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同位素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测定出矿物~水之间的待定常数 a、b
矿物~水
a
石英~水 3.38×106
碱长石~水 2.15 ×106
方解石~水 2.78 ×106
白云母~水 2.38 ×106
b 温度区间(oC) -3.40 200~500 -3.82 350~500 -3.40 0~800 -3.89 350~650
形成时,两共生矿物与一个公共流体相达成平衡,则两 个矿物的 δ18O 值之间存在一个平衡差,由此值可根据内 部计温法计算成岩温度。
例如:以石英、方解石共生矿物对为例: 1000 lnα石英-水=3.38×106T-2 -3.40 1000 lnα方解石-水=2.78×106T-2-3.40 则石英—方解石氧同位素温度计为: 1000 lnα石-方=(3.38-2.78)·(106T-2)+[ -3.40 -(-3.40)] 1000 lnα石-方=Δ石-方=0.60(106T-2) 外部测温法,可用来计算水介质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其条件 是,当某矿物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形成温度是可知时,便可根 据有关方程,计算出介质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 1000 lnα矿物—水=δ18O矿—δ18O水=(α/T2)+b 其中δ18O矿、T已知,a、b是待定常数,则可计算出成矿溶液的 H、O同位素组成。
其结果是岩石中富集了18O,水中富集了16O。由于大部分 岩石中氢的含量很低,因此,在水~岩交换反应中氢同位素 成分变化不大。有实验证明,在含OH的矿物中,水-岩反应 结果使得矿物的δD增高。 原因:键强度
• 3.矿物晶格的化学键对氧同位素的选择 • 实验证明: • Si—O—Si键矿物18O最富; • Si—O—Al,Si—O—Mg,Si—O—Fe 其
次; • 含(OH)的矿物 18O最贫。 • 这与水分子富集16O的规律是一致的。
造岩矿物富集 18O 顺序
18O 降低
石英
碱性长石
白榴石
霞石
钙长石
海绿石
石榴石
黑云母
橄榄石
白云石 方解石
蓝晶石
十字石 普通辉石
榍石
硬石膏 角闪石
4.生物化学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的结果使18O在植物体中富集,放出O2富含16O: 2H216O+C18O2 2(HC18OH)n+16O2
4)大气降水 是指不久前通过大气循环的水,如雨、雪、冰,河湖水及进 入地下流动的低温地下水。其同位素成分变化大。δD变差范围 大于δ18O,主要由物理分馏控制,沿克雷格线分布。
δ18O=+5‰~-50‰ δD=+100‰~-350‰
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组成,具纬度效应,即向低纬度(赤 道)大洋中δ18O、δD趋向更大正值;而向高纬度(两极)雨、 雪中δ18O、δD趋向更大负值。
高温变质水与岩石 达到同位素交换平衡, 因此,变质热液的同 位素组成指示变质环 境、原岩性质和流体 来源。
3)封存水、深成热卤水 为海水或大气降水深循环或长期封存的产物。 这种水以高温、高矿化度为特征,具有较大的携带和摄取矿 质的能力。
δ18O= -16‰~+25‰ δD= -25‰~ -120‰ 多数产于沉积岩中的封存热卤水具有较高的δ18O值,其最 高值出现在生物成因的沉积岩中,水/岩比值较低,水同位 素组成接近岩石。
3.氧同位素温度计
在同位素交换平衡反应中,同位素分馏系数α是绝对温度t 的函数。
简化后得:△A-B≈a×106/T2 + b (a,b为可从实验室测得得待定常数)
前提:两共生矿物相达到了同位素交换平衡,并且未受后期 作用的改造;矿物对之间的分馏系数大,以确保待测温度有 一定的精度。单数a、b已由实验准确测定,待测温度在实验 参数的有效应用范围之内。
“I”型花岗岩 δ18O<10‰ “S”型花岗岩 δ18O>10‰
2.根据成矿溶液的氢、氧同位素组成讨论与矿床成因 有关的问题
其思路是利用氧、氢同位素成分来判断成矿溶液的来源,从 而讨论有关矿床的成因问题。自然界各种产状水的氢、氧同位 素组成: 1)原生水、岩浆水
来自地幔的与铁、镁超基性岩平衡的水称为原生水;岩浆 水指的是高温硅酸盐熔体所含的水及其分异作用形成的水,因 为它们处于高温环境(t>1000℃),α→1,原生水和岩浆水 的氢、氧同位素成分接近于岩石。
