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尚德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尚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
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读我国西部地区部分省区图,回答1—2题。

1.该区域畜牧业以耐寒畜种为主,这反映的区域特征是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联系性
2.该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读下表我国某地区地貌类型比例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

据此回答3~4题。

地貌类型比例
3.综合图表,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D.东南地区
4.该地平原面积小,但耕地比重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开垦历史悠久②地形平坦,便于开垦③人多地少,过度垦殖④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
读图,回答5~7题。

5.图示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春季的主要有( )
①干旱②台风③凌汛④泥石流⑤寒潮
A.①②B.①③⑤C.③④⑤ D.②③④
6.适宜在图示平原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
A.水稻、油菜、茶叶 B.春小麦、亚麻、甜菜
C.棉花、玉米、甘蔗D.冬小麦、棉花、花生
7.改造黄淮海平原大面积的中低产田,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合理排灌,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②大量施用有机肥,改良红壤③兴修水利,减少旱涝灾害④实施平原绿化工程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湿地作为与森林、海洋并称的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

据此回答8~9题。

8.湖泊是重要的湿地形式,除了补给河流、调蓄洪水之外还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下列选项
A.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水面日益退缩 B.过度引水灌溉,导致湖泊补给不足
C.水体富营养化,水华大量出现 D.人口增长,用地规模扩大
9.乌鲁木齐市北郊的青格达湖周边有30平方千米的湿地,被称为“乌鲁木齐的肺”,这里也是数万只候鸟的迁徙栖息地。

2005年11月,这块湿地周边村庄发生了禽流感。

这说明( )
A.新疆气候干旱,湿地不能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
B.湿地周围被大量开垦增加了人、畜与候鸟的接触
C.为了防控禽流感的发生人类应该填平湿地,阻止候鸟
D.湿地面积与禽流感发生的范围呈正相关
读我国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完成10~12题。

10.如果用图例代表三大产业的比重,那么( )
①图1表示东部地带产业结构②图例C代表第二产业比重③图1、图2和图3分别表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④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第三产业的比重依次降低
A.①②B.①③C.③④ D.①④
11.如果用图2代表中部地带的产业结构,那么图例A、B、C代表的产业分别是( ) A.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B.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C.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D.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12.我国东部地带与中部地带产业结构的异同是( )
A.东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大,中、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大
B.东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大,中、西部地带第二产业比重大
C.东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大,中部地带第二产业、西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大
D.东、中、西三个地带目前都仍以第二产业为主
联合国最新统计显示,地表1/3面临荒漠化威胁,土地荒漠化每年给全球造成4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联大规定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抗击荒漠化日”。

根据已学知识,回答13~14题。

13.下列自然特征中,不是荒漠化发生原因的是( )
A.干旱的气候条件B.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C.人口激增 D.过度放牧
14.我国近50年来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是( )
A.降水量减少,蒸发旺盛
B.人类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不当
C.臭氧层破坏
D.全球气温升高,蒸发加剧,使地面植被死亡
读某重大工程示意图,完成15~17题。

15.该工程最有利于解决终点地区的________问题( )
A.水资源紧张 B.环境脆弱
C.经济结构单一D.自然资源与生产力不协调
16.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国土整治重点的组合正确的是( )
A.④—解决城市环境污染 B.②—水土流失治理
C.③—解决水资源短缺D.①—荒漠化防治
17.不会导致③地环境问题的做法是( )
A.轮荒的耕作制度B.无计划地露天开矿
C.伐木烧薪D.退耕还林还草
读下面“2019年11月7日(立冬日)我国各地季节状况分布图”,回答18~19题。

18.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时间表现为三种季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地形地貌的地区差异
C.南北纬度差异大 D.各地经度差异大
19.此时,由西南到长江以南的地区形成大范围的降水,其形成原因最可能的是( ) A.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B.锋面活动
C.空气对流强盛D.受台风影响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20~21题。

20.关于该地从Ⅰ阶段到Ⅲ阶段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径流量减小 B.城市人口数量增大,乡村人口数量减小
C.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D.农业生产产值下降
21.影响该地阶段Ⅲ到阶段Ⅳ农业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①政策②交通运输③劳动力④市场
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
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 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截至2019年只剩383个。

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

我国西部一批烟波浩淼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2019年9月2日,湖北发布首批308个湖泊保护名录。

据此完成22~23题。

22.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围湖造田②水土流失严重③蒸发和下渗④引水灌溉⑤地壳运动
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④D.④⑤
23.我国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 B.冰雪融水量不足
C.引河水灌溉、蒸发、下渗量增大 D.围湖造田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图示地区煤炭资源的开采可能直接( )
A.加剧水土流失B.造成土壤盐碱化
C.破坏地表植被D.减轻环境污染
25.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地可采取的措施有 ( )
A.大力提高煤炭产量 B.将涉煤企业外迁
C.加大煤炭的外运能力D.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读“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示意图”,完成26~27题。

26.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A.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
B.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
D.地质条件稳固,适于建坝
27.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是( )
A.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
B.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
C.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D.引发旱灾、暴雨等自然灾害
读我国某河流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回答28-29题
28.该河流所处的气候类型区是()
A.亚热带大陆西岸 B.亚热带季风区
C. 温带季风区
D.高寒地区
29.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A.有两个汛期 B.主要是雨水和地下水补给
C. 年径流量大
D.冬季断流是河流没补给
德国鲁尔区曾是世界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区位条件优越,20世纪50年代后,经济逐
步衰退。

