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中考语文模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中考语文模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
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员们要学习党的十九大的精神,不应该仅仅是空喊口号,还要做到研读、贯彻和体会。
(将“体会”与“贯彻”对调)
B.每年春季,涉及到《歌手》播出的文章总是不计其数,因此,说《歌手》是音乐节目的翘楚是绝不为过的。
(在“说《歌手》是音乐节目的翘楚”前加上“我们”)
C.公民的素质问题,可以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它复杂而庞大,远不是一两句口号就可以奏效的。
(将“奏效”改为“解决”)
D.之所以鼓励各政府部门开设微博,是因为这样才能够促进民主沟通,进而切实地改善社会治理的水平,造福于民。
(将“改善”改为“提高”)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一边是大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一边是家属的无助与失望,相比之下,山南市红十字会相关人员的严格区分、锱
铢必较就显得相形见绌
....。
B.最近几年,随着个人电脑的快速普及,以及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网吧在大城市的生存变得越来越难,似乎已经
到了日薄西山
....的尴尬年龄。
C.那国色天香的牡丹,在他的笔下一蹴而就
....,花团拥簇,竞相开放,鲜艳欲滴,那叶儿仿佛被水洗过的一样,新鲜透亮,体现了作者对真善美的向往和执着。
D.去年买早餐,因为豆浆太稀跟店主产生了那么一丁点的不愉快,居然记挂了那么长一段时间,还要两次纵火报复。
这种人真是信赏必罚
....!
3.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作为一位负责任的校长使他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删掉“使”)
B.在距离地面1500—2000米处,水汽含量跟地面相比降低了一倍。
(将“降低”改为“减少”)。
C.难道我们能否认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不是中国人的骄傲吗?(删掉“不”)
D.中德两国元首同意巩固并建立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
(将“巩固”和“建立”交换位置)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狼藉./慰藉.伺.候/伺.机而动日薄.西山/薄.利多销
B.悖.论/蓬勃.催.眠/摧.枯拉朽巍然屹.立/迄.今为止
C.劲.头/苍劲.空间./挑拨离间.哄.堂大笑/一哄.而起
D.咳嗽./洗漱.晦.涩/诲.人不倦负隅.顽抗/无独有偶.
5.默写下列古诗文中的句子。
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浊尝趋百里外,______________。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④吾视其核乱,______________,故逐之。
(《曹刿论战》)
⑤______________,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
⑥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
(张养浩《山坡羊滴关怀古》)默写文天祥《过零丁洋》的颔联和颈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
保尔顿时惊喜得屏住了呼吸,他的内心斗争了片刻,但还是胆大包天地跳进房间,抓住枪套,从里面拔出那只崭新乌亮的手枪,又匆忙回到花园。
他警惕地看看四周,把手枪塞进口袋,又穿过花园,爬上了樱桃树。
保尔像猴子一样灵活,飞快地爬上棚顶,又回头张望一下,只见勤务兵正若无其事地与马夫聊天,花园里静悄悄的……这段文字选自小说《》,主要运用了描写来刻画主人公保尔。
小说紧接着写了哪两个与“枪”有关的情节?请简要概括,每个情节不超过8个字。
二、阅读
7.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題。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子瞻①迁②于齐安,庐于江上。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
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③先之。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④为悦。
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
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⑤焉。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释:①子瞻,苏轼的字。
②迁,贬谪。
③褰裳,提起衣裳。
④适意,合乎自己的心意。
⑤寓,寄托。
1.(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现是()
A.发:野芳发而幽香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B.绝:往来而不绝者绝巘多生怪柏
C.之: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辍耕之垄上
D.从: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战则请从
2.(小题2)把语段(甲)(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3.(小题3)语段(甲)中作者始终以“太守”自称,结尾才点出太守的姓名,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小题4)语段(甲)(乙)中“太守之乐”与“子瞻之乐”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8.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
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
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
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
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
(林逋《小隐自题》)
(乙)
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
少孤,力学,不为章句。
