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增城市小楼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将下面成语中的错别字改正在田字格里。

(2分)
锐不可挡张皇失措惟命是从运筹帷屋头昏目眩严阵以待
触目伤怀大庭广众连声喏喏惟妙惟肖因地制宜不加思索
2、给汉字注音,给拼音写汉字:(4
溃.( )退 suí( )靖.疟.( )疾烧灼.( )
地jiào( ) 晨xī( ) 杀lù( ) 憧.( )憬
3、给下面对应的各项内容连线。

(4分)
【课文】【作者】【人物】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西蒙洛夫明赫白
《蜡烛》孙犁契柯拉耶夫
《亲爱的爸爸妈妈》毛泽东老头子
《芦花荡》聂华苓康泽
4、打电话正成为人们交往的重要方式。

当你给朋友家里拨通电话后,听到的是一个陌生的声音,这时,你该怎样说才算最合适?()(1分)
A.喂!你是谁?我找张小红。

B.喂!我要找张小红。

C.您好!请找张小红接电话。

D.您好!我是林坚,请找张小红接电话。

5、观察下图,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你所得到的启示。

(2分)
人从众
利用利用利用
森林木
答:
二、阅读理解题
(一)(15分)
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到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

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

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

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

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象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

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

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

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

鬼子们像是玩着
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

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

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

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

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上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

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

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1、本文选自课文,作者,当代著名作家,“”派文学的代表。

2、注音:剥.莲蓬释词:张皇失措:
3、给这段文字拟一个小标题,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部分。

4、老头子的“智”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5、“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个“找”字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6、文中最后一句话属于描写,表现了老头子怎样的心理?(3分)
(二)(14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②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③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④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⑤和中路军所通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⑥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⑦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⑧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⑩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11)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12)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13)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14)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15)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7、用波浪线画出这则消息的导语。

(2分)
8、“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答:
9、“西起九江(不含)”句中,括号的“不含”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
10、本段共15句,可分为三个层次,其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②一⑧/⑨一15 B.①②一⑦/⑧一15
C.①/②一⑤/⑥一15 D.①/②一⑨/⑩一15
11、“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2分)
主观原因:_________________
客观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段中⑥⑦两句是议论句,对这两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B.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本质。

C.赞扬我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勇气概。

D.分析了西路军当面之敌的溃退是因为力量甚为微弱。

(三)(17分)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

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

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②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

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

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的搜查。

③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

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④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

“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

”他说。

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

”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

屋子顿时暗下来了。

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

孩子是懂事的。

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

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

此时此刻,他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⑥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的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

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

”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⑦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3、“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句中前后两个“秘密”分别是12类词中
的词和词。

(2分)
14、根据上下文选词填空: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______(A.严谨 B.严峻 C.严密 D.严厉)
的搜查。

(1分)
15、第5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加点的的词“厄运”在文中具体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6、“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保持原意,把这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上下文可看出,文中用反问句而不用陈述句,是为了表现那个中尉____________
的态度。

(3分)
17、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这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______ 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伯诺德夫人此时既_______又________
的复杂心理。

其中的比喻句写出了德军
的。

(4分)
18、简洁的语言概括母子三人为了保护秘密情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

(2分)如:大儿子杰克借口
搬柴,端走烛台。

伯诺德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女儿杰奎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母子三人保护秘密情报的行为表现出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秀品质(3分)
三、作文(40分)
幸福是什么?幸福有时是一种拥有,有时是一种等待,有时是一种感动。

收获是一种幸福,付
出也是一种幸福;功成名就是幸福,淡泊宁静也是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点点滴
滴的生活中,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里。

请以“这就是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要写出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第一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一、1、挡一当屋一幄喏—诺加—假
2、溃( kuì )退 suí( 绥 )靖疟( nuè )疾烧灼( zhuó )
地jiào( 窖 ) 晨xī( 曦 ) 杀lù( 戮 ) 憧( chōng )憬
3、给下面对应的各项内容连线。

(4分)
【课文】【作者】【人物】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西蒙洛夫明赫白
《蜡烛》孙犁契柯拉耶夫
《亲爱的爸爸妈妈》毛泽东老头子
《芦花荡》聂华苓康泽
4、D
5、略(提示:只要扣住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自然资源逐渐减少二者之间的关系回答,语言简洁明了即可。

)
二、1、《芦花荡》孙犁白洋淀(荷花淀)
2、bāo 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3、智斗日本鬼子
4、预先设下埋伏,用莲蓬做诱饵,假装慌张,引诱敌人到陷阱。

(言之有理即可)
5、拟人体现作者对老英雄行为的佩服之情,同时也是对敌人的憎恨。

(意思符合就可)
6、环境描写表现老头子报仇后心里的痛快,轻松自在、愉快的心情,先前的自责、懊丧也有
所减轻。

(意思符合就可)
7、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
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8、“均”是“全”的意思,突出我军渡江的气势。

9、不能。

删去后,是否包含九江就不情楚了。

体现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10、A
11、主观原因:另一方面……都很泄气;客观方面: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12、D 13、名形容 14、c
15、(1)蜡烛的秘密被暴露,秘密情报就遭破坏。

(2)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16、你可以不用蜡烛。

粗暴 17、夸张紧张憎恨凶恶
18、取出油灯,吹熄蜡烛,推说睡觉,拿走蜡烛
19、机智、勇敢、镇定(或沉着) 20、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