60年代后,鲁尔区实施综合整治,经济转向繁荣,成为一个社会经济结构比较协调、环境优美的地区。

回答30-33题。

30、鲁尔区衰退的主要原因是
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②煤炭资源枯竭,环境污染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冲击④煤炭、钢铁产量过剩,用水紧张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
31、鲁尔区主要的整治措施包括
①加强钢铁、煤炭工业的地位②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结构③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发展科技,美化环境④扩大工业区的总体规模,提高规模效益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32、右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①→②)的显著变化是
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
B.第二产业迅速发展
C.园艺业比重增大
D.钢铁工业比重下降,化学工业比重上升
33、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炼铁高炉还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原因是
①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大气污染
②因从海外进口铁矿石,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
③可将铁矿石炼铁后的废渣提供给荷兰填海造陆及作建筑材料
④炼铁需要大量冷却水,西部水源丰富
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
34、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在产业升级中面临的困境表现在()
①产业基础差②科技实力薄弱③人才队伍差④南岭的阻隔,使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中国龙”——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35-36题。

35.黄河各河段的“病症”、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搭配正确的是: 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B.“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C.“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D.“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表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36.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A.地处我国地势的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
C.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D.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演化过程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捕捉、监测、描述、表达的能力迅速提高,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据此回答37~38题。

37.关于全球定位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车辆跟踪 B.合理分配车辆
C.降低能耗 D.提高运营成本
38.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系统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读“2019年我国冬小麦收获期分布示意图”,回答39~40题。

39.为监控焚烧作物秸秆着火点的分布,应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 B.RS
C.GIS D.GPRS
40.2019年6月11日,焚烧作物秸秆的着火点较多的省份可能是( )
A.闽B.赣
C.吉D.豫
二、综合题(共40分)
41.下图为我国沿某一方向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问题。

(15分)
(1)图中B地农业按产品用途分类属于________农业(商品农业和自给农业),其农业产品的大部分是靠________的投入获得的。

(2分)
(2)图中F为________山区,其气候________显著,所以当地人民说这里的气候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2分)
(3)A处属________盆地,为________气候,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主要果树为________。

(4分)
(4)E山脉是我国一重要地理分界线,南侧与北侧农田类型的差异是_________。

(1分)
(5)D处是我国________(两重要地形区)的分界线,B地区农业发展的障碍之一是________。

(2分)
(6)C平原区是我国________(土壤)的主要分布区,该地区保持土壤肥力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

(2分)
(7)C地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2分)
42.下图为我国气候资源类型图。

每个气候资源类型以3个阿拉伯数字表示,左起第一位为水分资源,中间一位为热量资源,右边一位为光资源,数字1~4分别表示资源的质量等级。

读图回答问题。

(9分)
(1)对比分析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气候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两区域农业发展的策略。

(6分)
(2)从图中看出,华北平原并不十分缺水,请你具体分析一下华北平原缺水的原因。

(3分)
43.新疆煤炭预测资源总量2.19万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40.6 %,且大多埋藏较浅甚至可以露天开发。

目前新疆正在致力于我国西部能源基地的建设,不仅加大煤炭开采,还致力于提高外运能力和拓展外运方式。

读下图,回答问题。

(10分)
(1)简析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3分)
(2)目前新疆正在建设一批坑口火电站和路口火电站,致力于推行“疆电东送”。

和“疆煤外运”相比两种能源输出方式各有什么利弊?(3分)
(3)简析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4分) 4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6分)
材料一引大入秦水利工程把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的大通河水,跨流域东调120 km,引到兰州市以北60 km处干旱缺水的秦王川地区,该工程是一项大规模的自流灌溉工程。

这项工程总长205.7 km,有隧洞77座,渡槽29座,倒虹吸3座,可以基本解决秦王川地区28.3万居民的用水问题。

如图为引大入秦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引大入秦工程先明峡钢质倒虹吸管横跨两座高山,以107 m的巨大落差,成为引水工程中的亚洲之最。

(1)简析秦王川地区水资源缺乏的原因。

(3分)
(2)分析引大入秦工程建设对秦王川地区发展的意义。

(3分)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41.(15分)
(1)自给 劳动力(2分)(2)横断 垂直变化 (2分)(3)四川盆地 亚热带季风 水稻 柑橘 (4分)
(4)山脉以南为水田,以北为旱地 (1分)
(5)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 旱涝、盐碱和风沙 (2分)(6)黑土和黑钙土 增施有机肥 (2分)
(7)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护;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2分) 42.(9分) (1)(6分)
(2) 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左右,不应属于严重缺水地区,但是该区降水集中在夏季,春旱严重;人口众多、工业、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综合这些原因,华北平原缺水严重。

(3分) 43.(6分)
(1)地处西北地区,距海洋远,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量小;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植被稀少,涵养水源能力差;人口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3分)
(2)为秦王川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水源,使农业高产稳产;为当地工业发展提供水源,促进工业发展;缓解当地居民生活用水不足问题;改善灌溉区的小气候;成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3分)
44.(10分)(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开采成本低;国内煤炭市场广阔,但是距离
东部市场遥远,运输能力严重不足。

(3分)
(2)输煤(疆煤东运)——成本高,附加值低,效益低,但对新疆生态环境破坏略轻。

输电(疆电东送)——成本低,附加值高,效益好,但加剧新疆当地环境污染,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3分)
(3)生态问题:采空区岩层断裂、塌陷,继而引发地表沉陷;破坏土地资源,造成土地退化;大量煤矸石等弃置,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煤矸石山还会自燃引发火灾等。

措施:回填采空区;保护好表土层,进行复垦;开展煤矸石等废弃物的再利用。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