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功能失调性态度与抑郁现状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有研究[1]发现功能失调性态度作为一种负性认知,对抑郁症的产生有很大影响。
本文进一步分析青少年抑郁症流行病学特点,功能失调性态度与青少年抑郁现状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与护理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选取山西省某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2019年6月—2020年4月入院病人。
纳入标准为:(1)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对抑郁症的
诊断标准;(2)入院时完成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大于8分者;(3)根据WH O对青少年的界定,选取年龄在10~19岁之间的青少年患者;(4)研究对象了解相关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为:(1)有其他可能导致精神行为异常的严重躯体疾病;(2)患者有酒精、药物或其他物质依赖的既往史;(3)接受过电休克(M E C T)或其他物理治疗的患者;(4)伴有认知障碍、听力障碍等功能障碍。
核定人数160名。
经过筛查,获得有效问卷153例。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问卷包括3部分组成:(1)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和自述发病原因等。
(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A M D):编制于1960年,常用于抑郁状态时的评定,该量表引入我国经过多次校订,此次研究最终引用24项版本,泛K a p p a值为
0.92,有较好的一致性;C r o n b a c h’sα系数为0.714,总体的平行效度和结构效度较为良好,是较为理想的
研究工具[2]。
该量表共有24项内容。
采用五级评分按相应症状从轻到重依次分为0~4分,评分标准为:无抑郁症状:<8分,轻度抑郁:20~35分,重度抑郁:≥35分。
(3)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D A S):由韦斯曼于1979年编制,用于测量个体不良生活态度以及信念。
我国学者陈远岭[3]对该量表进行信效度分析得出:该量表半分信度为0.835,C r o n b a c h’sα系数为0.87,各条目有较好的效度。
该量表从完全不同意至完全同意共分为7级评分。
共有40题8个因子结构,正常人
D A S均分≤130分,分数越高,认知障碍越严重。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 P S 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得出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独立样本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1年4月第35卷第4期(总第424期)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功能失调性态度与抑郁现状调查
史家琦①王若维①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现状以及功能失调性态度与青少年抑郁症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与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对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精神卫生科153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青少年抑郁症存在性别与学历差异,女性抑郁水平高于男性,大学抑郁水平与功能失调性得分均高于其他学历(P<0.05),功能失调性态度与抑郁症水平呈正相关(r=0.647,P<0.05)。
结论:功能失调性态度作为独立因素,在青少年抑郁症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干预,给青少年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功能失调性态度抑郁症青少年心理健康
d o i:10.3969/j.i s s n.1001-568X.2021.04.0028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68X(2021)04-0092-03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nD y s f u n c t i o n a l A t t i t u d ea n dD e p r e s s i o nS t a t u s o f A d o l e s c e n t D e p r e s s i o nP a t i e n t s/S H I J i a-q i,WA N G R u o-w e i//C h i n e s e P r i m a r y H e a l t h C a r e,2021,35(4):92-94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e x p l o r et h ea d o l e s c e n t d e p r e s s i o ns t a t u s a n df u n c t i o no f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d y s f u n c t i o n a l a t t i t u d e a n da d o l e s c e n t d e p r e s s i o n.M E T H O
D S H a m i l t o nd e p r e s s i o ns c a l e(H A M D)a n dd y s f u n c t i o n a l a t t i t u d e s c a l e(D A S)w e r e u s e dt o e v a l u a t e153y o u n g p e o p l e i n m e n t a l h e a l t h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a c e r t a i n t e r t i a r y h o s p i t a l i n S h a n x i P r o v i n c e.R
E S U L T S T h e r e w e r e d i f f e r e n c e sb e t w e e ng e n d e ra n de d u c a t i o n a l b a c k g r o u n di na d o l e s c e n t d e p r e s s i o n,t h ed e p r e s s i o nl e v e l o f f e m a l e sw a sh i g h e rt h a n m a l e s,a n dt h e d e p r e s s i o nl e v e l o f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w a s h i g h e r t h a no t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a l b a c k g r o u n d(P<0.05).T h e d y s f u n c t i o n a l a t t i t u d e w a s p o s i t i v e l y c o r r e l a t e dw i t ht h e d e p r e s s i o nl e v e l(r=0.647,P<0.05).C O N C L U S I O N D y s f u n c t i o n a l a t t i t u d e,a s a ni n d e p e n d e n t f a c t o r,p l a y e d a n 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 a d o l e s c e n t d e p r e s s i o n.T h e r e f o r e,t h e t a r g e t w a s t o s t r e n g t h e n t h e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o f a d o l e s c e n t m e n t a l h e a l t h a n d g i v e a d o l e s c e n t s a h e a l t h y g r o w t h e n v i r o n m e n t.
