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高一(15)班 组长:黄奕琪
组员:王怡敏、姚冰、郑铄纯、曾齐
光污染
悬浮物质污染
热污染
噪声污染
封面————————————————————— 1 目录————————————————————— 2 前言————————————————————— 3 物理性污染
热污染———————————————————— 4 噪声污染——————————————————— 5 放射性污染——————————————————9 光污染———————————————————12 电磁波污染———————————————————15 物理性污染的防治
热污染防治———————————————————17 噪声污染防治——————————————————18 光污染防治———————————————————19 电磁波污染防——————————————————21 组员心得—————————————————————22
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就在这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各类物理性污染也随之悄悄进入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甚至身体健康都已经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影响,这些物理性污染的一个最大共性就是隐蔽性比较大,不容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甚至很多人至今也不了解物理性污染,更未认识到其危害性。
而且污染产生后的治理难度比较大,必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因此,深入了解物理性污染的产生源及其危害,是做好各种物理性污染防治工作、降低其危害的重要前提。
物理性污染分为以下几类:
·悬浮物质污染
悬浮物质是指水中含有的不溶性物质,包括固体物质和泡沫塑料等。
·噪声污染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热污染
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主要指人工辐射源造成的污染。
·光污染
光污染,是燥光对环境产生的污染。
·电磁波污染
电磁波污染是指天然和人为的各种电磁波的干扰及有害的电磁辐射。
热污染
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产生
随着人口和耗能量的增长,城市排入大气的热量日益增多。
按照热力学定律,人类使用的全部能量终将转化为热,传入大气,逸向太空。
这样,使地面反射太阳热能的反射率增高,吸收太阳辐射热减少,沿地面空气的热减少,上升气流减弱,阻碍云雨形成,造成局部地区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
近一个世纪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气候变暖,冰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一些原本十分炎热的城市,变得更热。
危害
1、阻碍水生物发育或致其死亡,影响环境
和生态平衡
热污染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水生物,由
于水温升高使水中溶解氧减少,水体处于缺
氧状态,同时又使水生生物代谢率增高而需
要更多的氧,造成一些水生生物在热效力作
用下发育受阻或死亡,从而影响环境和生态
平衡。
2、导致微生物滋生、泛滥,引起疾病流行
河水水温上升给一些致病微生物
造成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得以滋
生、泛滥,引起疾病流行,危害人类
健康。
1965年澳大利亚曾流行过一种
脑膜炎,后经科学家证实,其祸根是
一种变形原虫,由于发电厂排出的热
水使河水温度增高,这种变形原虫在
温水中大量孳生,造成水源污染而引
起了这次脑膜炎的流行。
噪声污染
从物理学观点来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你所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噪声的强度可以用声压级表示,当声压级超过50分贝时就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睡眠和休息,当声压级超过70分贝时就会干扰人们的谈话使人心烦意燥、精力不易集中,当声压级在90分贝以上,就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听力,甚至照成噪声性耳聋。
主要来源
1、交通噪声包括机动车辆、船舶、地铁、火车、飞机等的噪声。
2、工业噪声工厂的各种设备产生的噪声。
3、建筑噪声主要来源于建筑机械发出的噪声。
4、社会噪声包括人们的社会活动和家用电器、音响设备发出的噪声。
分类
1、按声源的机械特点:
气体扰动产生的噪声、固体振动产生的噪声、液体撞击产生的噪声以及电磁作用产生的电磁噪声。
2、按声音的频率:
小于400Hz的低频噪声、400~1000Hz的中频噪声及大于1000Hz的高频噪声。
危害
噪声污染对人、动物、仪器仪表以及建筑物均构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的频率、强度及暴露时间。
1、对人的影响
(1)噪声对听力的损伤
噪声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是听力损伤。
人们在进入强噪声环境时,暴露一段时间,会感到双耳难受,甚至会出现头痛等感觉。
如果人们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听觉疲劳不能得到及时恢复,且内耳器
对仪器施以电压,产生的电子穿过中间的隔层,从
或者说磁差,在电流中是根据温度改变的。
因此,只要知道所加的
)的仪器就能够测
排放也受到严格控制,
3、医疗放射性
