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滦县雷庄镇雷庄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唐山市滦县雷庄镇雷庄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下
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
张汝明,字舜文,世为庐陵人,徙居真州。
汝明少嗜学,刻意属文,下笔辄千百言。
入太学,有声一时。
国子司业黄隐将以子妻之,汝明约无饰华侈,协力承亲欢,然后受室。
登进士第,历卫真、江阴、宜黄、华阴四县主簿,杭州司理参军,亳州鹿邑丞。
母病疽,更数医不效,汝明刺血调药,傅之而愈。
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
汝明为鬻橐中装,代偿之。
华阴修岳庙,费钜财窘,令以属汝明。
汝明严与为期,民德其不扰,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
他庙非典祀、妖巫凭以惑众者,则毁而惩其人。
滞州县二十年,未尝出一语于进,故无荐者。
大观中,或言其名,召置学制局,预考贡士,去取皆有题品。
值不悦者诬以背王氏学,诏究其事,得所谓《去取录》,徽宗览之曰:“考校尽心,宁复有此?”特改宣教郎。
耀监察御史。
尝摄殿中侍御史,即日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权,以蔡京为首。
帝奖其介直。
京颇惮之,徙司门员外郎,犹虞其复用,力排之,出通判宁化军。
地界辽,文移数往来,汝明名触其讳,辽以檄暴于朝。
安抚使问故,众欲委罪于吏,汝明曰:“诡辞欺君,吾不为也。
”田法行,受牒按境内。
时主者多不亲行,汝明使四隅日具官吏所至,而躬临以阅实,虽雨雪不渝,以敌吏不得通贿谢。
晚知岳州,属邑得古编钟,求上献。
汝明曰:“天子命我以千里,惧不能仰承德意,敢越职以幸赏乎?”汝明事亲孝,执丧,水浆不入口三日。
日饭脱粟,饮水,无醯盐草木之滋。
浸病羸,行辄踣。
汝明学精微,研象数,贯穿经史百家,所著书不蹈袭前人语,有《易索书》《张子卮言》《大究经》传于世。
(节选自《宋史·张汝明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入太学,有声一时声:声望。
B.更数医不效效:见效。
C.犹虞其复用虞:担忧。
D.田法行,受牒按境内按:根据。
5.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张汝明尽职尽责的一组是()(3分)
①为鬻橐中装,代偿之②未尝出一语于进③预考贡士,去取皆有题品④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权⑤躬临以阅实,虽雨雪不渝⑥惧不能仰承德意,敢越职以幸赏乎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汝明勤奋好学,学问精深。
写文章时动不动就下笔千言,对经史百家融会贯通,著书立说有自己独到的思想,有很多文章流传后世。
B.张汝明为人正直,不惧权贵。
当上殿中侍御史不久,就弹劾以蔡京为首的卖恩揽权行为,最终受到蔡京排挤,出任宁化军通判。
C.张汝明为官清廉。
主政岳州时,属地有人请求把得到的古代编钟献给他,他断然拒绝,认为自己应该恪守职分对得起皇上的恩德。
D.张汝明非常孝顺。
母亲生了毒疮,他用自己的血亲自调药,治好了母亲的病。
为亲人服丧时,三天不吃不喝,后也仅吃点糙米。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⑴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
(4分)
译
文:
⑵安抚使问故,众欲委罪于吏,汝明日:“诡辞欺君,吾不为也。
”(4分)
译
文:
参考答案:
4.D.解析:按:巡视。
5.D.解析:①说张汝明为县偿还债务。
⑥说张汝明不想献出编钟来谋求升迁。
6.C.解析:不是“献给他”而是“献给皇上”。
7.(1)(4分)江阴尉贫穷而且有病,买东西时不能及时给钱,掌管督察郡国的官员要用法律制裁他。
(“不时”、“直”、“绳”各1分,句意1分)
(2)(4分)安抚使询问缘故,众人想把责任推到下属官吏身上,张汝明说:“用虚假的话欺骗皇上,我不做这样的事。
”(“故”“委”“诡辞”各1分,句意1分)
