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电脑与音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电脑与音
乐》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电脑与音乐》
海南省海口寰岛实验小学田雪玲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地位及作用
《电脑与音乐》是海南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四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使用CD播放器、录音机及超级解霸等软件,了解“窗口”组成的共性部分,体会电脑对音频、视频等媒体信息的采集、展示和加工方面的作用。

《电脑与音乐》是在学生了解电脑的应用、组成,学习鼠标的基本操作之后的一课,在本课学生第一次全面接触和使用“窗口”。

由于整个信息技术的学习多是围绕着“窗口”软件进行的,音频和视频的采集、加工处理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所以本课无论是在现阶段的学习中,还是在后续的学习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2)教材处理:将学习录音机软件中“窗口的最大化、最小化、关闭按钮”等教学内容调整到第一课时进行,并引入一些常用软件(如:Word、画图)。

安排学生集中学习窗口操作的共性部分,对所学内容进行比较、拓展,为后继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本课拟分三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通过学习CD播放器等软件,较全面地了解“窗口”组成及操作的共性部分;学会用“开始”菜单打开程序;掌握“悬停提示”的学习方法。

第二课时:学习使用录音机软件录制声音并进行效果处理。

初步了解电脑在音频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方面的操作。

第三课时:学习使用“超级解霸”软件,初步了解电脑在视频信息展现及加工处理方面的操作。

二、学生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

在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后,已经了解了电脑的应用、组成,能够较熟练地使用鼠标和键盘,并逐步养成了在电脑
上去尝试、去发现的学习习惯,但对“窗口”操作还是第一次全面接触和使用。

三、教学目标分析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

根据这一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学会使用录音机软件录制声音。

b、掌握给“录好的声音”加上“变速、回音、反向、音量变化”等效果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在学习使用录音机对声音进行采集、播放的过程中,学会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及学习方法来学习新知(知识的迁移)。

b、在对声音进行效果处理的过程中,掌握使用“帮助”菜单来学习软件操作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b、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共同研讨、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及处理思路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录音机软件录制声音文件,并给录制好的声音加上“变速、回音、反向、音量变化”等效果的操作。

分析: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使用录音机对声音进行采集、加工处理的过程中,体会电脑在音频处理方面的作用。

因此,掌握录音机软件的使用就成为本课学习的重点。

处理思路: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践。

教师适当的示范、指导、拓展,再加上学生的课后实践多管
齐下进行重点学习。

教学难点:录音前对音频属性的设置。

分析:对音频属性的设置,需要经过:双击“音量”图标打开“音量控制”面板——单击打开“选项”菜单——单击选择“属性”——单击“录音”——单击选“麦克风”——单击“确定”——单击选择“录音控制”菜单中的“麦克风”——拉动“音量”控制拉钮来调节音量——关闭“录音控制”面板(共九步)。

步骤多但又必不可少的操作,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操作困难较大,因此成为本节课的难点。

处理思路:由实际问题引发思考,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求知,再通过教师的两次示范,学生的互学和教师辅导来突破教学难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里有一则有趣的童话故事(详见附件),想请我们班的故事大王讲
给大家听。

如果讲得好,老师会把他(她)推荐给学校的广播站讲给全校同学听!有哪位故事大王愿意上来试试啊?
2、请学生在讲故事时手拿麦克风,要求尽量体现角色的特点。

师悄悄进行录音。

当学生讲完第一个自然段时,教师示意学生停止。

3、师:老师想到一个问题,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本来准备得
好好的,可是到临场发挥时就有些失常了,大家想想看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生纷纷出主意想办法,最后得出:先录好再拿去放就好了!)
4、师:我们用电脑就可以录音!(播放刚才的录音,引出本节教学内容:电脑中
的录音机)
(设计意图:把“童话故事”作为声音采集的内容,成功地吸引了爱听故事的三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
1、录音准备
(1)请学生说说用电脑录音时需要准备什么软、硬件。

(学生根据刚才的观
察说出:麦克风、录音机)
(2)转播一位学生的电脑屏幕,请学生利用“开始”菜单把“录音机”打开并找到录音机中的“录音”、“停止”和“播放”键。

(师提示学生
可回想一下家里录音机或录像机上的这些功能按钮上的图形特点。


据生活经验来找,利用类比的方法来学习)
(3)请这位学生试录音,并当场播放所录内容。

(学生会发现声音根本没录上)
(4)师:为什么没有录上啊?大家想想看!(请几位同学说说他的想法)(5)师总结、指出:在用电脑中的录音机进行录音时,要先对“音频属性”
进行正确设置,才能录音,否则就会出现刚才的情况(录不上)。


个设置工作,有点繁琐但不难掌握,只要你跟着老师一起做,就可以
设置成功。

(设计意图:由实际问题引发思考,而后获知解决方案,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利于后续设置方法的学习和掌握。

)(6)教师示范“设置音频属性”的操作步骤,请学生跟随教师一同进行设置。

设置完成后,再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检查相关设置,并说明“录
音机”能够录音的设备状态(录音机窗口中的绿线若有波形变化,

明可以录音;而若是一条直线,则不能录音)。

(7)分层练习:请学生试试自己的电脑是否可以录音。

如果可以的就进行试录;不能录的,请老师、同学帮忙将音频属性设置好。

(教师对学
生进行分层辅导,重点辅导没有设置好的学生)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两次示范,学生的互学和教师辅导来突破教学难点,将录音前的准备工作做好。


