眺望远方作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眺望远方作文
篇一:作文远方
【导写指津】
“远方”,就是“期盼”或“羡慕”。

所以,“远方”就是作文的“切入点”,而“期盼”或“向往”则是文章的“立足点”。

将“远方”写足写生动,才能有效突出“期盼”之情,“向往”之意。

将“远方”写细腻写深刻,就能凸显“期盼”之情,“向往”之意。

当然,可以反弹琵琶,写“身边”与“自身”,因为“远方”或“他人”不代表一切,只有自己才是这个世界的坐标。

相约远方
尼采说:“我宁可追求虚无,也不可无追求。

”追求,是一种心灵的渴望,是寻找一种依托。

在远方,有我们的精神故土,我们魂牵梦萦的追求之地,它使我们常常心潮澎湃,虽不能
至,心犹向往之。

远方有片广阔的星空,相约在那里,我们亲近着永恒的自然。

托尔斯泰曾说,在人群里,我们面对的只是个体,而只有当独处时,我们才能以赤裸的心灵去面对整体和万物之源,这种宗教的体验令人感动,令人欣喜地发现自己和自然有了共同的脉搏。

那是来自自然的宁静天地,我们这些尘世的心灵在那纯净的空气里,
仿佛听到了贝多芬“我的王国在天空”的呼喊,仿佛捕捉到了张若虚“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呢喃??.
远方有块朴素的大地,真实的记录了蜿蜒前行的历史。

当我们思考着自己从何而来,当我们对哲学的结果感到茫茫无期,不如踏上征程,和成千上万的年轻人们一起,长途跋涉到佛罗伦萨,不惜住在马厩和破旧的阁楼里,只为聆听古希腊语的教授传授给我们那种古老而神秘的语言,以便亲自翻阅废墟里留下的荷马史诗和索福克斯悲剧诗篇;不如漂洋过海到圆明园残骸前,只为从那尖锐,唯美得触目惊心的破碎里得到启示;不如伫立于远方旷野上神秘巨石阵,仰望那远古人类为观测天象而建造的天文台,潜心思考古人的智慧与困惑。

当我们的心贴近远方的这一个个历史片段,而不是局限于自我小世界庸碌一生,个体的生命就会连接上历史血脉,承载了一定的重量和质量。

远方有我们寄托精神诉求的一隅净土,我们因此如海德格尔所言能够诗意地栖居。

梭罗去瓦尔登湖时仅带了一本《圣经》,他自己筑舍而居,悠然自得。

“我勘察一切,像一个皇帝”,“我宁愿一个人坐在南瓜马车上,独自拥有它,也不愿和许多人一起挤在天鹅绒的垫子上。

”他选择远方,因为远方使他心中纯净的火焰燃烧;为了求得人性的自由,但丁呼喊出自己的心声却被迫流浪,他回不到佛罗伦萨,漂荡在异国他乡,尽管心灵流泪,却坚强地用鹅毛笔奋斗不止,是远方的自由给了他力量; 犹太人这个流浪的民族,虽分布于世界各地,却每年相约于哭墙,在那里他们举
行神秘的宗教仪式,忘却了所有的疲惫和颠沛流离的痛苦,只知道远方有这一块圣地值得他虔诚地向往,他能像远古的人们一样,伏在它赤裸的胸膛上祈祷。

当我们把心灵寄托于远方,即便现世多么不令人留恋,多么令人苦痛,我们也有勇气为追求自由而付诸一切,哪怕毁灭自己。

因为诚如海子,普拉斯,他们伸向铁轨和煤气盘的头颅多么完美地诠释柯本的话:“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痛快地燃烧!”那是一种因为信仰而具有的勇气,信仰梦在远方。

“愿我的高傲陪伴我的智慧,如果智慧竟舍弃了我,我的高傲还可以和我继续狂飞。

”是的,像尼采一样,我们一直希望自由地,高傲地飞向远方,纵情追求那遥远的一片天地,相约在那里,我们从此拥有高尚的情怀。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将心交于风,将梦托于云,将情系于远方,大千世界任我逍遥。

――题记
月亮把目光投向远方,皓月千里,于黑暗中创造了万顷光明;溪流把视野凝于远方,百川到海,于渺小中成就了辽阔无垠;智人把梦想放飞远方,矢志不渝,终成璀璨高挂历史苍穹。

