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孔乙己》一文的悲剧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孔乙己》一文的悲剧性
如何理解《孔乙己》一文的悲剧性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堪称现代小说之林的珍品。

多次教学之余,反复咀嚼,品赏意味,倍觉奇特。

《孔乙己》不足2500字,但极为真切地再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生活,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个被社会扭曲灵魂而最终被吞噬生命的悲剧性格。

下面就具体谈谈其悲剧性。

一、以笑写(衬)悲,使其更悲
《孔乙己》一文中众人尽嘲笑为能事,对孔乙己无时不刻地挖苦嘲笑。

即使是孔乙己被打断了腿,“便用这手走来”喝酒的时候,众人仍然不放弃对孔乙己的嘲笑戏谑:“孔乙己,你又偷东西了”,“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众人对孔乙己并没有同情:众短衣帮嘲笑孔乙己的脸上伤疤,揭露孔乙己的心灵伤疤等,他们这些人的笑是那么的麻木不仁,那么浅薄无趣。

顾客本应是上帝,但掌柜的并没有把孔乙己当作顾客,他每每记起孔乙己是因为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体现了小资本者的铜臭味;孔乙己被打断了腿掌柜的倒是带头嘲笑:“孔乙己,你又偷东西了”。

他的笑是一个商人冷酷无情的笑。

就连“我”──咸亨酒店里面的一个十二岁的小伙计的笑
也都是轻蔑的笑: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吗?孔乙己就这样在别人的笑上中走来喝酒,又在别人的的笑声中消失了。

弄。

而他们对能考上去当了举人的人如丁举人这样的人恭敬有加:“他家的东西,偷的了么”。

即使是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了腿这些人仍然站在丁举人这一边,对他没有半句的谴责。

缺少仁爱、没有正义感这正是封建科举制度下的愚民教育的恶果。

也是这一思想使得旧知识分子冷酷无情,考试功利。

它对旧知识分子的毒害尤为利害。

封建科举制度的教育只能使极少部分的人考上去了。

然而考上去的人能为人民当家作主吗?能为国家的兴亡负责吗?诚然在科举制度早期和盛期它为
国家培养了不少的人才,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这不是我们今天谈话的范围内,我们且把目光放在科举制度的腐朽期──明清时代。

我们可以考察明朝作家吴敬梓的作品《儒林外史》中的范进、清朝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的作品《红楼梦》中的贾雨村、李保嘉的《官场现形记》的制台。

这些中举的读书人成了官老爷们,为富不仁、横行霸道、仗势欺人、冷酷无情。

《孔乙己》中的丁举人也是一样。

孔乙己仅仅是偷了他几本书而已,他竟然让孔乙己“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

如此心狠手辣、冷酷无情的人正是封建科举制度培养出来的“正人君子”。

然而,没有考中举的呢?他们除了之乎者也,身无一技之长,更为严重的是封建的教育使他们在思想上对体力劳动是极端的轻视,因而就
“不会营生”。

即使如孔乙己有“身材高大”也是愈过愈穷了,便成了好和懒做、迂腐清高、死要面子、食古不化、丧魂落魄、好逸恶劳的苟活者了,终是沦为社会的寄生虫──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了。

这些封建制度培养出来的所谓人才,不是横行霸道、鱼肉百姓、冷酷无情的家伙,就是身无一长物又好和懒做迂腐不堪的社会寄生虫。

因而鲁迅先生安排正是读书人出身的丁举人致正是读书人的孔乙己于死地,其实就是对当时的社会、封建科举制度的莫大讽刺。

从而也揭露了那个社会的腐朽性和科举制度的本质──吃人的社会制度,也预示这样的社会制度必将走向死亡。

因此孔乙己的悲剧在此不再仅仅是他自己个人的悲剧,也是他周围所有人的悲剧,更是他所处在的那个社会的悲剧。

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封建势力仍旧猖獗,封建主义的遗老遗少们拼命宣扬尊孔读经,封建文化教育的妖氛毒雾还在毒害着中国人民。

就连所谓“维新”的学校,也是上午“声光电化”,下午“子曰诗云”。

面对这一令人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鲁迅先生出于“揭露社会弊端,引起人们疗救社会的注意”的目的,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雄健的笔触,写下《孔乙己》这篇力作。

由于鲁迅先生从幼年到中年亲受过封建教育的毒害,又接触过许许多多从科举途中沦落潦倒的下层知识分子,因此,能以典型化的方法,塑造出孔乙己这一典型
性格,并通过他揭露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的吃人本质。

因此,作者极尽可能的描写孔乙己及其周围的人们和社会环境,目的就是让人们看清它的实质和腐朽性,从而引起人们的思考:如何去改变穷困潦倒的命运?如何去更变人们如此麻木的心灵?进而唤起人们去推翻这个腐朽的社会制度,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

而作者的写作目的也无非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