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
初放游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
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
既就稿,随辄弃之。
或谓:“何不录以示后世?”逋曰:“吾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然好事者往往窃记之,今所传尚三百余篇。
(选自《宋史•林逋传》)
(丙)
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
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
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
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
盖尝以鹤飞为验也。
(选自《梦溪笔谈卷十•人事二》)
1.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吾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
2.解释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
(1)(孤)少孤.(________)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________)
(2)(趋)弟趋.荣利(________)尝趋.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
(3)(善)逋善.行书(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________)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A.何不录以.示后世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B.其.词澄浃峭特其.真无马邪(《马说》)
C.盘旋久之.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D.盖尝以鹤飞为.验也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4.(甲)诗中林逋说自己“清深趣有余”,(乙)(丙)两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他的这种“趣”?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5.(乙)文中说“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
你认为(甲)文中的”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这句诗“奇”在何处?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说说。
6.明代沈周评价林逋的诗文是“宛然风节溢其间”,从相关选文中你读出了他具有怎样的“风节”?请简要分析。
9.阅读散文,完成下列小题。
给燕子留个门
①当河里最后一块冰被我们捣碎后,叮叮咚咚的水流声从村东一直响到村西。
也就这么几天里,村里又多了一份热闹,门前的枣树上开始有叽叽喳喳的声音。
老人便把门开得大大的。
我们感到不解。
老人说,燕子回来了,它们要筑巢,如果关着门,燕子会觉得主人不欢迎它们。
②敞开的门,有春风灌进来。
春风仿佛在铺一条无形的路,是空中温暖的路。
燕子顺着赶过来。
春风把沿途的树都弄绿了。
于是,有一天,我们听见燕子的叫声,看见燕子的身影——像黑色的闪电。
③老屋横梁上的那只燕子窝,跟我们玩的那种烂泥炮形状差不多,上宽下窄,不过看起来有点疙里疙瘩。
我们也不知道哪一年筑的,每年的春天总能看到两只燕子飞进飞出,然后孵出一窝小燕子。
去年的燕子窝在守候今年的燕子。
④村里的房屋多是平房,有些还是茅草房。
燕子似乎并不嫌弃,只要人们开着门,有一处可容它们筑巢的地方,它们就会把巢安在那儿。
老人们说,家有燕子窝,那是一家人的福气,说明这家风水好。
所以家里有老人的,每到春天总是盼望着门前喃呢的声音。
我们那儿并不重视喜鹊,而把燕子看成喜鹊的化身。
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果身体不适,他们就把能不能熬过冬天作为给自己的一个命数。
二月初燕子准时飞回来,那些躺了一冬的老人不管可不可以下床,都要起来在门口坐一坐,听听燕子的喃呢,看看燕子忙碌地衔草加固巢,心里觉得有一种踏实。
⑤我们不知道鸳鸯是怎么一回事,却知道家里的燕子是双飞双宿的。
大清早,等门一开燕子马上飞去了,当它回来的时候嘴里肯定衔着草什么的,有时独自回来,有时两只一块儿。
你一口草我一口泥,共筑着它们的窝。
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便飞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
村里小夫妻哪天吵架了,做妻子的就会责备自己的男人,怎么连燕子都不如,它们还懂得温情。
刚才还气呼呼的男人,此时默不作声,一个人提了只筐出去了。
等他回来的时候筐里准有妻子爱吃的水果。
⑥燕子等窝筑好后开始产卵,大约一个月后窝里便会伸出几张黄黄的小嘴。
此时是燕子最最忙碌的时候,两只燕子飞进飞出,喂养着它们的小宝宝。
老人说,燕子一顿烟的工夫要飞出三次,一天下来将近要飞一百多次,直到小燕
子能独立觅食为止。
而小燕子长大的那阵子,家里是颇为热闹的。
一会儿叽叽喳喳,一会儿唧唧啾啾,尤其当燕子爸爸与燕子妈妈从外面觅食回来的时候,横梁上是一片喧闹。
只只张大着黄口,争先恐后地要食吃。
等老燕子飞走了,它们才个个缩回窝里安静下来。
再过一段时间,小燕子开始学飞,扑棱棱地从窝里飞到窝外,再由屋檐下飞到树枝上,这样一路地飞远。
如果还不到迁徙的时候,小燕子们绝不会飞走,到了晚上还是会飞到自己的窝里。
⑦我们家约定俗成,最晚进门的人,总会看一看燕子是不是到齐了,然后关门——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
..。
就像大人牵挂会玩的孩子迟归那样,我也会提醒家里人:给燕子留着门。
⑧村里开始有人建房,原来居住的老房子得拆掉。
上了年纪的人遵循一个原则,五黄六月是不可以动土木的。
所以村里很多人建房子多选择在秋天,这时候燕子已准备南飞了。
那些拆了老房子的人家,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整个地端下来,然后放在树杈上,希望明年燕子归来的时候还能发现这个标记。
然而,那些建了新房子的人家第二年再也不会有燕子进出。
整天锁着的大门和平整的天花板,让燕子越飞越远了。
⑨当村里最后一栋楼立起来的时候,村子变得寂寞起来。
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
以至回忆燕子确确实实的叫声,却模糊了。
村民习惯了关门。
1.分条概括表现村里人对燕子重视和喜爱的行为。
2.结合语境,分析第⑦小节中“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中“仪式
..”一词的妙处。
3.如何理解文章结尾画线处“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
”的含义?