医疗检查和诊断过程中,患者
身体都要受到一定剂量的放射性照
射,例如,进行一次肺部x光透视,
约接受(4—20)×0.0001Sv的剂量
(1sv相当于每克物质吸收0.001J的
能量),进行一次胃部透视,约接受
0.015-0.03SV的剂量。
4、科研放射性
科研工作中广泛地应用放射性
物质,除了原子能利用的研究单位
外,金属冶炼、自动控制、生物工程、
计量等研究部门、几乎都有涉及放射
性方面的课题和试验。
在这些研究工
作中都有可能造成放射性污染。
特点
1、绝大多数放射性核素毒性,按致毒物本身重量计算,均高于一般的化学毒物。
2、按放射性损伤产生的效应,可能影响遗传给后代带来隐患。
3、放射性剂量的大小只有辐射探测仪才可以探测,非人的感觉器官所能知晓。
4、射线的副照具穿透性,特别是r射线可穿透一定厚度的屏障层。
5、放射性核素具有蜕变能力。
6、放射性活度只能通过自然衰变而减弱。
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
1、呼吸道吸入
从呼吸道吸入的放射性物质的吸收程度与其气态物质的性质和状态有关。
难溶性气溶胶吸收较慢,可溶性较快;气溶胶粒径越大,在肺部的沉积越少。
气溶胶被肺泡膜吸收后,可直接进入血液流向全身。
2、消化道食入
消化道食入是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重要途径。
放射性物质既能被人体直接摄入,也能通过生物体,经食物链途径进入体内。
3、皮肤或粘膜侵入
皮肤对放射性物质的吸收能力波动范围较大,一般在1%~1.2%左右,经由皮肤侵入的放射性污染物,能随血液直接输送到全身。
由伤口进入的放射性物质吸收率较高。
对人体的危害
1、直接损伤
放射性物质直接使机体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电离,破坏机体内某些大分子如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蛋白质分子及一些重要的酶。
2、间接损伤
各种放射线首先将体内广泛存在的水分子电离,生成活性很强的H+、OH-和分子产物等,继而通过它们与机体的有机成份作用,产生与直接损伤作用相同的结果。
3、远期效应
主要包括辐射致癌、白血病、白内障、寿命缩短等方面的损害以及遗传效应等。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青年妇女在怀孕前受到诊断性照射后其小孩发生Downs 综合症的几率增加9 倍。
又如,受广岛、长崎原子弹辐射的孕妇,有的就生下了弱智的孩子。
根据医学界权威人士的研究发现,受放射线诊断的孕妇生的孩子小时候患癌和白血病的比例增加。
光污染
光污染,是燥光对环境产生的污染。
燥光,是环境污染物。
定义
1、过量的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
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
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造成
的污染。
2、影响光学望远镜所能检测到的最暗
天体极限的因素之一。
通常指天文台上空的大气辉光、黄
道光和银河系背景光、城市夜天光等使
星空背景变亮的效应。
主要分类
依据不同的分类原则,光污染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国际上一般将主要光污染分成三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1、白亮污染
当太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眩眼夺目。
据光学专家研究,镜面建筑物玻璃的反射光比阳光照射更强烈,其反射率高达82%~90%,光几乎全被反射,大大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
2、人工白昼
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
霓虹灯闪烁夺目,令人眼花缭乱。
有些强光
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
即所谓人工白昼。
过度照明对能源的无意义
使用造成浪费,人工白昼还对生态环境产生
破坏,且影响了天文观测、航空等,很多天
文台因此被迫停止工作。
3、彩光污染
舞厅、夜总会安装的黑光灯、旋转
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构成了
彩光污染。
据测定,黑光灯所产生的紫外线强
度大大高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且对人
体有害影响持续时间长。
我国天津大学教授马剑则以光污染的发生和造成影响的时间为分类标准,将光污染分为“昼光光污染”和“夜光光污染”,前文的白亮污染即属于昼光光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则属于夜光光污染。
特点
1、局部性——光污染随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弱
2、不残留性——在环境中光源消失,污染即消失
3、相对性
危害
1、使夜空失色
2009年,澳大利亚《宇宙》杂志报道:据美国一份最新的调查研究显示,全球70%的人口生活在光污染中,夜晚的华灯造成的光污染已使世界上20%的人无法用肉眼看到银河系美景。
上面这张图讲述了世界各地的光污染水平。
黑色和灰色基本上光污染是没有的,蓝色稍微有一点,再高是黄色,紧接着是橙、红、白色。
其实每一个分级都要比上一个分级的光污染要严重3倍还要多。
2、影响人类健康
①损害眼睛
20世纪30年代,科学研究发现,荧光灯的频繁闪烁会迫使瞳孔频繁缩放,造成眼部疲劳。
如果长时间受强光刺激,会导致视网膜水肿、模糊,严重的会破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甚至使视力受到影响。
经研究表明:燥光污染可对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伤害,抑制视网膜感光细胞功能的发挥,引起视疲劳和视力下降。