K e y w o r d s d y s f u n c t i o n a l a t t i t u d e,d e p r e s s i o n,a d o l e s c e n t,m e n t a l h e a l t h
F i r s t-a u t h o r’s a d d r e s s S h a n d o n g X i e h e U n i v e r s i t y,J i n a n,S h a n d o n g,250109,C h i n a
①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250109
E-m a i l275844189@q q.c o m
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
不同程度抑郁症患者H A M D与D A S总分、各因子之间的关系用P e a r s o n
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抑郁现状
2.1.1不同人口学特征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抑郁得分比较此次调查中,女性患者91例(59.48%),年龄在
15~19岁87例(56.87%),学历在大学(包含大专)69例(45.09%),女性青少年的抑郁平均水平高于男性,不
同学历水平的患者抑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S N K-q法)对不同学历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抑郁得分进行组间比较得出:大学
与其他学历层次之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初中及以下与高中(包含中专)之间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1.2被调查者本次住院诱因将青少年住院诱因分为四类,其中:学业问题66人,占此次住院诱因比重
最大(43.13%),之后是家庭问题52人(33.99%),然后是社会问题24人(15.69%),其他11人(7.19%)。
2.2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功能失调性态度调查结果
2.2.1青少年D A S各项评分青少年抑郁症患者D A S 均分为(162.74?19.73),其中寻求赞许项得分较高
(22.38?5.03),依赖性分数较低(19.78?3.97),其余得分:脆弱性(21.75?4.06),吸引和排斥(21.34?4.63),完美化(20.04?3.19),强制性(21.71?4.11),自主性态度(20.42?4.18),认知哲学(21.46?3.87)。
2.2.2不同人口学特征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D A S评分比较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方差分析对青少年功能
失调性态度得分在不同人口学上的差异进行比较得出:15~19岁年龄段青少年D A S评分高于10~14岁年龄段青少年(P<0.05)。
不同学历水平的青少年D A 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大学(包含大专)D A S评分高于其他学历人员评分,通过方差分析两两比较(S N K-q法)得出:大学包含大专青少年D A S评分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但初中及以下与高中包含中专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3不同程度抑郁症患者H A M D与D A S总分、各因子之间的关系运用独立于样本t检验对不同程度青
少年抑郁症D A S各因子进行比较得出,轻度青少年抑郁症患者D A S总分、各项因子得分均小于重度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根据P e a r s o n相关分析得出,青少年抑郁程度与功能失调性得分成正相关(r=0.647,P<0.05)。
3讨论
3.1抑郁现状分析
3.1.1青少年抑郁症的人口学特点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女性青少年患者的平均抑郁水平高于男性,这与
其他研究[4-5]相符,这可能受男女激素分泌差异与性格特点影响,有研究[6]得出:青少年抑郁症性别差异存在阶段性,即低年龄段组(11~12岁)女性青少年抑郁症检出率低于男性,在高年龄段组(17岁组)女性青少年抑郁症检出率高于男性;青少年抑郁症性别差异还受居住地来源、受教育情况等多因素影响。
现阶段对青少年抑郁症性别差异还未成定论。
大学(包括大专)相比于其他学历,抑郁症的发生更多。
艾瑞克森在其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指出:青春
表1不同人口学特征与青少年抑郁程度例(%)
项目
性别
男
女
年龄
[10~15)岁
[15~20)岁
学历
初中及以下高中(包含中专)大学(包含大专)轻度抑郁
26(41.94)
35(38.46)
24(36.36)
37(42.53)
18(56.25)
23(44.23)
28(40.58)
重度抑郁
36(58.06)
56(61.54)
42(63.64)
50(57.47)
14(43.75)
29(55.77)
41(59.42)
H A M D评分
(分)
26.14?4.61
27.84?4.34
24.37?5.03
27.95?6.01
24.54?3.17
24.96?4.43
27.04?4.37
