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方法
发布时间:2022-08-11T07:11:23.821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7期作者:冯春雷
[导读]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近年来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属于自然资源基础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冯春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测绘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01
摘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近年来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属于自然资源基础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国土调查主要目的是为了查清全国范围内土地的利用情况、数量、质量及其分布,并在调查完成之后对调查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及评价。
我国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于2017年10月开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调查条例》相关规定,依法开展国土调查工作。
本调查对现阶段各项调查技术进行综合应用,以确保国土调查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最终详细查清我国国土资源底数,进而为我国后续区域性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数据资料参考。
关键词:国土调查;技术方法
引言
新时代,全国国土调查已成为国土资源管理必不可少的基本手段,有助于准确掌握土地资源,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土地资源管理要以有关法律法规为基础,依法行政。
2017年,我国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全国国土资源管理者积极参与,使得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顺利开展。
笔者结合个人工作实践,分析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成功经验。
1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基本原则
1.1坚持以事实为依据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起始于2017年,测量数据更新到2019年。
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等因素的影响,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部分结果的真实性受到怀疑,部分调查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再加之调查时间久远,土地调查结果变更不及时,加上人为因素,使得其土地调查结果不能有效、准确地反映实际土地利用状况。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规避了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存在的缺陷,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全面真实地反映土地利用状况。
1.2积极应用新技术
不同于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更加广泛地利用遥感、物联网等新技术,使得图像更加清晰,图像传输更加及时,调查数据的准确度更高。
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效率和精准度,实现了数据信息的实时共享。
2核查流程
2.1技术方法
充分运用遥感RS(Remote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和全球定位系统GPS (GlobalPositioningSystem)和国土调查云等技术手段,采用计算机自动比对与人机交互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和抽样检查相结合,内业核查、“互联网+”在线核查和外业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技术方法,检查“三调”成果数据与遥感影像、举证照片和实地现状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2技术流程
核查工作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数据接收、自动对比、内业核查(抽检、详检)、整改、复检、在线互联核查、数据库质检、质量评定等。
接收到“三调”成果后,首先对成果进行完整性、符合性检查。
其次是利用核查软件对调查成果进行自动比对筛查。
然后进行内业一致性检查,包括内业抽检和详检。
先随机抽取两个乡镇的调查成果,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对照遥感影像和举证照片,逐图斑检查地类认定、边界套合、属性标注等信息是否与实地现状一致,并逐一记录检查结果。
抽检合格后开展全面的内业详检,抽检不合格退回县级进行成果全面整改,并将整改成果重新上交省核查组,省核查组复核后进行再次抽检。
内业详检完成后,核查组及时向各个县(市、区)三调办反馈核查意见,县级三调办根据省级核查意见进行全面整改,不得调整省级核查意见以外的图斑,完成后再次上交成果。
3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主要技术
3.1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当中也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对数据资料的准备、生产及验收,同时计算机技术也贯穿了整个国土调查过程,对国土调查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的提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例如:通过遥感技术完成数字正射影像图之后便可以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实现对影像特征的分析,通过计算机读取其中的各项信息,从而充分明确土地的利用类型,随后根据土地利用特征所呈现的影像纹理提取图斑,将其制作成调查底图,然后便可以将调查底图下发到各省之后开展全国性国土调查工作。
在底图下发到各省、市、县之后,县级单位在国家所发放的调查底图基础之上对底图进行补充提取变化图斑以及各类信息完善,从而使底图内容更加丰富。
3.2遥感技术的应用
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遥感技术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技术类型,该项技术属于一种探测技术类型,基于电磁波理论发展而出。
在应用遥感技术阶段可以通过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之后对电磁波信息进行分析达到成像的目的,进而对地面的各种景物进行精确的探测以及识别,并且形成相应的遥感影像,属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当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应用遥感技术开展国土调查可以获得优于1m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之后对获取到的遥感影像进行数字正射影像制作,即BOM,之后将其运用于制作调查底图。
在我国各省国土调查当中皆应用到了遥感技术,同时也有部分地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购了分辨率超过0.2m的遥感影像,用于制作县级的数字正射影像图。
4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创新方法
4.1重点图斑提取分类
重点地类变化图斑包括相对原数据库新增的建设用地图斑,原有耕地内部二级地类发生变化的图斑,原有农用地调查为未利用地、耕地到草地、农用地或未利用地标注20属性和其他重点地类图斑等。
该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GIS的空间数据分析功能,以新增设施农用地分
析为例,首先提取出县级提交成果库中地类为设施农用地的图斑,其次提取出2016年地类为非设施农用地的图斑,进而对设施农用地图层和非设施农用地图层进行叠加分析,根据设定的面积阈值和面积比例阈值提取出新增设施农用地图斑。
根据不同的变化类型,把提取的重点图斑进行分类,让核查队员能专人核查一个类型,大大提高核查质量和效率。
4.2创新的图斑细化标注
图斑细化标注也可以全面提升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精确度,同时提升调查成果的适用性和可追溯性,为了解我国的国土利用的多样性、衔接性,将该项调查工作与林业、农业、工业等方面数据充分衔接并进行细化标注。
例如:对于原(二调)地类为耕地,本次调查为园地、林地及坑塘水面的,根据现状恢复为耕地的难易程度,分别细化标注为“即可恢复JKHF”与“工程恢复GCHF”,为后续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提供对象;针对调查为工业用地的图斑,根据工业行业类型,分别调查为火电厂图斑标注“HDGY”属性、煤矿图斑标注“MKGY”属性、水泥厂图斑标注“SNGY”属性、玻璃厂图斑标注“BLGY”属性、钢铁厂图斑标注“GTGY”属性、电解铝厂图斑标注“DLGY”属性,为国家各类宏观调控指标提供参考依据。
结语
高效的核查技术与方法是省级调查成果质量控制的关键,是把好省级成果最后一道质量关的重要保障。
本文从技术角度,通过对“三调”省级核查技术方法、技术流程的,详细地介绍了省级核查过程所使用提高核查效率和质量的技术与方法,已经核查所展现的成效,为下一阶段自然资源调查提供可参考的核查经验。
参考文献
[1]邵艳,潘纯建,张新海,等.浅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初始成果核查工作的关键环节[J].地矿测绘,2019,35(04):31-34. [2]刘成鹤,宋大鹏.浅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3S技术精准化调查的应用[J].城镇建设,2020,22(003):51.
[3]廖廷宇.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质量控制技术初探[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4):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