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生胶打法的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乒乓球⽣胶打法的⼼得体会
篇⼀:乒乓球⽣胶打法⼼得
1、⽤⽣胶的原因:
直拍横打作为⼀种克服直拍反⼿进攻弱加强杀伤⼒所出现的,但是反打尤其是反拉是⽆法与横拍拉球相抗衡的,除⾮你有⽐王皓还强的反⼿。
长胶的打法怪异,但对⼿适应之后就会⼤打折扣,加上长胶很不好掌握,打球⼀点不能急得要拿住势,也使得⽐赛的节奏感⼤降;⽣胶弹打能⼒好,爆发⼒强,击球沉,不⼤吃转。
鉴于以上特点,勤加练习就能形成直拍正反⾯快攻的风格。
(直拍就要以快攻见长)
2、应掌握技术:
正⼿,拉冲扣快带搓摆
反⼿,推挡推挤搓摆反⾯,弹磕扣拧快带
3、主要打法探讨:我正⼿⽤的是反胶在这⾥就不多谈了,主要来谈⼀谈反⾯⽣胶的⽤法。
基本动作:⽤⽣胶反⼿的拍型要⽐反胶的上挺⼀些,主要是因为⽣胶击球下沉。
击球时重⼼⾃下⽽上,向斜上⽅发⼒,发⼒要猛且要把⼒收住,否则击出的球不是下⽹就是飞。
弹打:是⽣胶反打的最重要⼿段,由于⽣胶不⼤吃转,所以发到反⼿的上下旋球,弧旋球都可以弹打,在来球的上升期击球中部偏上,弹打时⼤拇指加⼒压拍,⾷指放松调整好拍型,这种球⼜快⼜沉很不好接。
磕:是⽣胶的⼀种偷袭和过渡⼿段,在来球很快的情况下,不能及时调整姿势,球拍相对固定,⼿腕绷住劲,⽤腕⼒将球磕出,要有⼀定的⾓度。
拧:⽣胶的拧⽐较难掌握,原因是⽣胶粘球不好,拧不好会使球⼜直⼜平,所以拧的时候要“吸”⼀下球,引拍时⼿向后稍收,包住球拧出。
⽣胶拧好了球⼜短⼜沉,往往⼀击必杀。
4、注意事项:⽣胶打球出⼿要果断、迅速,发⼒时要绷住劲,切不可打软球,否则会死的很惨;⽣胶也可以拉球,但不是⽣胶的长项,威⼒⼩,失误多,尽量不⽤;任何⼀项单⼀的技术都不可能赢球,打⽣胶我个⼈认为结合正⼿弧旋球效果很好,因为弧旋球转且有弧度,⽣胶球平直且沉,结合在⼀起使得对⼿很难适应;不能放弃推挡!这很重要,许多球友说直拍横打要放弃推挡,我不赞同,推挡有着变化多,出⼿隐蔽的特点,尤其是推挤技术,更是克弧旋球,打乱对⼿节奏的利器,刘国梁就是把这项技术练到炉⽕纯青的典范。
⽣胶更不能放弃推挡,前⾯说过反⼿对持不是⽣胶的长项,⽤推挤打破对持局⾯,为进攻作准备,是我赢球的⼀⼤重要⼿段;最后要说的是⼀定要把正⼿作为主要得分⼿段,反⼿作为辅助或发动突袭来配合正⼿进攻。
以上是我这些年应⽤⽣胶的⼀点体会,希望各位球友⽼师多提意见,共同进步。
篇⼆:对于直拍⽣胶打法的⼀些体会
当今的乒坛,是清⼀⾊反胶弧圈的时代。
从头到尾,都是两个⼈不知疲倦地⽤弧圈对拉、对冲。
乒乓球变得更像是种体⼒活,⽽不再是⼀种轻灵、优雅的运动。
功利主义、成名须趁早、主流技术在这些思想的统治下,我们再也⽆法在赛场上看到正胶的精神抖擞,长胶的永不⾔败,⽣胶的守中反攻,⽽要忍受冗长、乏味、千篇⼀律、规整强悍的反胶对拉。
连专业⼈⼠也承认:“从专业的⾓度看,直板正胶/⽣胶打法已经落后,需要创新,但是对业余乒乓球爱好者来说,直板正胶/⽣胶打法依然具有很强的诱惑⼒。
”前些⽇⼦,在⼏家乒乓⽹站站上看了⼀些有关⽣胶打法的贴⽂,知道⼀些乒乓球爱好者很想看到有关⽣胶打法的技术⽂章,由于这些年有关⽣胶打法的⽂章⾮常少,因此来凑个热闹,谈谈⾃⼰对⽣胶打法的⼀些见解,与⼤家交流交流,希望对已有⼀定基础或正在学习⽣胶打法的爱好者有所帮助。
