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城市景山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一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卷面总分:120分)
一、基本积累与运用
1.根据课文填空。
(1)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2)江山代有人才出,__________。
(赵翼《论诗》)
(3)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
(《子罕》)
(6)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不积跬步,无以成江河。
(荀子《劝学》)(7)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8)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9)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 (1)博学而笃志(2). (2)各领风骚数百年(3). (3)我寄愁心与明月(4). (4)应傍战场开(5). (5)不舍昼夜(6). (6)不积跬步(7). (7)岐王宅里寻常见(8). (8)一夜征人尽望乡(9). (9)海日生残夜(10). 江春入旧年
【解析】
【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笃”“傍”“跬”“岐”等字词的书写。
2.阅读下面的一段话,按要求答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
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菜畦.()脊.梁()轻jié()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答案】(1). (1)qí(2). jǐ(3). 捷(4). (2)云宵(5). 云霄
【解析】
【详解】(1)考查学生给汉字注音及根据拼音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平时多读课文,多积累词语,多查工具书。
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
注意此题中的“脊梁”的“脊”应读三声。
注意“轻捷”的“捷”的正确书写,“轻捷”指动作轻快敏捷,不要写成“婕”。
也可联系语境推断词语的正确书写。
(2)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
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云宵”,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云霄”。
霄:与云有关,如云霄。
宵:指夜晚。
3.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大力推广普通话数十年来已经取得很大成就,虽然还不到人人会讲的程度,但利用各种方言腔调的普通话来交流一般没有太大的障碍。
B. “淮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C. 为加大文化进校园的宣传力度,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领会了做人、修身、行事的道理。
D. 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突出的成绩。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
A. 没有语病。
B. 句式杂糅,“原因是…造成的”杂糅,删去“造成的”。
C. 搭配不当,“采取”与“活动”搭配
不当,将“采取”改为“开展”。
D. 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关键看他做出突出的成绩”改为“关键看他做出多大的成绩”。
【点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 母亲节那天,她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
....地祝愿母亲及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C. 人类交叉传染禽流感病毒绝非危言耸听
....,各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
D. 毕业前夕,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各展风采,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A.“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在这里修饰“情节”,不符合语境。
B.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罗嗦,唠叨。
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C. “危言耸听”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 天伦之乐:指老一辈和小一辈有血缘亲属关系的乐趣。
属用错对象,是错误的。
故选C。
5.将①-④填写在横线上,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南极是一个冰雪有2000米厚的大
陆,,,,。
①1982年测得最低气温为零下89.2℃。
②在南极点,年平均温度达零下50℃。
③世界环境最恶劣的大陆在等待着我们去征服。
④它是世界上最寒冷,风最大的地方。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①③
C. ④③②①
D. ③④①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
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
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④句是对南极的一个总体评价,可作为第一句;
②①由“平均”到“最低点”符合表达顺序,使读者更加深了“冷”的印象,起到了表达效果,可作为二三句。
③讲了南极等到人们去征服,作为尾句。
综合以上分析,可排序为④②①③。
故选B。
6.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与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到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解说:这句话虽有“好像”,但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而是拟人的修辞。
B. 拙作鄙见见谅惠存
解说:这四个词语全部是谦词。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回忆了儿时的书塾老师寿镜吾先生,鲁迅对他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再塑生命的人》中,安妮·莎莉文老师则用爱心温暖了海伦·凯勒的求知岁月,是指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D.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由战国初期的孔子编纂而成,以“语录体”的方式,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们的言行,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家作品及常识的识记能力。
A.正确。
B.有误,惠存是敬词,意思是请保存。
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
C. 表述有误,鲁迅对儿时的书塾老师寿镜吾先生没有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
D. 表述有误,《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故选A。
7.阅读材料,完成题目。
你看那些道童害怕,丢了皮鞭,报道:“师父啊,为头打的是大唐和尚,这一会打的都是柳树之根!”大仙闻言,呵呵冷笑,夸不尽道:“孙行者,真是一个好猴王!曾闻他大闹天宫,布地网天罗,拿他不住,果有此理。
你走了便也罢,却怎么绑些柳树在此,冒名顶替?决莫饶他,赶去来!”那大仙说声赶,纵起云头,往西一望,只见那和尚挑包策马,正然走路。
(1)孙悟空善变。
选文中他成功将四棵柳树变成了师徒四人冒名顶替,而在小
说第六回将自己变成土地庙时,却遇上了“尾巴不好收拾”的麻烦,他是怎样处理的?