(比兴,铺陈,点题)
看,雄鹰奋飞,与日月共舞;鹏鸟振翅,与昊宇争雄。

(对偶,句式整齐,概括下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心怀大志让他将智勇挥洒于世,成就了一代枭雄
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一生对远方的不懈追求,让他幻化成一只矫健的雄鹰,高飞在历史的天空。

听,血雨腥风,淋漓无限豪情,风刀霜剑,远处我心依旧漂游。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怀着一颗渴望到达美好远方的心高喊“无有死者无以图将来”的口号,带着“有之,请自嗣同始”的气魄,将生命轻托于菜市口中,从此历史上又多了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

远方很美,因为无限美好都可以在那里实现,只要跨过去,美丽便会为你所有;远方很苦,因为摆在眼前的会有重重障碍,每一株荆棘都可能弄得你遍体鳞伤,所以又有很多人因为畏缩终生只能做个“坐观垂钓者”,只能“徒有羡鱼情”罢了。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因为路上的荆棘而放弃远方的美好,空留遗憾呢?(总结远方)
想起花中君子――梅。

寒风瑞雪骤然袭来,暗香源处是一株经典的梅花在风中摆动,与风雪殊死一搏。

我们叹的不是她的美丽,而是她的勇气。

她原可以在花苞里,温暖裹身酝酿甜蜜,在上帝的庇护下安然度过寒冬,可是她的梦在远方,她不愿在花苞里安逸睡去,她要闯,不管未来迎接她的是什么。

(再次以梅为例阐述应到远方去)
有人说人生是一条船,那么我说,风浪可以劈破船身,可它消蚀不了船儿勇于驶向远方的决心。

在浪花里,船身被打得闪光锃
亮,但它仍会矢志不移地驶向远方。

浪声鼓鼓,那是前进的号角;浪花叠叠,那时导航的旗帜。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你我都是一条船,要知道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只有朝着未有人到达过的海域进发,我们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一味沉溺于避风港的宁静,终将碌碌一生。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愿你我走得更远!
远方那里有梦想
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

因为远方就像一个永远猜不透的哑谜,模模糊糊的闪耀着,让人能够有机会憧憬,有机会幻想,即使最后发现那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只是一场毫无结果的幻灭,但那份曾希翼过努力过的美好记忆,是无法泯灭的。

远方那里有的是梦想,是我们日复一日所追求的梦想。

我们站在停滞不前的现在,奋力踮脚眺望远方,身绕于千丝万缕潮湿空气凝成的浓浓雾霭中。

因为看不清,所以是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在驱使我们不断向前。

前进,似乎是人类从古至今恒定不变地一种特有姿态。

因为未知,所以美好。

人类总是对未知的事物怀有强烈的探求欲望。

所以远方,便具有了人们所赋予它的特定的含义,也拥有了神秘而光怪陆离的色彩。

也因为远方的一切全都笼罩在迷雾之中,让人不得而知,我们才有了大胆憧憬大胆幻想远方那份独特魅力的资格和能力,我们才能毫不顾忌的去奋斗,对一切都坚持着圣洁的希望。

那里有梦想,我们这群偏执敏感的孩子都一直很努力的让自己为梦想而活,
我想,这边是我们对远方如此期盼的最重要原因了。

梦想之于我们是什么?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价值观的一种具体体现,是我们即使天寒地冻路远马亡也不会放弃的东西。

因为远方有我们期盼已久的梦想,是我们终将安歇的
理想港湾,所以我们对它已不再单单是一种简略的好奇,而是一种就算拼尽全力也要争取到的东西。

它吸纳了我们太多的目光,太多的坚定。

它是我们在这个不符合自己所有梦想的,信仰消瘦真情渐暗的世界唯一的,名正言顺的念想。

远方那里,有我们的梦想,更有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比如信念,真情,那一切我们爱恋的美好。

一直以来,有很多美妙的诗歌都表达出了作者对远方的向往,及自己内心深处对远方的隐秘想望。

每个人对远方都一定有着或多或少的幻想,而具体的多少,就看他头脑中的世界与现实差异的大小了。

远方在所有人心中都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是这偌大世界的一块心灵净土。

它还是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一簇在人们心中持续燃烧的圣火,是我们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热切希望。

