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市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洪市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一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把自己的考号、姓名、考场号和座次号等信息正确填涂在机读卡或答题卡指定位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填涂在机读卡或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阅读题(50分)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围棋与国家
林建超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想符。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
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
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
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他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他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
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
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
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
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
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咎于围棋本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肯定了围棋的功能和价值,确立了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
对围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
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值观”。
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
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
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
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
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一词才能相配。
(节选自《围棋与国家》,有删改)
1.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B.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C.围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东汉时已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D.魏晋时人们对“艺”产生了新的看法,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
2.对围棋价值和地位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围棋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对个人修身养性,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里产生深刻影响。
B.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传统礼教观念的斗争中,在社会实践的对比中确立起来。
C.自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后,围棋就成为儒士必备的艺伎。
D.围棋作为“国艺”,是一种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从国家层面上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2分)
A.围棋的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随着人们对其功能和价值认识的深入逐步确定的。
B.围棋因为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在东汉中期就凭借着其本质上的优势而盛极一时。
C.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了围棋活动的负面作用,其实这些负面作用也与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
D.对围棋进行神化和矮化都是不对的,只要把“国艺价值观”作为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就能正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也。
贾谊《过秦论》
4.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振长策而御.宇内御,驾驭,统治
B.于是废先王之道.道,主张
C.隳.名城隳,毁坏
D.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也帝王,帝王的
5.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及.至始皇及,等到
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乃,于是
C.以.弱天下之民以,来
D. 因.河为池因,因为
6.下列不符合原文的意思的是()(2分)
A.秦始皇发扬六代祖先遗留下来的功业,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还吞并了西周东周,然后拿着敲和扑这些刑具来鞭打天下百姓。
B.秦始皇用武力统一中国后,国力空前的强盛。
在政治上、文化上、刑法上、防务上采取了一系列愚民、弱民、防民之策,秦王朝从此由攻势转入守势。
C.作者肯定了秦始皇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的功业,但也义正辞严、充分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
D.上文写秦日益强大,为统一奠定了基础,本段写统一后的措施,说明秦已从攻势转为守势;正因为措施不当,才导致了它的迅速灭亡,所以下段接着写它的灭亡,作者“过秦”之意尽在其中。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5分)
(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5分)
三.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关山月
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①星旗映②疏勒,③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注释】①星旗:星名。
②疏勒:西域国名,也是其王城。
③云阵:军队。
8.诗歌表现了“客子”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
9.诗歌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5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每空1分)
(1)地崩山摧壮士死,。
(2),潦倒新停浊酒杯。
(3)大弦嘈嘈如急雨,。
(4)吾尝终日而思矣,。
(5)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五、课外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民国奇人刘文典
鲁先圣
刘文典是一位长期被历史忽略的国学大师,作为当代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和研究庄子的专家,他的思想学问博大精深。
他“二十岁就名满大江南北”,极具传统士大夫的傲骨,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总是一副“狂生”模样。
他师承刘师培、章太炎,结交胡适、陈寅恪,瞧不起闻一多、沈从文,追随过孙中山,营救过陈独秀,驱赶过章士钊,痛斥过蒋介石。
刘文典是研究《庄子》的专家,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自古以来只有两个半人懂庄子,一个是庄子,另一个他没说,半个则是他本人。
这话可以与南朝诗人谢灵运的“才高八斗”论相媲美。
当年的谢灵运也是心高气傲的人,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
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
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
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两人的高傲简直如出一辙啊!
刘先生最经典的怪诞故事发生在1928年他任安徽大学校长时期。
安大闹学潮,蒋介石来安庆视察。
蒋介石看他外表邋里邋遢,就问:“你就是刘文典吗?”刘文典不高兴地反问:“你就是蒋介石吗?”蒋介石命令他惩办罢课学生。
他说:“我这里只有教师学生,不知道谁是共产党。
你是总司令,应该带好你的兵;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由我负责。
”蒋介石非常气愤,严厉指责刘文典没有尽到管束学生的责任。
刘文典毫不退让地指着蒋介石的鼻子说:“你是军阀!”奋勇扑上来要打蒋介石。
被拉开以后,蒋介石不得不自下台阶骂道:“真是个疯子!”