(2)上文中“大仙道:‘……曾闻他大闹天宫,……’”请概括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
(3)《西游记》中,沙悟净是唐僧三个弟子里最默默无闻的一位,虽着墨不多却也不可或缺。
请从以下两件事中任选一件,简要分析沙悟净的性格特点。
①大战流沙河(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
②红孩儿事件(第四十回婴儿戏化禅心乱辕马刀归木母空)
【答案】(1)将尾巴变作一根旗杆,竖在土地庙后面。
(2)示例:①得知“弼马温”就是个养马的官位,打出天门去了;②偷吃蟠桃;
③定住七衣仙女;④哄骗赤脚大仙;⑤偷吃仙宫玉液琼浆;⑥吃光太上老君金丹;
⑦炼成火眼金睛,蹬倒八卦炉;⑧摔倒太上老君;⑨偷走仙酒和八珍百味;⑩勇斗神兵天将。
(3)示例:①大战流沙河中,与同实力相差无几的八戒动手,见到实力远高于自己的悟空就躲,任凭悟空、八戒在岸上百般辱骂,他就是不上当。
这里体现了他有自知之明、善于分析形势。
②红孩儿事件中,沙僧一听八戒、悟空喊散伙,就急忙劝说、鼓励。
这体现了他的冷静、坚定、执着。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解读能力。
(1)《西游记》第六回:孙悟空将自己变成土地庙时,将尾巴变作一根旗杆,竖在土地庙后面。
(2)大闹天宫是《西游记》中最精彩的故事,情节有:“弼马温”反天庭;偷吃蟠桃;定住七衣仙女;哄骗赤脚大仙;偷吃仙宫玉液琼浆;吃光太上老君金丹;炼成火眼金睛,蹬倒八卦炉;摔倒太上老君;偷走仙酒和八珍百味;勇斗神兵天将等。
(3)沙僧外貌丑恶,但个性憨厚,忠心耿耿。
他不像孙悟空那么叛逆,也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惰、贪恋女色,自他放弃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着唐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谨守佛门戒律,踏踏实实,谨守本分,最终功德圆满,被如来佛祖封为南无金身罗汉。
结合“大战流沙河”“红孩儿事件”中他对八戒的态度分析性格即可。
8.语文综合性学习。
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班级正在举行以“朋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古代文人在送别朋友时,喜欢喝酒吟诗饯别,请打开记忆的闸门,写两句表达友情的诗句。
(2)【活动二】开学时,教师把你安排与林芳同桌,你很想与她交朋友。
于是你主动地走到她的面前说:。
【答案】(1)示例: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示例:林芳,你好!我是××,活泼好动,性格开朗,喜欢打乒乓球,是个球迷。
我俩同桌,真是缘分,今后请多关照。
【解析】
【详解】(1)此题考查理解性默写。
理解性默写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注意根据题干的提示确定诗句。
注意提示语中的“表达友情的诗句”。
注意不要写错字。
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渭城曲》;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根据本题情境可知,本题表达时,需先是称呼和问候语,然后进行自我介绍,接着表达自己想和她交朋友的愿望。
语气要委婉真诚,便于对方接受。
二、综合阅读
9.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襄邑道中①
南宋·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江,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①注:此时诗人陈与义年仅二十七,初入仕途。
(1)两首诗均为诗人在行舟上所作,分析两首诗如何表现船在移动的?
