下量多两年余。
于两年前出现带下量多,色黄白相兼,时为赤白带下,臭秽难闻,伴腰酸腹痛。
1990年6月妇科检查为宫颈度糜烂,触之出血,于宫颈后唇可见一4cm×3cm×3cm囊性肿物。
经宫颈冰冻治疗及切除肿物,现妇科检香宫颈仍为Ⅱ度糜烂。
带下量多,色黄白相兼,质稠,偶见赤白带下,臭秽,腰酸。
诊查∶面色淡黄少华,舌淡红,苔薄白,脉缓。
辨证∶湿热下注,瘀阻下焦,胞门受损。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化瘀。
处方∶鸡血藤20g土茯苓20g紫丹参15g全当归10g赤芍药10g 生薏苡仁15g建泽泻10g益母草10g忍冬藤20g生甘草6g,7剂药后赤带消失,带下量减,色白无臭。
守上方合异功散加减进退,调治两月余,带下正常。
【按语】《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中曰∶"带下如浓泔而臭秽特甚者,湿热甚也。
"本案为湿热蕴滞下焦,郁久化火,胞门脉络受损所致。
由于湿与热结,胶结难解,故方中重用土茯苓、薏苡仁淡渗利湿,泽泻清泄湿浊,渗湿于热下,使热无所依,湿为阴邪,其性重浊黏腻,最易阻遏病机,以致阳气不伸,血行不畅,由湿而瘀,故用鸡血藤、当归、坤草补血活血化瘀,且能助忍冬藤通脉解毒。
湿瘀久郁,化热生火,灼伤胞络致赤白带下,故用赤芍、丹参凉血活血。
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全方以甘、辛、苦为主,寒温并用,共奏清热利湿、解毒化瘀之功,体现了通因通用、扶正祛邪之法。
七、调补肝脾肾法治愈不孕症一例徐某,女,24岁。
初诊∶1988年11月7日。
主诉及病史∶婚后三年不孕。
干1986年结婚,婚前人流一次,汽今未孕。
经行超前,量多色红,经行约十天方净。
平素阴道胀痛,性交时尤剧,大便干结难行。
刻诊为经行第二天,量多昨忙。
诊查∶妇检子宫偏小,余无特殊。
舌尖红,苔薄白,脉虚弦。
辨证∶肝肾不足,阴虚血热,不能摄精成孕。
治法∶调补肝肾,益气养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医大师系列(十五):班秀文中医妇科一代宗师【时间】2009-9-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周日任梁启成蒋闽义蒋子华班秀文教授(右二)传授经验◆他足迹遍及壮乡村寨,是现代壮医药理的奠基者◆他常说为医者既要有割股之心,又须医道精良,方能拯救难厄◆他感于壮族妇女辛苦多疾,潜心妇科病的研究,发展创新了中医妇科学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班秀文静静地坐在简朴的客厅里,犹如仰止的青山……笔者聆听着班秀文的儿子讲述老人历尽坎坷而又成果丰盈的一生。
虽然与老人已无法用语言交流,但他炯炯的眼神和传奇的人生,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蕴含深邃的斑斓世界。
7个铜板上大学班秀文,字壮,壮族,1920年1月出生于广西隆安县雁江乡长安村那料屯一个农民家庭。
祖父是当地颇有名望的骨伤科医生,曾用中药治愈不少跌打损伤、虫蛇咬伤的村民,深受当地群众的爱戴。
班秀文6岁就常跟祖父上山采药,在祖父的熏陶下,他幼小的心灵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7岁那年,家庭突遭厄难——祖父和父亲患了急性热病,在1个月内相继去世。
从此家道贫寒,生活维艰,举家迁往广西平果县,他也沦为放牛娃,靠母亲卖水维持生计。
苦难的童年铸就了班秀文坚强的个性,他铭记祖父“勤学刻苦,学医济世”的遗训,一边放牛,一边自学。
在亲戚朋友的接济和帮助下,他12岁才进入学校读书,结束了牧童生涯。
1937年秋,他以全县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考上广西省立南宁医药研究所(本科)。
可是,从家乡到南宁数百里的路途、上学后的生活来源等等,是那样遥不可及……让班秀文想不到的是,慈祥的母亲靠卖水赚的7个铜板实现了他的愿望。
班秀文就是靠着母亲那7个铜板,走烂了5双草鞋,从家乡走到了南宁,步入了杏林。
南宁医药研究所是一所公费学校,大学3年寒窗,他勤奋学习,寒暑不辍。
他把许多中医经典著作通读精读,口诵心记、由浅及深,从博返约、日积月累。
他还随时随地虚心向老师、同学请教,深得学校教师刘惠宁、刘六桥的喜爱。
老师常带他到自己的诊所见习,传授医案,使他奠定了坚实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基础。
仁心仁术济世民1940年秋,班秀文毕业分配到凌云县平私医务所当所长兼医师。
当时边远山区缺医少药,很多疾病无法治疗。
他经常四处奔走给群众看病。
病人付不起钱,他少收或免受药费。
为减轻病人负担,他坚持采用针灸和草药给群众防病治病,内服外用兼施收到较好的疗效。
如治乳腺炎常用芭蕉根捣烂外敷,1~2小时即可见效;治食滞泄泻,用番桃叶嫩苗,其效神速。
班秀文有感于当地壮族妇女忍辱负重、劳作辛苦、饱受妇科疾病的折磨,遂开始注重妇科疾病的研究和诊治,历尽时日、救人无数。
由于当局不重视中医和山区的医疗卫生工作,他的医术和抱负无法施展,愤然辞职返乡。
其后在平果县中学医务室、县卫生院供职,1946年辞去公职在县城悬壶开业。
他很快就成为当地有名望的医生,25岁时被选为县中医师公会理事长。
