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1 细胞的化学组成 单 元测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的化学组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一条肽链的分子式为C22H34O13N6,其水解后共产生了下列3种氨基酸: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1个C22H34O13N6分子水解后可以产生3个谷氨酸
B.合成1个C22H34O13N6分子将产生5个水分子
C.1个C22H34O13N6分子中存在1个游离的氨基和3个游离的羧基
D.在细胞中合成C22H34O13N6分子在核糖体中进行
【答案】C
【解析】图示3种氨基酸中都只含有一个氨基(N原子),根据分子式(C22H34O13N6)中的N原子数可知该多肽是由6个氨基酸构成的,合成化合物时产生5个水分子,B正确;3种氨基酸只有谷氨酸含有2个羧基,假设谷氨酸的数目为X,则4X+2(6-X)-5=13,解得X=3,A正确;再通过对C原子个数的计算可知,含甘氨酸2个、丙氨酸1个,该多肽链由2个甘氨酸、1个丙氨酸、3个谷氨酸脱水缩合生成,因此该肽链中含有1个氨基和4个羧基,C错误;多肽的合成在核糖体上进行,D正确。

【考点定位】氨基酸脱水缩合
2.下列不属于生物大分子的是
A.脂肪B.tRNA C.过氧化氢酶D.质粒
【答案】A
【解析】脂肪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故选A正确;tRNA属于核酸,是大分子物质,B 错误;过氧化氢酶属于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物质,C错误;质粒是DNA分子,属于生物大分子,D错误。

考点:细胞中的化合物
点睛: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聚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核酸和多糖都是多聚体,都是生物大分子。

3.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B.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C.制片→解离→漂洗→染色→观察D.水解→冲洗→染色→制片→观察
【答案】B
【解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步骤: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故选B。

4.某个糖类分子水解后可产生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此分子是
A.麦芽糖B.蔗糖C.淀粉D.糖元
【答案】B
【解析】水解后产生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的是蔗糖,B正确。

麦芽糖水解后产生的是2分子的葡萄糖,A错误。

淀粉和糖元水解后产生的都是葡萄糖,C、D错误。

5.如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一个蛋白质分子只含一条多肽链
B.①过程在核糖体上完成
C.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
D.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蛋白质分子含有一条或多条多肽链,故A错误;图中①过程为多肽链的合成过程,场所是核糖体中,故B正确;图中B为氨基酸,多肽链中的肽键的数目等于氨基酸数减去肽链数,故C错误;蛋白质的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功能的多样性,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
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6.下面是三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以上这三种氨基酸的R基依次是—H、—CH3、—CH2OH
B.这三种氨基酸性质不同取决于R基不同
C.甲是最简单的氨基酸
D.从上式可看出,只要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的化合物就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答案】D
【解析】根据氨基酸结构通式可知,三种氨基酸的R基依次是-H、-CH3、-CH2OH,A正确;不同氨基酸性质不同取决于氨基酸的R基不同,B正确;甲的R基是-H,最简单,该氨基酸是最简单的氨基酸,C正确;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D错误。

【考点定位】氨基酸的种类,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
【名师点睛】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7.某多肽被水解成1个4肽,1个3肽,1个6肽,则这些短肽含有的肽键总数是A.13 B.12 C.11 D.10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肽键总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总数。

依题意,1个4肽、1个3肽、1个6肽含有的氨基酸数分别为4、3、6,因此氨基酸总数为13,肽链总数为3,肽键总数为10,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在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占细胞干重55.99%的元素是
A.H B.O C.C D.N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占细胞干重55.99%的元素是碳元素,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9.“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为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所采用的试剂是
A.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B.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
C.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D.斐林试剂
【答案】B
【解析】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故选B。

【考点定位】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名师点睛】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
(1)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
(2)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
(3)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DNA和RNA进行染色。

10.(2015春•雅安校级期末)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
B.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核
C.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线粒体
D.经苏丹Ⅲ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
【答案】C
【解析】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核,故A错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而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所以可以观察到红色的细胞质,故B错误;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能将线粒体染成蓝色,故C正确;经苏丹Ⅲ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脂肪,故D错误.
【考点定位】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检测蛋白质的实验
【名师点睛】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
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要分布在细胞质.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能将线粒体染成蓝色.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11.下列有关人体内黑色素、激素、维生素叙述正确的是
A.本质都是蛋白质`
B.都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C.黑色素、激素、维生素的合成都受基因直接控制
D.黑色素、激素、维生素的合成都受基因间接控制
【答案】B
【解析】维生素、性激素是脂质,它们的合成受基因的间接控制;生长激素的合成都受基因直接控制。

