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呼唤“爱的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呼唤“爱的教育”
摘要:当今的中职生中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精神空虚,缺乏动力,不求
上进,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缺乏感恩之心,更没有社会责任感,总
之就是不“自爱”、不“爱人”,即缺乏“爱的能力”。

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爱
的能力”。

关键词:爱的能力自爱爱人爱的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培养大量的、合格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任务。

德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教育的
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什么是德育的核心?笔者认为
是培养学生“爱的能力”,即“自爱”与“爱人”的能力。

一、现状:爱的能力缺乏
中职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栽培、他人的帮助,与父母的沟通仅限于张口要钱。

一个中职生一周
五天400元生活费不够用,找同学、老师借了却从来不还,要他还钱他还不高兴,说别人小气,似乎别人的“资助”是应该的。

一些中职生缺少最起码的社会公德,
不懂得尊重他人,更吝啬对别人的帮助。

他们的一些粗话、脏话脱口而出,买饭
插队,到晚上寝室熄灯后大声说话唱歌,丝毫不顾他人的睡意。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如果这个冷漠的队伍扩大,他们能承担建设祖
国的重任吗?为什么曾经天真无邪的孩童变成了冷血的少年?他们的热情哪里去了?他们的梦想哪里去了?他们的感恩之心、同情和关怀哪里去了?
二、原因:爱的教育缺失
1.家庭教育的原因
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独生子女。

这个群体
有个非常雅致的别称——“小皇帝”。

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独生子女来说,“小皇帝”只是一个诠释当今中国孩子一味索取和享受、不思奉献和回报的贬义词。

现在很多孩子,从小到大深受家人的溺爱与娇宠,在家里不做一丁点家务,
父母对他们说:“你只管学习就行了,家务是我们的。

”于是孩子们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同时也渐渐淡漠了责任,变得自私、以自我为中心。

这样的家庭教育用无私却盲目的爱剥夺了孩子爱的权力和能力,实在是可悲
可叹!
2.学校教育的原因
大多数学校只重视语、数、外等文化课程的开设,忽略了对孩子道德情感的
培养、奉献和感恩的教育,分数高就是优生,分数低就是差生。

这样的评价体制,不仅泯灭了无数孩子的智慧之光,更让无数所谓的“差生”,受到了巨大的伤害!考试时,一些学校为了不影响自己在本地区的名次居然把一
些文化课成绩差的同学分离出去,一些老师为了不影响自己班级在学校的排名居
然不让成绩差的孩子参加考试……这使本因成绩差而感到羞愧的同学心灵雪上加霜。

3.德育的误区
(1)德育=政治+纪律教育?在人们的思维定势中,德育就是政治的纪律教育,强调一种无条件的服从,采取的方式手段也是教训和命令式的。

例如,如果
有上级来检查,在集会上或广播里会发现一种声音:“明天上午有领导来校检查,请同学们注意遵守纪律,不准吃零食,保持校园环境卫生,要文明礼貌。

如果哪
个同学违反了纪律,就是给学校抹黑,一将发现从严处理。

”一次次这样的教育,
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了什么?它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吗?
(2)热闹的活动=德育的成果?开展系列活动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起的作用
是可以肯定的,但我们经常发现有些活动华而不实,流于简单化、表面化。

活动一:运动会上,主席台嘉宾满座。

“首先请……致辞。

”“接下来请……致问。

”“让我
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区教育……领导讲话。

”整个活动主体是领导、老师,学生的
任务是鼓掌,学生是陪衬和摆设。

学生们经历的道德教育总在唱高调,在他们看来,道德是空泛的,是可表态而可以不去做的。

教育的最大悲剧是背离人性,学校教育的最大浪费是脱离生活。

反思一下,我们的德育是不是背离了人性的发展、是不是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如此冰冷的、空洞的德育,怎能在学生的心中播下爱的种子?
三、责任:培养爱的能力——自爱与爱人
1.自爱的能力
人格的核心是自尊和自爱,很难想像,一个没有自尊、自信、不自爱的人会
去爱别人、帮助别人,因此,培养自爱的能力是基础。

