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单元质量检测(三) (B卷)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质量检测(三) (B卷能力素养提升)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阅读鉴赏(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诗的意境
周振甫
意境一词的提出在唐朝。

日僧遍照金刚在《文境秘府论》里介绍唐朝的诗论,在《南卷·论文意》里有“夫作文章,但多立意”“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

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

这里所说的“意”,同“情”结合,即情意。

所说的“境”,即境界,即把感情色彩着在景物上。

“以境照之”,即在境界上产生诗意,就可创作了。

托名王昌龄的《诗格》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里的三境就是意境,只是把偏重于写山水的称为物境,偏重于抒情的称为情境,偏重于言志的称为意境。

这里讲的物境,主要讲山水诗,要写出泉石云峰之美,这种美的观点在诗人的心里,诗人一定要处身于泉石云峰中,掌握了泉石云峰之美,看得透彻,了然于心,所以能够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

所谓物境,主要有两点:一要看到山水的“极丽绝秀”,即山水之美;二要“形似”,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

因为写出了诗人的美学观点,是形象和美的结合,所以构成意境。

情境、意境同物境的分别,只是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意境写出了“意志”,把情意跟景物结合,就成了情境和意境了。

其实这三者都是情景和境界的结合,情和意也往往结合着,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写山水里也往往有情意,所以这三境都是意境。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里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

”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互相连接着,是无穷的,所以称为万象,只要在视听的范围里所接触到的,着上感情色彩,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

流连指在欣赏景物时,不忍离去,这里就产生感情,给景物着上感情色彩,沉吟就在进入创作了。

又说:“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图貌”是描绘形象,是写景;“与心”是表达情意,是抒情。

这两者结合,就做到情景交融,构成意境了,即情意同境界结合了。

“写气”是描写气候,“属采”是运用辞采,也是为写境界用的。

《人间词话》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这里提出境界出不出的问题,也就是哪些诗有境界,哪些诗没有境界。

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这些是诗人的独特感受,写出了这种独特感受,不论是情景交融,诗人把他的感情色彩着到景物上去也好,诗人写出了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也好,都是有意境的。

(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引用诗句不.属于原文所论意境的一项是()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湘夫人》)诗句表现湘女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袅袅”既描写秋风的柔弱细长,又表现了湘女情思的婉转波动。

B.“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李益《洛桥》)诗句抒发了好景不常、繁华消歇的历史盛衰的感慨,“舞腰”既写了柳枝迎风飘舞的状态,也侧面暗示了当年歌女
翩翩起舞的情景。

C.“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诗经·卫风·氓》)诗句写氓当年去看望主人公时的状态,“蚩蚩”表现了氓当年忠厚的样子。

D.“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向子諲《秦楼月》)诗句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愤恨和悲凉,“啼血”既写了子规在残月中的悲凉叫声,也表现了诗人国破家亡的
悲哀之情。

解析:选C文中有“‘图貌’是描绘形象,是写景;‘与心’是表达情意,是抒情。

这两者结合……构成意境了”,即诗中的词、句,既描写形象,又表达情感,二者合起来就构成意境。

C项,只描写形象,没有表达情感,因此没有构成意境。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署名为王昌龄的《诗格》认为,诗歌可分为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但在目前还没有被文学界认可。

B.意境一词在唐朝出现,是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在介绍唐诗的诗论中提出的,这里的“意境”指情意和境界。

C.刘勰认为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只要在视听范围中可接触到,附着上情感,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

D.意境指情意同境界结合,要求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色彩附着在景物上,或在诗中写出景物本身具有的情态。

解析:选A“目前还没有又被学界认可”指代的内容不明确。

选项中的“没有被文学界认可”指代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诗格》署名王昌龄的事,二是《诗格》把诗歌分为三境的事。

从原文中的“托名”可以看出,不被认可的是署名问题,而不是把诗歌分为三种境界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间词话》举“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闹”“弄”二字的例子,主要是说明诗歌要写出诗人内心的独特感受。

B.作者认为《诗格》中提到的诗歌三境究其本质都是意境,因为三者都是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都是情景和境界的结合。

C.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提到的“写气”“属采”是指描写对象和手法的问题,“写气”指描写气候,“属采”是运用辞采。

D.《诗格》中提到的物境主要指山水诗,写这种诗首先要胸中有山水之美,然后观察山水,最后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

解析:选D曲解文意。

“首先……然后……”错误。

文中“这种美的观点在诗人的心里”的意思是诗人通过观察山水得到美的感受,然后写诗;不是诗人胸中先有这种美,然后观察山水中哪些符合这种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25分)
“意境”及“意境”的开拓
评价一首诗的好坏,人们常以“意境”的深、浅、有、无作标准。

学习写诗,当然也要重视“意境”的创作和开拓。

所谓“意境”,新版《辞海》的解释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

”由此可见“意境”的魅力,首先是从形象描述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上体现出来的。

