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中的成立与效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法中的成立与效力
民法是一门研究个人及其财产关系的法律学科,而合同是民法中核心的概念之一。
合同的成立与效力是合同法中非常重要的考点,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民法中合同的成立与效力。
一、合同的成立
合同的成立是指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并按照法定程序完成合同的过程。
合同的成立主要包括三个要素:意思表示、内容和形式。
1. 意思表示
在合同的成立过程中,当事人应当通过口头或书面等形式进行意思表示。
其中,口头形式的合同成立主要依靠当事人的口头表达,而书面形式的合同通常需要双方当事人签署合同书。
2. 内容
合同的成立需要明确约定合同的内容。
内容一般由当事人双方自行协商确定,可以涉及到商品交易、服务提供、借贷等各种权益关系。
3. 形式
合同的形式是指合同成立所必需的外在表现形式。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有些合同必须采取特定形式才能成立,比如不动产买卖合同需要采取公证形式。
二、合同的效力
合同的效力是指合同所产生的法律后果能够实现的情况。
合同的效
力主要包括两个要素:合同的效力原则和合同的效力确定。
1. 合同的效力原则
在民法中,有一些原则决定了合同的效力。
首先是自愿原则,即合
同是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不能通过非法手段使合同的效力受到侵害。
其次是平等原则,即合同订立双方应当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易,不能有强迫、欺诈等不公平行为。
再次是诚实信用原则,即当事人应
当按照合同约定诚实守信地履行合同义务。
最后是公平原则,即合同
的内容和效果应当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
2. 合同的效力确定
合同的效力在民法中是通过法律的规定来确定的。
根据规定,合同
可以具有无效、取消和终止等不同的效力。
其中无效合同是指合同因
违法、违背公序良俗等原因被法院认定无效,具有民事上的无效效力;取消合同是指合同的效力被法院取消,可以追溯到合同成立的时候;
终止合同是指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根据合同约定或法定原因
终止合同。
三、合同效力的保护与救济
对于合同的效力保护和救济,民法中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和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 法律保护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法律对于合同的效力给予了一定的保护。
当合
同的订立或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可以依据法律诉诸于法院,通过法律途径来寻求合法权益的保护。
2. 救济措施
当合同的效力受到侵害或无法履行时,当事人可以采取救济措施。
比如,可以请求法院确认合同的有效性、要求返还已经支付的费用、
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等。
3. 审查机制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合同的效力可能受到限制或者需要经过相关机
构的审查。
比如某些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等重大事项的合同
可能需要经过政府部门的审查批准。
总结起来,合同的成立与效力是民法中的重要概念。
通过对合同的
成立要素和效力原则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合同的基本要求和
法律效果。
同时,对于合同效力的保护与救济,也有相应的法律条款
和措施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