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21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B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2021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9题;共18分)
1. (2分)(2018·单县模拟) 下列做法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 铁铸成锅
B . 把纸剪成窗花
C . 用粮食酿酒
D . 晾晒潮湿的衣服
2. (2分) (2015九上·衡水期中)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 . 二氧化碳
B . 氮气
C . 氧气
D . 稀有气体
3. (2分) (2018九上·东台期中) 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A . 推广使用太阳能路灯
B . 为了增产增收,可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C .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D . 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少开私家车。

4. (2分)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 . 加热液体
B .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 . 蒸发食盐水
D . 盐酸和NaOH验证中和反应
5. (2分) (2018九上·嘉定期末) 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B . 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微粒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 . 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 . 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分子和原子种类均改变
6. (2分)(2014·深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 检测酒驾的重铬酸钾(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
C .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 . 厨房发生燃气泄漏应马上开灯检查
7. (2分)图片中不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的是()
A . 改良水稻品种
B . 合成药物
C . 合成新材料
D . 制作化学肥料
8. (2分) (2017九上·五莲期末) 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 .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C . 一个X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
D . 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质量比为7:4
9. (2分) (2017九上·益阳期中)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面从该图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A .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
B .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 . 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4个电子
D . 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52.00%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47分)
10. (4分)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下同)
A.肥皂水B.氧气C.氢气D.明矾(1)被称为最理想的“绿色能源”是________;(2)用于急救病人的是________;
(3)常用于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是________;(4)常用净水剂是________ 。

11. (4分) (2018九上·郴州期末) 2015年8月,天津港发生爆炸,是因为仓库内金属钠遇水后引起的,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

在运输易燃易爆物品途中,需要注意________。

在该仓库可以粘贴的图标有________
12. (2分)(2018·海南模拟) 科学证明,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之比。

对于任何气体而言,6.02×1023个分子具有下列定量关系:①其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克;②在压强为1.01×105Pa和0℃时其体积为22.4L。

据此回答:2×6.02×1023个氧分子其质量为________g,在压强为1.01×105Pa和0℃时其体积为________L。

13. (2分) (2017九上·新乡期中) 暗紫色固体A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B和C以及D,常温下过氧化氢
溶液遇到C时分解放出D,其中C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若将细铁丝放在D中点燃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E。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暗紫色固体A分解________
②将细铁丝放在D中点燃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4. (6分)“神六”载人飞船所用固体燃料是铝粉和高氯酸铵(化学式为:NH4ClO4)的混合物。

发射时,点燃铝粉产生大量的热引发高氯酸铵发生如下反应:
2NH4ClO4高温N2↑+2O2↑+Cl2↑+4X。

⑴ NH4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__ ,Cl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

⑵ 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判断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 。

⑶ N2右下角的“2”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 ,2O2左侧的“2”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 。

15. (6分) (2016九上·吉安期中)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两个氯原子________;②五氧化二磷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③保持水的话化学性质最小粒子________;④硝酸根离子________.
(2)写出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3”的含义:
①3Cu表示________;②NH3(氨气)表示________.
16. (4分) (2018九上·丹东月考) 用适当的数字或符号填空
(1) 2个铝原子________
(2) 1个铵根离子________
(3)氧化铜中+2价的铜元素________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
17. (4分)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现象:
(1)小颖同学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质时,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
很快变红色,原因是1;课后清洗仪器时,小颖发现变红的石蕊又变为紫色,原因是2 。

(2)小颖还发现,盛过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层白膜,形成这层白膜的原因是1;她用少量的稀盐酸将它清洗干净,原理是2。

18. (6分) (2018九上·广丰月考) M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MSO4溶液是无色液体,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M与铜、铝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M、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1)【猜想与假设】小敏的猜想是Al>Cu>M;小强的猜想是Al>M>Cu;你的猜想是________ 。

(2)【设计与实验一】小莉取M丝、铜丝、铝丝和编号为①、②、③的3支试管,进行如表的实验(试管中均盛有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
实验操作M丝插入试管①中铜丝插入试管②中铝丝插入试管③中
刚开始的现象有少量气泡产生无气泡无气泡
几分钟后的现象有少量气泡产生无气泡有大量气泡产生【交流与表达】同学们对同一实验得出两种不同结论的现象进行了讨论,明白了实验刚开始时试管③中无气泡产生的原因,该原因是________。

(3)【设计与实验二】为了进一步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取粗细相同,打磨干净的M丝、铝丝及相关溶液,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