12.下列关于核苷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脱氧核糖核苷酸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B.脱氧核糖核苷酸有4种,核糖核苷酸有5种
C.脱氧核糖核苷酸含有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含有核糖
D.脱氧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包括胸腺嘧啶,没有尿嘧啶;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包括尿嘧啶,没有胸腺嘧啶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故A正确;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都有4种,故B错;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有:脱氧核苷酸中的糖是脱氧核糖,特有的碱基是T,而核糖核苷酸中的糖是核糖,特有碱基是U,故CD均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DNA和RNA区别,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通过对比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只存在于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B.小球藻和念珠藻都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
C.合成酶的场所是细胞中的核糖体
D.除RNA病毒外,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答案】D
【解析】原核细胞中的DNA可存在于拟核、质粒中,A项错误;念珠藻属于蓝藻,是原
核生物,细胞内不含叶绿体,B项错误;细胞内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在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少数酶是RNA,主要在细胞核内合成,C项错误;除RNA病毒外,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项正确。

14.若一个蛋白质分子由a个链状肽链和b个环状肽链组成,其中链状肽中有m个氨基酸,而环状肽中有n个氨基酸,那么这一蛋白质分子共有肽键的个数是
A.m+n-a B.m+n-a-b
C.m+n-b D.m+n-a+1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若一个蛋白质分子由a个链状肽链和b个环状肽链组成,其中链状肽中有m个氨基酸而环状肽中有n个氨基酸,那么这一蛋白质分子共有肽键的个数是链状肽的肽键数(m-a)加上环状肽的肽键数n(环状肽的肽键数等于氨基酸数)。

BCD 项错误。

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基本的计算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生物体新陈代谢旺盛时,生物体的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增加
B.干种子具有活性但不能萌发的原因是细胞内的结合水少
C.水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
D.同一物种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含水量大致相同
【答案】C
【解析】当生物体新陈代谢旺盛时,生物体的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是增加的,A错误。

干种子具有活性但不能萌发的原因是细胞内的自由水少,B错误。

水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自由水含量较高,C正确。

同一物种在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含水量差异较大,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中的水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1.探究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与新陈代谢、生物抗逆性的关系
比值越大,生物新陈代谢越旺盛,但其抗逆性下降;反之,生物新陈代谢缓慢,但抗逆性增强。

2.探究自由水和结合水的转化
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着动态转化,自由水和结合水的转化受代谢强度和温度的影响,细胞内代谢越强,细胞所处的温度越高,则会有较多的结合水转化为自由水。

16.下列关于细胞中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不同的生物以及同一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含水量不同
B.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C.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D.抗冻植物的细胞通常含自由水较多
【答案】D
【解析】不同的生物体内含水量不同,有的生物如水母达97%,有的生物如人达70%左右,由于不同生长发育期细胞的新陈代谢强度不停,所以同一生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期细胞中水的含量不同,A正确;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B正确;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C正确;抗冻植物的细胞通常含结合水较多,D错误。

【考点定位】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名师点睛】不同生物体、同一生物体的不同发育期含水量往往不同,一般来说水生生物含水量较陆生生物高,年幼的个体比年老的个体含水量多;水在细胞中大多数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一部分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参与细胞的化学反应,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等多种功能。

17.下面是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图1,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及部分肽链放大图(图2),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2中含有的R基是②④⑥⑧
B.该蛋白质中含有1条肽链,123个肽键
C.图2共有4种氨基酸,4个肽键
D.从图2可推知该肽链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羧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图2中含有的R基是②④⑥⑧,A正确;由图可知,该蛋白质中含有1条肽链,共有124-1=123个肽键,B正确;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决定,故图2中共有4种氨基酸,3个肽键,C错误;从图2可推知该肽链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羧基,
考点: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分子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8.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B.脂质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合成
C.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D.维生素D不属于固醇类物质
【答案】C
【解析】分析: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详解: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A错误;脂质的合成场所是内质网,B错误;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因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C正确;维生素D和性激素都属于固醇类物质,D错误。

