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电气工程设计的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归纳
一、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二、走进科学实验室
1、认识实验室常见的仪器设备,了解其用途及其存放。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直接加热。

1)用试管夹夹持试管进行加热,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3)加热时要先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4)加热液体时,试管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角,管口不能对着人
5)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胶头滴管的使用:
1)胶头在上,管口在下,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
2)滴管不能平放或倒放
3)用后应立即冲洗,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其他试剂
4)滴瓶上的滴管不需要洗涤,要专管专用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1)酒精灯中的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不少于酒精灯容积的1/4
2)要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不可以用点燃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
3)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
4)熄灭时要使用灯帽,不可以用嘴吹灭
放大镜的使用:
要使观察对象的像更大,放大镜应远离观察对象(即扩大放大镜与观察对象间的距离)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A):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V):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间接加热。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阅读课本P7页
2、实验室安全守则,常见危险警告标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阅读课本P9-10
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
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酒精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灭
三、科学观察
1、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
2、人的感官判断事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借助一些仪器和工具不仅可以扩大观察范围,还可以帮助我们作出准确的判断。

3、实验结果的记录和整理
实验现象一般用文字描述,数据多用表格记录和图形记录。

(四)科学测量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这类公认的标准就是单位。

比如,长度的国际单位就是米。

2、对于同一被测量,所选的单位不同,测量的数值就不同,因此在测量的数值后面必须写明单位,没有单位的测量结果是没有意义的。

3、测量需要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对于测量工具我们需要了解:
①测量工具所测量的物理量,如:刻度尺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②测量工具的测量范围(量程)
③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最小一格所表示的多少,如1毫米,注意:数值+单位)
④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4、测量工具的选择依据
①不同的测量工具准确程度不同,根据被测对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工具。

准确程度由最小刻度决定,最小刻度越小越准确。

②测量前先估测,根据估测值选择一定测量范围的测量工具,以便于测量
5、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减小误差的方法:①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②采用分度值小的刻度尺
6、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米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

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毫米=1000微米
1微米=1000纳米 1米=106微米 =109纳米
单位换算过程 [例]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①弄清楚它的零刻度线位置、量程(测量范围)、分度值(最小刻度)。

被测物体的长度不能超过刻度
尺一次所能测量的最大长度即量程,最小刻度决定一把刻度尺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

②使用时,要放正确、看正确、读正确。

放正确:刻度线紧贴(紧靠)并平行被测物体,零刻度线对准(对齐)被测物体一端。

(若零刻度线已磨损,则应另选一刻度线为测量起点)
看正确: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读正确: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估读值),即测量值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记正确:数值后要写明单位
例如:第一幅图,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厘米,测得物体的长度为1.7厘米,其中1厘米是准确值,0.7是估计值
第二幅图,最小刻度为1毫米,读数2.40厘米
第二把刻度尺更精确
注意:长度测量会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首先先要去除错误的测量值(即准确值不同的测量值),再取剩余测量值的平均值。

平均值保留的位数应与测量值的位数相同,如果除不尽则四舍五入处理。

例如:小明测量小球的直径,记录的数据分别是2.41cm、2.66cm、2.40cm、2.42cm、2.42cm,这个球的直径是______。

五个数值里面2.66cm是错误的测量值,去除。

剩下的取平均值
(2.41cm+2.40cm+2.42cm+2.42cm)/4=2.4125cm,平均值位数要与前面测量值保持一致,2.4125cm做四
舍五入处理得到2.41cm,答案为2.41cm
(3)特殊的测量方法
“化曲为直法”
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

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如: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滚轮法”
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

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

长度二周长X圈数。

如:测量操场的周长。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

累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注意张和页的区别)、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7、体积的测量
体积的单位: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用“m³”表示。

常用单位米³、分米³、厘米³、升、毫升。

(升、毫升是液体的体积单位)
单位换算:1米3=1000分米3 1分米3=1000厘米3 1升=1分米3 1毫升=1厘米3
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上密下疏(量筒、量杯没有零刻度线)
(1)放平稳: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2)观察最小刻度(分度值)和量程(测量范围)
(3)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俯视时,读数偏大;仰视时,读数偏小。

注意:水、酒精、煤油等大多数液体在静止时液面是凹形的;但是,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应与凸形液面中央最高处相平。

①测量规则固体体积——刻度尺
②测量液体、不规则固体体积——量筒或量杯
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方法:
用量筒排水法测量(条件是物体不吸水、不溶于水):
①先在量筒中盛适量的水,体积为V1;
②将小石块用细线栓好,轻轻放入量筒中,总体积为V2
③小石块体积为:V =V2-V1
测量形状不规则而密度比水小的物体的体积:
①先在量筒中盛适量的水,体积为V1;
②取一小石块用细线栓好,轻轻放入量筒中,总体积为V2
③同一条细线上,小石块上面拴住不规则而密度比水小的木块,并一同放入量筒里,总体积为V3;
④V木=V3-V2
“适量”指的是
①待测物体能够完全被水浸没
②同时待测物体完全浸没后水的体积不超出量程。

8、面积的测量
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与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一样,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

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有割补法、方格法等。

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
(1)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

(2)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

(3)面积=每一方格的面积×总的方格数。

9、温度的测量
(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2)实验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零度以下,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

(4)温度计的使用:
①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测量范围)的温度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③不能马上读数,要等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④读数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如何判断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零上:刻度上大下小(读数时刻度从下往上数)
零下:刻度上小下大(读数时刻度从上往下数)
(5)体温计里有一段细而弯曲玻璃管,水银受热膨胀能通过它,遇冷收缩通不过它,因此可以离开被测者读数
特殊结构:玻璃泡容积大,玻璃管特别细(作用:准确程度高);
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的玻璃管(作用: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者读数。

)。

体温计的特点:⑴测温范围小:35℃~42℃;
⑵最小刻度:每小格为0.1℃;
⑶使用前应握紧体温计玻管段用力下甩
(五)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