附文言文译文:
张汝明,字舜文,祖上为庐陵人,后移居真州。
张汝明小时候喜欢学习,潜心致志撰写文章,下笔就能千言。
进入太学,一时间很有声望。
国子司业黄隐想把女儿嫁给他,张汝明与她约定好不能追求奢侈华丽的生活,要共同孝敬父母,然后才与她拜堂成亲。
考中进士后,历任卫真、江阴、宜黄、华阴四县主簿,杭州司理参军,亳州鹿邑丞。
母亲生了毒疮,换了好几个医生都不见疗效,汝明刺出自己身上的鲜血调制药物,敷在母亲伤口上把病治好了。
江阴县尉贫穷而且有病,买东西不能及时给钱,掌管督察郡国的官员要用法律制裁他。
张汝明为他卖了袋中的行装,替他偿还了债务。
华阴县修建岳庙,花费了巨额钱财,境况艰难。
县令把这件事交给了张汝明。
张汝明严格约定了期限,百姓感激他不扰民,就一起出力帮助劳动,终于按期完工。
其他的寺庙不是用祭祀,而是妖巫用迷惑百姓的,就毁坏并惩罚当事人,在州县滞留了二十年,不曾说过一句求人升官的话,所以没有人举荐他。
大观年间,有人提起了他的名字,被召入学制局,参与贡士的考试,录取与否都有品评。
恰逢反对他的人诬陷他背离了王氏的学说,朝廷下诏追查这件事,得到了《去取录》,徽宗看了后说:“他考校这样用心,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特改为宣教郎。
擢升为监察御史。
曾经任殿中侍御史,当天上疏弹劾政府收买人心扩大权力,以蔡京为首。
皇上夸奖他耿直。
蔡京非常害怕他,改任司门员外郎,还是担心他再被重用,极力排挤他,张汝明出京担任宁化军通判。
宁化和辽国交界,文书多次往,张汝明的名字触犯了辽国的忌讳,辽国通过檄文使朝廷知道了。
安抚使询问原因,大家想把责任推到小吏身上,张汝明说:“用虚假的话欺骗皇上,我不做这样的事。
”耕种之法施行,他接到文书巡视境内。
当时主管的官吏多不亲自推行,张汝明让四方每天都准备好官吏所去的地方,而自己亲临现场审查核实,即使下雨下雪也不改变,因此官吏无法相互赠礼酬谢。
晚年主政岳州,所管辖的城邑得到古代的编钟,请求献给皇上。
张汝明说:“皇上让我管理千里之地,我唯恐承受不起皇上的恩德,怎敢超越职分通过献物希求奖赏呢?”张汝明对父母孝敬,行丧礼时,三天不吃不喝,后也只吃糙米,喝点水,饭中没有油盐酱醋蔬菜的滋味。
染上疾病身体很弱,一走路就跌倒。
张汝明学问精深,研究象数,对经史百家融会贯通,著作不沿袭前人的说法,有《易索书》《张子卮言》《大究经》流传于世间。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14分)
看望
德国海·格兰特
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头喊:“培德·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了!收拾一下东西,今天别上课了。
”
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
他把数学本子收到一块儿,然后磕磕绊绊地离开了教室。
她在接待室里,坐在最前排的一把椅子上。
满脸皱纹、瘦瘦小小的妈妈穿着一件旧式大衣,灰色的头发上是一条黑头巾。
身边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现在只有粗壮结实的农民才提着它出门。
“培德,儿子!”他感觉到了妈妈长了茧子的手握住了自己的手,闻到了她那只有过节才穿的衣服上的樟脑丸味儿。
他的心在感动和压抑之间犹豫。
为什么她偏要在今天,在上课的日子里来!在这儿,大家都会看见她!那些有钱的、傲慢的男孩子们,他们的父母,都是开着小汽车到寄宿学校来,把礼物、钱随便那么一撒。
“校长说,你可以带我去看看你的房间,你今天不用上课了。
真好,不是吗?”
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他抹了抹潮湿的额头,带着愤愤的果断,抓起那个古老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不装东西就够沉的了。
他快速地几乎是跑着上楼梯,走进那间小小的双人房间。
“那就是我的床。
那边,靠窗子的,是齐姆森的。
他爸爸是工厂主,富得要命,一辆汽车就像我们房间那么大!”
妈妈几乎是虔诚地注视着那张床,她大概在惊讶齐姆森盖的竟然不是金被子吧!然后,她带着幸福的微笑又转向他,并且打开那个方格纹手提包。
“我带来了几件新衬衣,培德。
是柔软的好料子做的,颜色也是时下流行的。
这是一块奶油蛋糕,你最喜爱吃的,里面放了好多葡萄干呢!现在就吃一小块吧!”
