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品德教案好大一个家_鲁人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大一个家》教学设计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课标分析:“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对高年级学生的要求是: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

了解我国的面积辽阔,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教材分析:
《好大一个家》是山人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心中有祖国》的第一节。

这一单元的设计是以中国这个“大家庭”为中心,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视野,认识和热爱中国这个“大家”,并初步了解中国的人文、自然、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关于中国的各方面知识有了初级的了解,但是知识面不广。

学生已在课前的活动中收集了关于中国的资料,从人口、民族、领土面积、东西长度、南北长度等各个方面初步了解了中国的地理特点,初步感受到我国的幅员辽阔和人口众多。

学生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事物,具有乐于参与教学活动、敢于表现自我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
1. 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东西南北差异充分感受祖国之大,为祖国幅员辽阔感到自豪。

2.初步了解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

3.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小组学习的能力。

重难点:
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东西南北差异充分感受祖国之大,为祖国幅员辽阔感到自豪。

一、展示导入,激发兴趣
1、师:今天温度怎么样?前天的气温和今天又有什么差别呢?春天的气温变化多端。

所以,昨天老师和大家报了那几个旅行团之后就有点担心了。

你究竟有没有为你的旅行做好
准备呢?你知道当地的自然风景,人文风景、当地的气温以及我们如果坐火车的话都需要多久吗?(生讨论,汇报)
2、师:为什么我们坐火车从黑龙江到海南需要50多个小时?为什么我们从山东到新疆需要30多个小时?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出示图片)所以当现在的哈尔滨因为冷空气的到来而身着厚衣服时,位于海南旅行的人们可能正穿着泳衣在喝果汁呢。

当东海之滨的渔民出海打渔时,西边的帕米尔高原上的人民还在舒舒服服的睡大觉呢。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探究一下我们的祖国到底有多大!
(板书课题:祖国有多大)
二、认识祖国
师:课前你们知道我们祖国有多大吗?(960万平方公里)这960万平方公里到底有多大呢?我们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算一算就知道了。

活动一:调查比较,体会面积之广
师: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潍坊市有多大吗?平时我们感觉整个潍坊市挺大的,可是想在这张中国地图上找到潍坊市,可能吗?为什么?(因为相比之下,祖国的面积太大了。

)师:在这儿找不到潍坊,我们可以到哪张地图里去找?(山东地图)
师:你们看,这就是山东地图。

知道山东省有多大吗?从面积上看,山东相当于11个潍坊。

师:但是那么大的一个山东,在中国地图上,只有这么一小块。

祖国的面积相当于51山东。

(祖国真是──太大了!)
师:看看,这是我们朐山小学的占地面积,临朐县的面积,潍坊市的面积,山东省的面积,中国的面积。

比较发现,中国真大呀!
师:其实,这也仅仅是我国的国土面积。

我国还包含着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

从这里看,我们中国不但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师:现在,咱们放眼世界。

到世界地图上看一看我们的祖国吧。

知道全世界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吗?(200多个)
(出示世界地图)
师:世界上国家虽然多,但是面积位列前茅的就数得过来,看一看面积前六的国家,中国排名第几?
师: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中国陆地面积的只有俄罗斯、加拿大,我国的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三。

书上还告诉我们,我国的面积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我们来看一看。

欧洲有几个国家你知道吗?(43个),我们一个国家的面积就相当于欧洲43多个国家的面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
师:课前,老师也请大家去调查了其他国家的面积,和我国比较之后,你有什么发现?
师:计算一下,韩国日本的面积和我们中国相比到底相差多少呢?
师:学到这,你想说点什么吗?(祖国真大)
活动二:徒步旅行,认识边界线
(出示图例)
师:这么大的祖国,你想不想亲自去走一圈?
师:想要旅行就必须要会看地图,在每张地图上都会有这样一个小图,这就是(图例)。