我是⼀个纯业余的乒乓爱好者,曾经打过正胶、反胶,最后改打⽣胶,直拍⽣胶打法的时间已⼗六年有余。
底版采⽤蝴蝶王,⽬前使⽤563⽣胶套胶。
球拍反⾯贴反胶,采⽤2. 1mm上海红双喜“海运”海绵,硬度41,胶⽪采⽤贴帕⾥奥普通反胶。
采⽤最⽼式的左推右攻打法,进攻时拉打结合,反⼿结合采⽤横打技术及⽣胶弹打技术,发球时采⽤倒板发球。
下⾯,我将谈谈直拍⽣胶打法的体会。
⼀.关于武器问题
由于⽣胶打法具有速度快,摩擦⼒弱,控球能⼒较差,不容易制造弧线的特点,所以对球拍的要求特别苛刻。
总体来说,要求拍⼦较吃球,挡弧圈时吃得住球,攻球时⼜要有⼀定⼒量和速度,对于⼀般的下旋球可以调整拍形⾓度进⾏攻球,或靠摩擦提拉过去。
具体地说,海绵要选⽤硬度⼩(38度左右)弹性好,厚度在1.6~1. 8mm的海棉,最好选⽤⽇本进⼝产品。
胶⽪⽅⾯,我未曾使⽤过进⼝产品(只是试打过),国产产品中我认为天津563型号套胶不错,实际上我曾经很长⼀段时间是使⽤⼤维388C-1胶⽪。
⼤维胶⽪的.特点是摩擦能⼒相对较好,因此控球能⼒较强,⽽天津563套胶较全⾯,也较怪、挡球较下沉。
⼤维388C-1推挡时球性也下沉,与563效果差不多,但球性不如563怪。
底版建议采⽤速度较快、攻击⼒强,且有⼀定⼿的底版感,蝴蝶王、⼤⼒神和斯蒂卡红⿊碳王7.6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反⾯海绵厚度采⽤2, 1mm,硬度适中,配置时⼀般在应以配合正⾯弹性适⼿为度。
反胶胶⽪不必太讲究,⼀般只要其粘度适合为主,便于横拉时上⼿即可。
⼆.关于技战术问题
要充分利⽤⽣胶的特点:搓球不转或反转、推挡下沉,攻球弧线直,回球速度快的特点,采⽤以下技战术:
1.站位:站位⼀定要在近台,不要退台。
接发球时可以站的稍后⼀点,主要是为了当对⽅发反⼿长球时可以⽤横拉予以回击;在对⽅发球后就应回到近台。
2.战术:尽量采⽤推挡攻,左推右攻拉打结合。
因为⽣胶推挡过去的球是下旋球,速度较快,⼀般对⽅很难适应,很容易出现下⽹或回出质量不⾼的球。
特别是在对推时可采⽤推直线球到对⽅正⼿位,效果很好。
还可利⽤⽣胶搓球不转或反转的特点,采⽤对搓和摆短战术,使对⽅出髙球(或直接出界),然后侧⾝抢攻或直拍横打得⼿。
也可以在对搓中突然采⽤反⾯反胶搓出下旋球进⾏⼲挠,使对⽅回球下⽹。
还可以在对搓中采⽤⽣胶挑打、弹打技术,反胶横打技术进⾏攻击。
3.接发球:在实战中,那些弧圈发球抢攻较好的选⼿经常喜欢发急下旋长球到我的反⼿位,然后侧⾝抢攻。
这种情况可以采⽤反胶横拉技术、⽣胶挑打或弹打技术予以控制和破坏。
这时⽬的不是⼀板打死对⽅,关键是控制落点,不让其发⼒抢攻即可。
因此要求命中率要⾼,适应不同球性的长球⽽不失误。
对于其他的发球,⽣胶倒不怕,可以采⽤多种⽅式,如搓、推、拱、拉、撇、挑和打。
要掌握摆短技术,控制落点,避免遭到对⽅抢攻和发⼒强攻,当接发球控制的好时,特别是摆短效果较好时,还可能制造出⽣胶正⼿进攻的机会。
4.对于直拍横打技术的运⽤:由于⽣胶打法要求站位在近台,⽽横打技术的使⽤站位需要后⼀些,这是⼀个⽭盾。
因此建议⽣胶直拍打法的⼈应以左推右攻为主,近台站位。