一直研究古典文学的刘文典最瞧不起新文学运动。
因此,因为新文学白话小说的成就驰名国内被聘任为教授的沈从文,遭到刘文典的公开侮辱和蔑视。
刘文典公开质问:“他沈从文有什么资格当教授?”并在课堂上说:“要讲教授嘛,陈寅恪可以值一块钱,我刘文典一
毛钱,沈从文那教授只能值一分钱。
”昆明遭日军空袭时,刘文典和学生一起护卫着陈寅恪向防空洞奔跑,看到沈从文也匆匆地跑,他当众大骂:“我被炸死了,就没人给学生讲庄子了,你沈从文跑什么跑!”幸亏年轻的沈从文很有涵养,不与他计较,假装没有听见地赶快躲开,不然,他恐怕是免不了年轻人的一顿拳脚的。
1943年,联大中文系代主任闻一多决定将刘文典解聘。
因为刘文典擅自离校,到云南普洱县的磨黑呆了半年。
原因是他喜欢抽鸦片,而磨黑产上好鸦片。
当地的朋友知道他的爱好,就邀请这位大学者去。
他自作主张地一口应承,只跟少数人打了个口头招呼就丢下课程走了,而且乐而忘返,一去半年不回。
更加匪夷所思的是,他平时上课都是边吸鸦片边讲,还要求校方给他安排一个杂役提着茶壶随时为他加水,影响很坏,深为师生诟病。
闻一多坚决主张不再聘用,语言学家王力为他讲情,说老先生从北平随校南迁,还是爱国的。
闻一多发怒道:“难道不当汉奸就可以擅离职守,不负教学责任吗?”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坛上怪人奇人很多,但是毫无疑问,刘文典先生是数得着的一个人物。
1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2分)
A.刘文典认为自古以来只有两个半人懂得庄子,半个是自己。
这种说法表现出刘文典的自负。
B.安大闹学潮,刘文典面对蒋介石的指责,毫不退让,破口大骂,甚至要与蒋介石动粗。
从这一点来看,刘文典对蒋介石的黑暗统治已是深恶痛绝,甚至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
C.研究古典文学的刘文典瞧不起白话文运动,将这种怨气自然就撒在写白话小说的沈从文身上,只不过沈从文涵养深厚,对此不大在意。
D.刘文典做事往往率性为之,为吸食上好鸦片,到云南普洱县的磨黑呆了半年,这引起了闻一多的强烈不满,执意要解聘他。
E.本文摘取了刘文典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了他非同寻常的一些事迹,表现了他“荒唐怪诞”的性格特征。
(2).刘文典“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总是一副‘狂生’模样”,他的“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举例分析。
(3分)
(3).文章的第2段中,作者为什么要介绍南朝诗人谢灵运的情况?(5分)
(4).对于刘文典的一些做法,闻一多非常不满,坚决主张不再聘用。
你对闻一多先生的做法有什么看法?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理由。
(5分)
第Ⅱ卷表达题(50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不置可否。
B.以你这种居心,去做那种不道德之事,无非是厝火积薪,祸必及身。
C.2015年维也纳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举行,音乐家演奏技艺高超,观众们也听的出神入化。
D.李老先生通过几年来晨钟暮鼓地勤劳耕作,终于在花甲之年完成了由他主编的本县县志的编撰工作。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项是()(2分)
A.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B.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C.1999~2011年间,我国造林6643.36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土地沙漠化、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D.覆盖城乡医疗保障体系的相关法律将惠及我国的每一位城乡居民,其中,建立家庭医生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法律之一。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近年来,一系列公益事件的发生,引发了全民对“正能量”的关注和讨论。
“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
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①只有多创造多传递“正能量”②每个人的身上有“正能量”,自然也有“负能量”③才能增加人体的“正能量”④“负能量”如同劣质的汽油,会对社会这辆疾驰的列车造成严重的伤害⑤一个人只有减少不该有的欲望,保持心态的平和,喜乐地生活
⑥这辆列车才能安全地驶向远方
A.②①⑥⑤③④B.⑤⑥②④①③
C.②⑤③④①⑥D.⑤③②④①⑥
1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分条概括<平凡的世界》受到好评的原因。
(2分)相比以“狗血”话题为宣传噱头、并以收视率为商业目的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塑造了以孙家两兄弟为中心的众多鲜活形象,讲述了人物间朴实真诚的情感经历和他们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该剧以其独一无二的厚重历史感,将城乡的发展历史真实地体现出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此外,该剧采用直接的叙事风格讲述了当代农村的生活百态,给观众带来了全新体验;用沉稳的故事节奏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能够平心静气调慢节奏的净土,在浮躁喧嚣的电视圈中给观众注入一剂强有力的镇定剂。
16.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2分)。
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
七、写作(40分)
17.花的纤弱是一种姿态,树的挺拔也是一种姿态;山的沉稳是一种姿态,水的灵动也是一种姿态;迅疾奔跑是一种姿态,休闲徜徉也是一种姿态;仰望天空是一种姿态,关注脚下也是一种姿态。
你心目中最美的姿态是怎样的?请以“最美的姿态”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选准角度,写出自己的感受或思考。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景洪市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一语文答案