t/F值
2.598
1.879
2.493
P值
0.018
0.874
0.012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功能失调性态度与抑郁现状调查——史家琦等
表2青少年抑郁症D A S评分与人口学差异(x?s)
变量
年龄
[10,15)岁
[15,20)岁
性别
男
女
学历
初中及以下
高中(包含中专)
大学(包含大专)
D A S评分(分)
155.03?34.32
171.46?41.23
168.63?36.48
163.77?40.68
156.05?36.82
151.32?40.71
179.36?34.07
t/F值
2.566
0.946
4.205
P值
0.013
0.422
0.010
表3不同程度青少年抑郁症D A S总分比较(x?s)分
项目
D A S总分
脆弱性
吸引和排斥
完美化
强制性
寻求赞许
依赖性
自主性态度
认知哲学
轻度抑郁(n=61)
144.37?35.44
19.78?3.83
17.63?4.52
17.95?3.71
19.40?5.43
17.67?4.43
16.31?7.16
17.24?5.42
19.73?3.68
重度抑郁(n=92)
186.15?34.54
22.67?4.75
24.86?6.17
23.42?4.31
22.46?5.72
24.51?3.17
23.79?4.31
24.71?3.76
22.94?5.14
t值
-6.457
-5.176
-5.714
-4.719
-4.371
-4.263
-5.163
-5.471
-4.875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期(12~18岁)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自我认同的角色混乱,即在对自身进行认识与了解的期间,容易对自己产生扭曲的理解,同时面对着家长与社会的要求、学业压力、责任的承担与自我理想的碰撞,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因此,在大学中开展心理卫生工作,进行心理卫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3.1.2学业问题是青少年抑郁症的主要诱发因素调查发现学业问题是影响青少年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因
素。
有研究[7]就对重点与非重点中学学生抑郁现状进行调查得出:学习压力较大的重点中学学生更易产生抑郁情绪。
甚至由学业引发的青少年抑郁情绪会导致自杀的发生[8]。
家庭作业负担过重、考试成绩与升学等原因均会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一定的负性影响。
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缓解青少年学业压力,减轻学生负担,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及时干预,对于预防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3.2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功能失调性态度分析
3.2.1D A S结果分析功能失调性态度8个因子在青少年抑郁程度上存在差异(P<0.05),其中寻求赞许因
子得分较高。
究其原因可能是青少年在初步进行社会交往时,往往缺少行为模仿的样板和来自长辈、学校的积极指引,此时作为家长的认同与赞许是青少年社会实践的评判标准。
当青少年此时无法接受来自家长的认同与赞许,进行社会交往时就会陷入迷茫状态,则更有可能产生功能失调性态度。
而依赖性因子均分较低。
寻求独立、模仿同龄人行为、渴望得到长辈认同是青少年时期心理、行为活动的特点。
这与“寻求赞许”因子得分较高并不冲突,青少年时期就是一个渴望独立又希望得到认可的一种纠结的、拉扯的时期。
因此,在这段时间青少年则更容易发生心理健康问题。
3.2.2青少年功能失调性态度的人口学特点调查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学历的增高,功能失调性
态度得分逐渐增高。
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大,社会交往随之增多,此时青少年未能对认识对象有完全的、正确的理解,受到很多环境的影响,容易形成绝对的、有偏见的、极端的和不完全的认知[9]。
而有研究指出功能失调性态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轻[10],其中缘由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但对于青少年面临社会生活时的迷茫阶段,作为学校与家长有共同的责任引导青少年积极适应社会生活,矫正负性认知。
3.2.3青少年抑郁程度与功能失调性态度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抑郁程度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D A S
总分及维度分之间均存在差异(P<0.05)。
P e a r s o n相关分析得出青少年抑郁程度与其功能失调性态度呈正相关。
青少年在抑郁程度加重时,会加深负性认知,即功能失调性态度,从而进一步加深抑郁程度。
这进一步证实了“环形序列”模式理论。
因此,在综合物理、药物和心理治疗的同时,增加认知治疗,这对打破“环形序列”、帮助青少年走出心理阴霾有积极作用。
4小结本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抑郁症功能失调性态度存在年龄和学历的差异。