她温存地笑着,愉快地走到他面前。
但是,他不耐烦地拒绝了。
“现在不吃,妈妈,就要下课了,一会儿所有的人就都涌到这里来。
别让他们看到你。
”
“怎么……”她那张被太阳晒黑的脸孔,一下子涨红了。
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是这样。
好吧,那我还是走吧。
”
但这时过道里已经有了响声,紧接着齐姆森就走进房间里来了。
该死!正好是这个齐姆森!他的友谊对培德来说至关重要。
齐姆森有一种苛求的、爱好挑剔的审美观。
“这是我妈妈,”培德笨拙地结结巴巴地介绍,“她来给我送换洗衣服和蛋糕。
”他感到脑袋在痛。
齐姆森说了自己的名字,一面用培德一向羡慕极了的姿势动作优美地鞠着躬,一面彬彬有礼地微笑着。
“这真是太好了。
家里人来探望永远是最高兴的事。
不是吗,莱默斯?”这肯定是一句客套话,培德带着乡下人的猜疑想道。
但是妈妈却满面笑容地向齐姆森道谢:“是啊,我给他送新衬衣来了。
我们刚刚收完麦子,我来看看他。
”怕妈妈再说什么,培德赶紧把“妈妈”扶出了房间。
母子俩匆忙地悄悄地下了楼梯。
一直到大门口,他才舒了一口气。
到了车站,“你可以坐下一趟火车走,”他没有把握地建议,“也许还能在候车室内喝杯咖啡呢。
”
“不了,就这样吧,儿子。
我现在知道你过得很好,也不那么想家了,我这就上车。
”他还想说些什么,随便说些什么,但喉咙哽咽,什么也说不出来。
这时列车员关上了门。
他从窗口又一次看见她的刻画着艰辛和忧虑的发灰的脸庞。
“妈妈!”他喊着,可是火车开动了。
回到房间,他又看见了桌子上那块妈妈摆放的奶油蛋糕,气味芳香。
可是他一点也不饿。
他走到窗子边,久久地呆望着外面。
他的咽喉总感觉到异样疼痛。
齐姆森进来了,一眼看见还没有动过的蛋糕。
“你究竟为什么那么快让你妈妈走了!”齐姆森严肃地,几乎是阴沉地问,“你呀,要是我有这样一个妈妈就好了!”
培德这才想起,齐姆森的父母已经离婚了。
他愣在那里,他知道无可反驳。
机灵的齐姆森又带着他惯有的明朗微笑,指着蛋糕:“来来,动手啊,不然要发霉了。
”他们一起大嚼蛋糕的时候,培德喉咙的压迫感渐渐消失了。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A.小说的第三段暗示了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使读者知晓培德的母亲来自乡村,生活不宽裕,为下文写培德的担心做铺垫。
B.培德的本性还是善良的,对母亲也是依恋的。
在车站对母亲的“建议”及“喉咙哽咽”都是证明。
C.母亲是一个勤劳朴实,善良无私的女人,她兴高采烈、满怀喜悦地来,却心灰意冷、满怀愤怒地走。
D.齐姆森的友谊对培德来说至关重要,而齐姆森又有一种苛求的、爱好挑剔的审美观,所以培德最不愿意让齐姆森见到母亲。
E.“他们一起大嚼蛋糕的时候,培德喉咙的压迫感渐渐消失了。
”说明培德看到齐姆森没有介意母亲的“乡土味”而逐渐平静,为保持住友谊而欣慰。
培德对母亲没有愧疚感。
13.请结合上下文,说明文中两个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4分)
(1)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
(2)她那张被太阳晒黑的脸孔,一下子涨红了,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14.请结合小说中有关奶油蛋糕的情节,简要分析培德的心理变化过程。
(4分)
15.分析齐姆森这一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
(4分)、
参考答案:
12C E(C“心灰意冷、满怀愤怒地走”错;E“培德对母亲没有愧疚感”错;“说明培德看到齐姆森没有介意母亲的“乡土味”而逐渐平静,为保持住友谊而欣慰”也不准确。
)
13(1)句心理描写,表现了培德的紧张不安,怕母亲丢了自己的面子的心理。
(2)句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肖像描写),母亲为自己来看望儿子,却让他因此丢面子而窘迫。