例如,在夏丏尊、叶圣陶合著的《文心》里,有一篇文章曾用“父女对话”的故事形式议论过如何评价新诗的问题。

故事中的爸爸认为新诗句式长长短短,有时连韵都不押,只能算是一种“啰啰嗦嗦的讲学语录,琐琐碎碎的日记簿,零零落落的感慨词典”。

女儿听了,先念了一首俞平伯的新诗《到家了》给他听:“卖硬面饽饽的,/在深夜尖风底下,/这样慢
慢地吆喝着。

/我一听到,知道‘到家了!’”接着再问爸爸:“北平(北京)地方我没有到过,但是读了这一首诗,仿佛看到了寒风凛冽、叫卖凄厉的北平的夜景。

爸爸,你是住过北平的,觉得这一首诗怎样?”爸爸听了,点点头说:“还有点意思。

”这位爸爸所说的“意思”,分明是同意女儿的见解:从形象描述能使人“历历在目”这一角度上承认了俞平伯的诗作有“意境”。

“意境”的感染力和概括力,除了形象的“栩栩如生”,还要能帮助读者“由此及彼”进行联想。

从某种意义上说,“意境”的大小,不是看作者写出了什么,而是看它能使读者感受到什么。

或者说,要看作者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激发读者的联想、想象能力,使他们能够切实地感受到作者在字面上并没有直接写出来的许多东西。

正像宋人梅尧臣所说的那样:“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

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

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大家都知道,诗歌需要分行、押韵,但分行、押韵的文字不一定就是诗,更不一定是好诗。

小孩子猜的谜语,也可以写得句式整齐而朗朗上口,像“红口袋,绿口袋,有人怕,有人爱”(辣椒)、“生根不落地,有叶不开花,街上有得卖,地里不种它”(豆芽菜)之类,不也很有趣味吗?但要算它是诗,总还有点不够格。

然而,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看起来也和谜语差不多,却又是人所公认的好诗。

这是为什么?其间的区别,主要就是因为前者缺少后者所具有的那种“见于言外”的蕴涵或寄托。

“辣椒”和“豆芽菜”的谜语,纯粹只限于描述两种蔬菜本身的特点;而于谦的《石灰吟》,表面上写的是没有生命的矿石,打动读者的却是寓托于上述形象中的那股历劫不磨的浩然正气,也就是作者自己人格的写照。

旧时小孩子习字用的描红簿上,也有几句貌似诗的文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虽是叙事体,却像流水账;除了字面上交代的内容,根本没法激起别的联想。

唐代元稹的《行宫绝句》——“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看起来也像平铺直叙,没有什么曲折生动的情节。

然而,在那貌似孤寂的生活剪影之中,却又分明蕴涵着作者对于人世沧桑的强烈感慨。

越是对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历史或古代帝王荒淫奢华的生活有所了解的人,就越能感受到这首诗的容量丰富,因而它也就自然比前者更有“意境”。

由此可见,诗之所以为诗,“意境”是比语言、技法等形式因素更为重要的素质。

只有善于抓住它,表现它,才能使作品具有真正的“诗味”或“诗意”。

“意境”是什么?说到这里,可能比较容易琢磨了;但是如何才能创造和拓展意境呢?我们说,应该有多种方法。

拓展“意境”的途径之一,就是摹“形”要传“神”。

换句话说,所谓形象描述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不能满足于“须眉毕现”的“形似”,而是要求通过对象具体的外部特征,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描述对象内在的精神气质或总体上的审美品格。

作者的构思越是新颖别致,语言越是精练,越能用最省俭的手段做到这一点,就越能给读者留下回味、想象的余地,也就是越有“意境”的表现。

4.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心》故事中,父亲听了俞平伯的新诗后说“还有点意思”中的“意思”指的就是诗歌的意境。

B.“‘意境’的感染力和概括力,除了形象的‘栩栩如生’,还要能帮助读者‘由此及彼’进行联想”一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宋人梅尧臣所说的一段话具体解释了什么叫作“意境”,他认为“意境”应“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

D.作者认为算不算一首诗或算不算一首好诗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它够不够“格”,即看它有无“意境”,有无“诗味”或“诗意”。

E.文中举了大量的古诗为例,其作用是为了深入浅出地解释什么是诗的“意境”,如何创造和开拓诗的意境。

解析:选CD C项对梅尧臣的话理解不全面;D项的说法太绝对。

5.根据《辞海》的解释,你认为“意境”应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请各用一个字概括。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景”与“情”(或“形”与“神”)。

6.为什么说小孩子猜的谜语句式整齐且朗朗上口却不能算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儿歌谜语缺乏“见于言外”的蕴涵或寄托,不能激起读者的想象及情感的共鸣,所以不能称为诗。

7.请谈谈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意境是一种形神交融的艺术境界,能使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如身临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而语言和技法只是构成意境的手段。

二、语言文字运用(26分)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季羡林先生做学问________,在翻译时遇到一个拿不准的词语,都要查阅资料,弄清
这个词语的由来和多重含义。