对我国大别山-苏鲁地区超高压变质岩的研究,在超高压变 质过程中形成的含柯石英榴辉岩(形成深度大于80km)中,石
榴子石和绿辉石的氧同位素组成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δ18O变
化于-10.4‰到+7.4‰之间,多硅白云母氢同位素变化范围较
• 例题:用氧同位素地质温度计测温,测得石英-白云母=5.6, 计算温度T=?(℃)。已知:10001n石英-水=4.1×106/T2-3.7; 10001n白云母-水=1.9×106/T2-3.1。
• 答案:10001n石英-白云母 = 18O石英 - 18O-白云母 = 10001n石
英-水 - 10001n白云母-水=5.6
87Rb 87Sr 14S7 m 14N 3 d
(二) 氧、氢同位素地球化学
氢和氧是自然界中的两种主要元素,它们以单质和化合物的形式遍 布全球。水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氢氧化合物。
氢和氧是生物圈的最基本的物质组成,是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氢和氧是地壳的重要组成成分。 氢和氧是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氢和氧组成的水(H2O)不仅参与自然界的各种化学反应和地质
三、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基本概念 ➢氧、氢同位素地球化学
自然界氧、氢同位素分馏的主要原因 氧同位素的应用
(一) 基本概念
稳定同位素又分重稳定同位素和轻稳定同位素。 • 轻稳定同位素:
1)原子序数Z<20,ΔA/A≥10% (ΔA 为两同位素质量差); 2)发生同位素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同位素分馏作用,其反应是 可逆的。 例:O、H、S、C、N元素的同位素。 • 重稳定同位素: 1)原子序数Z>20,ΔA/A<10%; 2)发生同位素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放射性核素不断衰变的结果 所造成的,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 238U→206Pb、235U→207Pb、232Th→208Pb, 其中87 Sr、143Nd、206Pb、207Pb、208Pb是重稳定同位素。
(二)氧同位素的应用
1.讨论有关岩石的成因问题
幔 源 镁 、 铁 质 岩 石 18O/16O 与 球 粒 陨 石 基 本 一 致 (2.03~2.04×10-3),其δ18O变化范围很窄(5~7‰) 。这是用氧 同位素来判断幔源岩石的重要证据之一。这与矿物化学键对 18O同位素选择富集有关。
花岗岩δ值较高,而且变化范围较大,主要是其成因及源区 较复杂所致:
氢氧稳定同位素分馏
自然界中氢、氧同位素的分馏主要是蒸发、凝 结过程的同位素分馏和水与岩石圈、大气圈及 生物圈的不同物质之间的同位素交换引起的。
动力过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也 能引起较小的同位素分馏。
蒸发时,较轻的同位素组分(1H和16O)总是优 先富集在气相中,富集的顺序取决于温度。
➢ 氧同位素
氧有三个主要的稳定同位素:16O、17O、18O。它们的 平均丰度为:16O=99.762%;17O=0.038%;18O= 0.200%(它们的比例16O:17O:18O=500:0.2:1)。 通常我们能够把氧同位素和其它同位素结合起来使用, 互相验证。例如在全球变化研究,常常把碳、氢、氧的 三种同位素结合使用,同时分析,同时测定。在研究天 然水的同位素组成时更是不可分离。
氢氧同位素的纬度效应: 由于水分子经过反复多次蒸发~凝聚 过程使得内陆及高纬度两极地区的蒸气相(雨、雪)中集中了 最轻的水(δ18O、δD趋向更大负值);大洋及赤道地区出现 重水(δ18O、δD趋向更大正值)。
赤道大洋:蒸发→大气中轻同位素富集→空气凝聚过程→ 重分子优先成雨→再进入海水→大气中轻同位素更加富集。 水蒸汽运移:赤道→内陆/低纬度→高纬度 结果:赤道海水富集重同位素;高纬度内陆雨、雪富集轻 同位素。
氧同位素测温方法可分为两类:
① 内部温度法:当岩浆岩或变质岩形成时,两共生矿物与一个共 同流体相达到平衡,两矿物的δ18O 之间存在一个平衡态差值, 可由α矿物-矿物及计温方程计算出两矿物的平衡温度。即 根据共 生矿物对之间的同位素分馏作用来测定同位素地质温度;如:石 英—磁铁矿氧同位素温度计。
