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一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一课
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其知识与能力目标分别是:
1、让学生初步认识百分数,理解它的意义,明白百分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能正确读写百分数;
2、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
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学会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掌握其探究方法;
3、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应放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放在正确理解分数、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上。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牟老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运用了很精美的课件和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并通过客观生活帮助学生建立了“百分数”的概念,做到了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质疑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具体体现如下:
一、“数学问题生活化”和“探索性的学习”相结合。
“数学问题生活化”和“探索性学习”是密切相关的两个问题,没有“生活化”,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难以参与,也就不可能再讲什么“探索性”的学习。
教学一开始,牟老师就将学生置于学习生活的场景之中[出示主题图,里面有电脑安装进度,服装成分表及A品牌汽车的销量统计等,让学生去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使教
学活动达到了容易接受的境地。
初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引发学生潜在的思维可塑性,创设了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情景,便于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接下来的出示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并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让新的知识点逐步积累到学生头脑里。
二、将数学学习与培养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如在学习百分数的认识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解决五个问题: “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猜一猜”,“考一考”通过这五个设计精彩的问题,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百分数知识的认识,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
三、注重了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在课堂教学中,牟老师注重了让学生学习新知识后及时运用到新问题的解决中。
如在学习百分数的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百分数的认识”知识用以完成“分率”的理解,比单位一多120%就是单位一的220%及找准相比较的两个量等,有意让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和分数在分子表示上的不同,同时兼顾以前所学比率的有关知识。
在这一-数学活动中,学生积极的巩固知识,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体验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这样的教学,不仅能辅助学生学好数学,而且也为他们以后运用数学打好了基础。
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处于和谐平等的地位。
课堂上,老师在设计情境的时候,没有把自己置于一个旁观者的地位,而是把自己设计为活动中的一分子,与学生一起享受学习的快乐,为学生创设了良好、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数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和身心的健
康发展。
这堂课有许多成功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数学语言的表达需加强锤炼,有些知识需要生活化;教学各环节之间的过渡和衔接不够成熟;对重点内容的强化和难点内容的突破需进一步琢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方面体现得还不够到位,学生的合作没能真正的做起来;没给学生充足思考、讨论与交流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课堂常规需要进一步加强等。
教授知识很重要,教授方法同样重要。
教师是引导者,也是长者,在授课过程中不但要用学生喜欢接受的方式把知识教到位,还要把目光不停的放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学生感到教师在关注自己时会有一种更积极的表现。
我们是七十年代的人,与现在零零年代的孩子没有可比性,只有回过头来向他们学习。
不然,我们会在后面的十来年跟不上时代。
本次课课件内容较多,建议将学生探讨过程(相当于自学)和指导学习百分数的认识的教学时长增加,将设计的巩固练习及教材上的课后练习放到下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