横打技术⼀般⽤在接发球、搓球时突击起板以及对⽅回球质量不⾼时使⽤。
不提倡连续⽤横打技术进攻。
⼀般的说,接发球时⽤横打后应马上回到近台(因接发球横打站位相对靠后),进⼊左推右攻状态较好。
5.发球:①⽤⽣胶发反⼿急长球(呈下旋)到对⽅反⼿,与对⽅打左推右攻战术;②⽤⽣胶发近⽹短球到对⽅正⼿位,对⽅如回球到反⼿位,可采⽤拱球技术将球打到对⽅反⼿位,逼使其回球质量不⾼,侧⾝抢攻。
如对⽅回球到正⼿位且不是很短时,可使⽤挑打或拉打结合进⾏抢攻。
③利⽤倒板技术发出不同旋转、不同落点的球,伺机抢攻或造成对⽅直接失误。
6.握拍与打法:直拍⽣胶有两种握拍与打法,⼀种是正反两⾯都⽤,利⽤倒板技术进⾏串连。
第⼆种是以使⽤正⾯⽣胶为主,利⽤倒板技术进⾏发球。
同时结合横打技术和反⼿使⽤底⾯反胶进⾏搓球,制造旋转变化。
理论上说第⼀种打法较先进,既可以利⽤反胶打出⼀般的弧圈技战术,⼜可利⽤⽣胶的特点,造成对⽅不适应,因此变化较⼤。
但这种打法对⼿感的要求⾮常髙,需要掌握的技术环节太多,因此容易造成⽣胶技术掌握不精确,出现失误较多的情况。
特别对于业余爱好者更是这样。
所以建议业余选⼿还是采⽤第⼆种打法较妥。
三.对于直拍⽣胶打法的看法
应该说直拍⽣胶打法总体上是⼀种技术上⽐较落后的打法,这主要在于这种打法失误率较⾼,可称之为“杀敌⼀万,⾃残三千”。
其技术要求很⾼,不管是⼿法还是步伐都有很⾼要求,只有在⼿法正确,步伐到位的情况下才可能不失误。
⽽且防加转弧圈能⼒较差。
所以在专业选⼿中现在已很久没有直拍⽣胶打法,记得很早以前⽇本的河野满曾经采⽤这种打法获得过很好成绩(世乒赛冠军),当弧圈技术发展起来后直拍⽣胶打法就消失了。
但对于业余爱好者,我倒是认为只要具备⼀定条件,可以采⽤这种打法。
原因在于⽬前业余使⽤⽣胶的⼈相当少,古⼈云“物以稀为贵”,就是这个道理。
何况业余选⼿弧圈质量不是很⾼,较好防,所以掌握好⽣胶打法的技术,⼀般情况下倒是可以攒到⼀些便宜。
对于想要学习这⼀技术的爱好者,有⼏点意见供作参考:
1.想要较好掌握直拍⽣胶打法,需要较好的⼿感,步伐移动能⼒较强,⾝体协调性要好,反应能⼒较快者⽅可学习。
2.要考虑训练场所和⼈员。
由于⽣胶的特点,失误较多,别⼈不爱与你对练,所以训练的时间会受到限制。
3.要想取得⼀定效果,必须较好的掌握直拍正胶的所有技术:搓、推、拱、拉、弹、打,以及反胶的横打技术,⽽这些技术需要花很多时间的训练才可能掌握,难度较⼤。
不过爱好者可以采⽤先掌握最常⽤的技术,然后再学习少⽤的技术的⽅法,以解燃眉之急。
4.初打⽣胶时,不管是原先是掌握打什么胶⽪,⽔平⾼还是低,都应注意多花点时间进⾏摩拍,以便得到⼀只适合的拍⼦,古⼈云“磨⼑不误砍柴⼯”。
由于⽣胶打法对球拍性能的要求相当⾼,因此建议开始时应多请对⽣胶打法较有⼼得与经验的⾼⼿指教,避免⾛弯路。
5.学习⽣胶打法,需要掌握坚实的基本功,特别是推挡与正⼿攻球技术。
要有⼀定的相持能⼒,千万不要有靠对⽅不适应⽽简单获胜的思想。
此外,要培养⾃⼰的控球能⼒,讲究落点,再利⽤搓、拱、挑打、弹打和横打技术⼲扰对⽅,制造正⼿攻球机会。
此外,应培养侧⾝抢攻意识和步伐,多⽤正⼿进攻进⾏得分。
以上是本⼈对⽣胶打法的⼀些体会,由于本⼈纯属业余爱好者,难免有谬误之处,敬请⼤家予以指正或交流切磋。
篇三:⽣胶有何特点?适合怎样的打法?
