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课程标准】
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
回顾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论证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发展的必然。
比较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行政区的不同,增强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设置疑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一国两制”的内容。
播放有关港澳回归的资料片,从感性上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港澳的顺利回归以及回归后持续、稳定的发展,从实践上印证了“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表现,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
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为祖国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认识和平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点】
能简述港澳回归和设立特别行政区以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等史实,认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难点】
概述“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和作用,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占有绝对主体的地位。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教师提问:你知道我国目前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吗?(34)
能不能具体说一下,香港、澳门是什么时候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域的?
导入新课
从新中国成立那天起,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就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今天,让我们寻着历史的足迹,去感受祖国统一进程中的灿烂与辉煌。
讲授新课
一、回顾历史
师:我们大家都知道,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你们能不能用历史史实来说明这一问题呢?
首先我们看看香港的历史。
生:介绍香港的自然地理状况及鸦片战争前的历史沿革情况。
(香港地处珠江三角洲南岸,北与深圳相连,西与澳门隔海相望,南濒南海,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及附近岛屿组成,土地总面积为1092平方公里。
香港是著名的自由港,是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维多利亚港被称为世界三大良港之一。
早在六千多年前,使用新石器和陶器的中国先民就已经在香港地区生活。
春秋战国时期,香港地区属于楚国的领地;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中原后,又派兵平定了越族聚居的岭南地区,将之纳入秦朝的版图,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并从中原迁移了50万商人和罪犯到这一地区进行守卫和开发。
自秦始皇开始,香港地区就一直在中国中央政府的管辖之内,直到英国侵占香港以前,从未间断过。
)
师:那么,它是怎样被英国割占的呢?
生:英国根据《南京条约》占领了我国领土香港岛。
英国强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英国的目的是企图在军事和经济上控制中国。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进犯北京,火烧园明圆。
清政府又被迫接受侵略者的全部要求,于10月24日签订《北京条约》。
就这样,英国占领了九龙半岛今界限街以南的土地,以及位于九龙半岛西部的一个大岛屿昂船洲。
这使英国所取得的香港这一侵华基地得以进一步巩固与加强。
英国侵占九龙半岛南部后,不久又图谋占领整个九龙半岛及其附近岛屿和水域。
1898年6月9日,清政府与英国在北京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根据该约,清政府把位于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的土地,以及附近岛屿,租给英国,租期99年。
这块租给英国的土地后来被称为香港新界。
至此,英国通过刺刀、洋枪与大炮的野蛮征服,实现了对中国香港地区领土的占领。
师:面对英国侵略者的贪得无厌,难道中国人民就听之任之吗?
生:面对这些不平等的条约,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历届政府不予承认,中国人民也从未接受。
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提出了归还租界和租借地的要求,但未能实现。
师: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为什么遭到拒绝呢?
生答:(弱国无外交)
师:下面,我们看看澳门的情况。
生A:介绍澳门的自然地理情况。
【澳门位于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处珠江口西岸,北回归线以南。
位处珠江口以西,由澳门半岛、氹仔、路环以及路氹城四个部分所组成。
澳门属海洋性副热带季风气候。
秦始皇统一中国时(约公元前3世纪),澳门就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属南海郡地的番禺县。
到晋朝公元331年,澳门随香山属东官郡地。
而其后隋朝公元590年,香山由东官郡改属宝安县地。
自南宋开始,澳门属香山县。
据史料记载,宋末名将张世杰与军队曾在此一带驻扎;宋幼主赵昺(bǐng)于1279年在澳门海域里淹死。
早期在澳门定居的人在此形成小村落,倚靠捕鱼与务农种植为生。
】生B:介绍被葡萄牙侵占的历史。
【澳门自秦朝起已经为中原领土。
澳门原属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
1535年葡萄牙人贿赂澳门官吏汪柏,取得停靠码头、进行贸易的权利,并于1557年正式在澳门定居,同年开始使用澳门名称。
直至1887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朝政府签订了有效期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后,澳门成为葡萄牙“永驻管理”之地,也是欧洲国家在东亚的第一块领地。
】师:最后我们来了解台湾的自然地理和历史沿革。
生A:介绍台湾的自然地理情况。
(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台湾自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它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
台湾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暴雨。
台湾是祖国美丽富饶的宝岛,水热条件优越。
台湾农耕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盛产稻米,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质好,产量高;主要经济作物是蔗糖和茶。
蔬菜品种超过90种,栽种面积仅次于稻谷。
台湾素有“水果王国”美称,水果种类繁多。
花卉产值也相当可观。
台湾居民中,汉族约占总人口的98%;少数民族占2%,约38万人。
名胜有日月潭、阿里山、阳明山、北投温泉、台南赤嵌楼、北港妈祖庙等。
)
生B:介绍台湾的历史、文化发展情况,说明海峡两岸文化一脉相承。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
在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禹贡》中,就记载了当时台湾的先民“岛夷”的生活状况以及向大陆进贡的情况。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
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
隋唐时期称台湾为“流求”。
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