(答“自己来看望儿子,儿子却因担心母亲丢面子而让他离开。
母亲有些心凉气恼”也得分。
)(每点2分,手法1分,心理1分。
合情合理,自圆其说即可)
14、拒绝吃蛋糕,希望母亲早点儿离开。
回房间看到蛋糕,自责羞愧。
与齐姆森一起吃蛋糕,明白亲情可贵,内心转向平静。
(意思答对即可)
15①推动情节发展:怕齐姆森瞧不起母亲,培德才要母亲赶紧离开;齐姆森责备培德、跟培德分吃蛋糕,让培德轻松一些,并明白亲情可贵等等。
②反衬培德的虚荣:作者用齐姆森的仁厚、善解人意来衬托培德的虚荣、自私,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突出。
③作者通过两个形象的对比,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抛弃虚荣,珍惜亲情。
(意思对即可,对一点得1分,对二点得3分,对三点得4分)
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草屋的声音
赵伟平
①《史记》里说虞舜戴着斗笠披着衣衫精心修筑的是草屋,杜甫吟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茅屋本质上也是草屋。
②上世纪70年代那些移民迁徙到刚刚围塘还泛着盐渍的土地上,开始“筑巢”。
这建造的方式实在是太简单了,几根竹木扎起来,屋面是铺展均匀的一束束的稻草,屋墙是缚住竹竿的一扇扇稻草,源于土地的稻草裹掖着屋子,阳光下金灿灿的,抬头望着齐厚齐厚的稻草屋檐,会有一种知足的温煦和生命的叠重掠过。
③小时候,不知是听母亲还是其他乡人说过这句话:“只有懒的人,没有懒的田”。
其实,海边的田地即使不懒也够坑人的。
芦苇根、柳丝藤草之类像一张网罩着地面,盘根错节,密密匝匝,成群地疯长,种地人垦植庄稼往往会如游击战、拉锯战一样地与它们争斗。
然而,最终也是那些芦苇一样坚韧的人征服了草屋后的一片片土地。
春天一来拼起一幅嫩绿的画景。
夏天绿得更深、更翠,像湖,像海,碧波欣欣。
几把闪电,几度雷鸣,几经风雨,青黄相融,一幅幅逼真的水彩,当之无愧。
秋色染过了又一幅金色的秋景图,慢慢向田野走来了。
收获最后的田野,草屋的灯光亮了,里面的主人抹一把额头上发亮的汗珠,洗一洗长满老茧的双手,便从门缝里传出几声纯朴而又憨厚的笑声。
④草屋是温馨的。
但草屋有时会经历一些惊险的无奈和战栗。
常常在汛期的时段里,村口的防汛喇叭一响,草屋里的男女老少提锹带箕奔赴海边,这是一场义无反顾的战争,一心想缚住大海疯狂的手脚。
有一次,海浪冲破了堤岸,草屋灰黄色的屋顶浮在浊黄的水面上。
海水退后,草屋几乎还是完好的,草屋能挡得了寒冷与酷暑,却对水从来都留着通道,这正像无边的大水漫过一丛丛热爱生命的草,它们聪明地匍匐在大地上,水过后,阳光一照,依然能够旺盛地向上长!
⑤草屋留给我记忆的更多的是宁静。
我曾住的是一幢两间半的草屋,挡门墙的草栓周围终年种着一圈茗苳草,有点像兰花的叶子,这草终年不枯,似乎也终年点燃着草屋的绿意。
草屋的前后有两棵树,屋东北角有一颗高大的梧桐树,梧桐的枝桠粗犷而大气,一到初夏,盆底大的叶子和小号一样紫色的花便一起高高地摇曳;屋西南侧长着一颗枝细叶茂的枣树,我常常会在屋檐下,看飒飒落下的枣花,再看着米粒一样的枣儿怎样长成姑娘般的丰满与红润,然后,又会算计着折一支长长的竹竿渐次敲落那些美味。
一前一后的两棵树,庇护着草屋,草屋便更加安宁而有情致了。
⑥冬天的雪对于草屋来说,是一道别样的风景,隔着砧板大的天窗仰望雪片飘摇而来,先是与稻草摩挲的声音,再是“沙沙”、“沙沙”雪花与雪花挤在一起的声音。
最后
像神韵一样,雪脚踩得无声无息了。
满世界一屋银妆素裹,草屋上的雪层已经盖过了草层,一间间草屋早已成了一个个意味无穷的童话了。
融雪的时候,那些剥离草屋的水的精灵似乎很不愿意真的离去,在经过屋檐的刹那间,在空中凝住了,这凝结的雕塑越结越大,越挂越长,几乎每一根稻草顶端都挂起这样的冰凌串儿,远望去,冰凌串就像在琴键上高低跳跃的音符。
⑦草屋无言。
但我相信,从草屋里出来的人都会有对草屋的种种理解,都能聆听到草屋里发出的种种声音!
