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语文第22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感受。
课桌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陋室,惟吾闲 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可以 画漫画、写书信。无书声之乱耳,无作业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
称游乐厅。学子云:混张文凭!
可从两个方面来回答:一是它确实是某些学生的真实写照,有它
( A )
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解析〕正确的停顿应为“山/不在高,有仙/则 名”。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陋室铭》中体现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本文运用的最主要的一种写作手法是 。 (2)《陋室铭》中写主人生活环境清雅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 , 草色入帘青 。 出淤泥 (3)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4)《爱莲说》以“莲”为写作对象,却几次提到菊、牡丹,其用 意是 衬托莲的高洁可爱 。 托物言志
三、课堂小练笔 写出一种你喜爱的植物,并说明理由。 范文: 情人眼里出西施。莲,让我觉得它就是花中之王,无花可比。
朋友说我过于喜爱它,忽略了其他花的美丽,也许是吧!暮春三
月,百花争艳,牡丹芍药,妍丽妩媚,使人为之震惊;夏季炎炎,紫 罗兰、玉兰散发淡淡幽香,祛除夏意,让人心旷神怡;秋高气爽, 菊独傲枝头,正直傲岸油然而生;隆隆寒冬,梅独自争妍,不畏严 寒,吐放清香,赞美之词不可胜数。但是,我仍固执地认为莲才
情景,并用类比和例证,有力地分析证明了“陋室不
陋”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
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爱莲说》中作者以“莲”自喻,借抒写爱莲之情表
达了自己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婉转地批
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
脉络梳理
脉络梳理
重点探究
1.《陋室铭》是从哪几方面来写陋室的?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趣? 本文夹叙夹议,不但有观点,有论证,而且在论证过程中还简要而生动地描述 了“陋室”内外的情景。全文分三层:开头三句,用两个比喻引出陋室,以“不 在高”“不在深”陪衬“陋”,以“仙”“龙”陪衬“德”,以“名”“灵” 陪衬“馨”。类比立论,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全文主旨。其次,从生 活环境和生活内容两方面来描写陋室,以显陋室不陋,室主人居于其间,怡然自 得。以“苔痕”二句写“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以“谈笑”四句写室内生活
丹”的顺序写呢? 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莲”的顺序,是为了突出作者对 莲的喜爱。后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是从褒贬的 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
物,欣赏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面写,最后用反面来反衬一下,
更有独到之处;三句分别用陈述句和疑问句来表述,特别是最后 写牡丹时,更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益:增加
( A )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C.每履之,足苦踬焉
鲜:少
履:踩
D.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
语:对……说
〔解析〕 A项中“益”的意思是“更加”。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C.命童子取土平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解析〕 A项中的“而”都表示转折,可 翻译为“可是”。B项中第一个“乎” 不译,第二个“乎”可以译为“于”。C 项中第一个“之”是代词,第二个相当于 结构助词“的”。D项中第一个 “以”是连词,不译;第二个“以”是介 词,“把”的意思。
附译文:
我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的 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 逐渐侵蚀扩展。每次经过,我总要被绊一下。起初,我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 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一天,父亲来到屋子里,发现这屋 地面的洼坑,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借什么治理家国呢?” 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父亲走后,我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 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 过了一会儿情形还是如此,我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唉!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时 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却认为 是阻碍而不能适应。因此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名词活用为动词,出名)
无丝竹之乱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 无案牍之劳形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名词活用为动词,生出枝蔓、长出枝节)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远播)
水( 名词活用为动词,指居室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 惟吾德馨 为“有了芳馨”)
八年级语文·上 新课标[人]
短 文 两 篇
文言知识
1.生字注音
馨(xīn)
濯(zhuó )
颐( yí )
涟( lián )
蕃( fán )
亵( xiè )
噫( yī )
淤泥( yū)
鸿儒( rú )
隐逸( yì )
案牍( dú )
宜乎( yí )
西蜀( shǔ )
调素琴( tiáo )
诸葛庐( lú ) 鲜有闻(xiǎn )
(草木)茂盛。这里指繁多。
少。
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山不在高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在于,动词
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
(2)可以调素琴
弹奏 调动
(3)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 形体,身体
今义: 形状
4.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文言知识
4.文言句式
(1)倒装句
何陋之有(“有何陋”)
(2)被动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被沾染污秽)
(3)省略句
濯清涟而不妖(谓语“濯”前面省略了主语“莲”)
作者作品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彭城人,祖籍洛 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
裔,曾任监察御史。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德馨( xīn
.