② 外部温度法:根据矿物-水体系中同位素分馏系数α矿物-水及计温 方程直接确定的矿物与流体之间的平衡温度。矿物与水之间的 同位素平衡迅速(几天或几小时),可直接用于矿物-流体相的 地质测温,称为外部测温法。 具体做法是测定矿物及与其平衡 矿物包裹体中的水的δ18O 值。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水的去氢作用,植物将水分解,吸收其中 的H与CO2结合成有机化合物分子。实测活的生物体、有机体、 生物碳酸盐都具有高的18O。 ➢自然界中由于以上氧同位素的分馏作用,使得在不同地质体 中,氧同位素成分有明显变化,一般规律:
有机体和CO2中 18O/16O:2.1×10-3,最高 地表水(H2O) 18O/16O:1.98×10-3,最低 ➢岩 浆 岩 、 变 质 岩 以 及 高 温 形 成 的 碳 酸 盐 岩 居 中18O/16O : 2.01~2.04×10-3 ➢沉积岩中比较富18O
作用,而且也是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循环和能量传递的主要媒介 物。
氢氧稳定同位素的丰度
➢ 氢同位素
氢有两个稳定同位素:氕(1H)和氘(2H)。氕的天然平均 丰度:99.9844%;氘的天然平均丰度:0.0156%。
1H和2H彼此间有着最大的相对质量差(100%),因而同位 素分馏特别明显。地球上氢同位素分馏范围达700‰,这一 特点对于氢同位素的地球化学行为的研究非常有利。
(二) 氧、氢同位素地球化学
(一)自然界氧、氢同位素分馏的主要原因 1.蒸发~凝聚分馏: 氢有两种稳定同位素(H、D),氧有三种同位素(16O、 17O、18O);水可能有九种同位素分子组合:
H216O HD16O D216O H217O HD17O D217O H218O HD18O D218O 水在蒸发过程中轻水分子H216O比重水分子D218O易于富集 在蒸汽相中,而凝聚作用相反,重的水分子优先凝结。因此 在气、液相之间发生H、O同位素的物理分馏。
雨水线
1)雨水线不过原点(海水值); 2)干旱和热带地区雨水线的斜率小于8 3)不同区域雨水线实际上有一定的差别。例如, 我国八个城市雨水H、O同位素的关系为: δD= 7.9δ18O + 8.2
2.水~岩同位素交换反应 当大气降水同岩石接触,水与矿物(岩石)之间发生氧同 位素交换反应:
1/2Si16O2+H218O 1/2Si18O2+H216O (25℃,α=1.0492)
No Image
5、氢氧同位素的示踪应用
第27页/共59页
2)确定岩石的成因
氧同位素研究可有效确定火成岩的物质来源,并据此进行 岩石成因类型的划分。例如对花岗岩研究来说,来自于陆壳碎
屑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S型花岗岩,其δ18O值一般大于10,而 来自陆壳火成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I型花岗岩一般δ18O小于10, 由幔源岩浆分异形成的M型花岗岩,其δ18O值较低。
• 即(4.1×106/T2-3.7)-(1.9×106/T2-3.1)=5.6,得 T=595.68K,t=K-273=322℃
5、氢氧同位素的示踪应用
第26页共59页
1)确定成矿液体的来源及矿床成因
矿床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成矿溶液的来源及其在 成矿过程中的演化特征,而水是成矿流体的基本组分,因此 研究成矿溶液中水的来源是揭示矿床成因的关键。形成金属 矿床的成矿溶液可来自于热卤水、同生水、大气降水、变质 水和岩浆水等,而成矿溶液中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是研究不 同成因水的重要示踪剂。
δ18O=+5‰~9‰, δD= -50‰~ -85‰ (以变化范围窄为特征)
非幔源岩浆水一般具有较大的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范围,与原 生水的共同特征是高温弱分馏。
2)变质水 在变质过程中与变质岩平衡的水,含在变质矿物的包体中。 由于来源复杂、产状多变,多具混合成因特征。因此,同位素 成分变化较宽。 δ18O= -16‰~+25‰ δD= -20‰~ -1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