远方那里有梦想。

远方,是我们日复一日的梦想。

我们一直都在希翼着远方,也一直怀有着对梦想的崇高信仰和对未知强烈的幻想。

远方那里,有的是梦想。

篇二:远方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生活中,人们总想到去旅行,远方似乎有身边找不到的东西,不仅仅是自然风光、人文胜地??更多的是一种梦想,一种精神归宿,一种灵魂里涌动的向往。

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

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中燃烧。

于是,我们总是期盼远方。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拟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超出材料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作文材料中你都读到并理解了那些写作信息?(语段中心:情感倾向:作文要求:你的观点:)
关键词语“远方、梦想、归宿”等=== 到远方去旅行追梦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向往超越现实追寻诗意期盼远方
因此立意可重点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活在当下,追求远方;
二、追求理想、目标、某种思想境界等。

(为理想而奋斗,永不言弃;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敢于冲破一切传统观念,放飞心灵,开拓创新,铸就人生新辉煌)
写作时要注意如下方面:一是“远方”的内容要明确,不可含糊其辞;二是文章的调子要注意与所给材料相符,三是不能舍弃远方,只关注眼前,全文中要出现“远方”。

阅读下面的习作,请注意体会议论文的三要素是如何结合起来的。

远方不远
康德说:“这个宇宙是永远不可知的,因为人类的智慧太过渺小。

”正因如此,世人有了智慧,就有了眺望远方,探求远方的渴望。

远方充满未知,于是人类对远方的好奇贯穿历史的长河。

牛顿面对科学这片“广阔的海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探索世界的的奥秘,从一个苹果对大地的敲击中发现了万有引力,从此我们知道那来自渺远太空的牵挂;瓦特的时代,马车加速不了人们奔跑的步伐,人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艰难地向地平线挺进。

但是瓦特对“气推锅盖”的探求,却使蒸汽机推动了时代奔向远方的车轮。

几乎唯有对远方的探求才让人类走进了崭新的时代。

人们一次次抵达曾经未知的世界,人们又一次次奔向未知的下一个远方。

因此,我们知道,远方很远,远方不远。

远方很远,很多时候我们恐怕倾其一生而未尽;远方。

君不见,那焦渴疲惫的夸父倒在了追日的遥遥途中,而哥伦布扬帆起航,从地球的一端跨越回一端;君不见,多少古人撑起纸鸢梦想大鹏展翅而折翼,而阿姆斯特朗今天早已飞上地球,去探查了嫦娥玉兔的身影??当我们感慨远方那遥远时,我们更欣喜于远方不远。

长河中对远方的不懈追寻,铺就了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
也许你会说,物质世界里的远方不算太远,但精神世界里的远方则难以企及。

但是我要说,精神世界里的远方同样不远。

庄子不就超越世俗,歌颂着大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让自己接近了逍遥不羁的自由境界?不就追求自己的政治理想,高吟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自己在历史的天空中
熠熠闪烁?我们谁能说他们不是人类灵魂的高标?也许,精神的延伸如同一条直线,我们永远看不到它的尽头,但是人类心灵的每一次升华,。

事实上,从古至今,我们从来就不缺乏精神高远的志士仁人。

当有人感叹着世风日下的时候,不也有粒粒“微尘”轻舞世间温暖着人心?当有人蝇营狗苟,趋名逐利的时候,不也有袁隆平们朴素踏实奉献着生命?的确,我们永远无法丈量地出精神的距离,但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那一个又一个令人崇敬的身影,就是我们可以眺望的“一山又在一山外”的精神地平线。

只要你让心灵起航,你就会趋近精神的深邃,亦将深味远方的不远!
为此,请让我们警记:无论宇宙多么浩瀚,无论历史多么漫长,只要我们扬帆,都将远方不远!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将心交于风,将梦托于云,将情系于远方,大千世界任我逍遥。

——题记
月亮把目光,皓月千里,于黑暗中创造了万顷光明;溪流把视野凝于远方,百川到海,于渺小中成就了辽阔无垠;智人把梦想放飞远方,矢志不渝,终成璀璨高挂历史苍穹。

(比兴,铺陈,点题)
看,雄鹰奋飞,与日月共舞;鹏鸟振翅,与浩宇争雄。

(对偶,句式整齐,概括下文)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心怀大
志让他将智勇挥洒于世,成就了一代枭雄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一生对远方的不懈追求,让他幻化成一只矫。