⽣胶就是颗粒向上、直径⼤于⾼度的胶⽪。
其特点是击球下沉,搓球旋转弱。
由于⽣胶有减转的作⽤,因此特别容易控制球。
⽣胶由于⾃⾝的胶⽪的性质(胶⽪软,弹⼒⼤),发球不如正胶和反胶转,球脱板快,不易产⽣摩擦。
但同时⽣胶发球也有两个优点:
1、发转与不转球差异⼤,使对⼿判断不清旋转,造成对⽅失误或本⽅的机会。
2、落点和弧线怪,落在对⽅球台时弧线长且发“飘”,对⼿判断失误。
⽐赛时如果配合⽣胶发球⼀定能够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563胶⽪⽐563-1胶⽪的制造旋转的能⼒要好⼀些。
发转球时摩擦越薄,球旋转越强。
发不转球时,本⼈建议加⼀点摩擦,球有⼀定旋转,能使对⼿在接发球时看不清球的商标,造成对⼿误判,来争取主动。
⽣胶发长球时,速度要快,落点离球台底线近。
对⼿不易后退,判断容易失误。
⽣胶接发球⽤⼀个“难”字形容⼀点都不过分。
虽然本⼈拜读N遍《乒乓世界》⾥,张晓蓬和李晓东两位⽼师的有关⽣胶打法的⽂章,我觉得在实际练习中不断体会,可驾御⽣胶还有难度。
主要有三个问题
1、借⼒。
⽣胶在接发球时,处在失控的状态中。
胶⽪⼜软,摩擦差,“吃”不住球。
如果没有控制好拍形,回球落点不佳,那就被对⽅“虐”了。
2、发⼒。
接发球时不是什么球都可以发⼒。
条件有三
A、调整拍形。
对于不太转的下旋球,⽴起拍⼦90-100度左右。
遇强烈的下旋发球时,只能仰起拍⼦搓摆落点。
对于上旋球,拍形保持60度。
对于不转球拍形保持80度左右。
B、发⼒⽅向。
对于下旋球,发⼒以向前为主,少许向上摩擦抵消下旋。
对于上旋球,应向前下⽅发⼒。
对于不转球,最好加⼀点向前的摩擦。
C、发⼒⼤⼩。
对于下旋球,发⼒⼩⼀点保证不失误。
对于上旋球,越发⼒越好控制,但不要发死⼒,保证⼒量通过底板传递到球即可。
对于不转球,控制为主,发6分⼒就⾏。
3、回球落点。
⽣胶接发球后,回长球落点要尽量长,⾓度⼤,破坏对⼿的发球抢攻战术,为⾃⼰进攻创造条件。
关于相持球
相持技术是⽣胶打法⼜⼀个障碍。
反胶在相持时,可以制造旋转和弧线。
⽣胶以击打为主,在⼿法和技术上没有太多的回旋余地,为避免⾃⼰的被动,利⽤⽣胶回球速度快,尽量把对⼿调动起来,以⼰之长克敌之短。
即使在相持时⼀般不要退台,保持与球抬0.6⽶左右。
否则⽣胶的威⼒就要打折扣。
1、控制落点。
落点打长,让对⼿在移动中击球。
⽣胶回球旋转变化少,⾼⼿容易适应,所以要在落点上精益求精。
2、变换节奏、积极的相持。
在相持时,要主动变线,低质量的来球⼀定要弹打,转换快,减少相持回合。
3、尽量⽤你正⼿要解决战⽃。
关于防守
防守是⽣胶难点之三。
直接原因是硬件——胶⽪的问题。
但可以通过提⾼技术来克服不⾜。
1、防御弧圈球。
现在⼏乎所有使反胶的球友都能拉⼀板弧圈球,防御弧圈越发重要。
A、防御加转弧圈。
遇强烈旋转的弧圈球时,压拍形,借⼒向前快带出。