4.分析文中第⑤小节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便飞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
5.你赞同“村民习惯了关门”这种做法吗?试说说你的理由。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略说“知人”
①中国有句俗话,叫“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了解人难,难的是了解人内在的品德。
伪劣商品难辨,因为它有迷惑人的包装;伪善小人难识,因为它有欺骗人的假言。
而知人之难,并不只在于识别伪善小人,还在于人性之复杂——说假话有时是为了怕伤人,回避真相有时是为了保全真情,岂能一概否定?所以,中国古代把“知人”当成最高的智慧,《书经》说“知人则哲”,《老子》说“知人者智”。
②知人涉及择友,知人方能交友。
《文中子》说:“君子先择而后交,故寡尤;小人先交而后择,故多怨。
”《战国策》江乙说:“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
”择友,当择其德,唐孟郊《审交》诗:“种树须择地,恶土变木根。
结交若失人,中道生谤言。
惟当金石交,可与贤达论”——这些都是择友的经验之谈,经过、见过、受过,才总结出来的。
③知人涉及育人,知人方能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孔子是最了解自己学生的。
子夏三年丧毕,去见孔子,孔子给
他琴,让他奏乐。
子夏拂弦,侃侃而乐作,然后说:“先王制礼乐,我不敢情绪低落,弹奏得过于压抑。
”孔子说:“子夏够得上是君子。
”闵子骞三年丧毕,也去见孔子,孔子也给他琴,让他奏乐,闵子骞拂弦,切切而悲作,然后说:“先王制礼乐,我不敢忘记悲伤,弹奏得过于欢乐。
”孔子也称赞他是君子。
同样三年丧毕,孔子从音乐中知道他们一个哀未尽,一个哀已尽。
孔子知道他们既能用真实的情感来弹奏,又能把这种情感加以理性的解释。
像孔子这样细腻的老师,怎能不培养出优秀的七十二弟子?可是,社会越来越复杂,老师了解学生的一时一事,又怎能了解学生的一世?
④知人涉及选贤,知人方能善任。
刘邦称帝后,在洛阳南宫置酒,宴席之上,他问群臣:“我所以能得天下,是因为什么?项羽所以失天下,又是因为什么?”臣子们的答复,他都不满意。
最后他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
项羽唯有一范增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这个故事首先说的是用人,嫉贤妒能,唯愚是举,当然是胜利之大忌;可是,用人首先在知人,刘邦若不能把张良、萧何、韩信的德才了解得那么透彻,把他们从芸芸众生中挑出来,焉能任用他们建功立业?
⑤知人确实很难。
人们常说多数人“心里有杆秤”,又说“日久见人心”。
陆游有两句名言:“万事不如公论久,诸贤莫与众心违。
”然而欲知真相,公论尚需长久;欲晓一心,还要先见众心,这都是不容易的。
有时候,急于结交和用人,等不得那么久,一旦交友不慎或任人不淑,吃亏、误事、受气、遭罪,哭都来不及。
所以就有发明“测谎器”、动用“特异功能”来分辨人好坏的梦想。
只是高科技虽已有可能“克隆”人,要从人的心里掏出真伪、优劣来,恐怕一两代人还等不到。
唯一能依靠的,是修养出衡量人的自身境界,把握好判断人的正确标准,历练出观察人的犀利眼光。
⑥知人是一种智慧,又是一种境界、一种素养。
如何知人是难以定出一套范式的,但古人有些知人的经验倒可以参照。
先秦诸子中,庄子是大家公认看问题很透彻的,他提出以“九征”观察人的经验。
所谓“九征”,就是把人放在最容易显出真面目的环境下,多方面去考察他的各种品德。
这可给贤能者以表现的机会,也可给不肖者以暴露的机会,最终能将贤与不肖分清。
⑦“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其实,马各有其用,何须都日行千里?仅仅识得千里马,也还不够;懂得各马各用,更显“伯乐”本色。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1月15日24 版有删减)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第②段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请写出文中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再结合故事分析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
4.结合文章,请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其实,马各有其用,何须都日行千里?仅仅识得千里马,也还不够;懂得各马各用,更显“伯乐”本色。
”
11.说明文阅读
细菌与安全
①我们都知道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是我们认为洗得很“干净”的手上也充满了细菌。
虽然多数细菌是无害的,但再多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也改变不了有害细菌让我们寝食难安的事实。
人们吃出问题的例子,只有一小部分跟细菌无关﹣﹣比如河豚中毒或者对各种食物过敏,其他绝大多数都是细菌惹的祸。
②到目前为止,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
一般来说,在 121 摄氏度下加热15 分钟以上。
即使没有把细菌全部杀死,剩下的也成不了气候。
但是许多食物要是加热到这种程度,就没法吃了。
通常的食品加工,只是把细菌的量减少到一定浓度,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就行了。
③比如说牛奶,所谓巴氏灭菌的“鲜奶”是把牛奶加热到 72 度左右 15 秒。
经过这样处理,细菌量会减少到初始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还有不少,但是在冰箱里放两三周,细菌量也不会长到对人有害的地步。
如果是超高温灭菌,则把牛奶加热到 135 度以上,1 秒钟就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细菌,即使是放在常温下也能保证几个月没有问题。
当然,这都是指密封保存的情况。
