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最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最新
一、目的和范围:《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最新》的制定,旨在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的危害。
本制度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科室和部门,旨在确保医疗废物从产生、分类、收集、转运、储存到最终处置的各个环节均得到严格控制,以减少对环境和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
通过明确各部门职责、细化管理措施、加强监督考核,本制度将有助于提高医疗废物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环境安全。
二、定义:
医疗废物系指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因其性质、成分或数量,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的废物。
具体包括以下五大类:
1. 感染性废物:指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废物。
包括但不限于:废弃的医学标本、感染病人使用过的衣物、床单、敷料、注射器、输液器等一次性医用器材,以及实验室动物尸体等。
2. 损伤性废物:指在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可能对人体造成物理性伤害的废物。
如废弃的针头、刀片、玻璃试管、安瓿等尖锐物品。
3. 病理性废物:主要包括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活动中产生的废弃人体组织、器官、病理切片、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等。
4. 药物性废物:指过期、淘汰、变质或实验研究中产生的废弃药品及其包装物。
包括但不限于:抗生素、疫苗、细胞毒性药物、激素类药物等。
5. 化学性废物:指在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具有化学活性、毒性或其他危害性的
废物。
如废弃的化学试剂、消毒剂、电池、荧光灯管等。
各类医疗废物均需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本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包装、标识、运输、储存和处置,以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三、职责:
为确保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特明确以下各部门职责:
1.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 负责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定期评估制度执行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 制定医疗废物的分类标准、处理流程及操作规范,确保制度与时俱进,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2.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 负责组织医疗废物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全院职工对医疗废物管理的认识和技能。
- 监督检查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对违规行为进行纠正,并提出整改要求。
- 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3. 总务部:
- 负责医疗废物的收集、院内转运和储存管理,确保医疗废物在院内流转过程中的安全。
- 配置合格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容器,制定并执行医疗废物的包装、标识和运输标准。
- 协调与外部专业医疗废物处理机构的关系,确保医疗废物得到合法、安全、
有效的最终处置。
4. 各部门负责人:
- 负责本部门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日常监督,确保制度在本部门的落实。
- 对本部门职工进行医疗废物管理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职工的法律意识和管理水平。
- 及时上报本部门在医疗废物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协同相关部门解决,确保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内容:
为确保医疗废物的规范管理,以下是对科室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和管理要求的详细规定:
1.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容器设置:
- 科室应根据医疗废物的种类和产生量,设置足够数量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容器。
- 收集容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备防渗漏、防穿刺、易于清洁和消毒等特点。
- 每种类型的废物应使用不同颜色或标识的容器进行收集,以便于区分和识别。
2. 严格按照分类标准进行收集:
- 科室工作人员应接受医疗废物分类知识的培训,确保能够正确区分五大类医疗废物。
- 收集时,工作人员需按照废物类别分别投放入对应的收集容器中,严禁混合收集。
- 对于特殊废物,如含有放射性或汞类物质,应采取专门措施,单独收集和储存。
3. 特殊废物处理方法:
- 药物性废物:应按照药品的性质进行分类,对于易燃、易爆、腐蚀性药物,应采取安全措施,如使用防火、防爆容器。
- 化学性废物:应详细记录化学废物的种类、数量、特性,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化学反应,如中和、稀释等。
- 特殊废物在转运和处置前,应由专业人员评估,确保处理过程符合国家规定和环境保护要求。
4. 管理要求:
- 科室应定期对医疗废物收集容器进行检查和消毒,确保容器清洁,防止交叉感染。
- 科室负责人应负责监督医疗废物的日常收集工作,确保工作人员遵守分类收集规定。
- 科室需记录医疗废物的产生、收集、转运和处置情况,以备查验和追溯。
五、监督管理:
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确保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1. 落实第一责任人制度:
- 医疗卫生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为医疗废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负总责。
- 第一责任人需确保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考核,保障医疗
废物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
2. 制定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 医疗卫生机构应制定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转运、储存和处置的具体流程和要求。
- 规章制度应包括医疗废物的处理操作规程、应急预案、人员培训计划等,并定期更新以适应管理需要。
3. 设置监控部门和专(兼)职人员:
- 医疗卫生机构应设置专门的监控部门或指派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废物管理各项工作的日常监督和落实。
- 监控部门或专(兼)职人员应具备医疗废物管理的专业知识,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4. 监督检查和考核:
- 定期对医疗废物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流程和要求的执行到位。
- 对医疗废物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分析和整改,对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 建立医疗废物管理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纳入部门和个人绩效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