同时,功能失调性态度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状态依从性和相对独立性两方面,功能失调性态度随着抑郁程度的变化而发展;但功能失调性态度在抑郁症的发展中又起着独特的作用。
所以在临床工作中,一方面要积极进行心理治疗、控制症状的同时进行认知治疗,以免二者发生恶性循环,加重患者病情;另一方面,也要对易感人群进行独立监控,加强预警危险认知,使功能失调性态度这一独立因素得到控制,在全面加强青少年精神卫生工作的同时,给予青少年有侧重的、个性化的干预方案,从而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从恩朝,蔡亦蕴,陈海莹.青少年抑郁情绪与心理弹性、家庭环境因素的关联[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7):31-34.
[2]赵靖平,郑延平.H a m i l t o n抑郁量表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5):214-216,238.
[3]陈远岭,徐俊冕,严善明.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信度和效度初步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5):10-12,64.
[4]M E I S E RS,E S S E RG.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 s t r e s s g e n e r a t i o n—a g i r l p r o b l e m?t h e r o l e o fd e p r e s s i v e s y m p t o m s,d y s f u n c t i o n a la t t i t u d e s,
a n dg e n d e r i ne a r l ya d o l e s c e n t s t r e s sg e n e r a t i o n[J].T h ej o u r n a l o f
e a r l y a d o l e s c e n c e,2019,39(1):41-66.
[5]C O P E L A N D W,WO R T H M A N C,S H A N A H A N L,e t a l.E a r l y
p u b e r t a l t i m i n g a n dt e s t o s t e r o n e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h i g h e r l e v e l s o f a d o l e s c e n t d e p r e s s i o ni ng i r l s[J].J o u r n a l o f t h e A m e r i c a na c a d e m y o f
c h i l d&a
d o l
e s c e n t p s y c h i a t r y,2019,58(12):1197-1206.
[6]陈宝林,徐勇.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研究现状[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0):1438-1440.
[7]李凌峰,张志成.高中生抑郁症患病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9):6-7,15.
[8]P A R KJ Y,C H U N GI J.A d o l e s c e n t s u i c i d e t r i g g e r e db y p r o b l e m s
a t s c h o o l i nK o r e a:a n a l y s e s f o c u s i n g o nd e p r e s s i o n,s u i c i d a l i d e a t i o n,p l a n,a n da t t e m p t s a s f o u r d i m e n s i o n s o f s u i c i d e[J].C h i l d
i n d i c a t o r s r e s e a r c h,2014,7(1):75-88.
[9]李梦婕,郭正军,孙丽君,等.父母教养方式、负性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对初中生抑郁情绪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17,30
(4):270-273.
[10]M E I S E R S,E S S E R G.H o wd y s f u n c t i o n a l a r ed y s f u n c t i o n a l a t t i
t u d e s?A t h r e s h o l dm o d e l o f d y s f u n c t i o n a l a t t i t u d e sa n dd e p r e s s i v es y m p t o m si nc h i l d r e na n da d o l e s c e n t s[J].C o g n i t i v et h e r a p y a n d r e s e a r c h,2017,41(5):730-744.
[收稿日期:2021-01-27](编辑:李金澄)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功能失调性态度与抑郁现状调查——史家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