②做杆秤的老手艺人刘少于三十余年以制秤为生,他多年制秤的原则是,每一把秤的度
量必须确保精准,________。

③“两会”安保工作正逐步全面进入实战阶段,8 000名公安民警正以饱满的精神状态,
枕戈达旦誓保“两会”安保工作“________、万无一失”。

A.毫厘不差滴水不漏一丝不苟
B.滴水不漏一丝不苟毫厘不差
C.一丝不苟毫厘不差滴水不漏
D.一丝不苟滴水不漏毫厘不差
解析:选C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

毫厘不差:连很小的误差都没有,形容极其精确。

滴水不漏:一滴水也不外漏。

形容说话、办事非常细致、周密,无懈可击。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此项“清洁城市”行动,重点针对“门前三包”落实不力、占道经营屡治屡弹、工地管理不规范、渣土车泼洒污染严重、车辆乱停乱放、不文明行为屡禁不止开展整
治。

B.中国能否偿还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负债?今后如何形成力度更大、可操作性更强的防治措施?今年的全国两会一定不会忽视这个问题。

C.中华文化的发展需要交流互鉴,对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我们应该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互学互鉴、相亲相习。

D.据悉,围绕先行先试、稳妥推进的原则,上海、浙江将于今年率先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
录取机制。

解析:选C A项,成分残缺,“针对”后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屡禁不止”后加“等现象”;B项,表意不明,“这个问题”指代不明,改为“这两个问题”或“这些问题”;
D项,搭配不当,“围绕”与“原则”搭配不当,应将“围绕”改为“本着”。

10.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____________。

这如同生长在西湖或峨嵋的人除了以居
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嵋实在也不过如此,而初看到西湖、峨嵋的北方人却惊讶于它们的奇景。

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

就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

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

要看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

A.所以我们要缩小这种距离,真正看到事物本身的美。

B.只有与事物近距离接触,才能真正看到事物本身的美。

C.只有把事物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才能看出事物本身的美。

D.只要把事物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就能看出事物本身的美。

解析:选C文段的话题是如何才能见出事物本身的美。

先提出观点,之后类比说明,最后举例分析原因。

紧扣语境“这如同生长在西湖或峨嵋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嵋实在也不过如此,而初看到西湖、峨嵋的北方人却惊讶于它们的奇景”得出所填内容。

11.把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中空格处,使文意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恰当。

(只填序号)(5分) 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

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

①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
们沟通交流的需求③与传统阅读相比,信息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④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⑤它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像的表现形式⑥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
答案:⑤①④③⑥②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在朱光潜先生看来,人生的悲剧尤其能给人带来惊心动魄的震撼。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因为人生多悲剧而悲观厌世,他却认为人生有价值,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看到了悲剧的积极意义。

他甚至还说:“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话表面看来,矛盾
至极,但其实是含有至理的。

因为如果件件事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

所以,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是我们应有的人生态度。

答案:①正因其有悲剧②它是最不完美的
③乐观地(正确地)看待人生中的不完美(悲剧)
13.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一文里说:“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见’里望见了‘无垠’。

”请就下面一首诗对此加以说明。

(6分)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四句写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是重重的一击,引出了无穷感慨,久客伤老,反主为宾的悲哀都包含在这一“问”中。

并且,儿童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的笑貌,与诗人鬓毛疏落、老迈衰颓的沧桑形象呼之欲出,又强化了这种感慨伤怀。

全诗在这有问有答处悄然作结,给读者无穷的想象与回味。

三、写作表达(60分)
14.有人扛着瓦缸沿街叫卖,手没有抓紧,一不小心瓦缸往后掉落,只听“叭”的一声,摔成碎片。

但卖缸人头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过来问他:“为何摔破了缸,你却看都不看一眼?”卖缸人说:“再看多少眼也不会变成完整的缸,不看也罢。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些什么联想和感受?
要求:①全面理解材料,根据对材料的感悟,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成文,不要脱离材料及其含意作文。

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据此,我们顺着原材料分析就会发现,卖缸人之所以大步往前走,是因为他明白再看多少眼也无法变成完整的缸。

这就启示我们:当出现了失误(损失)的时候,如果我们一味停留在失误(损失)上,只会对自己伤害,而无益于事情的改变;放弃对
“缸”的眷恋与惋惜,继续赶路才是聪明之举,放弃意味着新的开始,前面的路还很长,会有更多补偿的时候。

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么,我们对上述材料就会提出疑问,卖缸人的态度就一定对吗?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正因为害怕检讨自己的失误,害怕反思而失去了得到教训的机会,以至多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在同一个地方、同一条路上跌倒吗?这就启示我们一旦出现了失误或者说错误,首先应当毫不犹豫地停下来“看”一眼,反思检讨,才能走得更好更稳。

这种立意是一种扩散性思维,能开拓我们的思维能力,写出新意,是寻求新思想,提出新见解,阐发新理论的一种思维角度。

(3)辩证立意:把正反两方面的立意结合起来思考。

既要有卖缸人的果敢,又要听从路
人的忠告反思检讨,该走就走,该“停下来看”就看。

这有利于思维的进一步发挥,使我们能够进行恰当合理的逻辑推论,写出立意新颖、主题深刻的文章来。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

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