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市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儋州市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 纸张燃烧
B . 玻璃破碎
C . 苹果腐烂
D . 菜刀生锈
2. (2分) (2019八上·垦利期中) 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A . 氧气
B . 氮气
C . 二氧化碳
D . 稀有气体
3. (2分) (2018九上·昆明期末) 二氧化碳和氢气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甲醇(CH3OH):
CO2+ 3H2 CH3OH + H2O。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属于分解反应
B . 氢原子数在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
C . 钌-膦络合物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D . 为CO2的利用创造了一种新途径
4. (2分)(2019·通州模拟)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黄白》中记载“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其主要反应为Fe + CuSO4 = FeSO4 + Cu,该反应属于()
A . 化合反应
B . 置换反应
C . 分解反应
D . 复分解反应
5. (2分)(2018九上·长春月考)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 动植物的呼吸
B . 木炭燃烧
C . 火药爆炸
D . 铁丝燃烧
6. (2分) (2018九上·蚌埠期末)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中合理的是()
A . 金属单质都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单质一定是金属
B . 煤气、液化气、天然气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气体一定能燃烧
C . 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所以金刚石和石墨也有吸附性能
D . 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大可能会爆炸,所以点燃一氧化碳前要检验其纯度
7. (2分) (2017九上·玄武期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氢气点燃前需要验纯
B . 使用清洁能源可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
C . 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D .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手紧握试管,再将导管插入水中
8. (2分) (2018九上·道里期末) 下图为A、B、C 种物质(不含结晶水)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
B . t1℃时,取三种物质各ag 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A,B 物质均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C . 将t2℃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A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 . 将它们t1℃时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剩余) 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只有C 为饱和溶液。
9. (2分) (2019九上·遵义期末)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使用含磷洗衣粉会污染水源
B . 油锅起火,可用锅盖盖灭
C . 武德合金可以作保险丝,是因为熔点低
D . 吹胀气球,是因为分子间距增大
10. (2分)(2019·包河模拟) 建构模型是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下列有关模型下确的是
A . 能源分类模型
B . 空气组成模型
C . 燃烧条件模型
D . 元素分类模型
11. (2分)(2018·滨州) 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错误的是()
序号混合物除杂试剂与方法
A氧气中混有少量水蒸气通过浓硫酸干燥
B氯化钾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钾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过滤
C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氧化钙中混有少量碳酸钙加水溶解,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12. (2分) (2017九上·衡阳期末) 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5.2gA 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17.6g 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A . 4:9
B . 8:11
C . 10:11
D . 31:44
13. (2分)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 . 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B . 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C . 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 . 向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14. (2分) (2018九上·阜宁期末) 学校图书室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在学校图书室内肯定不需要张贴的标志是()
A .
B .
C .
D .
15. (2分) (2019九上·吉林月考) 有关“碳循环”,这里的“碳”指的是()
A . 二氧化碳
B . 碳原子
C . 碳元素
D . 碳单质
二、填空题 (共3题;共18分)
16. (5分)(2018·陇南)
(1)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现有干冰、熟石灰、钛合金三种物质,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①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
②可用于制造人造骨的是________;
③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境的是________;
(2)天然气是当今人类使用较多的一种化石燃料,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目前化石燃料日趋枯竭,人类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请你列举一种新能源________:
17. (7分)(2017·泰兴模拟)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 ,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1)【猜想与假设】甲 CO2、H2O;乙 CO、H2O;丙 NH3、CO2、H2O;丁 CO2、CO、H2O。
你认为_______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
(2)【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
A、B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________(填“能”或“否”)。
(3)甲烷燃烧实验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_______。
(4)实验中观察到A中变蓝、________,由此推断丁同学猜想成立。
(5)请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6)【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18. (6分)众所周知,酚酞溶液遇NaOH溶液变红.但是,在分组实验中(如图所示),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有的溶液变红后褪色;有的出现白色浑浊物.
【提出问题】分组实验中,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酚酞溶液由酚酞固体溶于酒精配制而成.
【猜想与假设】
Ⅰ.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和空气中的CO2反应有关.
Ⅱ.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的浓度有关.
Ⅲ.出现白色浑浊物,与酚酞溶液的浓度有关.
【进行实验】
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1向盛有2mL Na2C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5滴0.5%
的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21号试管0.1min红色褪去
2号试管5min红色褪去
3号试管30min红色明显变浅
4号试管120min红色无明显变化
3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水,…酚酞溶液浓度/%浑浊程度
5大量浑浊物2少量浑浊物0.5无浑浊物
【解释与结论】
(1)
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2)
实验1的现象表明,猜想与假设1________ (填“成立”或“不成立”).
(3)
由实验2得出结论:出现“溶液变红后褪色”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
(4)
实验3的操作步骤: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水,________ .
【反思与评价】
(5)
依据现有实验,为了确保红色不变,若酚酞溶液浓度为0.5%,建议选用NaOH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 %.(6)
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3得出“猜想与假设Ⅲ成立”证据不足,理由是________.
三、探究题 (共1题;共12分)
19. (12分)(2016九上·淅川期末) 下列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此外,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收集装置只能用为D的原因:________.
(3)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_______(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4)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制氢气,现有6.5g锌和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二、填空题 (共3题;共18分)
16-1、
16-2、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三、探究题 (共1题;共12分) 19-1、
19-2、
19-3、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