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出师表随堂测试新人教版20200220110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疲弊.(bì)陛.下(bì)陟罚臧否.(pǐ)
B.行.阵(háng)驽钝.(dùn)裨补阙.漏(quē)
C.崩殂.(cú)恢弘.(hóng)夙.夜忧叹(sù)
D.攘.除(rǎng)以彰其咎.(chù)妄自菲.薄(fěi)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陟罚臧.否(赞扬)性行淑均.(公正、公平)夙.夜忧叹(早)
B.中道崩殂
..(忠良、诚实)
..(死)悉以咨.之(询问)此皆良实
C.平明之理.(治理)臣本布衣
..(平民)以彰.其咎(公布)
D.咨诹.善道(询问)引喻失义.(道理)危急存亡之秋.(时候)
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庶竭.驽钝——殚精竭.虑
C.三顾.茅庐——顾.此失彼
D.猥.自枉屈——猥.琐不堪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必能裨补阙漏
B.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臣不胜受恩感激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也叫“奏章”或“奏疏”。

B.本文是奏章,全文以议论为主,同时在议论中融入叙事和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C.诸葛亮以敏锐的洞察力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向刘备提出了三条建议。

D.《出师表》表达出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2)诚宜开张
..圣听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3)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4)先帝不以臣卑鄙
..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5)由是感激
..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7.指出下列加点形容词的活用现象并写出其意思。

(1)恢弘
..志士之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贤臣,远.小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攘除奸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默写。

(1)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致。

(3)在前一段时间,你们班上课纪律很乱,学习成绩很差,你被临时任命为一班之长。

对于新上任的你,用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话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出师表》中,诸葛亮用历史经验告诉后人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才能政治清明、兴旺发达。

9.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妇孺皆知。

请分别写出其中的两个故事、两条歇后语、两个成语。

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
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D 解析:“以彰其咎”的“咎”应读jiù。

2.B 解析:“良实”在这里是形容词作名词,应解释为“忠良诚实的人”。

3.B 解析:A项,“毛”在“深入不毛”中指长植物的地方,在“吹毛求疵”中指皮毛。

B项,“竭”都是竭尽的意思。

C项,“顾”在“三顾茅庐”中指拜访,在“顾此失彼”中指顾得上。

D项,“猥”在“猥自枉屈”中有降低身份的意思,在“猥琐不堪”中指鄙陋卑下。

4. D 解析:A项,“阙”同“缺”;B项,“有”同“又”;C项,“简”同“拣”。

5.C 解析:是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建议。

6.(1)时候秋天(2)扩大店铺开业(3)感到痛心、遗憾极端憎恨(4)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恶劣,不道德(5)感奋激发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7.(1)活用为动词,发扬,扩展。

(2)活用为动词,亲近;疏远。

(3)活用为名词,叛逆、作恶之人。

8.(1)不求闻达于诸侯(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4)亲贤臣远小人
9.故事示例:(诸葛亮)空城计或挥泪斩马谡(曹操)杀杨修或杀吕伯奢
歇后语示例: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成语示例:三顾茅庐乐不思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附:什么样的考试心态最好
大部分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会出现很多过度焦虑。

想要不出现太强的考试焦虑,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形成自己的掌控感。

1、首先,认真研究考试办法。

这一点对知识水平比较高的考生非常重要。

随着重复学习的次数增加,我们对知识的兴奋度会逐渐下降。

最后时刻,再去重复学习,对于很多学生已经意义不大,远不如多花些力气,来思考考试。

很多老师也会讲解考试的办法。

但是,老师给你的办法,不能很好地提高你对考试的掌控感,你要找到自己的一套明确的考试办法,才能最有效地提高你的掌控感。

有了这种掌控感,你不会再觉得,在如此关键性的考试面前,你是一只被检验、被考察甚至被宰割的绵羊。

2、其次,试着从考官的角度思考问题。

考官,是掌控考试的;考生,是被考试考验的。

如果你只把自己当成一个考生,你难免会惶惶不安,因为你觉得自己完全是个被摆布者。

如果从考官的角度去看考试,你就成了一名主动的参与者。

具体的做法就是,面对那些知识点,你想像你是一名考官,并考虑,你该用什么形式来考这个知识点。

高考前两个半月,我用这个办法梳理了一下所有课程,最后起到了匪夷所思的效果,令我在短短两个半月,从全班第19名升到了全班第一名。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我基本已完全掌握。

3、考前5天一般是考生心理最为紧张的时刻,因此在这段时间应
该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在此期间,而直接导致考生在这段时间出现紧张情绪的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来自于自身。

例如,在临近考试时大量做题会使自己感觉到问题越来越多,造成自我压力过大,心理上不能承受,产生紧张。

加重思想上的负担。

对于全体考生来说,调整心态要重点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调整好复习的方法。

不要耗费时间做大块成套的试题,因为这时候自己掌握的知识就像临近饱和的溶液,不可能会有太多的增加。

应该多做一些提纲挈领的工作,例如查看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和公式,看读书笔记,翻阅以往的试卷,对前后知识进行穿线;要多熟悉历年考试的题型,要反复看,对这些题做到熟悉掌握,题型会使自己在考前的心情平静下来;应该重点做好知识的查缺补漏,看过去一些大型考试的错题记录,强化对知识进行回顾,找出过去常出现的错误,清楚地知道错在哪里;还应该学会转变思维方法,过去出现的重点错误和一些不应该出现的错
误往往是由于思维定式造成的,只有在思维方法上发生转变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这类错误。

要调整好生活节律。

此时,除了要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之外,还应该自觉地、有目的地整好自己的学习时间。

不要晚上来了精神,到了白天就犯困。

应该使头脑清醒的时段出现在白天,这样才能调整好、准备好临考的精神状态。

要使自己保持一种平静心、竞争之心和自信之心。

紧张型的同学,要采用一些科学的方法来减缓对考试的紧张情绪。

例如做一些自
己感兴趣的事,不要对考试有太高的要求,给自己留有一定的回旋余地。

这样反而能考出好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