(2)结合诗句或作诗背景分析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1)李诗巧用地名表现“舟行江上”。
后两句中诗人乘舟从清溪出发,途径渝州前往三峡。
陈诗以景物衬托舟行。
前两句是静景生动(化静为动),以两岸的花与树来表现舟行之快。
后两句诗动景生静(化动为静),以江上行舟上的“我”去观流动的云,物与我俱静,写出平原行舟平稳的特点。
(2)李白的诗表达诗人对故友的深深怀念和诚挚情谊。
陈与义的诗表现了风华正茂的诗人对自己才华和前程充满信心,抒发了豪迈而又沉稳自信的襟怀。
【解析】
【详解】(1)李白诗“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一句中“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陈诗写坐船行进于襄邑水路的情景。
天上的云和小船上的帆,本来是一道乘风前进的。
船舱的诗人,行是看到白云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但仔细一想:船行百里,白云一直在头顶上,足见它并没有静止不动,而是和自己所乘的帆船一样,正在向前行驶。
“卧看满天云珐劝,天知云与我俱东”,动中见静,似静实动。
写出了因船云俱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趣,而且含有智慧和哲理,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分析,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第一首由诗句中的“思”字即可分析出诗人的情感。
从“夜发”“下”等词中,可见诗人的意气风发,从“思”可见诗人对家乡及友人的依依惜别情怀。
第二首诗作于政和七年,作者任满经襄邑入京,诗人此行是任开德府教授期满,入京待选,对前程充满了信息,因此志得意满,心情舒畅。
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即景抒怀诗。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管宁、华歆①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②而掷去之。
又尝③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④过门者,宁读如故,歆费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①管宁、华歆:管宁,管仲的后人,汉末魏初高士,自幼好学,饱读经书,一生不慕名利。
华歆,汉末魏初时名士,曹魏重臣。
②捉:捡、拾。
③尝:曾经。
④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后借指官位爵禄。
10.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期.日中()
(2)相委.而去()
(3)元方入门不顾.()
(4)宁读书如故.()
11.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 【甲】文陈元芳最后对父亲的友人是“入门不顾”,【乙】文管宁最终和华歆“割席分坐”,如果你是陈元芳、管宁,你会怎么做?并说说你这么做的理由。
【答案】10. (1). (1)约定(2). (2)抛弃,舍弃(3). (3)回头看(4). (4)之前,以前
11. (1)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来,陈太丘便独自先走了,他走了之后他的朋友才赶到。
(2)管宁把席子割开,两人分开而坐,并对华歆说:“你不配做我的朋友。
”(3)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12. 如果我是元芳,我也会入门不顾,因为我们交友时要做到诚信、有礼。
如果
我是管宁,我也会割席而坐,因为交朋友要与志同道合的人交往,才能互相提高。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其中“期”意思是“约定”,“顾”指“回头看”。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去:离开。
罔:迷惑而无所得。
殆:通“怠”,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表达的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中心,再联系实际生活,根据文章启示谈论。
元方对友人的回话,说明他聪明机智,“元方入门不顾”可以看出他方正正直。
华歆“废书出看”,学习不认真,管宁觉得他不符合自己朋友的标准。
道不同不相为谋。
理解文章内容,甲文中可从不同角度分析:从友人的角度分析,如知错就改,讲诚信,讲礼貌。
从陈元方的角度分析,如做人要明白事理。
从陈太丘的角度分析,如要言而有信。
从乙文中得到的启示:应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谨慎交友。
据此根据个人的理解表述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轮椅
史铁生
①坐轮椅竟已坐到了第三十三个年头,用过的轮椅也近两位数了,这实在让人没想到。
1980年秋天,“肾衰”初发,我问过柏大夫:“鄙人刑期尚余几何?”她说:“阁下争取再活十年。
”都是玩笑的口吻,但都明白这不是玩笑。
十年,如今已然大大超额了。
②两腿初废时,我曾暗下决心:这辈子就在屋里看书,哪儿也不去了。
可等到有一天,家人劝说着把我抬进院子,一见那青天朗照、杨柳和风,决心即刻动摇。
又有同学和朋友们常来看我,带来大世界里的种种消息,心就越发活了,设想着在那久别的世界里摇着轮椅走一走,也算不得什么丑事。
于是有了平生的第一辆轮椅,那是邻居朱二哥设计的。
父亲捧了图纸,满城里跑着找人制作。
用材是两个自行车轮、两个万向轮并数根废弃的铁窗框。
母亲又求人在其两侧装上支架,撑起一面木板,书桌、饭桌乃至吧台就都齐备。
③我在一篇题为《看电影》的散文中,也说到过这辆轮椅:“一夜大雪未停,事先已探知手摇车不准入场(电影院),母亲便推着那辆自制的轮椅送我去……雪花纷纷地还在飞舞,在昏黄的路灯下仿佛一群飞蛾。
路上的雪冻成了一道道冰凌,母亲推得沉重,但母亲心里快乐……母亲知道我正打算写点什么,又知道我跟长影的一位导演有着通信,所以她觉得推我去看这电影是非常必要的,是件大事。
我们一起在那条快乐的雪路上跋涉时,谁也没有把握,唯朦胧地都怀着希望。
④下一辆是《丑小鸭》杂志社送的,一辆正规并且做工精美的轮椅,全身的不锈钢,可折叠,可拆卸,两侧扶手下各有一金色的“福”字。
这辆“福”字牌轮椅,开启了我走南闯北的历史。
先是北京作协的一群哥们儿送我回了趟陕北,见了久别的“清平湾”;后又有洪峰接我去长春领了个奖。
王安忆和姚育明推着我逛淮海路,是在1988年。
少功、建功还有何立伟等等一大群人,更是把我抬上了南海舰队的鱼雷快艇。
仅于近海小试风浪,已然触到了大海的威猛——那波涛看似柔软,一旦颠簸其间,竟是石头般的坚硬。
又跟着郑义兄走了一回五台山,在“佛母洞”前汽车失控,就要撞下了山崖时被一块巨石挡住。
大家都说“这车上必有福将”,我心说我呀,没见轮椅上那个“福”字?