据有关卫生部门对数十个歌舞厅激光设备所做的调查和测定表明,绝大多数歌舞厅的激光辐射压已超过极限值。
这种高密集的热性光束通过眼睛晶状体再集中于视网膜时,其聚光点的温度可达到摄氏70度,这对眼睛和脑神经十分有害。
②诱发癌症
多个研究指出,夜班工作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发病率的增加具有相关性。
原因可能是非自然光抑制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影响激素的产生,内分泌平衡遭破坏而导致癌变。
③产生不利情绪
光害可能会引起头痛,疲劳,性能力下降,增加压力和焦虑。
动物模型研究已证明,当光线不可避免时,会对情绪产生不利影响和焦虑。
3、造成生态问题
光污染影响了动物的自然生活规律,受影响的动物昼夜不分,使得其活动能力出现问题。
此外,其辨位能力、竞争能力、交流能力及心理皆会受到影响,更甚的是猎食者与猎物的位置互调。
光污染还会破坏植物体内的生物钟节律,有碍其生长,导致其茎或叶变色,甚至枯死。
例如切断大电流电路时产生的火花放电,其瞬变电流很大,会产生很强的电磁。
它在本质上与雷电相同,只是影响区域较小。
变压器以及输电线等附近的电磁场,它并不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但在近场区会产生严重电磁干扰。
例如无线电广播、电视、微波通信等各种射频设备的辐射,频
能危害近场区的工作人员。
射频电磁辐射已经成为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种类繁多,有高温烟气余热、高温产品余热、冷却介
噪声污染防护
防治领域
1、加强交通噪声污染防治
2、强化施工噪声污染防治
3、推进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
4、深化工业企业噪声污染防治
防治
1、首先要尽可能避免噪声
①应严格控制家用电器和其他发声器具的音量和开关时间。
尤其是高频立体声音响的使用,其音量一定要控制在70分贝以下(以无震耳欲聋的感觉为准)。
②汽车司机不应随意按喇叭,不要经常到人声嘈杂的商业区及歌厅去“接收”噪声等等,以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噪声的危害。
2、注意防止家用电器的噪声污染
①在购置家用电器时,要选择质量好、噪声小的
②尽量不要把家用电器集于一室,冰箱最好不要放在卧室
③尽量避免各种家用电器同时使用
④一旦家用电器发生故障,要及时排除,因为带病工作的家用电器产生的噪声比正常机器工作的声音大得多。
3、在自己家中创造一种寂静的气氛
①安装中空玻璃窗、三层玻璃窗、真空玻璃窗、隔音密封条等
②安装钢门隔声。
钢门对隔音亦有一定的帮助,如镀锌钢门中层隔有空气的设计,使得无论室内或室外的声音均较难传送开去。
此外,钢门附有胶边,与门身碰合时并不会发出噪音。
③多用布艺装饰和软性装饰;
④注意室内不同功能房间的封闭
⑤室内装修最好使用具有降音隔噪的装修材料
4、遇到室内噪声污染的情况,可进行室内噪声检测,然后根据污染源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是由外界造成的噪声污染,可与有关部门联系解决。
光污染防治
光污染的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改善工厂照明条件等,以减少光污染的来源。
②对有红外线和紫外线污染的场所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③采用个人防护措施,主要是戴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
光污染的防护镜有反射型防护镜、吸收型防护镜、反射-吸收型防护镜、爆炸型防护镜、光化学反应型防护镜、光电型防护镜、变色微晶玻璃型防护镜等类型。
一、将光污染列入环境防治范畴
1、在企业、卫生、环保等部门,一定要对光的污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注意控制光污染的源头,要加强预防性卫生监督,做到防患于未然
2、科研人员在科学技术上也要探索有利于减少光污染的方法。
在设计方案上,合理选择光源。
要教育人们科学地合理使用灯光,注意调整亮度,不可滥用光源,不要再扩大光的污染。
3、公民要增加环保意识,注意个人保健。
个人如果不能避免长期处于光污染的工作环境中,应该考虑到防止光污染的问题,采用个人防护措施:戴防护镜、防护面罩、防护服等。
把光污染的危害消除在萌芽状态。
已出现症状的应定期去医院眼科作检查,及时发现病情,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二、治理玻璃幕墙建筑反光
1、选材要选用毛玻璃等材质
粗糙的,而不应使用全反光玻
璃
2、要注意玻璃幕墙安装的角
度,尽量不要在凹形、斜面建
筑物使用玻璃幕墙;3、可以
在玻璃幕墙内安装双层玻璃,
在内侧的玻璃贴上黑色的吸
光材料,这样能大量地吸收光
线,避免反射光影响市民。
四、改善照明系统
1、调整照明系统
不同照明系统有不同的特性及效能,但经常出现的情况是照明系统错配,而这便会造成光害。
通过重新选取恰当的照明系统,光害的影响便可尽量减少。
部份照明系统,依照能量消耗效率排例:
照明系统种类颜色效率(流明/瓦特)
低压钠蒸汽灯黄色80 - 200
电磁波污染防治
一、保持距离
与电视机的距离应为视屏尺寸乘以6,与微波炉的距离应为2.5~3米,离高压输电线0.5万伏/米以外一般视为安全区。
二、减少接触
经常使用电脑的人,每工作一小时应休息一刻钟,而且每周工作最多不超过32小时。
三、改善环境
注意空气流通,温度、湿度应适中,家用电器最好不要摆放在卧室里。
四、个体防护
孕妇、儿童、体弱多病者、对电磁波辐射过敏者、长期处于电磁波污染超标环境者,应选择使用适合自己的防护用品。
五、少用手机
要尽量减少使用手机;不要经常把手机挂在身上。
六、少用电热毯
电热毯的电磁波污染较严重,长时间通电使用对人体有害,天气寒冷必须使用时,建议通电烘暖被窝后立即切断电源,以减少电磁波污染。
七、采用屏蔽物减少电磁波污染
对产生电磁污染的设施,可采用屏蔽、反射或吸收电磁波的屏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