②试管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4)【交流与表达】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实验可以优化,去掉试管________(填试管编号)中的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释与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得出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5)【评价与反思】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实验过程进行了如下反思:
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除了相互反应的金属和酸的性质外,还有________(任写一种)
19. (9分) (2016九上·番禺月考) 小明、小华、小林和小军四位位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在实验室制取O2和CO2 ,并对它们的有关性质进行研究,请回答下列问
题.
(1)
小明同学用KMnO4固体制取O2,应选用上图中的________ 装置(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当O2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是________.(2)
小华同学用浓HCl(具有挥发性)与大理石在C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不合理是________(填序号).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试液变红
b.产生的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
c.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3)
小林同学用A装置制取氢气,他需要做的改动是________,点燃氢气前一定要________.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
小军也用A装置制取氧气,分别倒入适量的6%、15%的双氧水,再加入等量的MnO2,各收集一集气瓶气体,发现浓度大的先收集满.由此可以得出,其它条件相同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浓度的关系是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24分)
20. (6分) (2018九上·丹徒期末) 下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其中A 为黑色氧化物,E为红棕色粉末,B、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B具有消毒杀菌作用;C、Y、Z为无色气体,其中Y有毒;X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C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物质A的作用是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___.反应③:________.
(4)写出一种防止反应②发生的措施:________.
(5)在一定条件下,Z可以和H2反应合成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二甲醚(C2H6O),则反应中Z与H2质量比为________.
21. (9分)镁是一种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已经成为21世纪重要的轻型环保材料,我国含有非常丰富的镁资源.
以下是专门对镁的可燃性进行的一系列探究.
【实验用品】250mL集气瓶、玻璃棒、烧杯、导管、橡皮塞、止水夹、电阻丝、胶皮铜质导线、12V电源、一瓶二氧化碳气体、镁带、酚酞溶液、细沙等.
【实验操作】按图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250mL集气瓶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其内加入少量干净的细沙,接通12V电源.
【查阅资料】
①接通12V电源,可看到电阻丝红热;
②镁带在二氧化碳中能过剧烈燃烧,发出强光,生成白色固体,同时可清晰地看到镁带附近的集气瓶内壁附着
一薄层黑色固体;
③MgO+H2O═Mg(OH)2 , Mg(OH)2⇌Mg2++2OH﹣, OH﹣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实验探究】
(1)接通电源一会,观察到电阻丝红热,说明该实验中电能转化成________,镁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在二氧化碳气体中也能燃烧,由此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________(写一点).
(2)镁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发生了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气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集气瓶底部铺一层干净的细沙的作用是________.
(3)【实验探究Ⅱ】镁带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内________,一段时间后集气瓶内的酚酞溶液变成________色,其理由是________与水慢慢反应生成了________.
22. (9分)(2014·宜宾) 实验室有瓶标签模糊的烧碱溶液,小军测量其溶质质量分数的操作如下:
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其质量为25.5g,往其中注入一定量上述烧碱溶液,并滴入1滴酚酞溶液后,又称量锥形瓶,质量为37.5g;
②取质量分数为24.5%的稀硫酸逐滴滴入上述锥形瓶中,边滴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停止滴液.再次称量锥形瓶,质量为51.0g
请解答下列问题:
(1)所取烧碱溶液的质量=________ g.(注:滴入酚酞的质量忽略不计)
(2)反应所消耗的稀硫酸质量=________ g.
(3)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列出计算过程)
(4)问题讨论:小亮做同样的实验得到的结果与小军的结果有差异.于是小亮测自己实验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pH=6.2,则小亮的结果比小军的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原因是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 (共1题;共18分)
23. (18分) (2017九上·江阴月考) 通过一阶段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仪器②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若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________装置;取用高锰酸钾药品时,应选用仪器________。

所发生的反应用文字或符号表达式表示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小陈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了两瓶气体。

在先收集的一瓶插入带火星的木条,只看到火星亮了一些,插入后收集的一瓶木条则能复燃。

导致这个现象的可能的操作上的原因是________。

(3)注射器C可用于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步骤如下: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浸没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

②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E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拉动注射器C的活塞,观察到________,表示装置E的气密性良好。

(4)甲烷在实验室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

制取甲烷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甲烷气体一般采用装置F进行收集,收集满后集气瓶的放置方式如图所示,据此可推断甲烷一定具备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已知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5)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
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通入干燥氧气约10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玻璃管口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
②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
③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
(6)某兴趣小组同学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内,木条复燃,拿出木条,盖好集气瓶.过一会儿,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仍然复燃.重复以上操作,直到木条不再复燃.据此现象你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7)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氨的性质,
用量筒量取20mL的浓氨水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________保持水平,倒入烧杯后,用大烧杯将其都罩起来,过一会观察到脱脂棉团由白色变为________色。

该现象涉及到的性质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C.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D.酚酞会变色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9题;共1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47分)
10-1、
11-1、
12-1、
13-1、
14-1、
15-1、15-2、16-1、16-2、16-3、16-4、17-1、17-2、18-1、18-2、18-3、18-4、18-5、
19-1、19-2、
19-3、19-4、
三、简答题 (共3题;共24分)
20-1、
20-2、
20-3、
20-4、
20-5、
21-1、
21-2、
21-3、
22-1、
22-2、
22-3、
22-4、
四、实验探究题 (共1题;共18分) 23-1、
23-2、23-3、
23-4、23-5、23-6、
2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