明朝后期开始出现台湾的名称。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
1662年2月,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第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在台湾人口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8%,多是从福建、广东来的移民。
台湾的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占近2%的人口。
台湾一向通行闽南语言,但经过多年的推广,普通话已广为普及,包括高山族的青少年一般也能说普通话。
汉族同胞的生活习惯在穿着、饮食、礼俗上与大陆同胞基本相同,一般仍保持了
福建、广东等地的特征。
台湾的民间节庆与大陆完全一致,重要的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均以农历记时。
居民多数信仰佛教或道教。
较具规模的祭典有孔子祭典、孟子祭典、岳飞祭典、郑成功祭典等。
】
师: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我国恢复了在台湾的主权。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和在国际上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民国从此结束了它的历史地位。
这是在同一国际法主体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新政权取代旧政权,中国的主权和固有领土疆域并未由此而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理所当然地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国的主权,其中包括对台湾的主权。
二、确定方针
师:好,我们知道了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的回归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香港、澳门、台湾这三个地方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而祖国大陆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
如果你是国家的决策者,你打算采取什么政策来解决回归以后社会制度的问题呢?
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性的题目,引申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认识“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的重要作用)
师: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同学们想了解什么?
生:自由发言。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解决,注意对学生的引导,把握好时间)
大屏幕出示教师预设习题:
(1)“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谁、在何时、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2)“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提出的目的是什么?(实现中国的统一大业。
)
(3)你能完整地归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本内容吗?(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中国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港澳台地区设立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4)如何理解“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的地位?(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
生:小组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弥补学生自由发言中遗漏的问题)
师:在这一方针的正确指导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接下来,我们来了解港澳回归的有关情况。
三、解决问题
1、香港、澳门回归。
生:介绍香港回归前中英谈判过程。
师:指导学生识图《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当时的盛况。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想象能力)
生:介绍澳门回归的情况。
澳门小组同学介绍闻一多并演唱《七子之歌》。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喻为七个与母亲离散的孤儿,并写出了七块土地对祖国的眷念,澳门便是“七子”之首。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歌曲体会澳门同胞300年来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思想感情)师:指导学生观看书中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你们知道这两个区旗的设计意图吗?”
生:(回答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每课一得,加深对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了解)
师:早在香港回归时,就有一些外国记者来到香港,企图写一些北京干预香港或香港人心不稳的“大新闻”来,可时至今日,他们也没能在鸡蛋里找到骨头。
那么,回归后,港澳各方面的情况如何呢?
(香港目前正在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产业结构调整,特区政府努力培育第三产业的市场,积极引
导旅游、服务等行业向着香港未来主产业的方向发展,多年停滞不前的高科技产业也开始在港启动;政治体制改革也正在香港积极推进。
澳门过去也有一些制造业,但都因规模弱小,难以形成强势。
如今,澳门特区政府已经明确把旅游业定为澳门的特色,全面向着旅游城市的发展方向进军。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师:香港、澳门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只剩下台湾问题没有解决。
师:出示预设习题。
(1)你认为解决台湾问题需要通过外交途径吗?(不需要。
)为什么?(因为台湾与香港、澳门不同,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不需要外国干预。
)
(2)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3)目前海峡两岸交往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的原则)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4)举例说明海峡两岸联系日益密切的史实。
(①台胞到大陆探亲、旅游、投资、文化交流等等;
②两岸通邮、通航、开通电话、电报、传真、移动通信等等。
)
师:正如某些海外华人学者所说,两岸经济“相融,则荣;相离,则弱;相背,则衰”。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原因吗?(综合国力的强大)
生:小组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课堂小结
本课讲述了祖国统一的大业,通过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实现了香港、澳门回归及稳定过渡并繁荣发展,以其展望台湾问题的早日解决,为祖国的统一大业绘出宏伟的蓝图。
作业布置自我测评
板书设计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一、回顾历史: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
二、确定方针:一国两制
三、解决问题:1、香港、澳门的回归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札记】
注重历史的沿革和学科知识的纵向联系,从导课到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描绘,体现了历史学科与地理、语文等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