听,血雨腥风,淋漓无限豪情,风刀霜剑,远处我心依旧漂游。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怀着一颗渴望到达美好之,请自嗣同始”的气魄,将生命轻托于菜市口中,从此历史上又多了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

远方很美,因为无限美好都可以在那里实现,只要跨过去,美丽便会为你所有;远方很苦,因为摆在眼前的会有重重障碍,每一株荆棘都可能弄得你遍体鳞伤,所以又有很多人因为
畏缩终生只能做个“坐观垂钓者”,只能“徒有羡鱼情”罢了。

方的美好,空留遗憾呢?(总结远方)想起花中君子——梅。

寒风瑞雪骤然袭来,暗香源处是一株经典的梅花在风中摆动,与风雪殊死一搏。

我们叹的不是她的美丽,而是她的勇气。

她原可以在花苞里,温暖裹身酝酿甜蜜,在上帝的庇护下安然度过寒冬,可是她的梦在远方,她不愿在花苞里安逸睡去,她要闯,不管未来迎接她的是什么。

(再次以梅为例阐述应到远方去)
有人说人生是一条船,那么我说,风浪可以劈破船身,可它消蚀不了船儿勇于驶向远方的决心。

在浪花里,船身被打得闪光锃亮,但它仍会矢志不移地驶向远方。

浪声鼓鼓,那是前进的号角;浪花叠叠,那时导航的旗帜。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你我都是一条船,要知进发,我们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一味沉溺
于避风港的宁静,终将碌碌一生。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愿你我走得更远!(再次点题,提出号召)
1、请重拟你的作文提纲。

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层次清楚,并简附相应层次的论据。

示例:远方在召唤(提纲)
篇三:重点名校高考作文备考--2014广州二模作文类题1:眺望远方(精校完美打印版)
2014广州二模作文类题1:眺望远方2014广州二模作文类题1:眺望远方小秋传道授业五十年
一个人,一个民族只关心眼前的事情,是没有未来的。

能够经常“眺望远方”才是有希望的,请以“眺望远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不少于800字。

标杆作文:
远眺,然后进步
东莞中学
刘丹青
当康熙帝一次又一次地拒绝外使关于打开国门的请求时,满清的兴盛,便也告一段落了。

因为随着那扇与外面世界沟通的大门的闭合,固步自封的气息便开始在朝堂中殿阁上肆意弥漫。

满清,便是这样一点点地被腐蚀的吧。

所以,当张爱玲在一位
满清遗老座位前咿咿呀呀地背诵亡国恨与后庭花的诗句时,我看到,他眼角纵横的泪水。

那是悔恨的泪。

它告诉我们,一个人,一个民族只关心眼前的事情,是没有未来的。

因此,便格外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接触那本《世界是平的》时内心的激动与不安。

那是一个闲适的午后,以手轻抚那几个凸字,在十层楼的高度,眺望远方。

那间专门负责来料加工的厂——是那种已在全世界发展中国家遍地开花的密集型劳动业,在产业型与金融危机的双重压迫下,显得岌岌可危。

诚然,这十多年来,它们为这个曾经黯淡的城镇点起星星之火,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那不应是永恒,因为世界在永不停息地发展着,我们不能满足于这种高能耗却低回报的现状,要眺望远方——那片名为科技的新天地。

要知道,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唯有不断改进创新,抢占先机,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东边有一间画廊,不久前开张时曾去看过。

一进门便被那现代的气息震住了。

没错,它们全都出自一个人——毕加索。

虽然面对的是仿制品,可我依然能从每一幅画中读出毕加索不停改变着的画风——他一生都在追寻着改变,或者你可以理解成他一生都在眺望远方。

曾有人赞这位当时已九十的画家为世上最年轻的画家,说的真是贴切。

金庸笔下的独孤求败之所以傲立武林,也与他不断眺望远方,改进自己的心境难以分离。

从年轻气盛时的青虹宝剑,到三十而立时的紫薇软剑;从大巧不工的玄铁剑,到摘花飞叶可伤人的木
剑,他的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眺望远方,以求武学的更高境界。

不然,何来“求败”二字?
我并不奢望达到“求败”的高度,我只是希望那些忙于俗世的人们在工作之余登高临水,眺望远方,看看这个以光速发展着的星球,此刻的模样。

得分:60
【点评】这是本次考试唯一的一篇满分作文。

其长处主要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1、准确地理解题意,并能紧紧围绕题意确立中心展开议论。