1955年,他调到百色地区人民医院当医师,负责筹办中医科工作,为创建中医科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因工作出色,1957年他奉命调到广西中医学院的前身——广西省南宁中医学校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
辛勤耕耘铸大医60多年来,班秀文在教学和医疗一线辛勤耕耘,爱岗敬业。
他热心中医教学,先后讲授过《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基础理论》、《内经》等10多门课程。
每讲授1门课程,他都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理论和临床案例相结合,深得学生的好评。
他培养的陈慧侬等一批学生已成为中国、广西名老中医,18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和3名高级职称的学术继承人,均已成为中医学术界的骨干力量。
李莉是第一批拜师的学术继承人之一,现在已是中国首届百名杰出女中医师、中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广西名中医。
他积数十年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擅长治疗妇、内、儿科疑难杂病,对中医经典著作和历代名家学术思想颇有研究,对中医妇科造诣尤深。
著有《班秀文妇科医论医案选》、《妇科奇难病论治》、《班秀文临床经验辑要》等学术专著;主编《中医药基础理论》、《妇科讲义》、《中医妇科发展史》等教材;在国际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六经辨证在妇科的应用》受到国际中医学者的重视,被日本东洋出版社摘要出版。
这些论著内容广泛,博中有专,集中反映了班氏妇科学术理论和经验,得到中国行家的赞誉。
发掘壮医开先河班秀文还积极投入壮族医药的发掘整理工作。
他在壮族地区行医期间,就将民间壮医药经验进行了广泛的收集和整理,并应用到临床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984年6月,他兼任广西中医学院壮医研究室主任,直接指导壮医门诊部的筹建和诊疗工作;1985年9月,招收第一批攻读壮族医药史的硕士研究生,为创新壮医药研究成果和引入研究生、本科生教育奠定了基础。
经过一代又一代壮医药工作者长期的不懈努力,目前壮医药在理论研究、诊疗方法、壮药开发以及应用推广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著名壮医专家黄汉儒、黄瑾明教授回忆,班秀文当年常说,“这是一种民族宝藏,我不想在当地老医师过世后,后人就不知道壮民族的这些辉煌医学史了”。
班秀文在百色地区工作期间,几乎走遍了壮乡村寨,收集整理到1000多条民间验方,是现代壮医药理论的奠基者。
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中医药壮医药条例》、《广西壮药质量标准》已经颁布实施,壮医药迎来了历史发展机遇,并将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
如今,壮医目诊、甲诊、腹诊、指诊、经筋疗法、药线点灸、角吸、火攻等独特神奇的疗法,已被列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中国数百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并传播到东南亚、欧美国家和台港澳地区。
对此,广西中医学院壮医药学院院长林辰也深有同感。
他是第二批中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黄瑾明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之一,而黄瑾明教授就是班秀文教授的最早的弟子。
班老的儿子、孙女也不甘示弱,加入了传承班秀文学术思想研究工作行列。
在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国医堂,我们采访了李莉教授。
李莉师从班秀文后,经过10余年临床实践,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编著《班秀文》、《班秀文临床经验辑要》等专著,较好地传承了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当她和我们谈说起班秀文教授一些往事,眼里满是崇敬。
虚心好学勤为首班秀文常言:“医者,病家性命所系。
为医者既要有割股之心,又须医道精良,方能拯难救厄。
”从医几十年来,他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刻苦,对学生诲而不倦。
昼则应诊、授课,夜则读书、撰文,嗜书成癖,别无所好,白发之年,未尝释倦。
班秀文治学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勤”字,即勤读、勤思、勤问、勤写。
勤读:即熟读经典,博览群书,博中有专。
班秀文在长期的医药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要在医学领域中有所作为,必须在中医经典原著上狠下工夫。
中医学术理论源远流长,要溯本求源,就必须以经典原著为基础,根基牢固,日后才能根深叶茂。