(1)加强自主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当前,中学生有的过分依赖家长,生活不能自理;有的缺乏自信,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有的上进心不足,消极悲观等。

因此,学校加强自主教育必须真正让学生做生活的主人、做学习的
主人、做自己的主人。

加强自主教育,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能自己看到自己、发
现自身独一无二的创造力和智能因素,做到自己教育自己。

(2)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指引着
人生的航向;信念则是风帆,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中职德育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职业理想,引导他们
作出科学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

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条条大路通罗马”,相信一旦重塑了理想,淋浴着理想之光,曾经失意的中职生
们一定会重新找回生命的活力。

(3)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珍爱生命呵护心灵。

中职德育应重视学生的心理
素质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讲座、活动、主题班会等
对他们进行引导。

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
解开困惑,重新拾回自己的信心,做一个懂得珍爱生命、呵护自己心灵的人。

2.爱人的能力
爱是人的天性,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取”而是为了“舍”,不是为了“被爱”而是为了“去爱”。

每个人都要经历童年的自私时期——要吃、要喝、要保护,目的是为了长大,因为只有长大之后才有舍的能力,在“舍”和“爱人”的过程
中实现自己的成长和生命的价值。

中职生需要去爱,让他们付出、奉献,他们会
活得更快乐、更充实。

在别人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肯定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1)强化尊重教育,培养学生的关怀意识。

人不仅要尊重自己,还需要尊
重他人。

尊重他人,并不是失去自己。

我们认为,会尊重自己的人才会更好地尊
重他人。

尊重他人必然会平等、真诚地对待他人,必然会用保护集体和遵守纪律
来维护他人的利益。

当然,平等尊重他人,又必须具有分清是非的思想、诚实守
信的思想、宽容大度的思想,尊重他人从尊重身边的同学、老师和尊重自己的父
母开始。

(2)重视感恩教育,培养知恩图报意识。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
一种美好的情感。

感恩他人,是用道德的甘露滋润心灵。

在中职德育中要渗透感
恩教育,教育学生感恩父母辛苦的哺育,感恩老师的谆谆教导,感恩祖国的培养
之恩,感恩同学的帮助之恩、感恩生活……将感恩这缕爱的阳光带进学生的心灵。

(3)重视体验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目前,中学生有的对德育活动
感到枯燥乏味,对灌输式、口号式、文件式的德育不理解、不接受甚至反感。


其原因是道德教育不能生活化和实践化。

只有在生活实践活动中重视体验教育,
让学生去感悟,学生才能把社会主导性的道德要求与自己的内在价值追求、与自
己的主体特性相结合,构成自我身心的统一、自我与社会的统一。

四、使命:以爱育爱
培养学生爱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
的共同努力。

难以想像,一个充满冷漠的环境、一群内心冷漠的人会教育培养出
满怀爱心的孩子。

1.爱的教育需要有爱的环境
校园是德育的重要领地,学校首先要营造一个充满爱的氛围,因为情感总是
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发展的,具体的情境总可以唤起人们相应
的情感。

因此,在情感培养中,我们不仅要优化青少年情感生活的环境,而且要
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新环境来呵护情感的产生和发展。

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除
了改善物质环境,以优美、整洁的校园、课堂环境来感染学生外,更重要的是创
设一个团结、友爱、健康、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的精神环境。

2.爱的教育需要有智慧更有爱心的教育者
教师要用师爱去精心培育学生爱的能力。

教师的爱是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
生的尊重、关爱、信任和平等的态度。

教师的爱应当包括七个要素:理解、尊重、宽容、平等、关怀、给予和责任。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一个德育
工作者更应该每天叩问自己的灵魂,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学生观、人才观,用自
己心中的爱去唤醒学生的爱,培养出一批批自爱且爱人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周同丽《教育,顺应人性的发展》.北京信息管理学校。

[2]李建平《我们的德育实效性为何不高?》.中国教育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