应试写作是“戴着镣铐跳舞”,必须按照题目的规定来构思立意。

题目由提示语、话题和作文要求三部分构成,话题“眺望远方”,是一个动作,一种行为,但不是一个观点,观点在提示语中: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都应该具备长远的眼光,着眼于未来,才有希望;鼠目寸光,固步自封,急功近利,就没有希望。

本文的题目“远眺,然后进步”,完全切合提示语的含义,全文又能始终围绕这个中心来展开,体现了对题意的准确理解。

如果只盯着话题,无视提示语,在立意上舍近求远煞费苦心,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2、恰当地选择、组织各种材料来阐释观点,显示出良好的积累和驾驭素材的独特能力。

本文没有空泛的议论,所有的议论都是由材料生发出来的。

历史,现实,文学,绘画,众多
的材料都被用来引出论点或证明论点。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没有铺张地罗列材料,叙述很有节制,而且善于嫁接:张爱玲《天才
梦》中回忆幼年背诗的事情,被用来评述满清的衰亡;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分析全球化利弊的著作《世界是平的》,被用来引出对来料加工企业的思考。

以上是从反面写,可归入国家和民族的角度,毕加索和独孤求败的事例则是从正面写,可归入个人的角度,它们又都被统一在“眺望远方”的话题之下,使全文具有收放自如的气度。

3、反复点题,自然而不呆板。

第三节照抄作文提示语,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但它是由“悔恨的泪”带出来的;后四节中,每节都出现“眺望远方”,但每处都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作为一篇追求高度个性化的作文,本文没有给可能出现的严重误判留下丝毫余地,可见,个性化和模式化并不是天然矛盾的。

4、语言流畅形象,有一种一以贯之的言说“口吻”,或者叫个人风格,不事张扬,而从质朴中透出老练和绚烂。

由小叮噹想到的??
东莞中学
王俊达
《小叮噹》是一部日本动画片,每集都会出现一件很神奇的、来自二十二世纪的法宝。

对于这部动画片,国人持两种意见:一部分人认为,什么时光机之类纯属胡思乱想、浪费时间;又有人认为这是好东西,如果一个民族连想像力都没有了,就注定会灭亡。

是的,想像,就像是一种极目远眺的行为,但人类却一次次依
靠这种极目远眺,把远得只存在于脑海里、想像中的东西,变成了手中的、身旁的东西。

但是,也得先看到那些东西。

古代有这么一个书生,为了鞭策自己努力读书,把“低头半尺”刻在书桌上,意为默默低头忙碌于半尺书台。

书生的老师知道了就笑话他:“若无举头万里,何来低头半尺?”要是不时常抬头看看万里之外的终点,在这半尺上再怎么忙碌,也只是原地圈而已。

不看看万里外的目标,只低头奔跑,除了撞树,就只有在原地不断圈直到累死。

无独有偶,西方探险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也体现了这一点。

在鲁滨逊流落荒岛,为生存而耕作时,也无时无刻不在远眺大海,看是否有船只经过,他也因此而获救。

试想,若鲁滨逊一直低头劳作,又怎能发现带他回到文明世界的船只?最终,怕是会老死荒岛吧?可笑的是,我们的大清皇朝正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例。

手捧四大发明,膜拜天朝上国,带着“西方因四大发明才得以发展”“夷人之技皆源于中国”的观念,把西方打上“蛮夷”标志,然后踢出去,关紧国门。

那些坐龙椅的和戴乌纱的全然看不到远处的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和代议民主,日复一日地数着几钟粟、几两金、几亩地??
可惜的是,现今仍有不少人抱着这样的观念。

他们熟知历史:黑火药轰倒了欧洲封建君主,指南针发现了新大陆,文艺复兴全靠造纸术和印刷术,赵州桥比西方早八百年,圆周率比西方早一
千年??要是我们一直背着这些“光辉”的历史,我们还能直起腰、抬起头来看远方吗?恐怕只会低头圈吧。

我站在这里;
现在和未来各占一半;
用望远镜看着远处的自己;
用后视镜看着现在的自己。

【评分】58
【简评】内容上,本文从国人对一部日本动画片的争议入手,指出“想象”即人类一种极目远眺的行为,引出对话题的论述。

正文部分用了正反两面三个例子,充分论证“眺望远方”对于个人事业成功、战胜困境乃至国家兴亡的重要意义。

对题意理解准确,文章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