师:国界线的符号是一个圆圈中间有一个实点,你知道什么是国界线吗?
师:从地图上找出来。

对,就是相邻国家领土之间的分界线。

它将我国和其他国家区分开了。

师:看这,发现什么?(这些地方没有画出国界线,它们旁边都是海。

)是的,与海洋交界的这条线就是大陆海岸线。

师: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咱们开始我们的徒步旅行吧!同学们都喜欢旅游,那我
们将沿着祖国大陆的边界,也就是国界线和海岸线来走一走。

现在大家小组之间讨论一下,我们沿着海岸线和国界线旅行需要经过哪些省份呢?(学生讨论,代表发言)师:我们不可能不吃不喝不睡地走。

假设我们一天走8小时,平均每小时走4千米,按这个速度计算,走完一圈我们至少要花多少天?
师小结:在没有遇到任何困难、任何阻碍的情况下,我们要花整整三年多的时间才能走完这一圈,大家应该感受到祖国边界线的长度了吧!
师:同学们,通过这样的计算。

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小结:是啊,我们的祖国真(大)啊!
活动三:认识中国,了解行政区域(出示世界地图)
师:都说中国面积大,从地图上,你能很轻松的找到我们中国吗?你是怎样找到的?(像雄鸡)
出示中国地图
师:瞧,这就是我们的中国。

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像一只屹立在东方的雄鸡。

作为中国的小公民,我们来向我们的祖国打声招呼吧:你好,中国!
师:我们祖国地域十分宽广,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你感到幸福吗?
师:如果把我们的祖国看成一个大家庭,那我们的学校就像一个小小家庭了。

在这个小家庭里,我们又分出了不同的年级、班级,祖国这个大家庭也和我们学校一样,为了便于管理,分成了这样一块一块的区域(看地图),这就是我们的行政区划。

师:其中,两个特别行政区是(香港、澳门),香港和澳门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2019年,我们还举办了世界盛会──奥运会。

那时,全世界的奥运健儿都将聚集到(北京),请大家在地图上找一找北京。

师:你们看,在这幅图上,这个符号就表示(首都),看图例,下面的这个表示(省级行政中心),你能找到我们山东省的省级行政中心吗?(济南),和我们相邻的河北省呢?(石家庄)
学会看图例,我们就能看懂地图上的内容了。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34个行政区域,这里有一个七言诗归纳了一下,你想不想读一读呀。

出示幻灯片: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四西两宁青甘陕,香港澳门两特区,内台北海重上天。

师:小组讨论一下,说一说内台北海重上天这都代表哪些省份?这里面有四个直辖市吗?
师:哪个同学愿意来指一指看?(生指地图)
活动三,祖国知识大比拼,游戏对对碰。

游戏一:脱口秀
1、中国的国土面积是()
2、()是亚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3、我国的国界线长()
4、我国东海之滨的渔民迎着朝霞捕鱼时,帕米尔高原的牧民还在()
5、当东北处于千里冰封的隆冬时,南海诸岛上依然()
游戏二:认识区域
出示中国地图,让同学迅速说出所在行政中心的省份
四、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我们亲爱的祖国,了解了我们中国这个大家庭中的成员。

在这个共同的家中,我们作为其中的一员,也要让我们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最后让我们在这首歌中结束今天的课程吧。

播放歌曲mv:《大中华》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孩子了解祖国面积的辽阔以及简单认识行政区域划分。

《品德与社会》的课标指出: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

所以课堂一开始,就从最近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天气入手,结合让孩子们自己收集的资料,引出祖国东西南北的距离之大,从而引出《祖国有多大》的课题。

在下面的活动中,通过孩子们自己对地图的认识,以及自己动手计算,从不同的角度看出祖国之大,从而引发学生对祖国产生自豪之情。

最后播放歌曲《大中国》,让同学们的自豪之情进一步加深。

但是,因为课前资料收集的差异,开始上课时,同学们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

课堂中,图例部分阐述过多,导致行政区域划分活动没有充分展示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