)
西蜀( shǔ ) 案dú( 牍 ) zhuó( 濯 )清涟 这。 什么。
鸿儒( rú xiè( 亵
) )玩
鲜有闻( xiǎn ) yū( 淤 )泥 (1)斯是陋室 (2)何陋之有 (3)可爱者甚蕃 (4)陶后鲜有闻
2.理解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 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
习惯说
(清)刘
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 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 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
廷上,牛(牛僧孺、李宗闵)、李(李德裕)两党互相倾
轧不已,妒贤害能,任人唯亲。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
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
对此深感忧虑,却又无力回天,只能采取消极的办法,
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
创作背景
《爱莲说》是周敦颐于熙宁年间任南康郡(现在江西
省星子县)郡守时写的。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了一块
11.《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 “志”是: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
《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
〔解析〕此题考查文章揭示的主题。《爱莲说》从莲花的生长环境、体态 香气、风度气质三个方面写出莲花的高洁,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的生活态度。《习惯说》最后一段揭示的道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无论是培 养好习惯,还是克服坏习惯,都应该从少年时期开始;因为这个时期,是形成各 种习惯的最初阶段,培养好习惯容易,克服坏习惯也容易。正如文中所说的: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一个人在学习时,初始阶段养成的习惯是非常重 要的,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文言知识
2.一词多义
无 外 远 往来 往来无白丁(没有)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古代哲 学范畴,指虚无、空虚等) 中通外直(外面,外表) 遂与外人间隔(指桃花源以外的) 香远益清(远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距离长) 往来无白丁(交往的人) 其中往来种作(来来往往的人)
文言知识
3.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
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
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
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欢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中清洗过却不显得妖媚。
(2)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父亲)看到屋里的洼坑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 么?” 10.用“/”给《习惯说》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 〔解析〕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一般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难,点面结合,句句突破。 意思就是说,在标点之前,要认真通读全文,把容易断开的句子先断开,再依次 缩小断句范围。对于疑难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词,仔细推敲,切不 可顾前不顾后,粗心大意。六个关键点——①找名词、代词;②看虚词;③察 对话;④据修辞;⑤辨句式;⑥依总分。
40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
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
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鼻。先生凭栏放 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污浊,遂写下了著 名的《爱莲说》。至今,星子县还有遗址。
文章主旨 《陋室铭》通过简要而生动地描述“陋室”内外的
的真实性。二是对它所体现出来的消极性以及对学习不负责任
的观点要进行批判。(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理解
爱莲说 (2015·菏泽中考)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 (宋)周敦颐
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理解文题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 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陋室铭》是记述自己居住的简陋的屋子的文字。 说,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 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莲说》 借写莲花表达自己的情操。
创作背景
刘禹锡写《陋室铭》时,唐王朝正在一天天地衰落下 去。在宫中,宦官专废立之权,皇帝听命于家奴;在朝
“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 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 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 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代表作品: 《陋室铭》《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
作者作品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今湖南 道县)人。以母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分宁(修水)主簿,调南 安军司理参军,移桂阳令,徙知南昌,历合州判官、虔州通判。 熙宁初知郴州,擢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所到之处,都很 有实绩。“在合州郡四年,人心悦服,事不经先生之手,吏不 敢决”。晚年知南康军,治所在今星子县城。曾游览庐山, 为庐山的山水所吸引,在其诗中道:“庐山我爱久,买田山中 阴。”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故居 濂溪以名之,遂定居于此。代表作品《爱莲说》《周元公集》 《太极图说》《通书》。
情趣之高雅;以“无丝竹”二句,使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更洞若观火。最后,
以古代名贤居室类比陋室,既说明陋室不陋,又隐现以古代名贤自况之意。 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来充分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重点探究
2.在《爱莲说》中,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
丹——莲”的顺序写的,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