点睛:熟悉脂质的分类以及作用是关键。

19.生物体没有水就不能存活的根本原因是()
A.水在细胞内以两种形式存在
B.水在不同生物体中含量各不相同
C.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都是在水中进行的
D.大部分水在细胞内可以自由流动
【答案】C
【解析】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细胞内的各种化学反应是在水中进行的,没有水,细胞内的各种化学反应不能进行,细胞新陈代谢停止,生命活动也就结束.【考点定位】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名师点睛】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细胞内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自由水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
20.某多肽经测定分子式为C21H x O y N4S2(无二硫键)。

已知该多肽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几种作为原料合成:苯丙氨酸(C9H11NO2)、天冬氨酸(C4H7NO4)、亮氨酸(C6H13NO2)、丙氨酸(C3H6NO2)、半胱氨酸(C3H7NO2S),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多肽水解后形成3种氨基酸
B.该多肽在核糖体上形成,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54
C.该多肽中氢原子数和氧原子数分别为30和5
D.该多肽中有3个肽键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多肽水解得到的几种氨基酸分子中均只含有一个N原子,因此根据分子式(C21H x O y N4S2)中的N原子数量可知,该多肽由4个氨基酸组成;根据S原子的数目可知,组成该多肽的四个氨基酸中有2个半胱氨酸;再根据C原子的数目可知,组成该多肽的另外两个氨基酸为苯丙氨酸(C9H11NO2)和亮氨酸(C6H13NO2),A 正确;该多肽在核糖体上形成,由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所以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8×3=54,B正确;该多肽是由2个半胱氨酸、1个亮氨酸和1个苯丙氨酸组成,因此其分子式为2C3H7NO2S+C9H11NO2+C6H13NO2-3H2O=C21H32O5N4S2,因此该多肽中氢原子数和氧原子数分别为32和5,C错误;该多肽是由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含有3个肽键,D正确。

【考点定位】蛋白质的合成
【名师点睛】本题结合多肽的分子式及几种氨基酸的分子式,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要求考生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能根据多肽和几种氨基酸的分子式推断合成该多肽的氨基酸种类及数目,再准确判断各选项。

21.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血浆中胰岛素和葡萄糖的元素组成相同
B.不同生物其所含元素种类和含量大体相同
C.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命的元素在群落和无机环境间进行循环
D.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表现在元素种类相同
【答案】C
【解析】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葡萄糖的元素组成是C、H、O,A项错误;不同生物其所含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相差较
大,B项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C项正确;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表现在: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自然界中都能找到,而不是元素种类相同,D项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名师点睛】解决此类问题要明确以下几点:
(1)熟练记忆并再现蛋白质、糖类的元素组成、物质循环的概念;
(2)熟知组成细胞的元素在自然界中都能找到,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但两者的含量差异很大,说明又有差异性;
(3)运用上述知识对题目涉及每一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22.从元素组成角度来看,糖类与脂肪一定没有,蛋白质可能有,而核酸一定有的元素是( )
A.C B.H C.N D.P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组成糖类和脂肪的元素只有C、H、O,组成蛋白质的元素是C、H、O、N,组成核酸的元素有C、H、O、N、P,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的元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能运用的原理是()
A.单独利用甲基绿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DNA的分布B.单独利用吡罗红对细胞染色可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RNA的分布C.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D.在细胞核、细胞质内可以分别提取到DNA和RNA,由此可以说明DNA和RNA的分布
【答案】C
【解析】单独利用甲基绿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DNA分布,A错误;单独利用吡罗红对细胞染色可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RNA分布,B 错误;同时利用甲基绿、吡罗红对细胞染色,由于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所以可以同时可显示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正确;本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D错误.
【考点定位】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名师点睛】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24.酸碱物质在生物学实验中有广泛作用,下列有关实验中描述正确的是()A.鉴定还原糖时需先加斐林试剂甲液,目的是为CuS04与还原糖的反应提供碱性环境
B.浓硫酸可为重铬酸钾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提供酸性条件
C.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漂洗后需用碱性染料如龙胆紫将染色体染成深色
D.盐酸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甲基绿进入细胞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在鉴定还原性糖时,需要斐林试剂现用现配,故A错;重铬酸钾是用来检测酒精的试剂,故B错;龙胆紫是将染色体染成深色的物质,故C正确;将线粒体染色的试剂是健那绿,故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教材中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25.如果一个氨基酸分子中有两个羧基,其中的一个羧基连在R基上,那么,另一个羧基的位置应在( )
A.与氨基相连B.与连有氨基的碳原子相连
C.与羧基相连D.与氢相连
【答案】B
【解析】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该氨基酸中含有两个羧基,已知一个连在R上,那么另一个与氨基连在同一个C原子上;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二、非选择题
26.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教材要求必须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切勿分别使用,但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设想按照不同的使用顺序先后使用甲液和
乙液及混合后使用。

