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6单元 和平与发展综合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第6单元和平与发展综合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图是()
A.世贸组织的会徽 B.联合国国徽
C.国际联盟的标志 D.世界银行的标志
2.与其它国际组织相比,联合国()
①最具普遍性②最具影响力
③规模最大④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3.“联合国日”是()
A.6月26日B.9月2日C.10月24日D.10月25日
4.联合国名称的由来可以追溯到()
A.《大西洋宪章》的签署B.《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的签署
C.《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D.《联合国宪章》的签署
5.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总部分别位于()
A.日内瓦华盛顿 B.日内瓦旧金山
C.日内瓦纽约D.伦敦日内瓦
6.联合国各成员国必须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A.善于履行宪章义务B.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C.不公开干涉他国内政D.不得武力威胁他国独立自主
7.下列关于联合国安理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联合国的主要机构之一
②目前拥有15个成员国
③目前美、英、苏、法、中五国拥有“否决权”
④主要职能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联合国秘书长的产生办法是()A.由联合国大会推荐B.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产生
C.由安理会委派D.由联合国大会根据安理会推荐委派
9.联合国的第一次维和行动是()
A.向中东地区派出维和部队B.强制性通过要求两伊停火的决议
C.在巴勒斯坦建立停战监督组织 D.出兵朝鲜,维护“集体安全”
10.1974年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拒绝南非代表参加大会工作”的裁决,其直接目的是
()
A.反对殖民主义B.反对霸权主义
C.反对南非当局的难民政策D.反对南非当局的种族隔离政策
11.1949年4月,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两个国家同时举行,它们是()A.法国奥地利B.法国捷克斯洛伐克
C.德国捷克斯洛伐克D.德国瑞典
12.1952年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世界和平大会的是()
A.刘少奇B.宋庆龄C.周恩来D.邓颖超
13.下列著名宣言发表的先后顺序是()
①《罗素—爱因斯坦宣言》②《国际和平年宣言》
③《斯德哥尔摩宣言》④《世界人权宣言》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④③①②D.②①④③
14.根据所学知识观察右图,该图中的示威活动发生在()
A.美国西雅图B.美国华盛顿
C.法国巴黎D.英国伦敦
15.国际和平日是()
A.9月1日B.9月10日
C.9月11日D.9月21日
16.联合国大会倡导在国际和平日这一天,所有国家和人民()A.停止敌对行动 B.停止工作一天 C.停止武器生产 D.化解一切恩怨
17.二战后的下列著名世界和平人士属于同一国家的是()
①沃尔特·李普曼②罗素③爱因斯坦④约里奥·居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8.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是()
①和平②繁荣③平等④发展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19.两次世界大战告诫我们()
①谨防局部战争升级②悲剧不能重演
③团结就是力量④避免世界大战完全是发达国家的责任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
20.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
①相辅相成,相互促进②彼此孤立,无必然联系
③和平是发展的前提④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
21.新世纪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
①局部战争②恐怖主义③霸权主义④国家间悬殊⑤环境恶化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⑤
22.联合国是二战后建立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它的建立()
①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强烈愿望
②是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
③是战时反法西斯盟国相互妥协的产物
④有利于战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
⑤对战后国际政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23.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
B.《联合国宣言》宣告要建立联合国
C.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活动的机构
D.除政治外,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和文化等领域
24.联合国正式成立的标志是()
A.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B.1943年苏、中、美、英签署《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C.1945年《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
D.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的发表
25.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系列支持民族独立和反对民族歧视的宣言,这是由于()
A.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使联合国出现了新面貌
B.美苏争霸的时代已经结束
C.美国不再操纵联合国
D.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已占据主导地位
26.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共同之处是()
①均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产物②成员国包括了所有大国
③都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④初期均为美国所操纵
A.①②③④B.①② C.③④ D.③
27.二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逐步高涨的原因是()
①两次世界大战的警誓②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
③美苏冷战的威胁④局部战争的频繁发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8.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活动家罗素为维护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的是()
①发表《斯德哥尔摩宣言》②发表题为《人类危机》的演说
③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④领导英国的禁止核武器运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9.温家宝总理强调指出:“我们将始终不渝的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和平外交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
B.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祖国尊严
D.维护世界和平,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0.目前,不少人已经认识到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贫富差距会导致冲突。

这表明()
A.战乱和冲突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B.和平与发展是彼此联系而又相互影响的
C.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D.整个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5年在印尼万隆召开了著名的“亚非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
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
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材料二胡锦涛主席在2005年4月24日印尼亚非峰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50年前的亚非会议,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伟
大创举。

”“那次会议所确立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十项原则,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
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基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包括那些内容?(6分)
(2)据材料二,我国政府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是什么?(6分)为什么说它实质上与周恩来在第一次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原则是一致的?(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界上不同的制度可以和平共处;解决各国间的争端应该通过协商和大家都可能接受的协议来实现;遵照民族自决的权利,一个国家的内部分歧只涉及这个国
家的公民。


材料二“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人类的生存,我们号召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公开承认,它们的目的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
此,我们也号召它们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

材料三“要独自走过多少的远路,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白鸽要飞跃多少海洋,才能在沙滩上安息?炮弹还要呼啸几时,才能真正销声匿迹?答案啊,我的朋友,
它已随风而逝……”
——《随风而逝》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次会议提出的原则?材料二出自哪个文献?材料三的歌曲是为哪件事情而做?(6分)
(2)列举在二战后世界反战和平运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化界人士。

(至少四位)(4分)(3)二战后世界反战和平运动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1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解析]
第6题:无论公开还是不公开,干涉他国内政都是错误的。

第7题:苏联已解体。

第17题:爱因斯坦已加入了美国国籍。

第19题: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是各国共同的责任。

第26题:①项否定了二战的正义性;美国并未参加国联,故排除②④。

二、非选择题
31.⑴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2分)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6分)⑵
①政治上各国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各国应相互
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各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它民族文化;安全上各国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相威胁。

(6分)②中国政府所倡导的国际新秩序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

国际新秩序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它寻求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发展问题的逐步解决,这充分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精神。

(6分)
32.⑴第一届世界和平理事会。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

(6分)⑵爱因斯坦、罗素、宋庆龄、约里奥·居里等。

(4分)⑶表现: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和《罗素—爱因斯坦宣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1982年第3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1985年为“国际和平年”;1985年10月,联合国成员国一致通过《国际和平年宣言》;2001年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2年开始每年9月21日为纪念国际和平日。

特点:在内容上,由于核武器的出现,构成了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因此反战和平运动更多的以反核运动为中心;在范围上,反战和平运动参与阶层广泛,声势浩大,遍及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具有真正的全球性;在组织上,反战和平运动越来越成为有组织的运动,逐渐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

(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