……
⑤如今我已年近花甲,手摇车是早就摇不动了,透析之后连一般的轮椅也用着吃力。
上帝见我需要,就又把一种电动轮椅放到我眼前,临时寄存在王府井的医疗用品商店。
妻子逛街时看见了,标价三万五。
她找到代理商,砍价,不知跑了多少趟。
“两万六,不能再低啦小姐。
”“好吧好吧。
”这东西有趣,狗见了转着圈地冲它喊;孩子见了总要问身边的大人:它怎么自己会走呢?这东西给了我真正的自由:居家可以乱窜,出门可以独自疯跑,跳舞也行,打球也行,给条
坡道就能上山。
舞我是从来不会跳。
球呢,现在也打不好了,再说也没对手。
不过时隔三十几年我居然上了山——昆明湖畔的万寿山。
⑥谁能想到我又上了山呢!谁能相信,是我自己爬上了山的呢!
⑦坐在山上,看山下的路,看那浩瀚并喧嚣着的城市,想起凡·高给提奥的信中有这样的话:“实际上我们穿越大地,我们只是经历生活”,“我们从遥远的地方来,到遥远的地方去……我们是地球上的朝拜者和陌生人。
”
(节选自《收获》,内容有删减)13. 三辆轮椅载着双腿残疾的史铁生,走出了一条常人都未曾走过的人生之路。
请阅读文章,填写空格。
14. 词在特定的语境里有传情达意的作用,分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谁能想到我又上了山呢!谁能相信,是我自己
..爬上了山的呢!
15. 作者回忆轮椅往事时,在语段③中大量引用散文《看电影》中的句子,有何用意?
【答案】13. (1). ①朱二哥设计,父母亲求人制作的。
(2). ②开启“我”走南闯北的历史。
(3). ③给了“我”真正的自由。
14. “自己”重读表现“我”获得第三辆电动轮椅后,独自登上山峰后的喜悦与自豪之情。
15. 大量引用是为了表达作者对一路相伴“我”走出困境的母亲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也是道出这辆轮椅开启了“我”新的人生的非凡意义,更是表明自己奋斗之路的不易与艰辛。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
解答此题根据题干所给的提示,找出描述三辆轮椅
的相应段落,从中筛选出有效信息,体会给作者带来的影响即可。
文章第②段中泄露第一辆轮椅“于是有了平生的第一辆轮椅,那是邻居朱二哥设计的”开启“我”新的人生。
文章第⑤自然段描述的是第二辆轮椅,“下一辆是《丑小鸭》杂志社送的”“这辆‘福’字牌轮椅,开启了我走南闯北的历史”,可以看出它给作者的影响是:开启了作者走南闯北的历史;第三辆轮椅是妻子跑了许多趟才买到的,“这东西给了我真正的自由:居家可以乱窜,出门可以独自疯跑,跳舞也行,打球也行,给条坡道就能上山。
”据此概括回答。
【14题详解】
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表达效果。
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
这句话在第⑥段,妻子给我买来电动轮椅,联系第⑤段内容“这东西给了我真正的自由:居家可以乱窜,出门可以独自疯跑,跳舞也行,打球也行,给条坡道就能上山。
……不过时隔三十几年我居然上了山——昆明湖畔的万寿山”这里的“自己”表现出作者借助电动轮椅独自登上山峰后的惊喜与自豪。
【15题详解】
考查学生对引用手法的作用的理解能力。
文章中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诗句、故事等,从内容上来说,主要为了突出某个特点或主题,增加文章的说服力;而从结构上来说,是为了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除此之外,还有增强文章的文采的作用。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清楚地写出了轮椅的得到过程,本题形式上就是补充强调说明一是说明这辆轮椅的作用,二是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与思念,三是表明自己奋斗的艰辛。
据此理解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日的春光
冰心
①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的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