1.B. B项可以从文中第一、二段找到;A项文中是“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C项“西汉”应为“东汉中期”,“东汉时已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应为“东汉中期后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D项“新的看法”原文为“崭新的认识”,“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错,应为“人们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
2.C 原文是“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地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变并列为顺承。
3.A B“盛极一时”指的是博累棋;C文中说“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这不是弱点;D.“只要……就……”应改为“只有……才……”。
4.D
5.D
6.A
7.(1)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七百多里 (2)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刀刃和箭头,用来铸成十二个金人,来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
8.①思念家乡亲人。
②厌倦战争,渴望回家团聚。
(每点结合诗句要分析)
9.虚实结合。
关山客子思念家乡是实写,思妇夜间未眠当窗远眺丈夫是虚写。
【或答想象,客子身处边塞想象妻子深夜不眠的情景;或从对方写起(衬托),用家中思妇的不眠衬托军中客子的思乡,均可得分。
】手法2分,分析2分。
10.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艰难苦恨繁霜鬓小弦切切如私语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11.(1)BD 从传主的人物精神、传记内容、写作特色等角度分析,B项,“对蒋介石的黑暗统治已是深恶痛绝”也是想当然,与原文不符;D项,“到云南普洱县的磨黑呆了半年”只是引起闻一多强烈不满的一个原因。
(2)①做学问自视清高。
认为天下懂庄子的除了庄子本人外实在太少;研究古典文学,蔑视新文学运动。
(1分)②面对强权有铁骨铮铮。
安大学潮时与位高权重的蒋介石发生冲突,差点儿同他动粗。
(1分)③授课不拘常规。
讲课时边吸鸦片边讲,还要求校方给他安排一个杂役提着茶壶随时为他加水。
(1分)
(3)①谢灵运才高八斗,心高气傲,狂妄自大,与刘文典的恃才傲物,品格相似;(1分)
②谢灵运的诗篇竞相抄录,其文学才能得到宋文帝的赏识,从侧面反衬出刘文典怀才不遇的孤高性情;(2分)③作者以谢灵运与刘文典类比,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趣味性和可读性。
(2分)
(4)(示例一)不同意闻一多的做法。
(1分)刘文典的“狂”是他精神上的独立,他不依附任何权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是一种对命运的抗争,是一种对权贵的蔑视,是一种对尊严的坚守。
人人身上都可能有瑕疵,我们不能一叶障目,要多看其积极的一面。
(4分)
(示例二)同意闻一多的做法。
(1分)刘文典的“狂”虽然有其真才实学、捍卫独立和尊严的一面,但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特别是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要坚守心灵的一片净土,不应因自身的嗜好而受人诟病。
(4分)
12.B 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主要看与语境合不合、修饰对象当不当、褒贬当不当、范围当不当、谦敬当不当等等。
此类题目一定要浏览整句话,整体感悟大体内容的情况下,再结合上下句的具体语境来思考分析词语的大体意思,然后判定是否正确。
A项不置可否,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
而句中说的是诗歌的旨意没有定论。
不合语境。
C项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形容文艺或技艺高超。
不能说观众们听得“出神入化”。
D项晨钟暮鼓,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句中是说“勤劳耕作”,属于望文生义。
故选B项。
厝火积薪,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
联系前面所说“去做那种不道德之事”和后面的结果“祸必及身”,可以知道使用正确。
13.A 辨析并修改病句,要遵循先排除主干,然后派出附加成分的原则。
同时识记一些特殊标志,如“两面对一面”,句式杂糅的各种类型。
B.一面对两面。
C搭配不当,“植被覆盖率”“十分严重”。
D.“一项重要的法律之一”杂糅。
14.D
15.①人物形象鲜活;②历史感厚重(真实体现城乡发展历史);③叙事风格直接;④故事节奏沉稳
16.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
本题是漫画题中的寓意题。
解答此类题的步骤如下:先观察漫画,抓住漫画中的夸张变形以及注释(文字)的部分,然后思索其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这幅漫画的文字注释有“好好,爸听你的”“我要……”“是/非”,漫画的重要部分是大人的一只脚已经踏到是非的底线上。
将文字部分与图形的重点部分结合起来,即可知道这说的是生活中大人对孩子的纵容已经抛开了是非的观念。
17.这是一篇材料+命题作文,材料描述了花、树、山、水、奔跑、休闲、仰望、关注等一系列姿态,然后根据这些姿态的描写,选出自己心目中最美的姿态,然后根据这些姿态,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联系现实生活实际,选取能反映最美姿态的典型事例,通过详略安排,组织材料即可。
根据题干要求,可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
写记叙文,要注意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写议论文,要注意中心论点及论据、论证方法等。
在立意上,要先理解“姿态”的含义,其含义为“样儿”、“态度,气度”,即人外在的举止神态与气质。
从立意角度,可透过人外在的举止、神态、气质表现人的品格、情趣、追求、人性、精神。
可联系人类生活中,尤其是在抗击冰灾、地震、奥运比赛以及日常生活中展示的感人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