实验猜想: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与其甲液、乙液使用顺序及是否混用无关。

实验设计:为探究以上猜想,实验设计思路如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3号试管中应加入的物质是A ,B ,C 。

(2)1号与2号试管相比,实验变量为。

(3)理论预测及相关结论:
①当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正确的? 。

②当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错误的? 。

【答案】(1)0.5 mL 0.1 g/mL的NaOH溶液 0.5 mL 0.05 g/mL的CuSO4溶液 0.5 mL 0.1 g/mL的NaOH溶液和0.5 mL 0.05 g/mL的CuSO4溶液的混合液
(2)0.5 mL 0.05 g/mL的CuSO4溶液与0.5 mL 0.1 g/mL的NaOH溶液的加入顺序(3)①若1、2、3三支试管均出现砖红色沉淀现象,说明实验猜想是正确的
②若1、2、3三支试管不全出现砖红色沉淀现象,说明实验猜想是错误的
【解析】(1)根据实验者设想按照不同的顺序先后使用甲液和乙液及混合后使用,2、3号试管中空格处应加入的物质:A为0.5mL0.1g/mL的NaOH溶液;B为0.5mL0.05g/mL 的CuSO4溶液;C为0.5mL0.1g/mL的NaOH溶液和0.05g/mL的CuSO4溶液的混合物。

(2)由表格分析可知,1号和2号试管相比实验变量是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加入顺序。

(3))①若1、2、3三支试管均出现砖红色沉淀现象,说明实验猜想是正确的;②若1、2、3三支试管不全出现砖红色沉淀现象,说明实验猜想是错误的。

【考点定位】鉴定还原糖的实验
27.从某种真核细胞中提取大量的核糖体(细胞内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场所),放入含下列几种氨基酸,假设培养液里含有核糖体完成其功能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和条件,最终合成了一个十二肽(分子式为C x H y N15O17)。

请回答:
(1)人体中常见的氨基酸有20种,它们的结构通式是。

实验中,核糖体的功能就是把上述氨基酸通过方式合成多肽。

(2)该多肽链含有个肽键,含有游离的氨基有个,有个天门冬氨酸参与该多肽的合成,其中天门冬氨酸的R基是。

(3)如果得到的一条肽链长度不变,组成它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也不变,改变其中的,就可以改变其性质。

(4)若丙氨酸的“H”用“T”(T为氢的同位素氘)来代替,赖氨酸的“H”用“D”(D为氢的同位素氚)来代替,其余两种不变,试想想,在缩合过程中产生的水可能有:(要求填分子式)。

【答案】(1)脱水缩合
(2)11 4 2 —CH2—COOH
(3) 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
(4) TDO、THO、DHO、H2O、T2O、D2O(2分)
【解析】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方式形成多肽。

十二肽是由12个氨基酸脱去11分子水形成的,该过程形成11个肽键。

含有游离的氨基数=肽链数+R基中的氨基数=1+(15—12)=4个。

分析四种氨基酸的分子结构可知,天门冬氨酸的R基是—CH2—COOH,只有天门冬氨酸含有2个羧基,其它氨基酸只含一个羧基,设天门冬氨酸的数目为X,则2(12—X)+4X—11=17,则X="2." 如果得到的一条肽链长度不变,组成它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也不变,改变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就可以改变其性质。

若丙氨酸的“H”用“T”(T为氢的同位素氘)来代替,赖氨酸的“H”用“D”(D为氢的同位素氚)来代替,其余两种不变,在缩合过程中产生的水可能有:TDO、THO、DHO、H2O、T2O、D2O。

28.某致病细菌分泌的外毒素,无色,细针状结晶,对小鼠和人体有很强的毒性,可引起流涎、呕吐、便血、痉挛等,以致死亡。

该外毒素为环状肽,结构式如下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