(选自2007年8月7日《解放日报》)12、结合全文的内容来看,作者“聆听”到哪些“声音”?(4分)
13、第③自然段中画线句子写了什么内容?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6分)
14、本文题为“草屋的声音”,第⑦自然段中又说“草屋无言”。
你怎样从这
看似矛盾的话语中理解和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6分)
参考答案:
12、①草屋使人产生知足的温煦和生命的叠重之感;②草屋主人勤劳坚韧、纯朴憨厚;③草屋环境宁静有情致;④草屋风景别样而意味无穷。
(4分)
13、①以季节变换为顺序,描绘了被征服土地上出现的动人“画景”。
②由嫩绿深绿、青黄相融到金色,突出了“画景”的色彩变化;运用比喻、
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富有韵味。
(6分)
14、“草屋无言”与题意并不矛盾。
作者通过对草屋及草屋“声音”的叙写,表达了对草
屋生活的美好回忆,对草屋主人的真切赞美,对草屋及草屋“声音”的深情留恋,体现了作者超脱尘俗的情趣和积极的人生追求。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霍光字子孟,剽骑将军去病弟也。
父中孺,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侍者卫少儿私通而生去病。
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
久之,少儿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
既壮大,乃自知父为霍中孺,未及求问,
会为剽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河东太守郊迎,负弩矢先驱至平阳传舍,遣吏迎霍中孺。
中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
”中孺扶服叩头,曰:“老臣得托命将军,此天力也。
”去病大为中孺买田宅奴婢而去。
还,复过焉,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
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光为人沉静详审,长才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
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
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
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
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
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
众庶莫不多光。
光坐庭中,会丞相以下议定所立。
广陵王已前不用,及燕刺王反诛,其子不在议中。
近亲唯有卫太子孙号皇曾孙在民间,咸称述焉。
光遂与丞相敞等上奏曰《礼》曰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亡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
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武帝时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庙,子万姓。
臣昧死以闻。
”皇太后诏曰:“可。
”光遣宗正刘德至曾孙家尚冠里,洗沐赐御衣,太仆以軨车迎曾孙就斋宗正府,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
而光奉上皇帝玺绶,谒于高庙,是为孝宣皇帝。
光秉政前后二十年。
地节二年春病笃,车驾自临问光病,上为之涕泣。
光上书谢恩曰:“愿分国邑三千户,以封兄孙奉车都尉山为列侯,奉兄骠骑将军去病祀。
”事下丞相御史,即日拜光子禹为右将军。
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
——选自《汉书?霍光金日磾传》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郎仆射窃识视之识:做标记
B.光甚谊之谊:通“义”,认为……忠义
C.众庶莫不多光多:增加
D.咸称述焉称述:称赞,称道
5.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遂与丞相敞等/上奏曰/《礼》/曰/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亡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