如果对着瓶嘴喝一口,这些处理几乎就算白做了,其中的细菌生长速度会大大增加。
其他食物也是如此。
④无数食品科学家和工程师花了不计其数的工夫,想要找到比加热更好的杀死细菌的方式。
然而到目前为止,最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还是加热。
中餐原料有很多不注意卫生的地方,但是中餐的安全问题却不严重,关键就在于中餐一般都是经过高温烹饪、现做现吃。
西方的蔬菜多数是生吃的,所以从种植、运输、保存到分销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监控。
否则,沙拉吃下去,就开始拉肚子了。
⑤对于个人来说,注意食品安全,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
厨房、冰箱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经常清洁(比如用酒精、醋等都有不错的效果),并且保持厨房通风干燥,有助于减少细菌。
家里的食物,尽量减少存货,做饭做菜,尽量吃多少做多少。
因为减价而囤积大量原料,或者做一次饭吃上一两周,都会为细菌繁殖提供广阔的天空。
尤其是很多特价的蔬菜、肉、蛋、奶、水果,特价的原因就是积压了很长时间,再买回家保存,简直就是考验自己对细菌的抵抗力。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吃的有害细菌越少,身体越安全。
B.我们应对所有的食物在 121 摄氏度下加热 15 分钟以上,这样能确保我们的安全。
C.到目前为止,最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杀菌方法还是加热。
D.西方的蔬菜多数是生吃的,忽略了加热这一程序,所以很多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监控。
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介绍细菌与饮食安全的说明文,采用了逻辑顺序的说明顺序。
B.“人们吃出问题的例子,只有一小部分跟细菌无关﹣﹣比如河豚中毒或者对各种食物过敏,其他绝大多数都是细菌惹的祸”中词语“绝大多数”不能删掉,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③段采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加热在杀菌方面的功效。
D.本文首先引出“细菌与安全”这一说明对象,然后说明杀菌的科学原理,最后说明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3.请你根据上文有关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明最近总是拉肚子,妈妈带小明去医院检查,没有身体上的健康问题,医生告诉妈妈除了小明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妈妈也应该注意全家的食品安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对此,小明的妈妈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请你提出合适的建议。
三、应用
12.根据下面的图表回答问题。
在石家庄市民眼中,共享出行方式与传统出行方式相比,具备哪些突出优势?
石家庄市民出行方式评价调查表
出行方式交通工具速度节省金钱通达性等待时间夜间便利性
公交汽车★★★★★★★★★★★★
传统出行
轨道交通★★★★★★★★★★★★★★★
共享单车★★★★★★★★★★★★★★★★★★★★
共享出行
共享汽车★★★★★★★★★★★★★★★★★★★
注:★评价最低★★★★★评价最高
(2)观察下图,说说石家庄市民在使用共享单车与共享汽车上的差异。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让勇敢走进心灵,胆小者能强大起来;让理解走进家庭,家庭会更加幸福长久。
在生活中,也许正是因为多了一
份什么,你会感到无比开心和幸福。
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以“让走进”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B
【解析】
B.句式杂糅,去掉“总是”。
故答案为B。
2、B
【解析】
A.相形见绌:形,比较;见,显示出;绌,不够、不足。
意思是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不合语境,句中无“和同类事物比较的”语境;
B.日薄西山:比喻人到老年或腐朽的事物衰败接近灭亡。
符合语境,指网吧快要消失了;
C.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望文生义,改用“一挥而就”;
D.信赏必罚: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
形容赏罚严明。
望文生义,误解为“一定要惩罚”。
所以选B。
3、B
【解析】
B对病句修改不正确。
“降低”与“减少”都不能用倍数。
【点睛】
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
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
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
4、C
【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
A、jí/jiè、 cì/sì、都读 bó;B、bèi/bó、都读 cuī 、 yì/qì;C、jìn/jìng、jiān/jiàn 、 hōng/hòng;D、sou/shù、都读 huì、 yú/ǒu。
故选C。
5、(1)①梦回吹角连营②瀚海阑干百丈冰③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④望其旗靡⑤出门东向看⑥宫阙万间都做了土(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
平时学习中对于课本要求背诵的诗文内容要熟记于心,做到背诵无误,书写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