而经典著作中,尤要学好《内经》、《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前者解决中医基本理论问题,后两者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规范。
在此基础上,再阅读历代诸家名著,从源及流,博采众长。
在读书方法上,他认为首先是粗读和精读并重,只有通篇粗读,才能初步了解《内经》的全貌,找出其重要篇章和关键词句,为精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刻苦精读,深入研究某一句、某一章节的内容,找出其精髓所在,如此粗读和精读并重,才能学以致用。
其次是学与用紧密结合,才能深刻领会原文的精神实质。
例如学《素问•六节藏象轮》之“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对肾“主蛰,封藏之本”一时很难理解它的深意,后来他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在治疗方妇女崩漏阴道流血停止后,后期巩固治疗往往从补肾入手,可收到良好的疗效;对屡孕屡堕之妇,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孕前注意补益气血,孕后未病先防,用调补肝肾之法治疗多能使孕妇足月顺产,从而体会到肾“主蛰,封藏之本”的重要性。
此外,对经典原著要反复阅读,温故知新,犹如农夫耕耘,每多读一遍就有多一遍的收获,不可浅尝辄止。
勤思:古人言:“学而不思则罔”,熟读还须精思,思而得悟,举一反三。
班秀文认为,对经典名著中的精辟论述,常精研细读,反复玩味,去粗存精,突破前人理论和治疗上的局限,进行创造性发挥,临症才能得心应手。
如对《伤寒论》的学习,他认为贵在“灵活”二字,既要正确评价《伤寒论》,也要学以致用,把《伤寒论》的辨证论治和各科临床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他赞同《伤寒来苏集》“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系伤寒”的提法,认为《伤寒论》固然是一部以六经辨证为核心论述外感伤寒,也能适用于各科杂病。
他在临床曾碰到这样1个病例:1位15岁的女子,平素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经将行时少、小腹胀痛剧烈,按之更甚,疼痛剧烈时汗出肢冷,唇面发青,经行错后,经血色泽暗红,夹紫块,舌苔白,脉沉紧。
此属寒凝经脉之病,他附子汤加肉桂、吴茱萸、当归治之。
取附子之辛热,同行十二经脉,以温经散寒;肉桂之甘温与附子同用,能走能守,既能补火归原以温养冲任,又能散寒逐瘀止痛,是阳虚阴盛必不可少之品;吴茱萸、当归入肝,以散塑阴之寒邪而温养肝血,从而可达温肝暖宫、散寒止痛之功。
选方配伍得法,肝、脾、肾并治,药到病除。
如《伤寒论》中灸甘草汤本为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的主方,班秀文用其方加减治疗1例多年经漏不止的患者,用药3剂后阴道流血立止。
又如1例西医诊断为“宫颈狭窄症”所致的经痛,他从《医学心悟》中保产无忧散之撑法中得到启发,别出心裁地进行中西汇通尝试,用保产无忧散加减治之,使久治不愈的顽疾霍然而愈。
勤问:即不耻下问。
班老认为作为医者,要有虚怀若谷、谦逊向贤的美德。
班秀文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师”之古训,除在学习上辛勤砥砺、孜孜以求外,认为道之所存,师之所在。
他除虚心向前贤及通道质疑求教外,还注意时时处处向群众学习,收集民间单方、验方,总结群众防病治病经验,集众之长,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风格。
勤写:即善记笔记,勤写心得,不断积累经验。
班秀文不仅谙熟古典医籍和各家学说之精华,而且对近代医书及报刊的有关论著与经验亦博收广集,一有所得,便记心得笔记,以备后学。
有的还留存,以备查阅分析,揣摩总结。
学术有年,临证日久,则注意总结治疗的经验教训,掌握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崇尚创新重实践班秀文不仅内、妇、儿、针灸均有所擅长,对妇科造诣尤深。
他继承了《内经》中妇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
他认为妇女病的治疗,既要着眼于阴血的濡养,又要考虑阳气的温煦,务必做到“治血不忘气,调气须及血”,立法遣方,以甘平或甘温之剂为宜。
因甘能生血养营,温则生发通行,从而使气血调和,阴阳平衡。
他先后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6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论六经辨证在妇科的运用》、《论治肝的特点与妇科病的治疗》、《试论心与妇科的关系》等在学术会议上宣读,许多论文因有突出的见解而为其他刊物引用;论著《班秀文妇科医论医案选》、《妇科奇难病论治》、《班秀文临床经验辑要》是其数十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心血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