也可利⽤前臂和⼿腕“吸”⼀板,相当于直板的减⼒推或者压好拍形侧切⼀板类似推挤;遇旋转弱的弧圈球时,你就可以使⽤⽣胶的看家绝活——弹击,击球点在上升后期,⽤前臂向前下⽅发⼒弹击,回球特别沉,弧线⼜低⼜直,体现⼒量克服旋转的道理。
对⼿只有望球兴叹了——命苦啊
B、防御前冲弧圈。
注意拍形不要压得太⼤,保持80度左右,⾝体不能离台太近。
因为前冲⼒⼤,速度快,回球应控制落点,以借⼒或减⼒回球为主,破坏对⽅连续拉冲。
C、防御侧拐弧圈球。
要点是提前做到落点的预判,拍形微微后仰,抵消来球的下沉⼒量,借⼒还击。
防御弧圈球,不能畏⼿畏脚,要拿出“视死如归”的精神,出⼿果断,积极防御,防过去就让对⽅接不过来,即使防不过去,也让对⽅吓出汗来。
在⼀局球中,你弹、打他2、3个弧圈,对⼿就要“慌”了。
本⼈觉得⽣胶对付弧圈球时还是有⼀定优势。
2、对攻球、突击球的防守。
攻球和突击球速度快,旋转弱,落点长。
防守时,要即使调整站位,注意退台,不要出现球撞拍的现象。
回击时,调整拍形不象防弧圈时前倾⼤,能加中等⼒量合⼒弹击,回球下沉,造成对⼿失误。
总之,⽣胶防守时要保持积极的态势。
回防时的落点要尽量调动对⼿,破坏对⼿站位,让对⼿在运动中击球,降低对⽅连续进攻的质量或者失误,同时为⾃⼰进攻创造机会。
关于进攻
由于更换⼤球,对⽅的回球的旋转和速度有所下降,为⽣胶的打法扩⼤了⽣存空间。
如果没有掌握弹击,就不能说你会使⽤⽣胶。
1、弹打技术——⽣胶的强项。
因为⽣胶本⾝的特性,胶⽪软,制造摩擦的能⼒差。
如563-1胶⽪颗粒⼜稀⼜长,有类似长胶的反旋转作⽤,所以越发⼒弹打,回球的弧线越平直,⽽且沉象下旋球似的。
弹打注意两点。
A、控制击球点。
除了象国家队李晓东教练所说的在⼀个半⽹⾼时击球外,我觉得应该在来球的上升后期击球,为什么呢?
因为来球的落台时的⼒量可以分解为两个⼒,其⼀是向前的冲⼒,其⼆是球变形产⽣的向上⼒——弹性势能,是它制造了来球落台后的弧线⾼度。
来球落台时弹性势能最⼤,弹性势能转化为球的垂直势能,运⾏到弧线最⾼点时垂直势能最⼩。
在上升后期击球,来球垂直势能没有释放完,球拍可以借向上的⼒,使球附着在球拍上,有“吃球”的感觉,⽽且合上来球的向前冲⼒,此时借⼒⽐在⾼点期借⼒更⼤,回球更有威胁。
B、发⼒弹打时,⼿⼀定要握紧球拍,⼩臂向前发⼒,⼿腕固定。
2、⽣胶拉球。
对于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业余选⼿来说,象国⼿⼀样⽤⽣胶冲球⽐较难。
对于⼀般的下旋或不转的球可以拉⼀板,改变回球节奏来得分或争取主动。
控制拍形不要象反胶压得狠,要⽴起球拍,向前上发⼒拉。
拉过去的球有⼏个特点,旋转弱,落台弧线⽐反胶拉出的上旋球⾼⼀些,对⼿判断容易失误或连续进攻。
【乒乓球⽣胶打法的⼼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