2、用录音机录音
(1)请刚才那位“故事大王”来重新讲述童话故事,另一位同学担任录音师进行录音。

(由于该故事较长,录音时间超出60秒,录音时学生会
发现录音在60秒之内有效)
(2)师演示延长录音时间的方法,提示学生如果录制的声音不满意,可以利用“文件”菜单中的“新建”来重新录制。

(选“新建”后,弹
出的对话框选择“否”)
(设计意图:演示可以直观地反映教学内容,让学生扎实掌握学习的重点内容;适当地给学生补充相应的课外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


(3)学生活动1:全体学生2人一组进行录音练习,录音内容《狮子和蚂蚁》,也可试试菜单中的效果(变速、回音、反向、音量变化)。

3、用录音机给录制好的声音加上效果
(1)师:为了使角色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富于个性,需要对声音进行效果上的处理。

(展示教师的范例,让学生感受对声音进行效果处理
对信息表达的帮助)
(2)师带领学生阅读“帮助”,演示变速效果的处理方法,教会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看“帮助”,用对比法学习其它效果)。

(3)将全班分为四大组,每组分别指定完成一种不同的效果,其它效果为选做内容。

(4)学生活动2:每组根据教师分配任务选择录音内容,在完成指定的效果之后,练习加上想要的其它效果。

(利用电脑对信息进行加工、处
理)
(5)教师巡视分层辅导,重点给选择录音内容有困难的小组及操作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分工合作,群策群力,培养合作精神;教师讲解可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学生活动1、2的目的:
通过多次充分的练习(学生试——师演示——学生练的过程)突出
重点内容。


(三)作品展示及评价
把学生活动2中的分组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开展自评、互评、师评。

自评:小组推选1到2名代表,讲述操作过程,说明所加效果的目的。

互评:请其它组的同学说说,听了作品及小组自评后的感受、建议。

师评:较全面评价操作过程,效果与声音内容相匹配的通用性方法和原则。

(设计意图:通过作品评价,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录音机处理声音所用的各种效果,体会“声音效果”对信息传递的作用。

)(四)提高
我们利用电脑不但可以播放现成的声音如:CD、mp3音乐,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录制声音,或对声音进行加工处理,如:截取其中的一段,合成一些声音。

(我们不仅可以使用现成的,而且还可以创造)老师这里有一些用录音机截取和合成的例子,请同学们来欣赏欣赏。

(师播放一些课前准备好的作品)(设计意图:对学生没有能力去做的一些操作,教师展示成品,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电脑在声音信息处理方面的作用。


(五)小结及课后实践
小结:这节课,我们利用电脑对声音进行采集、加工处理,并从中体会了电脑在音频处理方面的作用,使我们对信息技术应用的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

当然,录音机功能过于简单,还有许多效果是不能完成的。

我们可以在课后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了解功能更为强大的软件,去尝试、探究这类软件的使用方法。

课后实践:回家后,使用家里电脑中的录音机或功能更为强大的软件,请爸爸妈妈帮忙,将你讲的故事录下来,加工处理并保存成文件。

带到学校来,我们要继续进行“故事大王”的评比。

获胜作品将送校广播站安排播出。

(设计意图:小结可以使学生对信息处理的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加深对信息技术内涵的理解;同时也给学生意示了更为广阔的探索天地。

课后实践可以将体验延伸,使体验更加充分。


六、自我评析
a)本节课以录制和加工“童话故事”为主线,将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有机
地融入其中,既包含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又附着丰富的情感价值,从生活
中来到生活中去。

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开始学习,在使用录音机的过程
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b)学生练习环节:学生在进行“录音内容”选择时,教师的指导应及时、
到位,才能使学生更为顺利地完成作品。

c)作品评价环节:学生评价可能会比较简单,教师应引导学生全方位地评
价。

d)课后实践环节:可以使用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再一次的练习,而且学习
致用,让电脑真正成为他们生活学习的工具。

附件:童话故事
《狮子和蚂蚁》
在一个茂密的森林里,住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动物。

有斑马、长颈鹿、熊、猴子……还有顶小顶小的蚂蚁。

这天,蚂蚁忙了一整天后,开始往家里走去,在路上,蚂蚁碰巧遇见了狮子。

狮子看见小小的蚂蚁,忍不住说:“蚂蚁姑娘,你这么一个小生命,为什么要如此拼命干活呢?再说你能干出什么名堂来?你看我,比你大一千倍,一万倍,像我这样的动物,活着才有意义。

我真替你感到不平!”
蚂蚁听了它的话,平静地回答道:“狮子大哥,你别这样说。

你要知道,我虽然微不足道,但我能通过劳动创造幸福的生活。


“另外,当危险袭来的时候,我也许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你也许还办不到呢!”
半年后的一天,一头凶猛的大象闯进了这片森林,毫无顾忌地欺负森林里的许多动物。

这个自大的狮子用武力征服不了它,反倒是微不足道的小蚂蚁利用智慧战胜了这个强大的敌人。

这个聪明的小蚂蚁钻进大象的脑袋,在那里乱抓乱搔,使大象不能忍受这种痛苦,自己撞死在大树下。

从此,大狮子再也不敢小看小蚂蚁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