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研究
◆王维正王成彭青鸟殷春宏张 潇
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要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的要求。

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指示精神,从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出发,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

科学发展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总结与诊断
通过对当今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
状的分析,可以发现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总结如下:第一,有心理
问题的学生增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滞后。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欠缺,
心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匮乏,师资力量薄
弱。

按照国际标准,学校心理咨询师与学生的比例应为1∶500,目前的形势
是高校心理教师中,专业教师不足1/4,其余为班主任、辅导员、思想政治课
教师或离退休的老党员教师兼任。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
足。

对现有的从事心理咨询的教师进行培训和提高,对后备人员的教育和
培养,对从事心理咨询教师的保障和待遇等方面的经费安排却严重不足。

第四,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过于单一。

高校由于自身资金或是学校的重视程
度不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存在单一、枯燥、乏味的现象,没有做到
因人而宜。

第五,传统的教育理念与现实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相符。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使每个人都面临很大的压力,所以现代教育观念,
还要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

二、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
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观。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
就是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全面发展,把心理健康教育与人的幸福、自由、
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体现在人文关怀和道德情
感上。

其次,要树立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观。

一是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
和人才强国的战略角度出发,进一步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二是从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出发,使大学生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三是从全面推
动教育创新的角度出发,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活动指导等方面创
新,从而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整体提高。

第三,要树立协调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
兼顾,科学规划,协调发展。

具体来讲,我们应从两方面努力:一是要处理
好心理健康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规律的协调和谐;二是处理好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和学生个人成长的之间的和谐。

最后,要树立可持续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观。

一是要解决持续加快发
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二是处理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平稳发展问题;三是
正确处理好近期发展与长期发展之间的关系。

而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我们应作机制的创新和实践的探索。

课题组通
过研究认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按照不同群体和不同类型采取不
同方法来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系统。

具体开展工作中,笔者认为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个性化培养方案,为每名同学建立心理测评档案。

从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角度出发,搭建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化培养方案,是真正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具体体现。

调研组分析认为,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应规范新生入学的心理普测,并科学分析和区分不同类型与不同群体,然后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案,应用不同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建立心理测评档案,从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从根本上解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问题。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结与分析,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前瞻性。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很严重的一点就是,我们对于心理疾病只能做到问题出来了,再解决。

而要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
预防,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状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结与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

3.继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四级工作网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力地提供组织保障。

以我们学校为例,我们在借鉴某些高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们学校的具体情况采取了相关的措施,强化了心理健康教育四级工作网络:即从学校—学院—班级—朋辈辅导员的层层推进,做到教育的范围广,效果佳。

不仅能从宏观上把握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能从微观上真正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让每位同学真正能够感受到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实处,真正解决他们身心上存在的问题。

4.注重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的有机结合。

面对面的心理咨询无疑会提高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效率,但团体心理辅导由于其有在团体情境下协助个体开发心理潜能或解决心理障碍的特点,并能高效提高成员的社会适应性,和促进成员的人格成长。

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团体心理辅导矫治、预防和发展的功能,针对不同群体进行团体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5.继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开展小组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对于整合人力资源,创设民主、和谐的育人氛围,创建师生互动互助,交流与分享的工作模式,有积极作用,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树立心理求助意识,获取心理保健常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处理一些心理问题,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并且也能帮助心理教育专兼职教师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6.充分加强对外合作与联系,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实体化运作模式。

通过课题组调研认为,要创新工作思路,可以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的实体化运作模式,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图书资料、心理测试以及相关实验室的作用来服务社会,从而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力。

7.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努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天津高校坚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渗透到课堂内外的方针。

就拿我校举例,为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大学生中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选修课程,这些课经过精心设计、着力建设,已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招牌课”。

8.构建合理有效的危机干预机制。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有心理危机的个体或群体的一种短期的帮助行为,其目的是及时对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将发生危险的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

建立危机干预机制并充分发挥其有效作用,是对我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的新的挑战,我们应努力坚持科学发展观,适应时代对我们的需要来指导工作实践。

综上所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以创建和谐校园为契机,
努力用科学发展观来引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研究,努力构建以人
为本的工作格局,推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旭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天津科技出版公司.
[]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3]翁铁慧高校学生辅导员行动指引中国福利会出版社(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6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教研探索
08/20082.2..20072.
...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