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中表达作用题的类型及解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阅读中表达作用题的类型及解法
高考的大阅读一般为精美的哲理散文、抒情散文和微型小说。
在文学作品阅读(古代
诗歌阅读中也经常遇到)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题目,其要求一般为:……的好处是什么?……作用是什么?结合上下文分析……表达效果。
本文特就阅读中表达作用题的类型、解法略作探讨。
一、人称表达类
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呼的
变化命题。
【例子1】2000年《长城》第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例子2】1993年第28题:初始句中,作者表示青菜为“土地美丽的女儿”,结尾
句改名“土地忠心的女儿”,为什么措辞出现了变化?
【例子3】2021年辽宁卷第20小题: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
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解题思路:
(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介绍每一种人称的促进作用,明晰答题的方向。
如下表中:
(3)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第一人描述平易近人自然,易于轻易抒情,能够民主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
真表示第二人
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表示
实生动之感。
第三人能比较轻易客观地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到时间和空间管制,充分反映
表示
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长城》第22题宗大封:①将长城拟人化:a.易于与长城对话;b.易于抒发感情。
②因为这句话承揽“由就是人们辨认出”而去,写下的就是“人们”的体会,而不是作者
轻易向长城渔父。
1993年第28题答为:作者从青菜的外部色彩写起,进而写它的内在美德,由表及里,因此起始句和结尾句的措辞发生了变化。
06年辽宁卷第20小题宗大封:转用第二人称,将抨击对象拟人化,构成一种面对面
的质问之势,并使作者的态度更为独特,易于轻易抒写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猛烈的憎恶之情。
二、修辞方法类
针对一些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命题。
【例子1】1998年高考题第29题: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
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例子2】王蒙的《湖》第四段:就是的,湖就是一种美丽,就是一种情意。
为了陆
地不那么枯萎,为了人的生活不那么烦躁,为了把凶残的海掌控出来把死板的地面开朗出来,为了你的眼睛与天下的月亮――你不真的看见地面上的一个湖泊就像是看见天上的月
亮一样令人惊讶么,为了较长时间的科刺皮的生命中无法即其的滋润,于是存有了湖。
第
四段中,作者属格了5个“为了”,这在抒发上存有什么促进作用?
【例子3】2021年福建卷第13小题: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
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例子4】2021年江西卷第17小题:恳请从修辞手法和抒发效果两方直面文章画线
段落(这时的每一棵树,都就是一棵东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例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列队。
它们与落日人与自然,与朝阳也人与自然;它们俯卧的姿势高雅迷人,你若仔细观察
琢磨,便可以辨认出那就是一种人类无法润饰的优雅站姿,令人艳羡。
它们此时正多样美
好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是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工作滑翔,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
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
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棱的荒野者。
)加以赏析。
【例子5】2021年天津卷第19题:恳请赏析“心的边疆,可以建得非常大非常大,
像是延展性最出色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涵括”这句话。
解题思路:
(1)证实所用的修辞手法。
这类语句促进作用题,首先必须证实所用的修辞手法,
在答题时斥责所用的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
答题时,要明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在具体运用中又有些细微的差别,现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八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列表如下:
对事物的特征展开描写或图形,事物生动形象,散发出独特深刻的印象。
或用肤浅比喻常用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予以表明,化平静于生动,化深奥为肤浅,化抽象化为具体内容,
深入浅出。
注重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散发出救赎;抒发感情更猛烈;进一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病毒感染生硬
力。
拟人
使语言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结构整齐,节奏感弱,存有音乐美易于吟唱;在内容上或两两对照,或两两衬托,或对偶
两两补充。
修辞手法反反复复质问复述
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抒发独特,起至加强语气促进作用。
提示注意,突出强调,引起思考,使自己的回答具有说服力,增强表达效果。
(3)证实修辞手法,明晰答题方向后,融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内容促进作用。
1998年第29题答案可以整理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王蒙的《湖》答案为:运用修辞手法的修辞手法注重特别强调了湖泊对人类的促进作用和作者对湖的深情。
2021年福建卷第13小题宗大封:采用了暗喻(或比喻)的修辞手法。
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把我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好痛苦地宣称自己的失利。
2021年江西卷第17小题答为: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
2021年天津卷第19题:用生硬和比喻的手法用笔,以光辉、高耸的意境去病毒感染读者。
三、表达方式类
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
【例子1】1998年《报秋》第28题,作者在著成玉簪花的过程中,在第3自然段中倒叙了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有何促进作用?
【例子2】2021年江苏卷第14小题: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欢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
【例子3】2021年安徽卷第17小题问:文中画线部分所叙述的自然环境存有什么特征?这样描绘起至什么促进作用?
解题思路:
(1)证实选定语段所用的具体内容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
如下表:表达方式
主要促进作用
表达方式
主要促进作用
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以形传神整体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具体生动细节描写
精确传神独特
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插叙内容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阐明人物内心世界
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画龙点睛,代普雷题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叙后议论白描直接抒情
莫费特勾勒,简约精确传神
直抒胸臆
比喻论证间接抒情
(3)确定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1998年第28小题可答为:作者填入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旨在凸现玉簪花生命力之弱。
2021年江苏卷第14小题可答为:第一段侧重于对牛搞静态描绘;第二段侧重于对鹭搞动态描绘。
第一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传神地写下了老牛雨中的状态。
举例。
第二段:运用比喻、匹敌的手法减少了画面的动感,营造了人与自然的气愤。
举例。
2021年安徽卷第17小题答为:⑴特征:秀美,宁静。
⑵作用:以秀美的山河烘托两位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以宁静的环境衬托作者激荡的内心世界。
四、行文段落类
针对文章中段落的作用命题。
【例子1】离世恩师如此幻过,今夜我也如此梦过,将来我的学生还可以如此幻梦下去,最终我们便可以一一步入夜里。
遗留下一生的记录,其实不过就是花掉与夜的争辉。
――节选自《子夜昙花》(2002年北京西城区二模题)第18题(2):最后一段的促进作用就是什么?
【例子2】2021年上海卷第12小题: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
【例子3】2021年山东卷第16小题第二问:第5自然段:“惟有东坡在,胸丽鱼游人处。
”它在整篇散文中起至什么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