B光遂与丞相敞等上奏曰/《礼》曰/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亡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
C光遂与丞相敞等上奏曰《礼》/曰/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亡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
D光遂与丞相敞等/上奏曰/《礼》曰/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亡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霍光为人沉着冷静,细致慎重,每次从下殿门进出,停顿、前进有固定的地方,郎仆射暗中做了标记一看,尺寸丝毫不差。
B 霍去病因为是皇后姐姐的儿子而尊贵得宠。
长大以后,就探访询问知父亲是霍中孺,正好任剽骑将军出击匈奴,路经河东郡,河东太守到郊外迎接,他背着弓箭先驱马到平阳旅舍,派手下人迎接霍中孺。
C 霍光坐在朝廷中间,会合丞相以下大臣讨论决定立谁。
广陵王已经不用在前,还有燕刺王因谋反而被诛灭,他儿子不在讨论范围中。
D 霍光派宗正刘德到尚冠里曾孙家中,让他沐浴以后赐给他皇帝之服,太仆用轻便车迎接曾孙到宗正府用斋,然后进未央宫见皇太后,受封为阳武侯。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中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4.C 多:称赞
5.B
6.B“就探访询问知父亲是霍中孺”错,原文是“自知,没顾上探访询问”。
7.翻译:(1)霍中孺急步进来拜见,将军也下拜迎候,跪着说:“去病没能早日自知是父亲大人给予之身。
”(趋、为、遗体各1分,大意2分)
(2) 武帝出行他就照管车马,回宫就侍奉在左右,出入宫门二十多年,小心谨慎,未曾有什么过错,很受到武帝亲近和信任。
(出、入、见、亲信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霍光表字子孟,是票骑将军霍去病的弟弟。
父亲霍中孺,河东郡平阳县人,以县吏的
身分替平阳侯家办事,跟侍女卫少儿私通生下了霍去病。
霍中孺办完事回家,娶妻生下霍光,就此隔绝互相不知音讯。
多年以后,卫少儿的妹妹卫子夫受到汉武帝宠幸,立为皇后,霍去病因为是皇后姊姊的儿子而尊贵得宠。
长大以后,就自知父亲是霍中孺,还没顾上探访寻问,正好任剽骑将军出击匈奴,路经河东郡,河东太守到郊外迎接,他背着弓箭先驱马到平阳旅舍,派手下人迎接霍中孺。
霍中孺急步进来拜见,将军也下拜迎候,于是跪着说:“去病没能早日自知是父亲大人给予之身。
”霍中孺伏在地上叩头,说:“老臣能够把生命寄托在将军身上,这是上天的力量啊。
”霍去病为霍中孺置买了大量的土地、房屋、奴婢而去。
回来时,又从那儿经过,就带着霍光西行到了长安,当时霍光年纪才十几岁,任他为郎官,不久又升到诸曹侍中。
霍去病死后,霍光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武帝出行他就照管车马,回宫就侍奉在左右,出入宫门二十多年,小心谨慎,未曾有什么过错,很受到武帝亲近和信任。
霍光为人沉着冷静、细致慎重,身高只有七尺三寸,皮肤白皙,眉、眼分得很开,须髯很美。
每次从下殿门出入,停顿、前进有固定的地方,郎仆射暗中做了标记一看,尺寸丝毫不差,他的资质本性端正就像这样。
开始辅佐幼主,政令都由他亲自发出,天下人都仰慕他的风采。
宫殿中曾出现过怪异的现象,一夜间大臣们互相惊扰,霍光召来掌管符玺的郎官要玺,郎官不肯交给霍光。
霍光想夺玺,郎官手按着剑把说:“臣子的头可以得到,玉玺你不能得到!”霍光很赞赏他的忠义。
第二天,下诏提升这位郎官官阶两级。
老百姓没有不称颂霍光的
霍光坐在朝廷中间,会合丞相以下大臣讨论决定立谁。
广陵王已经不用在前,还有燕刺王因谋反而被诛灭,他儿子不在讨论范围中。
近亲只有卫太子的孙子号皇曾孙的在民间,大家都称道他。
霍光就跟丞相杨敞等上奏书说:“《礼记》说:‘人道爱自己的亲人,所以尊崇祖先;尊崇祖先,所以敬重宗室。
’宗没有子息,选择宗支子孙中贤能的作为继承人。
孝武皇帝的曾孙病已,武帝在世时有诏命令掖庭养育照看,到今年十八岁了,从先生那里受学《诗经》、《论语》、《孝经》,亲自实行节俭,仁慈而能爱他人,可以嗣承孝昭皇帝之后,事奉祖宗之庙,爱万姓如子。
臣子冒死让太后知情。
”皇太后下诏说:“同意。
”霍光派宗正刘德到尚冠里曾孙家中,让他沐浴以后赐给他皇帝之服,太仆用轻便车迎接曾孙到宗正府用斋,然后进未央宫见皇太后,受封为阳武侯。
霍光捧上皇帝的玺和绶带,进谒了高皇帝庙,这就是孝宣皇帝。
霍光主持朝政前后二十年。
地节二年春天病重,宣帝亲自到来问候霍光病况,为他病情流泪哭泣。
霍光呈上奏书谢恩说:“希望把我国中之邑分出三千户,封给我侄孙奉车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